本科新生创新型管理模式的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lin0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面地提升本科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我国当前本科院校在教学管理改革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本文从培养管理创新型的本科人才的必要性出发,对当前本科新生创新管理模式进行概述,提出创新型管理中须注重管理观念更新,对我国当前本科新生管理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创新管理模式 创新型人才 本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89-02
  一、前言
  本科生的创新型教育承担着我国崛起的伟大使命,走入21世纪,对于在经济社会转型期中的中国,本科的创新型教育显得非常重要,中国一直是一个人才资源的大国,但是却不是一个人才资源的强国,为了实现人才能够从资源大国朝资源强国的逐步转变,本科的创新型教育就承担起了重要使命,对于本科新生创新管理模式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及必要性。
  二、培养管理创新型的本科人才的必要性
  1.本科教育阶段的基本创新能力
  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主体,担负着一个向社会提供所需要的各类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责任。而一个国家的本科教育的质与量,直接与一个国家拥有的人力资源水平有密切关系,进而就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本科阶段,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打好基础,培养基本的专业和创新能力。因而,注重基础,培养出本科新生应具备的基本专业和创新能力,即在本科的教育阶段中的本职所在[1]。
  2.本科创新教育为本科教育的固本之策
  本科生的创新型教育为本科院校贯彻把人才培养视作核心的一个务本之举和固本之策。伴随中国的本科教育与国际社会上进一步地接轨,中国的本科教育正在逐渐使人才培养的理念及教育模式发生转变,把人才培养当作核心的教育理念在逐步地深入人心,把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本科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的共识。在各个层次的高等教育当中,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的质与量是高等院校在当下激烈竞争中获得胜利的关键。
  3.本科创新型教育是当下社会转型必然要求
  本科新生的创新型教育为中国当下经济社会逐步发展转型的一个必然要求。进入到21世纪后,中国经济与社会结构已发生很大变化,在不同的领域,对于所需人才的知识、技能以及素质方面的要求各不相同。另一方面,尤其是当前非公有制的经济迅猛发展,对本科毕业生在就业选择及去向方面也影响很大[2]。
  三、创新管理模式的概述
  1.管理模式创新涉及的管理层
  本科院校作为在社会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有着三个管理层来对学院的各项资源进行有效地组织管理及协调运作:第一个是决策层, 它的任务是研究学院发展的规划,制定出学科的发展方向及人才培养的方案,制定出教职员工的激励政策,还有对影响及关系到学校生存及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作商讨决策等等。第二个是管理层,即学院的各个职能部门及学院领导层。该层面为院校管理的一个中枢机构,它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把各个要素资源进行最佳地组合,调动并且充分地发挥出作用,为能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在该意义上,就要求管理层能同样地拥有决策力和协调力,还有激励的能力。第三个是执行层,即各个职能及各个岗位负责具体工作的管理人员,在中国高校,广大教师职工们均为该执行层面,是创造型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管理的创新在于各层面管理者均要具备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才可实现本科院校管理的创新的目标。
  2.提升管理者素质的建议
  本科院校管理者为院校管理创新的主要推动者及组织者。而管理者具备的素质直接关系到院校管理成败,因而提升管理者们的素质对于本科院校管理创新非常重要[3]。
  建立起科学的选人和用人机制,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要能选拔出素质高且有培养潜能的职员,强化院校的管理队伍,并要积极地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积极向上的、有利于使优秀人才得以脱颖而出的工作氛围。唯有如此才可激励广大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并发挥出综合优势及整体功能,使得院校管理的工作能健康高效地、规范有序地向前发展。
  四、创新型管理中须注重管理观念更新
  1.创新型管理应人格化
  在传统的管理中等级分明,院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通常处在一种矛盾与冲突的境地。管理人格化建立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价值观念、生活情趣、生命意义等多个层次共同目标的基础之上。管理人格化的本科院校应为领导及教工,还有学生一同获得发展,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
  2.创新型管理应由刚性管理转为教育性的管理
  传统模式的管理更多的是管制及监控,还有指示及命令,在一定的程度上约束了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才能。应注重以人为本,依据本科院校师生的发展需求重建管理机制,倡导每个人均为管理者,并参与到决策当中,同时每个人均为决策的执行者。教育性的管理应为柔性和开放的,更注重于引导和促进和激励[4]。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科院校的创新型管理模式包含了三个管理层面的内容,而不同的管理层面的创新均遵循着不同的规律。在三个层面上的管理者均须遵守科学发展观里所推崇的“以人为本”概念。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创造优质的发展环境,从而促进其发展,另外在改革本科院校内部治理的结构当中突出教师地位,调动起他们的教研积极性及创造性。
  参考文献:
  [1]王永生,屈波,刘拓,范玲. 构建本科生科研训练与创新实践的长效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0(6):21-25.
  [2]罗世银.学分制下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0.
  [3]黄锁义,李容,潘乔丹,黄世稳.本科生导师制下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1(2):22-24.
  [4]范志勇.培养创新型人才之我见[N].光明日报,2008(3).
其他文献
【关键词】做好 新时期农村 班主任 工作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87-02  农村的孩子缺少与家长的交流、沟通,缺乏家长的教育,班主任工作就更困难、责任更大。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地认识到班级管理不仅需要教师的责任和师爱,更需要管理技巧。下面就班级管理谈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教育学生要有针对性  现阶段的初中生大部分
从上个世纪40年代维纳发表《控制论》至今的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虽然控制理论从经典控制理论发展到现代控制理论,但是,对于现代被控系统的高度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