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代代的意义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du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我闹肚子,奶奶找人问了偏方,拿麻油涂满我的肚皮,再用一坨韭菜来回推揉。折腾了一下午,麻油的香味已经开始臭掉,韭菜也变成气味可恶的糊状物。到了黄昏,奶奶才收工。
  奶奶已经去世几年了。奶奶的麻油韭菜,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治闹肚子的。小时候我没想过,麻油韭菜的气息,就这样跟肚子难受地连接在一起。
  你肯定听过很多次敲门声吧?人生就是这样的,去做客,去探访,都要敲门。不过,有一种敲门声,非常加快人的心跳。在电话还没有普及的年代,长辈们半夜突然听见急促烦人的敲门声,差不多就明白了,多半是要跟某个有亲属关系的人告别了。
  小时候只觉得好吵闹,怎么有人半夜还在讲话。哦,告别就这样跟敲门声连接在一起了。到了人手一个智能手机的年代,敲门声就换成半夜的连环呼叫。
  你肯定听过很多的老歌吧?虽然你可能是个新生代,年纪轻轻,喜欢的人是时下最流行最新鲜最好看的偶像。他们的歌要么哀婉流畅,要么动感好玩。问题是,你那生于上個世纪的爹妈,做饭的时候,走路的时候,晾衣服的时候,忽然就会来几句,“月亮出来亮汪汪”“青青河边草,悠悠天不老”“风吹稻花香两岸”。真是老土至极。
  可是当你长大了,不知不觉,忽然看到电视里播出经典曲目,你也跟着唱起来。有一天,我赶地铁,莫名其妙哼起“送你一份爱的礼物”,单曲循环了老半天。最有意思的是,那些参加选秀比赛的年轻人,唱起了比他们的年龄大上几倍的老歌。
  我曾经觉得,如果没写出来,也没讲成故事通过一代一代人传下去,我们至亲的人留在世界上的痕迹,也就慢慢消失了。
  后来认真想一想,记忆庞杂,有完整记录的,也有零碎的。我们失去的人,早就化成了我们身上的言行举止的一部分,再默默扩散开来。不必想起,也早已经记住了。就像背井离乡的上海人去了各地,还是喜欢吃甜;就像我年长的朋友,回忆起半夜烦人的敲门声,四五十岁了,仍然忍不住唏嘘。
  就像我讨厌麻油韭菜的味道,勾起的却是满头满脑难以遏制的哀伤想念。我终于能够理解,何谓岁月,何谓思念,何谓人生。
  我也终于能够理解,人生代代的生命意义。
  (摘自《沉心十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图/孙淑琴)
其他文献
“文革”时期,我被七斗八斗。一位坐得离我最近的女同事看我这样镇定,小声嘀咕:“你怎么还不死,要我早自杀了。”  我吃惊地看了她一眼,表示不解,因为自己未曾有过此念。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在东北垃子山干校,听说另一连队一女性不堪忍受批斗,喝了敌敌畏死在高粱地里,结果以“畏罪自杀”了事。  可我,即使在那样肃杀之氛围里,也会可笑地暗想:我那么好看、那么心好的女孩,我干吗要死呢?  我的外婆23歲就做了遗
期刊
1972年秋,我初中毕业,下放插队到永康长城公社下店午生产队。一天,我收到一封寄自云南某县的信,是初中李同学所寄,大意是他已经到云南学镶牙手艺,云南山高水恶,举目无亲,师傅打骂,劳作辛苦,他每日眼泪拌饭,生活无趣,真想逃回家云云。  数载传书续友情  李是我初中时最要好的同学之一,也是唯一到我插队的地方来看过我的同学。和永康绝大多数小后生一样,他没能被推荐上高中,就出门学手艺了。我从他的信中读出他
期刊
“北京四大名医”中的汪逢春家在西河沿,离鹤年堂很近。那时候没有大医院,一条巷子一个中医馆,患者多,加之汪逢春名声大,上午出诊,七八十号人排队看病,自己写方子忙不过来,断完病症出方子,嘴里念,徒弟写。念得快,写得更快,那字乱得不成样子,只有鹤年堂的人认识,所以患者一般都来我们店抓药。一年两年时间久了,我们见着他的机会多了,也就熟了。  这老先生,一副圆框黑眼镜,学究的模样,读书多;胖胖的脸面,看着不
期刊
清代宫廷剧里,娘娘小主们的服装可谓争奇斗艳,身边伺候的宫女的着装,也不输给外头任何人。可你别被这些剧情迷惑了,在大清后宫,对宫女有一个至上的要求,那就是朴素。  具体要求就是:禁止描眉画眼,也不能穿大红大绿的衣服。表面上看,这是遵循质朴的规矩,实际还有一层意思,你的风头岂能盖过主子?要是哪天皇帝来了,你比主子还花枝招展,倘若能够引起皇帝注意,一朝临幸,为嫔为妃,那算你走了狗屎运。如若不然,那你就是
期刊
我们插队的地方,属镇办林场,以种植林果为主。除了我们40名知青外,还有40多位农民,他们同我们一起参加集体劳动,挣工分。既有林业技术员、蔬菜技术员,又有开拖拉机、赶车的等等,可谓人才济济。  车把式  令我敬佩的要数一农民“车官”。他叫王礼,正值不惑之年。听周围的人说,他不但赶得好车,而且还有训练马、骡的独特技术,经他训练出来的马、骡,不仅会拉车,而且还会耍耳朵。方圆百里无人不晓,人们送他绰号“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