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创造性”品质

来源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a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哲学之显明特质在于其固有的、内在的创造性。此创造性可从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达成效果等方面考量之。就研究对象而言,哲学的创造性特质表现为其研究对象是抽象的理念,此理念是非存在的“无规定性”之物,“无”则朗现了哲学创造对象的独特性;就哲学方法而言,哲学家所采用的刨根问底的溯源法、逻辑在先的先验预设以及本质直观的独创方法,亦彰显了哲学的创造性品质;同时,虽然哲学本身并不存在功利性的目的追求,然而,哲学家却通过哲学的“追问”不但构造一个人文世界、精神世界,且能通过主观的实践参与,创造出一个崭新的生活世界。 The obvious trait of philosophy lies in its intrinsic and intrinsic creativity. This creativity can be considered from its research object, research methods and achieve results. As far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s concerned, the creative trait of philosophy shows that its research object is an abstract idea, which is a non-existing “non-deterministic” thing, and “none” shows the uniqueness of the object created by philosophy As far as the philosophical method is concerned, the philosophical roots of the tracing method, the transcendental logic of the prior logic and the original and intuitive method of creation also demonstrate the creative quality of philosophy. At the same time, although philosophy itself does not exist utilitarian However, philosophers not only construct a human world and a spiritual world through philosophy “questioning ”, but also create a brand new life world through subjective practice.
其他文献
通过对费尔巴哈"人"的概念的批判,施蒂纳试图揭示全部哲学—形而上学的虚妄性,力图把哲学理论导回到人的"肉体"生活。然而这一批判却始终没有离开形而上学的基地,其局限性在
“安提阿的提阿菲罗斯”对于早期基督教史学可谓至关重要.在其传世之作《致奥托莱库斯》(To Autolycus)中,他不仅首次地编撰了富有基督教特色的编年史;还对众多传统西方史家与
本文首先分析了在耶佛对话的背景下,阿部正雄是如何向西方对话伙伴阐释佛教“空”的思想,并指出阿部诠释“空”的最大特色在于其“动态性”.接着,针对一些学者认为阿部的“空
14~16世纪的中美洲(Mesoamerica)各民族虽没有统一的政治和语言体系、书写系统,但却普遍流行一种记录在树皮或动物皮上的“手抄本”(codices).这种反映其社会与文化全领域的手
伊里因以强力抗恶思想的提出源于对托尔斯泰勿以暴力抗恶思想的批判,源于对俄罗斯知识分子未能使俄罗斯摆脱恶的侵害后的反思。通过对善与恶外化本性的分析,伊里因论证了以强
当代,现代性的求新逻辑业已成为艺术的“传统”和常态,而它所表现出的不断自我消耗、自我否定的趋势也颇令人忧虑.倡导现代性的先驱波德莱尔其实对该问题有更为辩证的见解.其
《中庸》不仅对儒家本身思想的发展影响巨大,对道教和佛教的影响同样深广。唐宋以来,佛教与儒道合流成为基本趋势。这一趋势在明代佛教发展中体现尤为充分。本文通过分析明末
王引之《经义述闻.周易》之部成就卓著。唯智者千虑,难免一失。通过对《经义述闻.周易》之部中五则辨析经义文字的分析,我们发现其存在四个方面的疏失或缺憾:第一是未明《周
目的 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健康同胞是否存在类似的脑白质完整性异常.方法 采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扫描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患者的健康同胞(同胞组)和健康对照(对照组)
身为“耶鲁学派”批评家之一的杰弗里·哈特曼,早期以华兹华斯诗歌研究确立了自己在文学批评界的地位。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抵制新批评的形式主义危机、复兴浪漫主义研究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