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与摄影的一次奇遇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摄影师Dane Shitagi花费了8年时间,以纽约市的街道为背景,拍摄了一组名为《The New York City Ballerina Project》的作品。他说:“我试着去拍摄那些芭蕾舞女,而非她们的舞蹈。我关注的是舞者,而非她们的舞姿。我试图去描绘她们的灵魂,而非她们的舞步。芭蕾舞女项目更关注舞者而非舞蹈。作为摄影师,我们经常去捕捉舞蹈中的‘关键时刻’,而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相机并不是用来做这件事的。相机是用来拍摄事物静止的本质上的东西的。”
  关键词:Dane Shitagi;纽约;芭蕾舞;舞者
  “心灵是一架具有许多琴弦的钢琴,艺术家是手,它通过这一或那一琴键,把心灵带进颤动里去。”这或许是艺术持久的魅力所在吧。在心灵被生活的烦累、压抑或是平庸、单调蒙尘时,人们一定渴望这样的颤动。“因为一种隐秘的渴望,人需要忘却衰老,否定死亡,希望把不过如此的生活变成各种奇遇,于是蒙昧时代的巫师的魔法,今天交给了作家、艺术家、魔术家,当然还有摄影师。”[1]最近,笔者的心被这样一组照片颤动了,它就是来自Dane Shitagi的《The New York City Ballerina Project》。罗兰·巴特将摄影比作奇遇,他说某些照片对他产生的吸引力,“是内心的激动,是欢乐,也是变化,是想说无法言说的事物时感到的那种困扰”。而这组照片就是笔者和摄影的一次奇遇,是舞蹈与摄影的一次奇遇。
  1 纽约
  1.1 Dane Shitagi的纽约
  Dane Shitagi,美国摄影师,来自夏威夷,现工作和生活在纽约。这组《The New York City Ballerina Project》是他在2004~2005年期间陆续公布出来的。但是,这组照片花了他8年的时间来完成。
  我们看到的芭蕾舞演员不是在舞台上就是在排练室里。在拍摄舞蹈方面有着卓越成就的路易斯·格林菲尔德(Lois Greenfield)将舞蹈演员拉到她的工作室内,任舞蹈演员翻转腾挪。但是,Dane Shitagi却将背景选择在了他生活的这座城市,选择了这座城市里与他的心灵休戚相关的种种场所。于是,我们在这组照片中,领略了纽约繁华、僻静、凌乱、寻常、世俗、优雅等种种姿态。
  1.2 安德烈·科特兹的巴黎和纽约与Dane Shitagi的纽约之关联
  “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现在竟然被Dane Shitagi拿来放到纽约的角角落落,且将芭蕾、舞蹈、舞者、纽约表现得美丽而又多义,让人欲罢不能,看了又看。这些元素和特质,不禁让笔者想起了安德烈·科特兹(Andre Kertesz,1894~1985),这位用镜头谱写了巴黎、纽约“双城记”的摄影大师。
  “他的巴黎照片赏心悦目,却又与玩弄空洞的形式构成的照片迥然不同,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生成,既深思熟虑又直觉灵敏,构图妥帖而又出人意表,总能在精致优美的形态中给出一份温情与和谐。”[2]科特兹镜头里的巴黎风韵,倒是被Dane Shitagi投映到了纽约。Dane Shitagi用曼妙多姿的芭蕾舞者和纽约城的种种装置、设施来完成他的构图,但是没有任何生硬之感,倒是融合得舒服、优美。某种场景下、某个姿势里的纽约,真的能给人一种温暖的人情味儿。
  2 舞者
  2.1 Dane Shitagi的舞者
  芭蕾舞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严格的规范和结构形式。舞者们用足尖舞出了高雅、动人的艺术空间。显然,Dane Shitagi也是沉迷于这一空间的人,并且他创造性地将芭蕾舞者和纽约街头融合在一起,去表现舞者,表现纽约,表达自己。
  他说:“我试着去拍摄那些芭蕾舞女,而非她们的舞蹈。我关注的是舞者,而非她们的舞姿。我试图去描绘她们的灵魂,而非她们的舞步。芭蕾舞女项目更关注舞者而非舞蹈。作为摄影师,我们经常去捕捉舞蹈中的‘关键时刻’,而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相机并不是用来做这件事的。相机是用来拍摄事物静止的本质上的东西的。”
  2.2 路易斯·格林菲尔德的舞者与Dane Shitagi的舞者之不同
  (1)拍摄空间。路易斯·格林菲尔德开创了影室舞蹈摄影的传统。“到了1978年,我对舞蹈的纪实形式越来越感到不满,于是我想导演和控制我的舞蹈拍摄。我离开了剧场,我邀请舞蹈家来到我的影室。”[2]格林菲尔德将舞蹈从舞台上剥离出来,因为她想用舞蹈的组合为她的艺术观念服务。她想从运动中攫取图像,表现身体在运动中保留的激情。
  Dane Shitagi在谈到不在摄影棚内拍摄而选择户外的原因时表示,他希望他的创意以及灵感是来自外在世界,利用只有纽约才有的活力与粗犷来捕捉他想要的感觉。他选择的纽约户外,几乎都是空无一人,只有舞者,而舞者所处的环境都有人间气息,人的痕迹。
  (2)舞者状态。舞蹈精彩的瞬间不一定是舞蹈动作的开始或最后的造型,而在于它动与静、虚与实的流动变化之中。舞者千百次的伸展与跳跃,因情绪的涨落与即时发挥而不可能重复或相同;摄影者拍摄的瞬间,也不可能掌控和预见,成功与失败都在刹那间完成,那一刻完全是靠艺术的直觉去捕捉瞬间的精华。这是一般的舞蹈摄影追求的极致。
  格林菲尔德希望在舞蹈中发现一种在舞台上根本不存在的,让人激动的瞬间。一定程度上,她的尝试带有实验的性质,她想要借助舞者这种特殊的身体,来发现运动中不易被人察觉的激情。她和被她拍摄的舞者共同探索着人类身体能力的极限。
  相比之下,Dane Shitagi更多的是一种感性的表达。他说过,他并不是要拍摄舞蹈,而是要表现舞者。他并不是要捕捉舞步,而是要记录下舞者的灵魂。因此,在Dane Shitagi这里,舞者不论是身着舞服还是日常穿着,都是静止于一个芭蕾舞的姿势。她们是在用芭蕾舞的动作向纽约昭示她们的身份、她们的梦想,以及因芭蕾而产生的情感和思索。照片中的她们与纽约特有的充满活力、景色粗犷、缤纷炫目的户外世界融合在一起,有的舞者用平静的面容抗拒这种活力,有的舞者用这种优美的平静表达对粗犷风格的热爱,有的舞者用略带忧伤的平静来反衬热闹缤纷的人世中自己的孤单和无助。她们的灵魂已经在她们静止的芭蕾舞姿中与纽约一同定格在Dane Shitagi的照片上。
  Dane Shitagi说:“纽约是一块创意的磁铁,每张作品都是舞蹈,时尚,摄影,与城市风景的结合之作。”摄影家用快门弹奏,舞者用姿势来敲击,他们用各自的灵魂,来回应纽约带给他们的回响。他们的真诚、美好和创造,共同把我们观者的心带进了颤动里。
  参考文献:
  [1] 白芨.让鲁普·西弗——在光阴丛林中穿行的摄影作家[J].光与影,1998(1):3.
  [2] 林路.摄影思想史[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8:207.
  [3] 顾铮.巴黎纽约“双城记”——安德烈·科特兹[A].城市表情——19世纪至21世纪的都市摄影(增补版)[C].沈阳:万卷出版社,2009:171.
  作者简介:夏艳华(1987—),男,本科,承德医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舞蹈学国际标准舞。
  范萌(1984—),女,硕士研究生,承德医学院,研究方向:传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笔者简述了当今的影视文化现象,浅析了影视艺术对文化生活的影响和渗透。概述了中美影视文化的异同;主要以好莱坞强势的影视文化特征和潮流为切入点,浅析了中美影视文化在文化特征,主题内涵,价值取向,存在和发展状况等相关因素的异同。简述了中国电影的发展轨迹和影视发行泛滥成灾的现状,对比美国,审视中国影视文化发展的历程,展望中国影视未来的新发展。  关键词:中美影视文化的差异;好莱坞的强势电影文化输出
期刊
摘 要:《画皮》是蒲松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传播最广泛的一篇,曾经被改编成戏曲和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2015年6月9日晚,西北政法大学南山剧社把《画皮》改编成话剧进行演出,这次演出演员众多,舞美、真实而细致。采用倒叙的方法并加入的大量歌舞内容,不仅丰富了该剧的内容,而且很大地提高了这部话剧的艺术价值。南山剧社演出的话剧《画皮》对《聊斋志异》的改编和传播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画
期刊
摘 要:《春江花月夜》琵琶五重奏是顾冠仁依据卫仲乐先生演奏谱改编的重奏新形式,充分发挥了琵琶的和声性与线条性,琵琶自身的歌唱性和低音伴奏,再加上《春江花月夜》的诗乐性,琵琶重奏与合唱的音乐表现异曲同工,在琵琶重奏中融入合唱元素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琵琶重奏;合唱元素;《春江花月夜》  作为《春江花月夜》琵琶五重奏的一声部,又是一名TianKong合唱团的成员,每次在两者排练时常常觉得莫
期刊
摘 要:本文试图贯通古典美学与现代美学,融合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以揭示现代艺术中情色绘画的文化学意义。阐述了艺术表现中“情色”与“色情”的联系与区别。以现代艺术中带有“情色”倾向的绘画作为研究对象,对情色绘画的现状以及艺术表现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现代情色绘画与人性的关系,力求在社会道德与人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对现代艺术中情色绘画面临的窘境与社会尺度进行反思,以寻求“雅俗共赏”的理想状态。试图通过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管、弦乐演奏为例,论述了器乐演奏中对音质进行评价的几个重要依据。提出器乐演奏需要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使教学实践更具科学性,并且突破常规对器乐演奏领域进行量化与细致的研究,具有独特的学科创新与引领意识。  关键词:器乐演奏;音质;评价  以往我们研究器乐演奏的音质,基本从乐器的材质和音色、演奏方法、演奏技巧方面入手,而这些研究方向最大的局限就在于主观因素过多,无论教师或学生,只能依靠
期刊
摘 要:中世纪音乐在历史的进程中大约持续了一千年,纵观人类音乐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过了漫长的历史积淀。没有历史的积淀,就没有今天的辉煌。在现代音乐高速发展的今天,研究中世纪音乐发展历史无疑会对现代音乐的创作和研究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中世纪;音乐类型;艺术特征;音乐特点  现代音乐繁花似锦、五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从古至今,音乐与人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既在生活中、在创造中,也在
期刊
摘 要:在这个科技进步神速,社会急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码这个词已然不再陌生,数码摄影取代了传统的胶片摄影。伴随着数码摄影成本的降低,数码摄影已经由个性化的专业性技术转化为更加平民化的一种大众娱乐。现在传统的城市风光摄影也不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那些绚丽的、美不胜收的风景也越来越多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也逐渐感受到了它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视觉疲劳。传统风光摄影的形式伴随着大量的图像信息涌入我们的视
期刊
摘 要: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有的现象。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的建设面积迅速扩张,原先分布在城市周边的农村被纳入城市的版图,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所包围,成了“都市里的村庄”。如今,城中村典型民俗文化传承成为城市发展不可避免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本文以广州城中村、珠村典型民俗文化展厅设计为例,总结文化展厅设计过程中的实验和体会,通过序列空间表现手法、意象形态空间表现手法
期刊
摘 要:田中一光是日本设计史上的巨匠,其理念也对世界设计界产生巨大影响。他赋予“日本平面设计”明确的方向性,提出“手法可以借鉴,概念绝不混搭”的明晰理念,把日本传统造型的基本元素重新整合梳理。提出“纯粹平面,纯粹二维,纯粹造型”,并宣告:“新时代的日本设计造型诞生了。”他倡导“资源循环再利用”,向社会灌输“合适就好”的生活方式新理念,同时提出“设计要向社会发言”的理念,也值得我们去重视研究。田中一
期刊
摘 要:里尔克《秋日》一诗,迄今已有12位译者翻译成汉语,其中冯至的译文是最初版本,且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本文选择冯至、北岛及陈宁三人汉译的《秋日》进行内容和语言上的分析,从而比较不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诗歌理解和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  关键词:《秋日》;“里尔克”;诗歌;汉译本  1 《秋日》汉译概述  奥地利作家赖内·马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是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