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可能也注意到了,在别人对她最近取得的好成绩赞不绝口时,只有我紧紧咬着牙,这样才不至于任由“你到底有什么了不起”这句不服气的话从我双唇中间挤出去。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我是个心胸狭窄的人?好像也不是。我平时很愿意帮助同学,即使他们的成绩与我相差很多,我也会主动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去鼓励他们。偏偏只有对待她,我显得极为小气。她越是优秀,我就越是吝惜赞美之词。
正因为我这种奇怪的心理,在换成是我得到老师同学的赞扬时,我便会有意无意地得意地向旁边瞄一眼她的反应。果然,平时本来爱说爱笑、人缘极好的她,竟也把脸绷得紧紧的,一言不发。天知道她会不会也跟我有着同样的秘密。
症结似乎找到了,就在我和她两个人之间。我们究竟怎么了?
我们一直是同班同学,而且多次被安排同桌;我们两家住得也很近,无论校内校外,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最重要的是,我们学习成绩不相上下,是全校公认的一对竞争对手,最近更是同时报名参加了一场国学知识竞赛,正在各自紧张备战中。
我们更容易对没有威胁或者没有可比性的人,慷慨地承认他们的优秀。而对于实力相近又再熟悉不过的人,你如果轻易承认了他的优秀,似乎就会在无形中显得你比他逊色,如同你在向他示弱,主动承认自己不如他,所以难以启齿。你不肯承认别人的优秀,可能仅仅是因为你与这个人的距离太近了。当然,这也可能是一种不服输的表现,你在心里憋足了一股劲,随时都在准备与他一较高低。
几天以后,国学知识竞赛正式开始,其中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假设李白要举办一次聚会,他最不可能邀请的人是下面哪一位?选项中有杜甫、孟浩然等,而正确答案是王维。
李白与王维的关系,是个令许多研究者津津乐道、千百年来堪称神奇的话题。这两位唐朝的顶尖诗人,生卒年份近乎重合,生平经历又极为相似,各自的作品中所提到的“朋友圈”,重叠人员之多更是达到了罕见的程度。然而,他们竟像是有意互相回避一般,仿佛从没有过任何交集,甚至极少同时出现在同一场合,终生互不认可。专家分析,原因很可能是“他们太接近了”。
看来,“承认与自己相近之人的优秀”,真是一个“历史难题”啊!所谓“文人相轻”,想必也是同样的道理。而我和她,只是没有例外罢了。
比赛结束,我们连获得的名次都是并列的。
要说我对她没有丝毫的钦佩,肯定是假话,可我就是没法说出口。至于她的心理,我虽然不敢妄自揣测,但还是会经常不由自主地想到这样一句古诗词——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高考一天天临近,逐渐凝固的氛围、心中与日俱增的压力都仿佛在“催化”原本积极的心态发生着不良的化学反应。“不肯承认别人的优秀”变成了嫉妒、愤恨、压抑感、自卑感这一类有毒有害气体,并且越聚越多,让人透不过气。
一天,我又觉得任何书都看不进去,觉得包括她在内的每一个竞争对手都很讨厌。我索性忙里偷闲打开电视,漫无目的地换台,突然,目光意外地被一档综艺节目吸引。看完还觉得意犹未尽,我又上网找到相关论坛,发帖认真地分析和赞叹每位选手的亮点,不知不觉写了很多字。写完之后,心情也豁然开朗起来。看着自己洋洋洒洒的文字,我竟忽然醒悟过来,脑海中她的面庞也变得亲切起来。我重新拿起书本复习,状态竟出奇地好。
原来,承认别人的优秀,不仅仅是对别人的认同和赞赏,同时也是自己抒发情绪的出口,是自身的需求与渴望。我们常说的“换换心情,放空自我”,其实本质上就是让这种需求与渴望得到满足,从而让自身的空间焕然一新。
就这样,我顺利完成了高考。
在大学的新环境里,我接触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同学,视野和心胸进一步开阔,也发现了新的讓我不肯轻易承认其优秀的人。当然,这时的所谓“不肯承认”,已经是那种不甘落后、奋勇前进的积极状态。
空闲时,我和几名室友还会聚在一起收看那档综艺节目。在我们多数人对场上选手的表演拍案叫绝时,只有一位室友小声说了一句“不过如此”。我想,我太能理解她了。
这个室友能歌善舞、多才多艺,是大家公认的未来之星。在每一次的“咬牙切齿”过后,她都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我相信,她也盼望着有朝一日自己能登上舞台,表现得比那些选手更加闪亮吧!
而当年从小学到高中的那个她,居然也打来电话约我小聚。相别许久,她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我们已有各自的前进方向。更远的距离让彼此在对方眼中产生了更多的美感。
她擅长绘画,正在尝试为一些古典文学书籍绘制插图。她将一部分作品发给我看,我自然而然地发出一声惊叹:“你画得太棒了!”曾经那种咬紧牙关死不承认她很优秀的矜持和纠结早已不复存在,如今回想起来甚至恍若隔世。
那么我呢?当我告诉她,我每年都在报名参加《中国诗词大会》,但距离正式入选“百人团”又总是差那么一点时,她也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继续加油吧,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因为你一直都很优秀!”
这一刻我突然觉得,我们比唐朝那两位大诗人李白和王维幸运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