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侧股四头肌腱股骨韧带重建联合单骨道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

来源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erg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内侧股四头肌腱股骨韧带重建联合单骨道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技术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016年8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接受该手术方式治疗的47例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3例,女34例,年龄13~44岁,平均23.89±8.44岁.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末次随访时分别记录临床查体、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及膝关节影像学检查结果,通过X线或CT测量髌骨适合角和外侧髌股角以评估髌股关节对合关系.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4个月(范围12~50个月).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恐惧试验为阴性,未出现髌骨再脱位,活动角度正常.患者术前VAS评分为6.17±0.99分,术后6个月为2.36±0.85分,术后末次随访为0.83±0.73分,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IKDC评分30.30±8.70分,术后6个月为78.55±4.37分,术后末次随访为88.50±2.77分,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为26.98±7.76分,术后6个月为88.85±4.80分,术后末次随访为94.51±4.43分,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Tegner评分为1.32±0.47分,术后6个月为3.23±0.52分,术后末次随访为4.17±0.48分,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骨适合角术前为31.63° ±7.06°,末次随访为1.56° ±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侧髌股角术前为0.07° ±2.99°,末次随访为14.77° ±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股四头肌腱股骨韧带重建联合单骨道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早中期临床疗效满意.
其他文献
前庭型偏头痛(VM)是常见的发作性眩晕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眩晕,可伴头痛、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恐嗅等.人群患病率在眩晕疾病中仅次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然而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三叉神经血管系统(TVS)激活、神经递质释放异常、离子通道基因缺陷、中枢信号整合异常、皮质扩散抑制、遗传等方面可能与VM的发生、发展有关,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5,mGluR5)是中枢谷氨酸能系统的重要受体之一,其广泛参与调控突触传递、突触可塑性、神经兴奋性/抑制性平衡等生理过程.多项研究发现,mGluR5参与介导不同神经和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其作为神经和精神疾病的潜在药物靶标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对mGluR5的结构、分布、正常生理功能、mGluR5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以及mGluR5药物研发现状进行概述,以期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