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盘鼎 紫韵国风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8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宜兴紫砂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具有良好的艺术兼容性、极高的艺术价值,其创作来源于生 活中的方方面面,高度体现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理念,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关键词 紫砂壶;龙、鼎文化;铺砂
  中华文明灿烂多姿,品茗更是具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饮茶人尤重茶器,而茶器中又以紫砂壶为最佳,因功能简单实用备受追捧,冠绝于世,清人李渔《杂说》赞之曰:“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阳羡。”然而紫砂茗壶经久不衰不仅仅因为其优良的使用性,且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紫砂壶逐渐在手工艺人和文人的合作下,从单纯的器具脱胎成为集书画、雕塑、陶刻、金石等多种艺术门类于一体,包含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品,清代吴梅鼎在《阳羡茗壶赋》中也对紫砂壶赞誉有加:“一瓷罂耳,价埒金玉,不几异乎?顾其壶为四方好事者收藏殆尽。”
  紫砂壶发展至今,已趋于成熟,形成了光器、花器、筋囊器三足鼎立的态势,三者互有融合、互有借鉴,共同诉说着别样的紫砂历史。“千禧龙珠壶”(见图1)为千禧年到来之际创作的一款作品,现就从文化意蕴、装饰、塑型三个方面简要阐述其创作。
  1 大气磅礴的塑型美
  “千禧龙珠壶”在创作过程中采用全手工制作,选用黄龙山早期的紫茄泥,使得整壶在完成后色泽沉稳、清秀温润、端庄典雅。壶嘴、壶把均为龙首浮雕,各有不同:壶嘴直挺向上,龙头昂立啸天,出水口为龙嘴,含而未吐,此为龙之静态美;壶把为扭身吞吐之龙,龙头面对壶身颔首吞吐,有俯视天下之傲然,为动态美;壶钮为三味真火环绕明珠,与壶嘴、壶把交相辉映,作为纽带将动态、静态美勾连在一起,寓意二龙戏珠。壶身整体呈伫立的三足小鼎,壶腹饱满、圆润可人,壶底三足鼎立,给人以稳健大气之感。
  2 龙、鼎文化齐鸣
  在千禧年创作“千禧龙珠壶”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华文明历经千年代代相传、薪火不息,在下一个千年到来之际,采用龙和鼎作为主题,创作同样为传承工艺品的紫砂壶,一方面彰显了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能力,讴歌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也寄托了中华民族越发强盛的美好愿望。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被视为立国之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而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已深深扎根于所有中国人的心中,形成了具有独特的龙文化,与鼎同为古代皇权的象征,为中国的大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相传龙创生在原始人的图腾崇拜中,不同部落的古人们相信自己是某一生灵的后代,并以之为部落图腾,当信奉牛、虎、鹿、鹰、蛇、鱼等图腾的氏族走向联合的时候,这些图腾标志也相互融合,提取牛、虎、鹿、鹰、蛇、鱼等主要特征加以改造,重新组合成新的形象,这就是“龙”。直至今日,龙仍然有着旗帜性的地位,为中国的统一和繁荣发
  3 独具匠心的铺砂工艺
  传统的紫砂壶装饰手法主要有雕刻、绞泥、泥绘、嵌泥等, “千禧龙珠壶”在壶嘴、壶钮、壶把的塑造上应用了浮雕的技法,将双龙戏珠演绎得活灵活现。另一大亮点就是在于其壶身采用的铺砂装饰手法,要制作一把铺砂壶制作过程看似简单,其实不然,首先是铺砂颗粒的选择考究,其质性一般要求高于壶坯体的质地,否则会出现不相融等现象;其次便是在按压过程中,坯体表面容易刮花,更为考验陶艺家的手法;最后在烧成过程中更是对壶体的收缩率有着极高的要求。正因为其较低的成壶率,铺砂壶受到藏家喜爱、追捧。“千禧龙珠壶”在铺砂过程中,为加强铺砂颗粒与壶体本身泥料的对比度,颗粒选用质地优良的明黄色段泥泥料,壶身泥料配以黄龙山原矿紫茄泥,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段泥沙粒好似群星闪耀,壶身化身为无限的宇宙,在群星的映衬下更为深邃、悠远,龙珠(壶钮)在三味真火的围绕下凌空映照,双龙(壶嘴、壶把)在星空之下盘旋斗法,各显神通,争夺龙珠。整壶通过物象的呈现,色差的对比刺激视觉感官美的生成,再由视觉感官美升华为一种心灵的享受,使人仿佛回到远古神话时代,畅游其中,流连忘返。
  4 创作感悟
  紫砂壶的创作不是简简单单的将泥塑为壶,而是自省、自悟、升华的过程,是对自身技艺、学识、修养的一次总结。每一件作品便是一个节点,是一个时期的形象再现,一个个节点共同组成完整的艺术人生,只有不断地开拓创新、积极奋取、完善自我,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参 考 文 献
  [1]杨永善.陶瓷造型艺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白晓银.鼎与鼎文化[J].青年文学家.2009(21):140-141.
  [3]钱其琛.深刻开掘和研究龙文化的精神内涵[J].科技智囊.2007(10):15-16.
  [4]苏敏.浅谈紫砂泥料的调砂、铺砂及抽砂工艺[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1(z1):79.
其他文献
紫砂艺术是一种利用造型、线条、色彩、装饰等不同手段构成形象实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但它又不仅仅只是单调的作品,它往往承载着人们在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意识、情感、审美、思想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  所谓“器为茶之父”,无器则茶与水均无处着落,宜兴紫砂壶的诞生是顺应人们饮茶所需而起的,但其作为紫砂艺术最优秀的载体,无疑又是传统文化的精美结晶。因而,涉及紫砂壶的创作和探讨理应从实用性和内涵性
期刊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神话传说、民俗民风等都是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内容,这些内容丰富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生活,更是人们延续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在这一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传统艺术形式对其进行的转化和表现功不可没,具象有形的艺术形式将抽象无形的文化内容完美地定格在时间的胶片里,使人们在有意或无意的欣赏、触摸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真正领悟到其内在的意义和神韵。  传统艺术形式本身便极为丰富,而紫砂壶
期刊
摘 要 紫砂陶艺的创作是创作者心灵轨迹、自然情感的流露表达,创作必须追求造型的特色与个 性化,设计观念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利用现代手法创造出具有鲜明个性的作品。  关键词 创新;个性;抽象;造型;情感;舞动青春  紫砂陶艺的创作是创作者心灵轨迹、自然情感的流露表达,是一种完全释怀内心情绪世界和偶尔性思维情感宣泄的创作过程。只有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揉合到作品设计中,作品才会有生命。紫砂陶艺的创作还必
期刊
3月18日,由中国收藏家协会、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营口市文联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营口望儿山母亲节紫砂“母亲壶”设计与评选启动仪式在宜兴市陶协会场举行。宜兴市陶协副会长程同德、营口市文联主席韩瑞祥、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主任、营口市紫砂文化研究会会长李成等有关方面的领导和国大师顾绍培、曹亚麟,省大师张振中、陈建平等宜兴紫砂陶艺家、新闻媒体记者60余人出席。  中国营口望儿山母亲节创立于1995年,是以“爱母
期刊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与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相比的中国,文明传承与文化发展未曾断绝,而又绵延至今。华夏文明以岩画、甲骨文、竹简、绢纸、纸张承载了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艺术辉煌与劫难,用笔墨纸砚记载了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的文化艺术表现史今文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又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中国竹文化。竹文化不仅在书法、绘画、诗词中表现出了韵美意清,而且在以陶瓷文化为
期刊
1 砂器的历史溯源  史前陶器的出现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为生活而冶炼、为生存而制作。在众多的陶器之中,有一种虽然历经数千年的变迁,却一直伴随着百姓的日常生活,那就是砂器。说到砂器,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并不光鲜靓丽,它没有陶瓷的光洁,也不像铁锅、锡壶那样轻便,但是在中国古代,砂陶在人们的生活中却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代的中医学十分发达,煎药用的就是砂陶罐,除此之外还有盛水的陶缸、甑饭的陶甑子、栽
期刊
因茶而生的紫砂壶是举世公认的饮茶茗具,特殊的材质加上实用功能,使得紫砂壶在饮茶文化历史悠久的中国能够占据一席地位。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有“方匪一式,圆不一相”之说,是一座壶艺造型的宝库,有的清秀飘逸,有的古朴敦厚,有的轻快明朗,有的粗犷简雅。紫砂壶的创作在追求造型所表达的纯艺术之美的同时,更讲究内在生动的人文情感,即文化性。紫砂壶艺传承发展至今,一个重要的支柱便是其对文化的保存和延续,同时,它又在
期刊
宜兴紫砂壶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关于它的历史、它的创造,始终在一代代制壶人捏塑乾坤的双手中进行着。纵观世间的每一把紫砂壶,无不向人们呈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就像人有人的气质一样,紫砂壶也有着壶的气质,而这种气质的表现却并不是单纯地依靠紫砂壶本身来完成的,一方面得益于紫砂陶土天然的优越性,另一方面则更在于制壶艺人天才的构思创造。在近六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紫砂艺人们在保持茗壶原有实用性的基础上,不断地融
期刊
一把好的紫砂壶在手里,是会呼吸的,是拥有生命力的,可以让人感受到它的气韵。比如禅意,犹如禅心,指清空安宁的心。禅意作为一个词,已经不能单独从禅和意两个字分别陈述了,其表达的是一种思想和境界。在东方,禅意更多偏于与佛教相关的,可以理解为与佛有关的一种意境和意识,其表达形式往往能使人有所感悟。  禅茶一味,紫砂和禅意总是息息相关,如“心经壶”、“莲花壶”、“僧帽壶”等。在紫砂里,我们庆幸以泥见心,去创
期刊
清代文人汪文柏在其《陶器行赠陈鸣远》中讲到“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这一丸土便是制作紫砂壶的泥料,此诗便是对宜兴紫砂陶的极高赞誉。紫砂壶经名师巧手造出,不媚不俗、朴讷温娴、短小厚实,为茶人品茗最理想的茶具,也是收藏家的绝好雅趣。随着历史的进展,紫砂壶已经完全摆脱粗陶器皿的范畴,成为重要的艺术精品,因此,对于紫砂壶的创作而言,制出一把壶的标准亦在不断提高,紫砂壶已不再只是单纯的沏茶茗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