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的帝国主义留下了不同的遗产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h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施 展:
  我从务虚的角度来讲讲殖民关系与殖民主义。在政治学上有一种说法,叫“秩序厌恶真空”。就是说,在任何一个地方,秩序一旦崩溃瓦解,必然会有新的力量介入以获取利益,而这种新的力量要想在这里持续获得好处,就必须在此重新建立秩序。在我看来,殖民主义实际上就是“秩序厌恶真空”而导致的世界秩序重构的过程。当一个地方的秩序崩溃瓦解后,谁有能力向其输出秩序,谁就能够在这个地方拥有主导地位。
  从人类历史来看,每一次大的秩序崩溃以及重构都与重大的技术变迁和革命密切相关。就近代而言,有几项影响深远的技术变迁,包括航海技术、贸易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变迁。这些技术变迁最终导致一个个自给自足的、封闭的小市场逐渐变成了马克思所说的世界市场。换句话说,在原先经济自给自足的环境中,经济与当地的社会、政治、文化、宗教是嵌合在一起的,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但是远洋贸易、工业革命等的出现,使得非西方地区的原有经济秩序被卷入到世界经济秩序中,进而使得非西方地区的政治、社会、道德伦理等各种秩序全方位崩溃。与此同时,西方则由于战争等能力的急剧增强,开始向外输出秩序。这个秩序输出的过程在今天就称为“殖民主义”。其实,假如我们站在月球上看地球,就会发现这种秩序崩溃与重构过程在历史上出现过N次,只不过因为我们距离最近的一次时间太近,而且我们又深受其害,所以导致我们总是无法平心静气地看待殖民主义。
  总体而言,近代的西方秩序输出,或者说殖民主义扩展,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自由贸易的帝国主义”,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英国以及后来英国的继承者美国。在1950年代,两名英国历史学家——加拉赫和罗宾逊发表了一篇很重要的文章,题目就叫做《自由贸易的帝国主义》。他们在文章中提到,在很多时候英国的对外扩张并不是国家行为,而是民间行为。比如,伦敦其实并不知晓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和中国的活动,而当东印度公司在海外获得足够多的好处后,便回到英国议会游说,要求以国家行为支持其在海外的殖民活动。此外,英国的海外殖民有一个很强的基本准则,即只要有可能就绝不大规模占领土地。当然,印度是一个特例。这是因为英国认为,殖民的目的是获取自由贸易的权利和机会,而大规模占领土地往往需要承担治理成本,假如不大规模占领土地就能享有自由贸易的权利和机会,英国更愿意让当地人自己统治自己,将治理成本转嫁给当地。所以,英国的海外殖民帝国分为有形帝国和无形帝国两个部分,有形帝国是那种实在出于必要而占领的控制海上交通要道的据点;无形帝国则是其基于向全球输出贸易规则,以主导全球贸易秩序而形成的,它利用这种主导地位而尽享帝国利益。一直到19世纪末,当法国和德国开始在非洲大肆抢夺殖民地之际,英国突然意识到,如果自己再不去抢占土地的话,法国和德国很有可能使用政治手段向英国关闭当地市场,那么英国将无法获得自由贸易的利益,于是英国也开始抢占殖民地。但事实上回过头去看,抢占殖民地完全是费力不讨好,成本很高,获得的收益很有限。
  说到这里,也就引出了另一种类型的殖民主义扩展,即“领土扩张式的帝国主义”,以法国、德国以及沙俄为代表,特点是占领土地和人口,将殖民地与本土市场联合组成一个封闭的大市场。这种形式的殖民主义,以具体的领土和人口为治理对象,这种秩序输出一定伴随着文化的输出。而英国殖民主义治理的对象并不是殖民地,而是国际规则。英国的秩序输出一定伴随着规则输出,但并不必然伴随着文化输出——只要你纳入到我主导的国际秩序中,对你的传统文化我能不碰就不碰。与法国和德国等殖民国家相比,英国殖民形式的成本比较低,而且市场效率比较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拿破仑、威廉德国、希特勒德国都曾试图封锁英国,但最终都失败了。在冷战时期,苏联建立经互会,也想封锁美国,但最终也以失败告终。二战结束后,民族主义在第三世界广泛传播,英国、法国、美国等殖民势力纷纷撤出。相对而言,英国和美国的撤出是比较自然的,因为英国和美国殖民对外输出的是普遍规则,只要把殖民地纳入到全球贸易秩序中,自己是否在这些殖民地保留存在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因此,谈论殖民关系对当代世界的影响,首先要分析是哪种类型的殖民主义。自由贸易的帝国主义和领土扩张式的帝国主义,所留下的历史遗产显然是不一样的。英国留下的遗产完全被美国接盘了,今天仍在继续演化中。而领土扩张式的帝国主义崩盘之后,基本上留下的是混乱。
  殖民者撤走后,前殖民地国家事实上又出现了秩序真空,这也是一些国家和地区常年动荡不安的原因之一。那么,谁能为这种真空注入新的秩序?就目前来看,西方给前殖民地国家留下了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观念,但已经没有能力在经济层面上拉动它们发展。中国现在有能力在经济层面上把它们拉动起来,然而在输出秩序方面几乎不可能。也许未来中国跟西方可以在这些地方形成某种方式的合作,但究竟如何合作,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是否愿意接受西方所给出的秩序规则。其实,中国可能始终没有清晰地意识到,英国和后来的美国所主导的普遍规则和全球秩序是开放的,因为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对秩序的主导者越有好处。而且,这种秩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演化的,每纳入一个新的要素,都要跟旧有要素之间不断地博弈、磨合,最终以一种微观的方式慢慢调整原有的规则体系。就是说,只要我们愿意加入其中,就可以构成演化的一分子;如果我们的个头足够大,还可以使演化掺入更多我们的色彩;当我们的色彩达到一定程度后,这究竟是我们的还是西方的规则就已经不重要了。但是我们到现在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总觉得西方是在围困我们,在“黑”我们。其实这里面有大量我们可玩的机会。
1880年左右的苏伊士运河。

  我曾经以中法两国在非关系为案例,做了一个研究。依此研究看来,中国与法国在非洲不是竞争关系,是可以合作的。因为中法不是只有单方向的利益需求,都是全方位的利益需求。对法国来说,最重要的利益需求可能是在欧盟内部。过去法国与德国是欧洲统一的两大发动机,但是今天法国这台发动机逐渐熄火,高端制造业转移到了德国,而中低端制造业则转移到了中国等地,法国似乎正在沦为一个二流国家。但是作为一个诞生过拿破仑的法国能甘心做一个二流国家吗?而且,即使法国甘心做一个二流国家,那对欧洲也是不健康的,欧盟内部需要有力量与德国相互制衡。法国要在欧洲与德国掰手腕,不仅要实现法国特色的产业升级,还必须找到自己的经济腹地。这个经济腹地就是法国的前殖民地。但是,现在前法属西非地区不仅没有成为法国的经济腹地,反而在经济、国防等各方面都依赖于法国,是法国的一大负担。那么如何让前法属西非地区由负担变成经济腹地呢?前法属西非地区要想发展起来,首先必须搞基础设施建设。在这方面中国人比法国人在行,但是中国对于当地该建什么不太清楚,就我们自己看的话无非就是高速公路、飞机场和总统府大楼,而非洲人自己也说不清楚究竟需要什么,然而,在这里有过一百多年殖民历史的法国能说清楚。所以,法国那些当年在非洲做得热火朝天的建筑企业、工程公司应该转型,升级成为建筑咨询公司、工程咨询公司,从第一产业一步跨入第三产业。当地究竟需要什么,由法国设计,由中国负责执行。对于法国来说,只有前法属西非地区发展起来,才有可能成为法国广袤的经济腹地,以此为基础法国才有能力跟德国掰手腕。而对于中国来说,只有建立起当地人真正需要的东西,我们对于非洲所有的活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其他文献
国际政治学科是20世纪之后兴起的一门“显学”。这个学科近年来似乎进入一个空前的发展瓶颈。其中最直观的表现是在理论创新方面。二战结束以来,从现实主义到新现实主义,从新自由主义到建构主义,国际政治领域几乎每隔十年就有重大的理论创新出现,重要的理论家和标志性作品不断涌现,诞生出一个个新的学术流派和理论潮流,学术共同体活跃争鸣,蔚为大观。  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这样的学术活力似乎消退了。自建构主义之后,已
今年是台湾光复70周年。马英九宣布,台湾第一个慰安妇纪念馆将在今年计划建成并揭幕。可是,在今年7月发生的“反课纲微调”抗议中,有少数台湾学生竟然称,部分“慰安妇”是出于自愿,不应在课本中加入“被迫”二字,令国人汗颜、世人惊异。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提升在侵略战争中的日军官兵“作战勇气”,在日本政府与日军施行诱骗和强迫之下,多达20多万名亚洲年轻妇女曾遭强征充当日军性奴,俗称“慰安妇”。其中,大
【日】《钻石》2016年9月10日  日本目前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继续扩大量宽还是缩小量宽规模。日本自2013年4月开始实施“异次元宽松”政策,制定了两年内达到2%的通胀目标,然而三年过去了,经济仍然处于原地踏步状态。日本银行将对金融宽松的效果进行评估,如果宽松效果得到肯定,可能会进一步追加量宽;如果强调宽松政策副作用,就存在缩小量宽的可能。  需要探讨的问题有三:一是经典经济学认为降低利率会对
8月8日,外交部长王毅在菲律宾马尼拉出席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后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介绍此次系列外长会有关情况和中方看法。  王毅说,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刚刚开完。从中方角度,系列外长会最实在的进展是,在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努力下,我们稳定了南海局势,把争议重新拉回到通过直接当事方对话协商解决的轨道。我们成功制订并通过了“南海行为准则”(COC)框架,并且对外宣布将在做好准备后于年内适当时候启动具体案文的
【墨】《进步》2016年4月23日  4月19日,墨西哥央行副行长桑切斯在英国约克大学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墨西哥正努力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中脱颖而出,为此官方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还需要给市场更多时间来反馈经济政策的效果。具体而言,墨西哥正着力改善宏观经济基本面,实行可持续的公共财政政策,适时调整货币政策,维护物价稳定。另外,银行业必须保证充足的资本流动性。  桑切斯强调,所有的结构性经济改革政策必须
3月31日,英国著名女建筑师哈迪德因突发心脏病在美国迈阿密逝世,终年65岁。  哈迪德出生于伊拉克,曾在黎巴嫩贝鲁特美国大学学习数学,后来移居英国,就读英国伦敦建筑联盟学院学习建筑学。后来,哈迪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哈迪德的建筑风格带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其前卫且有未来感的曲线让人印象深刻。2004年哈迪德成为首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女建筑师,今年初又获得英国建筑界最高荣誉的皇家金奖,同样是首位
4月13日,法国总统奥朗德在巴黎爱丽舍宫会见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  奥朗德表示,法国高度重视法中关系,法方愿意进一步深化同中方在民用核能、农产品、旅游、人文等领域合作,促进相互投资和贸易。法方高度重视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我将应习近平主席的邀请亲自出席并全力支持中方办好会。  杨洁篪表示,总统先生两次对华进行国事访问,推动中法在政治互信、务实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实现了突破和提升。习近平主席欢迎并期待
11月22日,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韩国外长康京和举行会谈。  王毅表示,中韩两国是搬不走的邻居,中韩关系发展顺应历史和时代大势,也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前不久,双方就阶段性处理萨德问题达成一些共识,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分别同文在寅总统会晤,就推动两国关系改善和发展明确了方向。中方重视韩方关于不考虑追加萨德系统、不加入美国反导体系、不发展韩美日三方军事同盟的表态以及无意损害中方安全利益的表态,希望
2016年4月1日,缅甸新政府正式开始运转,人们欢呼着“昂山素季”时代的到来。四天后,前总统吴登盛在Facebook上发布了自己“剃度出家”的照片,对此很多外国人不免发出疑问:这位亲手给缅甸半个世纪的军政府统治画上句号、开启缅甸民选时代的总统,真的要遁入空门、不问世事了吗?“吴登盛时代”真的就此终结?“五天出家”:符合缅甸的“出家”习俗  缅甸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泰国、老挝、柬埔寨一样,都是笃信上
6月15日上午,美国联邦政府国土安全部部长詹尼塔?纳波利塔诺对外宣布了一项总统行政令,停止执行部分符合指定条件的非法移民青少年的强制遣返。这一改变将允许16岁前来美、在美连续生活至少五年、在校高中生或拥有高中文凭、或在军中服过役、年龄在30岁以下的无犯罪记录、不被认为危害国家安全的青少年申请继续留在美国而不被遣返,并可以申请两年一次的工作许可。虽然该行政令并不会向标的人群提供美国公民的合法身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