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2018年5月15日,北京教育学院初教院小语教研室“阅读教学系列讲座”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线小学教师前来学习。讲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即专家对谈。对谈部分由北京教育学院倪燕博士主持,来自海峡两岸的三位阅读教学专家从自己的研究与实践领域深刻剖析了海峡两岸阅读策略教学的现状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本刊记者受邀参加此次讲座,并将专家对谈的内容整理编辑,以飨读者及辛苦奋战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们。
问题一:阅读为个人发展和参与社会的需求做准备,如果10分为满分,请问当前阅读教学可以打几分?
李怀源:我认为目前我们的阅读教学只能打5分。从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角度分析,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的孩子需要发展什么?时代的发展让我们这些以纸媒阅读为主的老师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面对多媒体的阅读?如果老师自己都不熟悉多媒体阅读教学方法,我们怎么去教学生?所以我很痛心地说的语文教学也好,阅读教学也好,并没有很好地为孩子的发展服务、为社会的需求服务。社会需要的不是移动硬盘,而是中央处理器。而现在很多孩子就成了硬盘,就是装老师说的,装课本上说的,装别人说的,孩子们现在接受学习策略方面的能力比较薄弱,因为他坐不住,听不进去,听了不理解,学不会,做不好,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同时,基于汉语的阅读与写作,我们究竟研究了多少?我最近提出了从学科走向学生,我们不能是教学科而应该是教学生,而中间一个桥梁是学习,学习的本质是什么?一定是个体的自主自我参与其中,所以柯教授讲到自由阅读,自由选书读是阅读教学的主体,课堂上20%的时间老师可以用来教策略,80%的时间要给留学生自主阅读,显然我们的教学现场并没有如此操作。
魏小娜:如果把阅读当作学习的工具,情况还真是不容乐观,我也来给当前的阅读教学打5分,而且这个分数我认为还特指小学阶段,初中、高中的分数可能会要更低一些。如果把阅读作为培养写作的能力的方法来看,我认为分数应该是在8分以上的。因为在大部分的语文课上有一个传统,就是语文课的最后都要落脚在写作上,然而我们再深究写作的能力等级时,可能情况又变得不容乐观了。
柯华葳:我认为阅读其实是一种文化的形成,就是你没事的时候、休息的时候是否会想到读一本书?五一的假期带孩子出门的时候,背包里是否装着一本书,伴随旅行,边走边读?家里有没有一本叫作传家之宝的书?这种文化氛围其实在台湾我是看不到的,我不知道在大陆有没有这种书香的文化。我认为没有功利地阅读很重要,因为这是对于人类整个文明的一种尊重,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当下的阅读教育连5分都没有,因为我们的社会书香的氛围没有培养出来,所以在台湾出版业是很辛苦的,整个社会没有把阅读当作是文化的一部分。如此看来,这个领域还有非常多的空间需要老师们扎实地做好推广、普及、教育的工作。
问题二:对于一线教师而言阅读教学素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当下,教师们在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或提升?
魏小娜:阅读教学的素养包括对学生的认识,对于互动的认识,对于合作的认识,大陆语文老师大多数是高校文学院培养的,教育教学的理念、技法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另外,对语文老师来说,应在日常学习积累一些阅读基础理论,同时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文本本身的解读。基于此,我认为大陆的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在三个方面存在短板,即教育教学方面、阅读理论方面、汉语言文学自身一些规律性知识的解读方面。
李怀源:我认为在阅读教学素养方面,第一是结构性缺失造成了很多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出现问题。结构性的缺失实际上是关于策略的缺失,那么什么叫策略?策略是在具体的情境下使用什么方法的一种判断。第二,语文老师读书经验的缺失,那么什么叫经验?经验是经历过以后的体验,没有读书的经验就没有读书的思辨,没有思辨就没有判断,没有判断就没法选择,因此读书经验缺失的教师是无法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提高阅读水平的最佳路径。柯教授也提到字词的教学并不包含在阅读内,教字词的课也一定不是阅读课,是语文课或者语言课。我认为,语文老师想要在课堂上让每一个生命都有意义的话,那么就一定是从自己读书开始,这样才有未来。
柯华葳:我个人非常同意魏老师还有李校长的观点,我只想补充一点就是语文老师有没有读过学生读的书?这一点非常的重要,要去认识一下学生到底在读一些什么,知道学生阅读的趋势和喜好,老师可以用成人的角度去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通过同理心,参与到学生的阅读实际情况当中,去了解、发现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会,才能明确地知道我们的阅读教学应在哪里发力,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问题三:请问柯教授台湾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培训主要是什么样的模式?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比较成熟的培训模式有哪些?
柯华葳:台湾小学礼拜三下午都没有课,所有的老师都参加进修。比较有效的培训模式是现场老师自己有实际操作的体验,比如说我是三年级的老师,我上第几课,然后我会展示怎么样把策略放进去,并完成课程的设计。整个过程一定会让老师自己动手去做,做完了以后两个礼拜再回流,然后讨论修改。这些教案都会放在网络上分享,也可以互相修改、指正。我们也邀请了非常多的退休老师一起帮忙,退休老师的好处就是他有第一线的经验,比较容易跟老师们作为朋友,感觉上就不会像专家在指导,因为专家的指导通常很少受到一线教师的欢迎,实用性强的进修才是他们期望参与的模式。
问题四:请问魏教授您目前较为关注阅读教学研究领域的哪些问题?
魏小娜:我始终有个想法,就是想梳理一个阅读能力层级,所以我一直在比对不同人提出来的阅读能力层级,我一直在追问,我最关注的阅读能力到底是什么?还有要探索如何实践与操作阅读能力的分析方法和策略。基于阅读策略的能力体系以及策略的使用方法,我试图用新的术语来更加清晰、直白地表述,以上内容就是我目前最为关注的问题。谢谢!
问题五:请问李校长目前您的学校在阅读教学方面的主要特点和优势是什么?请您介绍一下最近探索的阅读教学新模式。
李怀源:我们学校学生不到800人,每一个教室都有书,每一层都有一个图书馆,图书总量接近4万册,学生们在校园里可以隨意取书、看书,实现了学生们自由地阅读。学校图书馆对学生开放,老师要到图书馆上课。
我们学校特别重视阅读,每周有一节一小时的阅读课,课程内容是共读一本书。学校的阅读课共开发了七种课型,像阅读思维课、阅读实践课、阅读体验课、自由阅读课。这些都是需要老师教的,因此阅读教学,应该是教学相长的一个过程。
我本人最新的研究成果是梳理关于语文和阅读的框架体系,我认为大概有三个基本要素,即整体学习情境、具体学习任务、可视化作业。
为什么情境很重要?任何的学习都是为了应对真实的生活,所以说整体情境的重要性就在于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投入到真实的、为个人发展的环境中。第二个就是具体的学习任务,比如说我们读一本书的目的是什么?要完成哪些任务?要解决的是这些问题绝不是为了读这本书而去读这本书。可视化作业,过去的语文课堂老师说、学生说,包括围绕着某个问题、某个观点大家都无穷无尽地说,现在我们是要求老师与学生都尽量少说,把你想说的连接成一句话,就把你的思维通过表达展现出来,或者是做一个整合性的作业,通过设计制作、文学创作、应用协作等方式,在10分钟或者5分钟内画一个图也好,写一段话也好,创作一个东西也好,用多种方式表现学生的思维路径。展示出来也不要讲,看看其他同学能不能看得懂,思维通过别人阅读的过程又是一种表达。然后通过学生评价学生的方式,把老师从权威的岗位上拉下来,把学习交给学生。这是我们认为真正地实现了从学科走向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思维和表达同步发展的过程。
问题一:阅读为个人发展和参与社会的需求做准备,如果10分为满分,请问当前阅读教学可以打几分?
李怀源:我认为目前我们的阅读教学只能打5分。从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角度分析,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的孩子需要发展什么?时代的发展让我们这些以纸媒阅读为主的老师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面对多媒体的阅读?如果老师自己都不熟悉多媒体阅读教学方法,我们怎么去教学生?所以我很痛心地说的语文教学也好,阅读教学也好,并没有很好地为孩子的发展服务、为社会的需求服务。社会需要的不是移动硬盘,而是中央处理器。而现在很多孩子就成了硬盘,就是装老师说的,装课本上说的,装别人说的,孩子们现在接受学习策略方面的能力比较薄弱,因为他坐不住,听不进去,听了不理解,学不会,做不好,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同时,基于汉语的阅读与写作,我们究竟研究了多少?我最近提出了从学科走向学生,我们不能是教学科而应该是教学生,而中间一个桥梁是学习,学习的本质是什么?一定是个体的自主自我参与其中,所以柯教授讲到自由阅读,自由选书读是阅读教学的主体,课堂上20%的时间老师可以用来教策略,80%的时间要给留学生自主阅读,显然我们的教学现场并没有如此操作。
魏小娜:如果把阅读当作学习的工具,情况还真是不容乐观,我也来给当前的阅读教学打5分,而且这个分数我认为还特指小学阶段,初中、高中的分数可能会要更低一些。如果把阅读作为培养写作的能力的方法来看,我认为分数应该是在8分以上的。因为在大部分的语文课上有一个传统,就是语文课的最后都要落脚在写作上,然而我们再深究写作的能力等级时,可能情况又变得不容乐观了。
柯华葳:我认为阅读其实是一种文化的形成,就是你没事的时候、休息的时候是否会想到读一本书?五一的假期带孩子出门的时候,背包里是否装着一本书,伴随旅行,边走边读?家里有没有一本叫作传家之宝的书?这种文化氛围其实在台湾我是看不到的,我不知道在大陆有没有这种书香的文化。我认为没有功利地阅读很重要,因为这是对于人类整个文明的一种尊重,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当下的阅读教育连5分都没有,因为我们的社会书香的氛围没有培养出来,所以在台湾出版业是很辛苦的,整个社会没有把阅读当作是文化的一部分。如此看来,这个领域还有非常多的空间需要老师们扎实地做好推广、普及、教育的工作。
问题二:对于一线教师而言阅读教学素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当下,教师们在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或提升?
魏小娜:阅读教学的素养包括对学生的认识,对于互动的认识,对于合作的认识,大陆语文老师大多数是高校文学院培养的,教育教学的理念、技法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另外,对语文老师来说,应在日常学习积累一些阅读基础理论,同时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文本本身的解读。基于此,我认为大陆的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在三个方面存在短板,即教育教学方面、阅读理论方面、汉语言文学自身一些规律性知识的解读方面。
李怀源:我认为在阅读教学素养方面,第一是结构性缺失造成了很多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出现问题。结构性的缺失实际上是关于策略的缺失,那么什么叫策略?策略是在具体的情境下使用什么方法的一种判断。第二,语文老师读书经验的缺失,那么什么叫经验?经验是经历过以后的体验,没有读书的经验就没有读书的思辨,没有思辨就没有判断,没有判断就没法选择,因此读书经验缺失的教师是无法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提高阅读水平的最佳路径。柯教授也提到字词的教学并不包含在阅读内,教字词的课也一定不是阅读课,是语文课或者语言课。我认为,语文老师想要在课堂上让每一个生命都有意义的话,那么就一定是从自己读书开始,这样才有未来。
柯华葳:我个人非常同意魏老师还有李校长的观点,我只想补充一点就是语文老师有没有读过学生读的书?这一点非常的重要,要去认识一下学生到底在读一些什么,知道学生阅读的趋势和喜好,老师可以用成人的角度去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通过同理心,参与到学生的阅读实际情况当中,去了解、发现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会,才能明确地知道我们的阅读教学应在哪里发力,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问题三:请问柯教授台湾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培训主要是什么样的模式?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比较成熟的培训模式有哪些?
柯华葳:台湾小学礼拜三下午都没有课,所有的老师都参加进修。比较有效的培训模式是现场老师自己有实际操作的体验,比如说我是三年级的老师,我上第几课,然后我会展示怎么样把策略放进去,并完成课程的设计。整个过程一定会让老师自己动手去做,做完了以后两个礼拜再回流,然后讨论修改。这些教案都会放在网络上分享,也可以互相修改、指正。我们也邀请了非常多的退休老师一起帮忙,退休老师的好处就是他有第一线的经验,比较容易跟老师们作为朋友,感觉上就不会像专家在指导,因为专家的指导通常很少受到一线教师的欢迎,实用性强的进修才是他们期望参与的模式。
问题四:请问魏教授您目前较为关注阅读教学研究领域的哪些问题?
魏小娜:我始终有个想法,就是想梳理一个阅读能力层级,所以我一直在比对不同人提出来的阅读能力层级,我一直在追问,我最关注的阅读能力到底是什么?还有要探索如何实践与操作阅读能力的分析方法和策略。基于阅读策略的能力体系以及策略的使用方法,我试图用新的术语来更加清晰、直白地表述,以上内容就是我目前最为关注的问题。谢谢!
问题五:请问李校长目前您的学校在阅读教学方面的主要特点和优势是什么?请您介绍一下最近探索的阅读教学新模式。
李怀源:我们学校学生不到800人,每一个教室都有书,每一层都有一个图书馆,图书总量接近4万册,学生们在校园里可以隨意取书、看书,实现了学生们自由地阅读。学校图书馆对学生开放,老师要到图书馆上课。
我们学校特别重视阅读,每周有一节一小时的阅读课,课程内容是共读一本书。学校的阅读课共开发了七种课型,像阅读思维课、阅读实践课、阅读体验课、自由阅读课。这些都是需要老师教的,因此阅读教学,应该是教学相长的一个过程。
我本人最新的研究成果是梳理关于语文和阅读的框架体系,我认为大概有三个基本要素,即整体学习情境、具体学习任务、可视化作业。
为什么情境很重要?任何的学习都是为了应对真实的生活,所以说整体情境的重要性就在于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投入到真实的、为个人发展的环境中。第二个就是具体的学习任务,比如说我们读一本书的目的是什么?要完成哪些任务?要解决的是这些问题绝不是为了读这本书而去读这本书。可视化作业,过去的语文课堂老师说、学生说,包括围绕着某个问题、某个观点大家都无穷无尽地说,现在我们是要求老师与学生都尽量少说,把你想说的连接成一句话,就把你的思维通过表达展现出来,或者是做一个整合性的作业,通过设计制作、文学创作、应用协作等方式,在10分钟或者5分钟内画一个图也好,写一段话也好,创作一个东西也好,用多种方式表现学生的思维路径。展示出来也不要讲,看看其他同学能不能看得懂,思维通过别人阅读的过程又是一种表达。然后通过学生评价学生的方式,把老师从权威的岗位上拉下来,把学习交给学生。这是我们认为真正地实现了从学科走向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思维和表达同步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