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锻炼习惯。
关键词:自主锻炼 体育教学 目标管理 兴趣
一、对自主锻炼的认识
自主锻炼能力是指学生在无教师的情况下完成练习任务和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是对学生锻炼的自觉性、锻炼的目标程度、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独立处理锻炼中出现问题的能力的综合衡量,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体现。
自主锻炼目前在农村还不十分广泛,但已呈日益发展的趋势。不少学生自备体育用具器材,在住宅庭院的空旷地区、街头巷尾、公园广场进行奔跑、跳跃、做操、打拳、练气功、跳绳、踢毽子、球类活动、跳舞和游戏等各种活动。这些活动使体育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对培养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实现个体社会化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途径和措施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能力,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
1.转变观念,提高学生对自主锻炼重要意义的认识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还是习惯于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如果没有端正的自主锻炼态度,又没有自主锻炼的兴趣和良好的自主锻炼习惯,学生就不能真正掌握好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当然也就不能更好地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对自主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自主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加自主锻炼。
(1) 自主锻炼的过程是知、情、意、行的学习过程。只有激发他们的强烈的学习动机,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才能有恒心坚持自主锻炼,并养成良好的独立自主的锻炼习惯。
(2) 重视学生传授自主锻炼的知识与方法。自主锻炼一方面要受教师“教法”的制约与影响,学生采取相应的“学法”,另一方面学生是在独立进行自主锻炼活动,这种独立作业和练习,更需要教师教给学生自主锻炼的知识和具体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
(3) 创设有利于发挥学生自主锻炼活动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如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采取“放”的方法,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练习。具体可采取设点锻炼、分组锻炼、兴趣锻炼、自由锻炼等形式。通过各种组织措施与教法手段,指导学生掌握自主锻炼的能力。
(4) 结合学生特长,合理布置课外与家庭体育作业。布置课外与家庭体育作业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但体育作业应以安全、卫生,简便易行,少用或不用器材的练习为好。应侧重于发展体能的练习,同时应提出评价标准,练习后应进行自测和自评。
2.明确自主锻炼的目的,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向学生灌输体育课对学生成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的思想,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从而把枯燥单调的练习和锻炼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
(1)体育同经济、政治、军事、科技一样,是体现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兴则体育兴,体育强则国家强。
(2) 体育课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勇敢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学生要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没有体育课的熏陶培养是不可能的。
3.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比如足球课的教学,如果一味让学生乱踢是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的,中小学生因踢足球造成骨折等伤害事故的案例也是很多的。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
4.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
(1)学生模仿性强,体育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锻炼习惯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规范准确地讲解示范动作技术,加强练习方法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都经受一个科学锻炼身体的过程,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通过明示和暗示的综合效应,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2)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密切师生感情,多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当学生在学习、生活和锻炼中出现困难时,要多关心鼓励他们,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同时,教师还应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处处表现出人民教师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让自己的言行举止于不经意间感染学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视教师如朋友、为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就会成为学生行动的指南,学生就会自觉提高自主锻炼能力。
5.实施目标管理,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兴趣
(1) 当前,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各地随之实施了科学规范的目标管理。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重视目标教育,充分发挥目标管理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参加自主锻炼兴趣。
(2) 人的本性是爱动的,一般来说自幼就爱“玩”。那么从小培养“玩”的习惯,加以正确的引导、鞭策与鼓励,其成效也就愈大。培养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不仅是一般的体育教育过程,更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不仅要求在体育课中进行教育,而且应课内外结合,校内校外配合,共同实现之。忽视了这一点,就难于奏效。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锻炼习惯,必须与培养学生对活动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兴趣是表现出的积极情绪,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习惯。如果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爱好,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反之,随着对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习惯性也就越强。学生们之所以踢起足球来不觉得累,因为他们非常喜爱足球这项活动。学生从只知乱踢到踢出些门道的过程,就是学生的爱好不断增强的过程,及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的过程。因此,我们有必要把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使其养成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6.重视信息反馈,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锻炼情况,对学生的锻炼态度、锻炼成绩作出正确的评价。这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坚持目标的欲望和自主锻炼的热情。
总之,作为体育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锻炼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自主锻炼创造条件,营造气氛,加强指导,把课堂教学任务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自觉积极的自主锻炼行动,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以实现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的目标,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吴晓红等. 对全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体操课程教学内容及考核办法改革的调查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2.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1998年颁布,高等教育出版社.
[3]安徽阜阳师范学院肖威. “三段五步六法”教学模式在体操教学中的建立与实验研究.体育学报,1999年第四期.
[4]祝蓓里. 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6.
关键词:自主锻炼 体育教学 目标管理 兴趣
一、对自主锻炼的认识
自主锻炼能力是指学生在无教师的情况下完成练习任务和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是对学生锻炼的自觉性、锻炼的目标程度、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独立处理锻炼中出现问题的能力的综合衡量,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体现。
自主锻炼目前在农村还不十分广泛,但已呈日益发展的趋势。不少学生自备体育用具器材,在住宅庭院的空旷地区、街头巷尾、公园广场进行奔跑、跳跃、做操、打拳、练气功、跳绳、踢毽子、球类活动、跳舞和游戏等各种活动。这些活动使体育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对培养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实现个体社会化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途径和措施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能力,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
1.转变观念,提高学生对自主锻炼重要意义的认识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还是习惯于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如果没有端正的自主锻炼态度,又没有自主锻炼的兴趣和良好的自主锻炼习惯,学生就不能真正掌握好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当然也就不能更好地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对自主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自主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加自主锻炼。
(1) 自主锻炼的过程是知、情、意、行的学习过程。只有激发他们的强烈的学习动机,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才能有恒心坚持自主锻炼,并养成良好的独立自主的锻炼习惯。
(2) 重视学生传授自主锻炼的知识与方法。自主锻炼一方面要受教师“教法”的制约与影响,学生采取相应的“学法”,另一方面学生是在独立进行自主锻炼活动,这种独立作业和练习,更需要教师教给学生自主锻炼的知识和具体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
(3) 创设有利于发挥学生自主锻炼活动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如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采取“放”的方法,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练习。具体可采取设点锻炼、分组锻炼、兴趣锻炼、自由锻炼等形式。通过各种组织措施与教法手段,指导学生掌握自主锻炼的能力。
(4) 结合学生特长,合理布置课外与家庭体育作业。布置课外与家庭体育作业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但体育作业应以安全、卫生,简便易行,少用或不用器材的练习为好。应侧重于发展体能的练习,同时应提出评价标准,练习后应进行自测和自评。
2.明确自主锻炼的目的,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向学生灌输体育课对学生成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的思想,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从而把枯燥单调的练习和锻炼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
(1)体育同经济、政治、军事、科技一样,是体现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兴则体育兴,体育强则国家强。
(2) 体育课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勇敢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学生要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没有体育课的熏陶培养是不可能的。
3.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比如足球课的教学,如果一味让学生乱踢是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的,中小学生因踢足球造成骨折等伤害事故的案例也是很多的。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
4.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
(1)学生模仿性强,体育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锻炼习惯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规范准确地讲解示范动作技术,加强练习方法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都经受一个科学锻炼身体的过程,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通过明示和暗示的综合效应,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2)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密切师生感情,多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当学生在学习、生活和锻炼中出现困难时,要多关心鼓励他们,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同时,教师还应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处处表现出人民教师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让自己的言行举止于不经意间感染学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视教师如朋友、为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就会成为学生行动的指南,学生就会自觉提高自主锻炼能力。
5.实施目标管理,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兴趣
(1) 当前,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各地随之实施了科学规范的目标管理。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重视目标教育,充分发挥目标管理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参加自主锻炼兴趣。
(2) 人的本性是爱动的,一般来说自幼就爱“玩”。那么从小培养“玩”的习惯,加以正确的引导、鞭策与鼓励,其成效也就愈大。培养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不仅是一般的体育教育过程,更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不仅要求在体育课中进行教育,而且应课内外结合,校内校外配合,共同实现之。忽视了这一点,就难于奏效。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锻炼习惯,必须与培养学生对活动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兴趣是表现出的积极情绪,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习惯。如果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爱好,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反之,随着对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习惯性也就越强。学生们之所以踢起足球来不觉得累,因为他们非常喜爱足球这项活动。学生从只知乱踢到踢出些门道的过程,就是学生的爱好不断增强的过程,及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的过程。因此,我们有必要把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使其养成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6.重视信息反馈,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锻炼情况,对学生的锻炼态度、锻炼成绩作出正确的评价。这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坚持目标的欲望和自主锻炼的热情。
总之,作为体育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锻炼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自主锻炼创造条件,营造气氛,加强指导,把课堂教学任务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自觉积极的自主锻炼行动,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以实现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的目标,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吴晓红等. 对全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体操课程教学内容及考核办法改革的调查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2.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1998年颁布,高等教育出版社.
[3]安徽阜阳师范学院肖威. “三段五步六法”教学模式在体操教学中的建立与实验研究.体育学报,1999年第四期.
[4]祝蓓里. 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