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再也没有看到课题研究像今天这样风起云涌,它如扑面的春风,吹进校园,吹进课堂,吹进了我们教师心间,成了学校教育的一道特有景观。课题研究的开展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改变了教师以往“一言堂”的做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参与教育科研的意识,促进了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使沉寂的课堂立刻变得活跃起来。
然而,随着课题研究轰轰烈烈地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也值得引起我们反思。
一是课题研究存在功利思想。实施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促进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为实现素质教育寻找“突破口”,而我们有的教师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追求的是“功成名就”,看重的是“名声”和“利益”,实现的是自我价值的提升,把课题研究当晋升晋职、评优评模的“筹码”。 有的教师急功近利,想通过一年半载的时间顺利拿到结项证书,往脸上“贴金”。
二是课题研究疏于管理。时下的课题研究就像一个“花瓶”,中看不中用。虽说它是学校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也只是一种形式,学校疏于管理,领导从来不会关心和过问,尽管课题申报书上明确写着某某领导的“头衔”,但也只是挂个名。课题研究只是少数几个人的事情,绝大多教师被拒之门外,因为教师不在其位,也就当然不谋其政。课题研究难得见到课题组成员为教师上几节公开课、示范课,这样的课题研究形同虚设。教师一天到晚坐在办公室里忙着应对学校日常事务,备课、批改作业、摘抄读书笔记等,看不到教师有机会能够真正坐在一起进行实质性的研究。学校也不舍得花钱派员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更不舍得花钱请专家学者到学校讲经传教。教师缺乏应有的指导,课题研究的效果和“含金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教师搞课题研究大多是坐在家里,或办公室里闭门造车,写计划、总结都是子虚乌有,捏造事实,从网上“拿来”。课题结项采取突击作战,一夜之间,一本厚厚的材料就装订成册,盖上印章,呈送上去,到此完事大吉,只等证书到手。
课题主管部门也很少深入到学校基层进行调研,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检查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课题结项时,不管课题研究的成效如何,只要材料“翔实”,有过程,有记录,就算验收通过。这种做法,为弄虚作假滋生了土壤,创造了温床。
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教师要端正思想,提高认识。课题研究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它“前无来者”,没有现成的路子供我们行走,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探究、总结,从中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指导我们教育实践,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课题研究是一门科学,科学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作假。2006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国科协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形势报告时,强调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而纵观学术界、教育界,假教授、假学者、假文凭等现象屡见不鲜,课题研究也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假工作,假材料,假汇报。教师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克服浮躁心理,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工作,把课题研究当作提高自己业务素养的一项严肃认真的课题来对待,切不可弄虚作假、走捷径。课题研究的道路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勤勉的人才能攀登科学的高峰,摘取“皇冠上的明珠”。
其次,要加强管理,严把质量关。课题研究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水平上具有举足重轻的作用,学校应该把它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安排,切不可等闲视之。学校应该在学期工作安排上有一定数量的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进行集体课研,就课题研究方案、目标、做法等进行探讨,提出建设性意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学校领导要深入课堂第一线,听课、评课、执教,参与教师教学研究,检查教师的研究进展,和教师切磋、探讨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具体做法,发现问题,提出修改意见,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课题研究真正起到引领作用,防止流于形式,走过场。
课题主管部门也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学校开展课题研究的具体情况,指导教师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为学校、为教师送去“及时雨”。同时要严把质量关、检查关、验收关。现在的课题验收基本上是一锅端,只要“手续”齐全,一律“签收”。这样就助长了一部分教师的侥幸心理和懒惰思想,我没有开展什么工作,照样可以得到结题证书,甚至评为优秀。岂不是贻笑大方?
笔者曾研究过多个课题,深知课题研究的甘苦与酸甜,要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不下番苦功是不行的。不知各位同仁,看法如何?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安县潞田小学)
责任编辑 陈海燕
E-mail:[email protected]
然而,随着课题研究轰轰烈烈地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也值得引起我们反思。
一是课题研究存在功利思想。实施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促进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为实现素质教育寻找“突破口”,而我们有的教师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追求的是“功成名就”,看重的是“名声”和“利益”,实现的是自我价值的提升,把课题研究当晋升晋职、评优评模的“筹码”。 有的教师急功近利,想通过一年半载的时间顺利拿到结项证书,往脸上“贴金”。
二是课题研究疏于管理。时下的课题研究就像一个“花瓶”,中看不中用。虽说它是学校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也只是一种形式,学校疏于管理,领导从来不会关心和过问,尽管课题申报书上明确写着某某领导的“头衔”,但也只是挂个名。课题研究只是少数几个人的事情,绝大多教师被拒之门外,因为教师不在其位,也就当然不谋其政。课题研究难得见到课题组成员为教师上几节公开课、示范课,这样的课题研究形同虚设。教师一天到晚坐在办公室里忙着应对学校日常事务,备课、批改作业、摘抄读书笔记等,看不到教师有机会能够真正坐在一起进行实质性的研究。学校也不舍得花钱派员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更不舍得花钱请专家学者到学校讲经传教。教师缺乏应有的指导,课题研究的效果和“含金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教师搞课题研究大多是坐在家里,或办公室里闭门造车,写计划、总结都是子虚乌有,捏造事实,从网上“拿来”。课题结项采取突击作战,一夜之间,一本厚厚的材料就装订成册,盖上印章,呈送上去,到此完事大吉,只等证书到手。
课题主管部门也很少深入到学校基层进行调研,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检查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课题结项时,不管课题研究的成效如何,只要材料“翔实”,有过程,有记录,就算验收通过。这种做法,为弄虚作假滋生了土壤,创造了温床。
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教师要端正思想,提高认识。课题研究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它“前无来者”,没有现成的路子供我们行走,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探究、总结,从中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指导我们教育实践,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课题研究是一门科学,科学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作假。2006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国科协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形势报告时,强调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而纵观学术界、教育界,假教授、假学者、假文凭等现象屡见不鲜,课题研究也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假工作,假材料,假汇报。教师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克服浮躁心理,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工作,把课题研究当作提高自己业务素养的一项严肃认真的课题来对待,切不可弄虚作假、走捷径。课题研究的道路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勤勉的人才能攀登科学的高峰,摘取“皇冠上的明珠”。
其次,要加强管理,严把质量关。课题研究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水平上具有举足重轻的作用,学校应该把它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安排,切不可等闲视之。学校应该在学期工作安排上有一定数量的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进行集体课研,就课题研究方案、目标、做法等进行探讨,提出建设性意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学校领导要深入课堂第一线,听课、评课、执教,参与教师教学研究,检查教师的研究进展,和教师切磋、探讨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具体做法,发现问题,提出修改意见,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课题研究真正起到引领作用,防止流于形式,走过场。
课题主管部门也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学校开展课题研究的具体情况,指导教师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为学校、为教师送去“及时雨”。同时要严把质量关、检查关、验收关。现在的课题验收基本上是一锅端,只要“手续”齐全,一律“签收”。这样就助长了一部分教师的侥幸心理和懒惰思想,我没有开展什么工作,照样可以得到结题证书,甚至评为优秀。岂不是贻笑大方?
笔者曾研究过多个课题,深知课题研究的甘苦与酸甜,要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不下番苦功是不行的。不知各位同仁,看法如何?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安县潞田小学)
责任编辑 陈海燕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