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犹太法中,有这样一句话:“天赋予世界十分美丽。耶路撒冷独得其九,其他各处得其一。”
电影《脱轨时代》部分取景于以色列。特拉维夫、雅法古城、耶路撒冷和死海等景色在片中逐一出现,使得以色列这个神秘与现代并存的犹太国度展现在观众面前。不知道陆川当初为何选中了这里,只知道他没有选错。在希伯来语中,以色列为“与神角力者”之意。在圣经中,犹太人的祖先雅各与神角力并取胜,以色列的名字由此而来。这是一个被上帝眷顾的民族,传统信仰与现代开放在这里惊人地和平共处。《脱轨时代》中,女主角在以色列找回了人生新的一页,我将在这里找到内心真实的声音。
从北京乘坐飞机到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要10个半小时。飞机上在半梦半醒间,我用力在所有脑细胞中搜索关于以色列的信息,却只找到了战乱、宗教纷争、死海、圣经、哭墙、耶路撒冷、三大宗教圣地,这几个字眼。无奈我对这个遥远的神秘国度的了解太贫瘠。以色列时间凌晨四点,我抵达特拉维夫。飞机下降过程中忽然就看见了弦窗外漆黑的地中海边际的银河一样的点点黄色灯光,星罗棋布。这里就是了,心仿佛受到了什么感召,突然就静了。有趣的是,起落架接触地面的一霎那,整个机舱里的以色列人集体鼓起掌来,这是一个怎样神奇的民族啊。车往酒店开的路上天际渐渐变成玫红色。天亮了。
第一站
特拉维夫左手海浪,右手流沙
首都特拉维夫的Carlton酒店坐落于地中海畔,早餐厅更是直接就在海面上,《脱轨时代》在此取景。特拉维夫是以色列的首都和第二大城市,以色列跳动的蓝色心脏。这是一个高度繁华与现代的国际大都市,虽然是第一次来到这里,我却丝毫感觉不到陌生与格格不入,走在特拉维夫街头,与世界上的其他国际城市并没有什么区别。熙熙攘攘的街道,欢快可爱的孩子,来来往往的车辆,帅哥美女,让人应接不暇。以色列是一个相当多元的国家,首都特拉维夫尤甚。犹太人、穆斯林、基督教,各式人等在这里安居乐业,这里看不见战争的影子,却有着地中海阳光般勃勃的生机。
只需要租一辆自行车,你就可以在特拉维夫随心所欲地穿梭游走,去罗斯柴尔德大街逛逛,欣赏一下街头艺术家的表演,或是去附近一些散发着上世纪30 年代的风情的小巷,抑或是沿着蔚蓝的地中海海岸线享受海风的尽情吹拂。特拉维夫的海水蓝得沁人心脾。这么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拥有着一片蔚蓝的海湾,是每一个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的福气,这里的人们懂得珍惜和享受来之不易的和平。
在特拉维夫著名的艺术品市场,很多人在这里售卖自己亲手制作的工艺品。走过了工艺品铺子,就是菜市场,各种蔬菜肉类水产,还有糖果,也许是因为地处沙漠,以色列的水果好吃得惊人,芒果、新鲜的无花果,还有各种我不认识的水果。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竟然是阿拉伯国家每餐必不可缺的椰枣最大的原产国,世界上最大的一种椰枣只在以色列有种植。不过由于政治原因,以色列出产的椰枣要辗转先出口到欧洲,再卖到阿拉伯国家,价格自然也上升不少。
老城区雅法是一个富有现代气息和艺术特质的、浪漫唯美的海滨小城。灿烂的阳光把老城的建筑染成金黄,小巷弯曲悠长。太阳当空时,漫步于此,可以感觉到时间的停顿,回忆因此而拉长,以至于在你结束旅行很久之后,还会回味那里阳光的味道。
而到了夜晚,就要看特拉维夫的表现了。从速食生活的快餐,到优雅的欧式咖啡屋,酒吧、夜总会、钢琴房都会一直营业到深夜,加上这里的跳骚市场,无一不是享受夜生活的好去处。以色列的工作日通常开始于星期日,而在星期四就进入周末,所以,一般来说,星期四的晚上将会是特拉维夫最热闹的时候。
第二站
死海和基布茨漂浮和乌托邦
以色列并不大,从特拉维夫或者耶路撒冷到死海都只要几个小时的车程。沿途海拔不断降低,从特拉维夫到死海途径约旦河。河的东岸是约旦,西岸是巴勒斯坦。巴勒斯坦人要坐飞机都要先跨河去约旦或阿曼,而不是去以色列机场。沿约旦河一路向南,穿越整个巴勒斯坦地区抵达地球上海拔最低的地方——死海。
一路上问导游韩山:死海的水是什么样子的,他回答说就像“汤”(soup)一样完全想象不到,怎么可能像汤一样呢?直到到了它跟前我才恍然大悟,“汤”这个字眼最恰当不过。死海的含盐量极高,是普通海洋含盐量的10倍左右,如此高的含盐量使得死海中除了某些细菌,其他生物完全不能生存,死海由此得名。
如此高的含盐量也使得死海海水的浮力出其的大。来到死海,漂浮是必须的。任何人皆能轻易地漂浮在死海水面,这对于不会游泳的人来说,简直是一件最令人振奋和激动的事情。不过经过亲身实践,我发现想要轻松浮在水面上并非易事,稍有不慎你就会头朝下栽到咸涩的海水中,必须由别人拉着摸黑走回岸边的淋浴喷头下冲洗才能重见天日。数千年以前,人们就发现了死海和附近矿物泉的疗养作用,特殊的自然环境加上经过离子过滤的阳光作用,让你能在地球的最低点健身和美容,这里又被人成为“地球上最天然的疗养院”之一。
来死海的途中游览基布茨完全是意料之外的惊喜。这要从我的导游韩山说起。韩山是波兰裔,出生于死海旁的一个基布茨。基布茨是以色列特有的一种乌托邦社会形式。在以色列至今依然有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基布茨,基布茨成员一起劳作一起生活一起分享,实现共产主义。在韩山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他所长大的基布茨,这是死海畔的一个小小绿洲,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小社会。我们在基布茨食堂吃饭,就像我国当初吃“大锅饭”一样,我们还去了韩山家里见到了他的父母,一路上,所有人见到韩山回来都过来问候。韩山说,现在越来越多和他一样出生的基布茨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基布茨生活、工作,至于他自己,他目前更想当一个考古学家。
第三站
耶路撒冷圣城的爱与伤
耶路撒冷,希伯来语中为“和平之城”。世界上惟一一座拥有70多个充满了爱慕、向往情怀的名字的城市。在古代的地图上,耶路撒冷就位于全世界的中心。古城(The Old City)是耶路撒冷的心灵所在。古城外有高墙围绕,又内分四个区——犹太区、亚美尼亚区、基督教区和穆斯林区。在穆斯林区的阿拉伯市场,我看到一件有趣的T恤——在谷歌上搜索以色列,显示:你是否要找巴勒斯坦?隔离墙两边如同两个国家,犹太教的六芒星,伊斯兰教的头巾,天主教十字架,在这里和谐又突兀。
有人说没去过耶路撒冷,就不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神圣。这话一点不假。这里是世界上惟一一个被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认定为宗教起源的地方。数千年来,虔诚的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前往耶路撒冷朝圣的脚步。在这里,祈祷是生活的一部分。
最早认识耶路撒冷,是从哭墙开始的。哭墙又被称为西墙。罗马皇帝希律王为镇压犹太人起义,在屠杀了几十万犹太人之后,将耶路撒冷和圣殿夷為平地,当时罗马军团的指挥官提多将军为了向后人展示罗马军队的盖世武功,遗留下了部分的台基,便是如今这段短短的哭墙。之后犹太人被迫散居到了世界各地,到了拜占庭时代,犹太人被容许每年一次到西墙来,哭泣祷告,渐渐成为了犹太教的圣地。耶路撒冷是一座宗教交融的城市,最为集中的表现地,便是哭墙。哭墙是犹太教的圣地,而就在它的背后咫尺之隔,便是伊斯兰教的两大圣地,岩石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不远处则是基督教的圣地圣墓大教堂。
在哭墙祈祷的人们会在哭墙的裂缝里塞上一张小纸条,写下自己的心愿和祈祷,我也不例外写了一张——要知道,根据犹太传统,在西墙下许下的心愿会直达天庭。一段外人看来极其普通的石墙,却是犹太人的精神家园。流亡的千年之后回到故土重建家园,哭墙之下,是一个民族的坚韧。在以色列的几天里,我不断地,跟随着上帝的脚步,思考着过去、现在或是将来。
电影《脱轨时代》部分取景于以色列。特拉维夫、雅法古城、耶路撒冷和死海等景色在片中逐一出现,使得以色列这个神秘与现代并存的犹太国度展现在观众面前。不知道陆川当初为何选中了这里,只知道他没有选错。在希伯来语中,以色列为“与神角力者”之意。在圣经中,犹太人的祖先雅各与神角力并取胜,以色列的名字由此而来。这是一个被上帝眷顾的民族,传统信仰与现代开放在这里惊人地和平共处。《脱轨时代》中,女主角在以色列找回了人生新的一页,我将在这里找到内心真实的声音。
从北京乘坐飞机到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要10个半小时。飞机上在半梦半醒间,我用力在所有脑细胞中搜索关于以色列的信息,却只找到了战乱、宗教纷争、死海、圣经、哭墙、耶路撒冷、三大宗教圣地,这几个字眼。无奈我对这个遥远的神秘国度的了解太贫瘠。以色列时间凌晨四点,我抵达特拉维夫。飞机下降过程中忽然就看见了弦窗外漆黑的地中海边际的银河一样的点点黄色灯光,星罗棋布。这里就是了,心仿佛受到了什么感召,突然就静了。有趣的是,起落架接触地面的一霎那,整个机舱里的以色列人集体鼓起掌来,这是一个怎样神奇的民族啊。车往酒店开的路上天际渐渐变成玫红色。天亮了。
第一站
特拉维夫左手海浪,右手流沙
首都特拉维夫的Carlton酒店坐落于地中海畔,早餐厅更是直接就在海面上,《脱轨时代》在此取景。特拉维夫是以色列的首都和第二大城市,以色列跳动的蓝色心脏。这是一个高度繁华与现代的国际大都市,虽然是第一次来到这里,我却丝毫感觉不到陌生与格格不入,走在特拉维夫街头,与世界上的其他国际城市并没有什么区别。熙熙攘攘的街道,欢快可爱的孩子,来来往往的车辆,帅哥美女,让人应接不暇。以色列是一个相当多元的国家,首都特拉维夫尤甚。犹太人、穆斯林、基督教,各式人等在这里安居乐业,这里看不见战争的影子,却有着地中海阳光般勃勃的生机。
只需要租一辆自行车,你就可以在特拉维夫随心所欲地穿梭游走,去罗斯柴尔德大街逛逛,欣赏一下街头艺术家的表演,或是去附近一些散发着上世纪30 年代的风情的小巷,抑或是沿着蔚蓝的地中海海岸线享受海风的尽情吹拂。特拉维夫的海水蓝得沁人心脾。这么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拥有着一片蔚蓝的海湾,是每一个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的福气,这里的人们懂得珍惜和享受来之不易的和平。
在特拉维夫著名的艺术品市场,很多人在这里售卖自己亲手制作的工艺品。走过了工艺品铺子,就是菜市场,各种蔬菜肉类水产,还有糖果,也许是因为地处沙漠,以色列的水果好吃得惊人,芒果、新鲜的无花果,还有各种我不认识的水果。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竟然是阿拉伯国家每餐必不可缺的椰枣最大的原产国,世界上最大的一种椰枣只在以色列有种植。不过由于政治原因,以色列出产的椰枣要辗转先出口到欧洲,再卖到阿拉伯国家,价格自然也上升不少。
老城区雅法是一个富有现代气息和艺术特质的、浪漫唯美的海滨小城。灿烂的阳光把老城的建筑染成金黄,小巷弯曲悠长。太阳当空时,漫步于此,可以感觉到时间的停顿,回忆因此而拉长,以至于在你结束旅行很久之后,还会回味那里阳光的味道。
而到了夜晚,就要看特拉维夫的表现了。从速食生活的快餐,到优雅的欧式咖啡屋,酒吧、夜总会、钢琴房都会一直营业到深夜,加上这里的跳骚市场,无一不是享受夜生活的好去处。以色列的工作日通常开始于星期日,而在星期四就进入周末,所以,一般来说,星期四的晚上将会是特拉维夫最热闹的时候。
第二站
死海和基布茨漂浮和乌托邦
以色列并不大,从特拉维夫或者耶路撒冷到死海都只要几个小时的车程。沿途海拔不断降低,从特拉维夫到死海途径约旦河。河的东岸是约旦,西岸是巴勒斯坦。巴勒斯坦人要坐飞机都要先跨河去约旦或阿曼,而不是去以色列机场。沿约旦河一路向南,穿越整个巴勒斯坦地区抵达地球上海拔最低的地方——死海。
一路上问导游韩山:死海的水是什么样子的,他回答说就像“汤”(soup)一样完全想象不到,怎么可能像汤一样呢?直到到了它跟前我才恍然大悟,“汤”这个字眼最恰当不过。死海的含盐量极高,是普通海洋含盐量的10倍左右,如此高的含盐量使得死海中除了某些细菌,其他生物完全不能生存,死海由此得名。
如此高的含盐量也使得死海海水的浮力出其的大。来到死海,漂浮是必须的。任何人皆能轻易地漂浮在死海水面,这对于不会游泳的人来说,简直是一件最令人振奋和激动的事情。不过经过亲身实践,我发现想要轻松浮在水面上并非易事,稍有不慎你就会头朝下栽到咸涩的海水中,必须由别人拉着摸黑走回岸边的淋浴喷头下冲洗才能重见天日。数千年以前,人们就发现了死海和附近矿物泉的疗养作用,特殊的自然环境加上经过离子过滤的阳光作用,让你能在地球的最低点健身和美容,这里又被人成为“地球上最天然的疗养院”之一。
来死海的途中游览基布茨完全是意料之外的惊喜。这要从我的导游韩山说起。韩山是波兰裔,出生于死海旁的一个基布茨。基布茨是以色列特有的一种乌托邦社会形式。在以色列至今依然有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基布茨,基布茨成员一起劳作一起生活一起分享,实现共产主义。在韩山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他所长大的基布茨,这是死海畔的一个小小绿洲,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小社会。我们在基布茨食堂吃饭,就像我国当初吃“大锅饭”一样,我们还去了韩山家里见到了他的父母,一路上,所有人见到韩山回来都过来问候。韩山说,现在越来越多和他一样出生的基布茨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基布茨生活、工作,至于他自己,他目前更想当一个考古学家。
第三站
耶路撒冷圣城的爱与伤
耶路撒冷,希伯来语中为“和平之城”。世界上惟一一座拥有70多个充满了爱慕、向往情怀的名字的城市。在古代的地图上,耶路撒冷就位于全世界的中心。古城(The Old City)是耶路撒冷的心灵所在。古城外有高墙围绕,又内分四个区——犹太区、亚美尼亚区、基督教区和穆斯林区。在穆斯林区的阿拉伯市场,我看到一件有趣的T恤——在谷歌上搜索以色列,显示:你是否要找巴勒斯坦?隔离墙两边如同两个国家,犹太教的六芒星,伊斯兰教的头巾,天主教十字架,在这里和谐又突兀。
有人说没去过耶路撒冷,就不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神圣。这话一点不假。这里是世界上惟一一个被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认定为宗教起源的地方。数千年来,虔诚的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前往耶路撒冷朝圣的脚步。在这里,祈祷是生活的一部分。
最早认识耶路撒冷,是从哭墙开始的。哭墙又被称为西墙。罗马皇帝希律王为镇压犹太人起义,在屠杀了几十万犹太人之后,将耶路撒冷和圣殿夷為平地,当时罗马军团的指挥官提多将军为了向后人展示罗马军队的盖世武功,遗留下了部分的台基,便是如今这段短短的哭墙。之后犹太人被迫散居到了世界各地,到了拜占庭时代,犹太人被容许每年一次到西墙来,哭泣祷告,渐渐成为了犹太教的圣地。耶路撒冷是一座宗教交融的城市,最为集中的表现地,便是哭墙。哭墙是犹太教的圣地,而就在它的背后咫尺之隔,便是伊斯兰教的两大圣地,岩石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不远处则是基督教的圣地圣墓大教堂。
在哭墙祈祷的人们会在哭墙的裂缝里塞上一张小纸条,写下自己的心愿和祈祷,我也不例外写了一张——要知道,根据犹太传统,在西墙下许下的心愿会直达天庭。一段外人看来极其普通的石墙,却是犹太人的精神家园。流亡的千年之后回到故土重建家园,哭墙之下,是一个民族的坚韧。在以色列的几天里,我不断地,跟随着上帝的脚步,思考着过去、现在或是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