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上科学课,特别是如何上好科学实验课,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最终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三维目标”,是摆在所有科学课教师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一个值得积极思考和深入探索的长期持久的课题。笔者通过多年的科学课实践,摸索和积累了一些不成熟的经验和做法,这就是欲收先放,放则有度,即要敢放、更要会放。而且做到放后必收,收则适时。在实验教学中做到了这些就能上好科学实验课,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着力构建有效课堂。
在科学实验课教学中,怎样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并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获取知识,揭示现象,寻找规律,又如何引导学生从自主探究上升到理论研究的高度,这是上好科学实验课的关键和难点,也是衡量一节科学实验课成功与否,是否构建了有效课堂的重要标志。
一.欲收先放,放则有度
首先,要敢放。要相信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有不少教师喜欢科学课,但又怕上科学课,更怕上科学实验课。他们往往对学生认识事物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持怀疑态度,错误地认为学生只有围着教师转,在教师“耐心”的指导下才会学习,才能研究,才能获取知识,才能增长见识。于是事事包办,节节满堂灌,让学生照“葫芦”画“瓢”,把学生的思维牢牢禁锢在自己所设置的条条框框和逻辑思维之中。学生每走一步都得按老师设置的程序和步骤进行,否则将视为不会学习的人。一把无形的枷锁牢牢地套在了学生的脖子上,卡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殊不知,这种做法严重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创新能力,扭曲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也使教师自己老是处于被动和疲惫状态。这种教条主义的做法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更不利于学生思维和个性的发展。
其次,要会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主观能动作用,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实验,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允许讨论交流时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集思广益。还应打破书本的束缚和限制,切不可唯书而论,拘泥于教材。我们以为凡事有异议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整体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形势下,教师的任务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而不能还停留在使学生学会的基调上。仅仅是学会,应该说是应试教育的阴影和怪胎。当然,我们允许百花齐放,但还要杜绝盲目性,防止随意性。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要求这个中心和主题,不能偏离了本节课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中心问题。实验的目标要明确,要有针对性,切忌把学生变成了无头苍蝇,漫无边际地到处瞎碰乱撞。那种信马由缰、山坡放羊式的实验活动,只会徒劳,甚至一发不可收拾。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用语具有极大的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心情和求知欲望。同时,教师所设置的教学程序要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如在教学《滑轮》一课时,教师可用这样一段话将学生带进自主探究的海洋 :“你见过滑轮吗?有哪几种组装方法?能分别给它们取名吗?想弄清它们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吗?在生活、生产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实验桌上的材料和工具进行研究吧”。大可不必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过于强调程序和步骤,落于俗套。如,做了组装滑轮的实验后,再进行一次实验,专门研究各种滑轮的优缺点,就显得太呆板,太机械,太多余了,把本来简单的事物复杂化了,虽然弄清了问题,但效率实在太低。同时,学生在进行讨论交流,类比推理时,只要能说出大体的意思就足够了,教师没有必要死扣“标准答案”,上纲上线。因为这样只能适得其反,不仅会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同时势必形成模式化、格式化,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唯师才是的疑己心理,养成定势思维方式,思想僵化,难以进步和发展。
二.放后必收,收则适时
我们提倡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大胆实验,但这种“放”不是漫无目标,毫无止境的。它只能是在有限的时空内,紧紧围绕本节课的目标要求和中心内容,按照教师课前预定的科学、合理的操作程序进行。教师要有效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瞅准时机,把握分寸,恰到好处地收住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积极引导,启发激趣,恰如其分地把学生的思维活动牵引到理论研究的高度上来。当然,这种研究不是单纯的、孤立的,必须紧紧依靠学生实验中得来的现象、统计的数据、搜集的材料和讨论的结果展开。时机不成熟,教师最好不要凭主观臆断随意停止学生的探究活动,草草收兵。否则,实验只会流于形式,走走过场,更重要的是极易使学生滋生一种破罐子破摔的不良习气,养成做事丢三落四,半途而废,不能善始善终的坏习惯。教师更不能随心所欲,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愿放就放,想收就收,全然不顾学生的反应和实验效果。只有通过巡视指导,收集到学生反馈的足够信息,确认大多数学生都已顺利完成任务,方可趁热打铁,适时点拨。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在一种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获得丰富多彩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提高各种能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总之,教学中的“放”和“收”是一对孪生兄弟,既互相依赖,又互为补充,相辅相成。而在科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能放开手脚,解除对学生的束缚,启发思维,激发活力,“放”得适度,“收”得适时,就能上好科学实验课,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联通:442216湖北省竹山县①得胜镇复兴小学②得胜镇花竹小学)
在科学实验课教学中,怎样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并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获取知识,揭示现象,寻找规律,又如何引导学生从自主探究上升到理论研究的高度,这是上好科学实验课的关键和难点,也是衡量一节科学实验课成功与否,是否构建了有效课堂的重要标志。
一.欲收先放,放则有度
首先,要敢放。要相信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有不少教师喜欢科学课,但又怕上科学课,更怕上科学实验课。他们往往对学生认识事物和研究问题的能力持怀疑态度,错误地认为学生只有围着教师转,在教师“耐心”的指导下才会学习,才能研究,才能获取知识,才能增长见识。于是事事包办,节节满堂灌,让学生照“葫芦”画“瓢”,把学生的思维牢牢禁锢在自己所设置的条条框框和逻辑思维之中。学生每走一步都得按老师设置的程序和步骤进行,否则将视为不会学习的人。一把无形的枷锁牢牢地套在了学生的脖子上,卡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殊不知,这种做法严重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创新能力,扭曲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也使教师自己老是处于被动和疲惫状态。这种教条主义的做法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更不利于学生思维和个性的发展。
其次,要会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主观能动作用,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实验,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允许讨论交流时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集思广益。还应打破书本的束缚和限制,切不可唯书而论,拘泥于教材。我们以为凡事有异议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整体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形势下,教师的任务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而不能还停留在使学生学会的基调上。仅仅是学会,应该说是应试教育的阴影和怪胎。当然,我们允许百花齐放,但还要杜绝盲目性,防止随意性。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要求这个中心和主题,不能偏离了本节课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中心问题。实验的目标要明确,要有针对性,切忌把学生变成了无头苍蝇,漫无边际地到处瞎碰乱撞。那种信马由缰、山坡放羊式的实验活动,只会徒劳,甚至一发不可收拾。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用语具有极大的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心情和求知欲望。同时,教师所设置的教学程序要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如在教学《滑轮》一课时,教师可用这样一段话将学生带进自主探究的海洋 :“你见过滑轮吗?有哪几种组装方法?能分别给它们取名吗?想弄清它们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吗?在生活、生产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实验桌上的材料和工具进行研究吧”。大可不必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过于强调程序和步骤,落于俗套。如,做了组装滑轮的实验后,再进行一次实验,专门研究各种滑轮的优缺点,就显得太呆板,太机械,太多余了,把本来简单的事物复杂化了,虽然弄清了问题,但效率实在太低。同时,学生在进行讨论交流,类比推理时,只要能说出大体的意思就足够了,教师没有必要死扣“标准答案”,上纲上线。因为这样只能适得其反,不仅会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同时势必形成模式化、格式化,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唯师才是的疑己心理,养成定势思维方式,思想僵化,难以进步和发展。
二.放后必收,收则适时
我们提倡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大胆实验,但这种“放”不是漫无目标,毫无止境的。它只能是在有限的时空内,紧紧围绕本节课的目标要求和中心内容,按照教师课前预定的科学、合理的操作程序进行。教师要有效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瞅准时机,把握分寸,恰到好处地收住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积极引导,启发激趣,恰如其分地把学生的思维活动牵引到理论研究的高度上来。当然,这种研究不是单纯的、孤立的,必须紧紧依靠学生实验中得来的现象、统计的数据、搜集的材料和讨论的结果展开。时机不成熟,教师最好不要凭主观臆断随意停止学生的探究活动,草草收兵。否则,实验只会流于形式,走走过场,更重要的是极易使学生滋生一种破罐子破摔的不良习气,养成做事丢三落四,半途而废,不能善始善终的坏习惯。教师更不能随心所欲,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愿放就放,想收就收,全然不顾学生的反应和实验效果。只有通过巡视指导,收集到学生反馈的足够信息,确认大多数学生都已顺利完成任务,方可趁热打铁,适时点拨。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在一种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获得丰富多彩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和提高各种能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总之,教学中的“放”和“收”是一对孪生兄弟,既互相依赖,又互为补充,相辅相成。而在科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能放开手脚,解除对学生的束缚,启发思维,激发活力,“放”得适度,“收”得适时,就能上好科学实验课,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联通:442216湖北省竹山县①得胜镇复兴小学②得胜镇花竹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