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普查,或许是新的起点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oneti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州古城,近期活动不断。“‘守护古城情系姑苏’古城保护对象标识设计创意征集赛”赛程过半。一边,参赛的平面设计专业学生、从业人员不断寻找着灵感,希望能以设计语言勾勒出苏州古城一砖一瓦长留于人们心中的情感与形象,设计出可与2500年古城长相共守的标识杰作;一边,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姑苏区)首次保护对象普查的成果论证会也于近日举行,普查核实保护对象4000余处(项)、采集信息总量97000余条、筛选利用照片8000余张、制作图纸4000余张,成果全部录入“古城保护信息平台”。
  自出台《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到开展首次保护对象普查、启动“古城保护信息平台”项目建设,再到为古城保护工作不断储备青年人才,在古城保护上花费的功夫正一点一点“收获”。
  普查掌握现状
  作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姑苏区)首次保护对象普查于2019年啟动,范围覆盖87.8平方公里的姑苏区行政辖区,其中重点区域在19.2平方公里的历史城区,即古城全城、山塘街山塘河沿岸、上塘街上塘河沿岸,以及虎丘片、枫桥寒山寺片、留园西园片。
  首次保护对象普查由姑苏区古保委牵头组织,在市、区两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属地街道、社区的全力配合下,对18类保护对象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保护对象展开了全面普查,形成《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姑苏区)首次保护对象普查名录》《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姑苏区)首次保护对象普查档案资料》等多项重要的普查成果。
  在首次保护对象普查成果论证会上,5名来自规划、古城保护、文史等不同领域的专家,认为此次普查全面掌握了姑苏区文化遗存的基础信息和分布情况,实现了姑苏区保护对象名录从无到有的跨越,将为后续准确掌握保护现状、科学制定保护政策、构建科学有效的保护体系提供依据。首次保护对象普查成果,经专家论证后也将适时正式对外发布。
  信息化提升质量
  对于历史遗存丰厚的苏州古城,利用数字化手段和信息技术保护遗产本体与古城格局,落实好《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势在必行。姑苏区古保委此前就启动了“古城保护信息平台”项目建设,于2019年底基本完成建设,目前已正式运行。
  目前,平台已通过建成一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名录、一个数据枢纽中心和七大应用系统,实现了四个“首次”——首次相对完整地摸清了姑苏区的保护对象“家底”;首次建档立案,按照类别为所有保护对象建立了一整套信息化地理空间档案,并编制首份完整详细的保护名录;首次建立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手段建成保护对象的综合性信息平台;首次整体展现,将所有普查所得的保护对象信息在“一张图”上进行展示。
  “平台的运行和使用,实现了全区各类保护对象分布的可视化,将为保护对象的日常管理、保护修缮、开发利用提供第一手资料和有力的数据支撑。”姑苏区古保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而平台二期建设也于近期着手开展。建设内容将包括传统民居、历史建筑和院落地块信息采集、文保单位空间信息采集等,二期建设突出古城开发利用服务和文物保护管理服务。
  着力推进姑苏区于古城保护方便的信息化建设,“古城保护信息平台”将实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工作的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探索历史文化名城在“大数据应用、城市保护信息化、古城管理”方面的新路。
  人才蓄积力量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说数字化信息系统可作为古城管理、保护、开发、利用和相关决策的“高参”,那么在这项系统工程中,核心、关键是人,各种各样的人,包括专业人才、管理人才。
  为增强古城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公众参与性,姑苏区启动试行古城片区规划师制度,由专家学者、高校和专业机构、政府工作人员中的热心人士参与组成一支监督参谋型调研指导队伍,首批聘任18位片区规划师,分为文史、建筑、规划设计、市政管线、施工工艺等五个工作小组,通过参与古城保护有关项目的调研论证、前期设计、方案把控、施工跟踪,组织开展基础性调研和相关规划的社会征询,为古城保护提供技术支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目前,在平江、虎丘、沧浪等三个街道启动了试点。
  今年,为进一步丰富片区规划师制度内涵,推动古城保护利用人才储备,姑苏区古保委联合团区委计划开展青年规划师助手项目,将选拔一批具备文史、建筑、规划、设计、市政、工程等古城保护相关领域专业背景或工作经历的优秀青年,作为助手配合各规划师工作组开展具体工作;同时吸纳更多热爱古城、乐于保护古城的青年,充实姑苏区古城保护青年志愿者服务团队,为姑苏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注入更多青春力量。
其他文献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穷苦安徽少年,用自己的双手和韧劲,在成长道路上一路披荆斩棘,历经重重艰难险阻,终于在苏州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蜕变成一名成功的创业者。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着“持之以恒的勤奋能让人生更有质量”。他的故事激励着有梦想的年轻人们,也不断地谱写着徽商在苏州的华丽篇章。  他就是苏州市安徽商会副会长、苏州纳施美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永利。  穷苦少年放弃当村干部,只为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期刊
一个时代,一种精神。先生,一个称谓,一种修为。在文人气息浓郁的苏州,崇文重教自古以来就深深印刻在这座古城的基因里。在各个时期,苏州都涌现出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校长“先生”,他们致力于苏州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为中国的教育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王同愈(1855~1842)  先生往事:倡导苏州新学第一人  在寂静的草桥巷弄,伫立着一座古朴的青石砖拱门,不时吸引着路人驻足仰望。这座校门始建于1906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是落实到一个个学校的。中小学校长的思路决定学校的思路。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好校长能够带领学校找到个性发展的路径,并且把个人对教育、对学校生活的理解融入其中,使一所普通的学校得以超越体制化时代千人一面的模式,而显现独特的精神气质。  好校长不仅为学校发展绘制良好的蓝图,更重要的是奠定学校发展的精神起点。好校长成就好学校,是学校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也是教师和学生成长
期刊
“增设了周末招聘,招人的机会多了,哪怕是舍去休息时间,我们也非常乐意。”苏州市会议中心人事经理董月珍介绍,通过周六的 “姑苏区强化企业用工服务”周末招聘专场,企业已经招到2名心仪的员工了。“对于我们酒店行业来说,年末用人需求非常大,周末招聘真是帮了大忙!”  姑苏区服务型企业较多,用工单位以中小型居多,人力资源流动性较大。2020年关将近,通过姑苏区人社局举办的两场周末专场招聘会,40多家单位端出
期刊
2020年9月30日,下午17:32。太湖光福渔港村码头。一艘渔船缓缓靠岸,船老大站在船头。  渔港村是太湖渔民最为集中之处。站在村口,一股新鲜的腥风扑面而来。远远望去,无数桅杆耸立着,密密麻麻的船只停满了整个港湾,场面十分壮观。  长久以来,村民们以捕鱼为生,有些渔民甚至常年住在船上。这里没有千帆竞发,也没有趋之若鹜,有的只是最平凡的人做着最普通的事。  2020年9月30日凌晨。夜里的渔港是极
期刊
周颖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校长  一直有人问我1906年学校取名“振华”,与周恩来总理提出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哪个前哪个后。我们十中的特殊性在于,它一直有爱国、报国、育人的社会功能指向。作为后继校长,我首先要继承好这个传统。“传统”之所以积淀成为传统,说明它本身具有生命力,有延续、发展的宝贵内涵,更说明这个“传统”当时有前瞻性。百年十中的教育精神就是“爱国奋进、实事求是、自强不息”。  今天的教
期刊
周颖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校长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让学生通过学校教育,成为最好的自己。而实现的途径,是能够认识自己是怎样的人,具有怎样的潜在素质。通过学校教育,让学生能动、主动地成为优秀的人,就是教育所要完成的使命。  张飞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校长  所谓教育,就是培养人,外在体现是未来人的能力以及品性,这也跟国家提出的培养核心素养,践行立德树人的要求是相符的。  能力方面,我觉得要培养孩子三种
期刊
周颖 校长  在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各地的十中毕业生,或者是社会的栋梁,或者是普通的公民。作为校长,我有一个希望,牢记我们学校的教育精神,“爱国奋进、实事求是、自强不息”,希望您们成为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有贡献的公民。  在校的学生,我希望你们要以学校历史上的优秀人物作榜样,不断地努力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最终能够迈进理想大学的殿堂,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公民。  在苏州有很多初中同学,我们十中这所
期刊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到了复评迎检的关键阶段,东太湖度假区(太湖新城)上下鼓足干劲、全力以赴,围绕着市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农贸(集贸)市场、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农村环境大整治这六大项开展攻坚行动,以“大数据+文明创建网格化+铁脚板+铁手腕”的治理模式补齐文明城市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文明城市人人参与、全民创建,跑出东太湖的速度和力度。  大街小巷穿梭“绿袖章”  文明骑行号召全民参与  每天清晨和
期刊
崇文重教,山高水长。  每次路过文庙,都觉得那里文气特别昌盛。文庙,江南府学之冠,在这里存在了近千年,是流芳吴地的范仲淹创办的,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一句无比珍贵的名言。  在苏州人心目中,范仲淹的地位是不亚于孔夫子的,当得起“一世之师”的赞誉。范仲淹的万民教化之发心,也大约跟这座位于苏州“龙脉”之上的文庙府学的存在有关,苏州一直有着重视教育的传统。  后世,苏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