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对传统教学的各个方面均产生了一定影响,其中也包括对作业的影响,更加注重生活化作业的设计。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巧妙布置生活化作业,为学生提供亲密接触生活的机会,让他们在生活中更好地体验与感知地理知识,增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本文对初中地理作业如何实现生活化教学进行认真探讨,同时提出一些可行路径。
【关键词】初中地理作业;生活化教学;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24-0071-02
地理属于初中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而作业属于课堂教学的持续与延伸,既能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情况,还可帮助他们认清自己的不足,使其有针对性地改进与加强。初中地理教师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置生活化作业,极力发挥作业应有的价值,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使他们在作业中收获更多乐趣和知识。
一、通过地理观测实现作业生活化教学
地理观测指的是学生借助仪器或感官等手段观察与测量认知事物的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获取资料时通常要用到地理观察的方法,像台风的形成与登陆,温度和天气的变化,泥石流、滑坡的发生,地震发生频率,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等。不过不同观测对象用到的设备或仪器也不同,初中地理教师应依据知识特征设计相应的生活化作业,其基本思路是选择观测仪器、获取观测数据、分析和得出结论,引导学生通过观测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深化理解地理知识,使学生养成务实求真的优良品质,促进他们科学态度的形成[1]。
如在开展“气候”教学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联系身边的地理景观主动发现地理问题,提出与之对应的探究思路。为深化这一目标,教师可以这样给学生布置地理观测类的生活化作业,即要求学生准备两个大花盆,其中一个花盆中栽种金心宽叶吊兰,另一个花盆中培上土以后什么都不种植,把两个花盆均用塑料布包裹起来,每天都用湿度计测量花盆周边湿度两次,观测时间是三天。要求学生在观测过程中认真记录每次的湿度数据,三天之后,由各小组组长把搜集到的数据绘制成图表——吊兰与空盆的湿度统计数据与湿度变化图,并结合图表在小组内共同分析、讨论后得出结论。如此,通过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植物对气候所产生的增湿作用,而在完成这项生活化作业以后,他们将会深刻意识到保护植物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可行的环保建议,从而有效提高他们学习与探究地理事物的兴趣。
二、利用实地考察实现作业生活化教学
实地考察是一种研究地理事物常用的方法,不仅能够获取到一定的地理数据,还可以近距离观察地理现象,获得更为直观的感知,从而通过直接考察得出地理事物的某些形成原因的结论,如山脚到山顶的植物种类、岩脉走向、山脉形成的内力作用、河流周边植被覆盖情况等,均要用到实地考察。初中地理教师需根据当地情况布置实地考察类的生活化作业,明确考察的目的地、内容与现象,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摆脱教室的束缚,使其在大自然中获取丰富的地理知识,让他们结合生活情境体会所学内容,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2]。
以“水资源”教学为例,为帮助学生了解水源地的情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本地的一座水库,出发前简单介绍该水库的情况,使其事先了解考察对象、考察内容与目的。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并特别强调安全问题。来到考察目的地以后,在具体实地考察中,教师应先引导学生观看水库的简介,初步了解水库,再沿着水库周边的小路观察整个周邊坏境,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为什么该地会设置“禁止野餐”“禁止烧烤”“禁止丢垃圾”“禁止下水游泳”等标志,以及水源地的卫生情况、水库水位上升或下降的痕迹、主要植被类型、植被覆盖情况、是否存在滑坡痕迹等,要求他们回去后交流并书写心得体会。这样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获得切身感受,可以使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一些保护水源地的措施,约束自己的行为,让他们以身作则,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真正成为“环保卫士”。
三、采用地理实验实现作业生活化教学
实验法作为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也有着广泛应用,是学生平常学习中比较常用的研究方法。一般通过仪器或者借助其他手段模拟一些地理原理的形成过程,如水循环、城市热岛效应、台风运动、洋流流动、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等均可通过实验证明,这能使学生学会验证地理知识,帮助他们获得实验技能。初中地理教师采用实验实现作业生活化教学时,需考虑到初中生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有限的情况,注重实验的难易程度,使学生可以利用实验模拟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并结合生活经验验证实验原理,从而培养创新能力[3]。
如在教学“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时,教师可通过模拟实验设计生活化作业,让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在一只小烧杯中放入砂土模拟陆地,在另一个小烧杯中放入水模拟海洋,高度均保持在2/3左右,并在烧杯中分别插入一支温度计,注意不能触及烧杯底部。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将准备好的两只小烧杯分别垫上石棉网,同时放在电磁炉上加热一会儿,观察、对比两支温度计的数值大小与变化速度;然后把冰块平均分到两只大烧杯内,将两只插有温度计且带着热度的小烧杯分别放入大烧杯,同样观察、对比两支温度计的数值大小与变化速度。接着,组织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同样的受热时间,砂土比水的温度高,在加热过程中,砂土比水的温度上升得快;同样的冷却时间,砂土比水的温度低,在冷却过程中,砂土比水的温度下降得快。这一实验有利于让学生理解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温度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温度低于海洋,且陆地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比海洋的大。
四、运用问卷调查实现作业生活化教学
问卷调查也是一种相当常见的科学研究方法,尤其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为有效实现作业生活化教学,教师可以运用问卷调查法,根据地理课程内容与学生一起确定问卷调查的内容、对象与目的,以小组为单位深入社会生活中调查地理现象。不过初中地理教师需提前讲授一些有关问卷调查的知识,如作用、设计、在社会研究中的地位等,引领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向与思路设计问题,尽可能与当地情况保持一致,使其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想要了解的地理现象。最后要求他们认真总结、分析和讨论调查结果,从而得出相应的 结论[4]。
在教学“土地资源”时,土地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师可以布置问卷调查类的生活化作业,指导他们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调查问题,如
(1)这些年您家的土地面积有什么变化?( )A.增大,B.减小,C.没有变化;(2)您家的土地产量高吗?( )A.高,B.一般,C.不高;(3)您家的土地主要用来做什么?( )A.農耕,B.养殖,C.观光旅游,D.闲置或其它用途;(4)您家有荒地吗?
( )A.有,B.没有,C.很少;(5)您是否同意政府对土地进行统一规划?( )A.同意,B.不同意;(6)您是否了解有关土地方面的政策与法规?( )
A.了解,B.不了解,C.了解一点。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寻找住户填写问卷,结合调查了解土地资源的实际使用情况,从而使学生形成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正确资源观,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资源保护意识。
五、借助网络优势实现作业生活化教学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应用越来越普及,对于教育教学而言,网络不仅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式,还影响着学生的作业形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除运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设计作业以外,也可借助网络资源的优势实现作业生活化教学。初中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假如受到时间与空间条件的限制,无法让学生直接在生活中完成作业,可以充分借助网络资源类型多样、丰富多彩的优势布置生活化作业,使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查询与知识主题有关的生活化资料,让他们共同研究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形成发散性思维[5]。
如在教学“可爱的家乡——山东”时,虽然不少学生比较熟悉山东省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资源等基本内容,但是这不等于已经真正认识与理解家乡的地理环境。教师可布置一个综合性的活动式生活化作业,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制作一个有关介绍山东的思维导图,使其在互联网上搜集相关的文字与图片等素材。如关于山东的地理位置,可从维度、海陆、相对位置三个方面描述,分析其优越性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关于山东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可从地势特点、地形类型和分布三方面描述;关于气候,要说出气温与降水概况,气候类型、特点及常见的气象灾害;关于河流,要分析河流的水文特点,梳理地形、气候、河流三者之间的关系;还要了解各种资源的分布与存储,并明确未来的展望等。如此,通过作业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并加深对家乡——山东的认识,了解到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状况,使其经历由感性认识进阶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完整性思维。
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传统的作业内容与形式已经难以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当从地理观测、实地考察、实验、问卷调查和网络查询等多个路径实现作业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地理知识的意义和价值,帮助他们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参考文献】
[1]高津津.城乡接合部初中地理作业多样化设计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S1).
[2]汪菊梅.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探析[J].才智,2020(11).
[3]吴占林.探究初中地理作业设计的实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
[4]潘道明.促进地理教学贴近生活的策略探索[J].成才之路,2018(11).
[5]谭志娟.新课程下的地理作业的设计研究[J].才智,2016(27).
【关键词】初中地理作业;生活化教学;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24-0071-02
地理属于初中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而作业属于课堂教学的持续与延伸,既能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情况,还可帮助他们认清自己的不足,使其有针对性地改进与加强。初中地理教师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置生活化作业,极力发挥作业应有的价值,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使他们在作业中收获更多乐趣和知识。
一、通过地理观测实现作业生活化教学
地理观测指的是学生借助仪器或感官等手段观察与测量认知事物的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获取资料时通常要用到地理观察的方法,像台风的形成与登陆,温度和天气的变化,泥石流、滑坡的发生,地震发生频率,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等。不过不同观测对象用到的设备或仪器也不同,初中地理教师应依据知识特征设计相应的生活化作业,其基本思路是选择观测仪器、获取观测数据、分析和得出结论,引导学生通过观测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深化理解地理知识,使学生养成务实求真的优良品质,促进他们科学态度的形成[1]。
如在开展“气候”教学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联系身边的地理景观主动发现地理问题,提出与之对应的探究思路。为深化这一目标,教师可以这样给学生布置地理观测类的生活化作业,即要求学生准备两个大花盆,其中一个花盆中栽种金心宽叶吊兰,另一个花盆中培上土以后什么都不种植,把两个花盆均用塑料布包裹起来,每天都用湿度计测量花盆周边湿度两次,观测时间是三天。要求学生在观测过程中认真记录每次的湿度数据,三天之后,由各小组组长把搜集到的数据绘制成图表——吊兰与空盆的湿度统计数据与湿度变化图,并结合图表在小组内共同分析、讨论后得出结论。如此,通过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植物对气候所产生的增湿作用,而在完成这项生活化作业以后,他们将会深刻意识到保护植物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可行的环保建议,从而有效提高他们学习与探究地理事物的兴趣。
二、利用实地考察实现作业生活化教学
实地考察是一种研究地理事物常用的方法,不仅能够获取到一定的地理数据,还可以近距离观察地理现象,获得更为直观的感知,从而通过直接考察得出地理事物的某些形成原因的结论,如山脚到山顶的植物种类、岩脉走向、山脉形成的内力作用、河流周边植被覆盖情况等,均要用到实地考察。初中地理教师需根据当地情况布置实地考察类的生活化作业,明确考察的目的地、内容与现象,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摆脱教室的束缚,使其在大自然中获取丰富的地理知识,让他们结合生活情境体会所学内容,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2]。
以“水资源”教学为例,为帮助学生了解水源地的情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本地的一座水库,出发前简单介绍该水库的情况,使其事先了解考察对象、考察内容与目的。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并特别强调安全问题。来到考察目的地以后,在具体实地考察中,教师应先引导学生观看水库的简介,初步了解水库,再沿着水库周边的小路观察整个周邊坏境,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为什么该地会设置“禁止野餐”“禁止烧烤”“禁止丢垃圾”“禁止下水游泳”等标志,以及水源地的卫生情况、水库水位上升或下降的痕迹、主要植被类型、植被覆盖情况、是否存在滑坡痕迹等,要求他们回去后交流并书写心得体会。这样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获得切身感受,可以使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一些保护水源地的措施,约束自己的行为,让他们以身作则,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真正成为“环保卫士”。
三、采用地理实验实现作业生活化教学
实验法作为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也有着广泛应用,是学生平常学习中比较常用的研究方法。一般通过仪器或者借助其他手段模拟一些地理原理的形成过程,如水循环、城市热岛效应、台风运动、洋流流动、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等均可通过实验证明,这能使学生学会验证地理知识,帮助他们获得实验技能。初中地理教师采用实验实现作业生活化教学时,需考虑到初中生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有限的情况,注重实验的难易程度,使学生可以利用实验模拟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并结合生活经验验证实验原理,从而培养创新能力[3]。
如在教学“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时,教师可通过模拟实验设计生活化作业,让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在一只小烧杯中放入砂土模拟陆地,在另一个小烧杯中放入水模拟海洋,高度均保持在2/3左右,并在烧杯中分别插入一支温度计,注意不能触及烧杯底部。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将准备好的两只小烧杯分别垫上石棉网,同时放在电磁炉上加热一会儿,观察、对比两支温度计的数值大小与变化速度;然后把冰块平均分到两只大烧杯内,将两只插有温度计且带着热度的小烧杯分别放入大烧杯,同样观察、对比两支温度计的数值大小与变化速度。接着,组织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同样的受热时间,砂土比水的温度高,在加热过程中,砂土比水的温度上升得快;同样的冷却时间,砂土比水的温度低,在冷却过程中,砂土比水的温度下降得快。这一实验有利于让学生理解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温度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温度低于海洋,且陆地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比海洋的大。
四、运用问卷调查实现作业生活化教学
问卷调查也是一种相当常见的科学研究方法,尤其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为有效实现作业生活化教学,教师可以运用问卷调查法,根据地理课程内容与学生一起确定问卷调查的内容、对象与目的,以小组为单位深入社会生活中调查地理现象。不过初中地理教师需提前讲授一些有关问卷调查的知识,如作用、设计、在社会研究中的地位等,引领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向与思路设计问题,尽可能与当地情况保持一致,使其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想要了解的地理现象。最后要求他们认真总结、分析和讨论调查结果,从而得出相应的 结论[4]。
在教学“土地资源”时,土地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师可以布置问卷调查类的生活化作业,指导他们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调查问题,如
(1)这些年您家的土地面积有什么变化?( )A.增大,B.减小,C.没有变化;(2)您家的土地产量高吗?( )A.高,B.一般,C.不高;(3)您家的土地主要用来做什么?( )A.農耕,B.养殖,C.观光旅游,D.闲置或其它用途;(4)您家有荒地吗?
( )A.有,B.没有,C.很少;(5)您是否同意政府对土地进行统一规划?( )A.同意,B.不同意;(6)您是否了解有关土地方面的政策与法规?( )
A.了解,B.不了解,C.了解一点。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寻找住户填写问卷,结合调查了解土地资源的实际使用情况,从而使学生形成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正确资源观,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资源保护意识。
五、借助网络优势实现作业生活化教学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应用越来越普及,对于教育教学而言,网络不仅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式,还影响着学生的作业形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除运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设计作业以外,也可借助网络资源的优势实现作业生活化教学。初中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假如受到时间与空间条件的限制,无法让学生直接在生活中完成作业,可以充分借助网络资源类型多样、丰富多彩的优势布置生活化作业,使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查询与知识主题有关的生活化资料,让他们共同研究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形成发散性思维[5]。
如在教学“可爱的家乡——山东”时,虽然不少学生比较熟悉山东省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资源等基本内容,但是这不等于已经真正认识与理解家乡的地理环境。教师可布置一个综合性的活动式生活化作业,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制作一个有关介绍山东的思维导图,使其在互联网上搜集相关的文字与图片等素材。如关于山东的地理位置,可从维度、海陆、相对位置三个方面描述,分析其优越性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关于山东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可从地势特点、地形类型和分布三方面描述;关于气候,要说出气温与降水概况,气候类型、特点及常见的气象灾害;关于河流,要分析河流的水文特点,梳理地形、气候、河流三者之间的关系;还要了解各种资源的分布与存储,并明确未来的展望等。如此,通过作业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并加深对家乡——山东的认识,了解到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状况,使其经历由感性认识进阶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完整性思维。
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传统的作业内容与形式已经难以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当从地理观测、实地考察、实验、问卷调查和网络查询等多个路径实现作业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地理知识的意义和价值,帮助他们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参考文献】
[1]高津津.城乡接合部初中地理作业多样化设计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S1).
[2]汪菊梅.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探析[J].才智,2020(11).
[3]吴占林.探究初中地理作业设计的实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
[4]潘道明.促进地理教学贴近生活的策略探索[J].成才之路,2018(11).
[5]谭志娟.新课程下的地理作业的设计研究[J].才智,20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