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倦怠的产生是有其特殊原因的,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大致可以归纳为工作负荷过大,社会认可期望不高,自我价值实现受阻等因素。因此针对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应该从明确职责,提高职业认可度和自身调节做起,努力消除职业倦怠给工作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倦怠;对策
一、职业倦怠原因
职业倦怠已经成为现代工作者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被人们形象的称为现代生活疾病。简单概括起来就是:工作中情绪耗竭,丧失工作动力和义务的这种感觉我们称之为职业倦怠。职业倦怠可以说各行各业都存在,大学辅导员老师当然也存在。就辅导员而言,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大致有下面几项:
(一)工作负荷过大
辅导员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各高校情况的不同,通常辅导员和学生按照1::200至300或者更多来配备,就是说一个辅导员老师要负责两三百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可见辅导员的工作压力之大。相关研究表明工作量与工作倦怠感之间存在高度相关,由于辅导员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比如奖、勤、助、贷、减等评定工作,学生活动、党员发展、支部生活等团体工作,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专业指导等工作,另外还有大量临时性的工作,加班是家常饭,经常是睁眼忙到黑。只要是与学生相关的事,都是辅导员的事,学校领导、专业课教师、行政人员要找学生时,常常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辅导员老师,与此相对应的,学生也是一样,通常诸如上课地点的变化,哪里领取材料等事,学生都会打电话询问,因此,辅导员的工作,无时不刻不受到来自学校和學生的双重压力。学生的管理不善和教育不利,无疑就是辅导员老师的责任,而辅导员老师往往都是青年教师担任,他们的社会阅历,工作经验都相对不足,加之辅导员是一门需要海纳百川知识又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完全胜任的工作,因此,大量的工作,高强度紧绷的神经,这些都耗费了辅导员大量的精力,让辅导员随时处于待命状态,使得身心俱疲。
(二)社会认可期望不高
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的一项基本工作,思想教育的作用就是使人的思想形成统一、认知提高、行为规范,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和国家培养接班人的重要保证,是确保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能够落实到青年学子的重要途径,可见,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但是,长久以来,社会经济的腾飞,带来了多元化的思想,人们不再重视个人的德育培养和教育,更多是看重其智育的发展。比如社会对高校的评判,是看这所学校是否是重点大学,大学有多少教授,学生毕业能否找到好的工作,能否拿到高的薪水。而对于在学校学习的过程,特别是德育的教育,则几乎没有家长去关心、评价过。同时辅导员的工作常常是简单而重复性的,这也让学生对辅导员的工作很难产生崇拜感,认为辅导员就是过去的班主任老师,就管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没有太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同样,在学校领导眼中,很多时候就希望辅导员管理好自己的人,不要出现责任事故,在社会、学生、学校共同的价值评判下,造成辅导员对自身的认可出现信心丧失,感觉前途渺茫。
(三)自我价值实现受阻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1943年就提出了人的需求结构理论,提出需求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可见人在满足了自身最低需求后,都需要向着更高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向去追寻,因此,自我价值实现是一种创造的需要,它促使人竭尽所能,尽可能得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辅导员都是从优秀大学毕业生中选拔出来的,他们在校读书期间,都是学生干部、学习优秀分子,可以说,在学生阶段,他们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当他们满怀信心和憧憬接受辅导员工作时,工作的种种困难和不适应令他们戳手不及。比如经济收入与期望差距过大。作为学生时代的佼佼者,通过层层选拔进入大学担任辅导员,这个职位曾是多么令人羡慕的职业,但是当工作后与其他工作对比,过去成绩差的同学,都拿着高薪,相比之下的失落可见一般。其次,辅导员工作繁杂,可以说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的一项工作,但是这样是必要放弃自己大学或者研究生阶段所学的专业知识,不能在专业上有所建树,加之对所从事的辅导员工作的专业没有系统学习过,难免在工作中与其他专业课老师对比,这种挫折直接导致了倦怠感的增加。
二、针对职业倦怠对策
(一)明确职责
辅导员作为大学教师的一员,首先应该明确自身的定位,如果职责不清,工作方向不明,难免产生职业倦怠感。辅导员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就是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因此,应该明确的指明其工作性质就是培养有理想、有抱负、热爱党和人民事业的接班人的职责。所以从宏观上讲,高校应该把辅导员与行政人员之间的职责划分清楚,行政教辅人员就是负责一些具体的诸如学籍管理、成绩登记等工作。辅导员的重心工作应当放在如何培养德智全面型人才发展的方向上。首先就是要明确辅导员考核内容,只有考核明确,才能引导辅导员把工作重心转移到首要工作上,其次要明确参与考核的调查范围,因此辅导员的工作在一线,在学生中间,因此,学生就应当作为辅导员的第一考核人,只有这样,才能使辅导员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中间,提高辅导员对学生工作的热情。
(二)提高职业认可度
引导辅导员走向专业化,职业化不光是学校的责任,更重要的是要全社会尊重辅导员工作,给辅导员岗位提高吸引力和成就感。党和国家要大力弘扬德育教育,引导社会逐渐由重视智力发展向着全面发展方向前进。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人们更看重金钱,而对于过去传统的中华文明中的“德”却忽视。所以加大社会舆论的导向宣传,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法制教育,恢复过去传统的道德是当前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应该提倡的。另外,加强辅导员岗位的吸引力,国家应该出台更多的引导性政策,比如在待遇,政治生活方面给予更多的照顾,让每一个辅导员老师都能感觉到辅导员是一项神圣而光荣的事业,同时也是受到社会尊重和敬仰的职业。
(三)自身调节
要避免职业倦怠,自我的调节作用也非常重要。倦怠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个人调节失败,身体和心理都产生了疲劳和透支。首先辅导员自身要加强体育运动,锻炼是为了有一个强壮的体魄,而好的身体又是革命事业的本钱,不管你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那么事业再好也是徒劳。第二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高校的扩招,要认识到目前高等教育已经发展到大众普及阶段,学生的生源质量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所以要有心理准备,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不再是77级78级的精英学生,他们生于90年代,有着极其活跃的思维,向往自由,不受约束是他们的共性。因此,辅导员要有打硬仗的心理准备和自我调节能力,在遇到环境变化、教育对象变化时,要能及时跟上,及时自我调节。最后就是要树立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要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肯定的评价,不能过褒,也不能过于贬低。
职业倦怠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职业病,它的存在困扰的许多工作者,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了负面影响,而辅导员肩负着培养党和国家接班人重任的工作,因此克服辅导员在工作中产生的职业倦怠感,是保障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唐德斌.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及成因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3.2
[2]邹群,田铁杰.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教育科学,2012.1
[3]倪亚静.大学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成因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7
作者简介:李飞,男,(1983——),四川省自贡市,现任单位:四川理工学院理学院,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倦怠;对策
一、职业倦怠原因
职业倦怠已经成为现代工作者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被人们形象的称为现代生活疾病。简单概括起来就是:工作中情绪耗竭,丧失工作动力和义务的这种感觉我们称之为职业倦怠。职业倦怠可以说各行各业都存在,大学辅导员老师当然也存在。就辅导员而言,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大致有下面几项:
(一)工作负荷过大
辅导员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各高校情况的不同,通常辅导员和学生按照1::200至300或者更多来配备,就是说一个辅导员老师要负责两三百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可见辅导员的工作压力之大。相关研究表明工作量与工作倦怠感之间存在高度相关,由于辅导员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比如奖、勤、助、贷、减等评定工作,学生活动、党员发展、支部生活等团体工作,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专业指导等工作,另外还有大量临时性的工作,加班是家常饭,经常是睁眼忙到黑。只要是与学生相关的事,都是辅导员的事,学校领导、专业课教师、行政人员要找学生时,常常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辅导员老师,与此相对应的,学生也是一样,通常诸如上课地点的变化,哪里领取材料等事,学生都会打电话询问,因此,辅导员的工作,无时不刻不受到来自学校和學生的双重压力。学生的管理不善和教育不利,无疑就是辅导员老师的责任,而辅导员老师往往都是青年教师担任,他们的社会阅历,工作经验都相对不足,加之辅导员是一门需要海纳百川知识又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完全胜任的工作,因此,大量的工作,高强度紧绷的神经,这些都耗费了辅导员大量的精力,让辅导员随时处于待命状态,使得身心俱疲。
(二)社会认可期望不高
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的一项基本工作,思想教育的作用就是使人的思想形成统一、认知提高、行为规范,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和国家培养接班人的重要保证,是确保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能够落实到青年学子的重要途径,可见,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但是,长久以来,社会经济的腾飞,带来了多元化的思想,人们不再重视个人的德育培养和教育,更多是看重其智育的发展。比如社会对高校的评判,是看这所学校是否是重点大学,大学有多少教授,学生毕业能否找到好的工作,能否拿到高的薪水。而对于在学校学习的过程,特别是德育的教育,则几乎没有家长去关心、评价过。同时辅导员的工作常常是简单而重复性的,这也让学生对辅导员的工作很难产生崇拜感,认为辅导员就是过去的班主任老师,就管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没有太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同样,在学校领导眼中,很多时候就希望辅导员管理好自己的人,不要出现责任事故,在社会、学生、学校共同的价值评判下,造成辅导员对自身的认可出现信心丧失,感觉前途渺茫。
(三)自我价值实现受阻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1943年就提出了人的需求结构理论,提出需求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可见人在满足了自身最低需求后,都需要向着更高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向去追寻,因此,自我价值实现是一种创造的需要,它促使人竭尽所能,尽可能得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辅导员都是从优秀大学毕业生中选拔出来的,他们在校读书期间,都是学生干部、学习优秀分子,可以说,在学生阶段,他们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当他们满怀信心和憧憬接受辅导员工作时,工作的种种困难和不适应令他们戳手不及。比如经济收入与期望差距过大。作为学生时代的佼佼者,通过层层选拔进入大学担任辅导员,这个职位曾是多么令人羡慕的职业,但是当工作后与其他工作对比,过去成绩差的同学,都拿着高薪,相比之下的失落可见一般。其次,辅导员工作繁杂,可以说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的一项工作,但是这样是必要放弃自己大学或者研究生阶段所学的专业知识,不能在专业上有所建树,加之对所从事的辅导员工作的专业没有系统学习过,难免在工作中与其他专业课老师对比,这种挫折直接导致了倦怠感的增加。
二、针对职业倦怠对策
(一)明确职责
辅导员作为大学教师的一员,首先应该明确自身的定位,如果职责不清,工作方向不明,难免产生职业倦怠感。辅导员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就是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因此,应该明确的指明其工作性质就是培养有理想、有抱负、热爱党和人民事业的接班人的职责。所以从宏观上讲,高校应该把辅导员与行政人员之间的职责划分清楚,行政教辅人员就是负责一些具体的诸如学籍管理、成绩登记等工作。辅导员的重心工作应当放在如何培养德智全面型人才发展的方向上。首先就是要明确辅导员考核内容,只有考核明确,才能引导辅导员把工作重心转移到首要工作上,其次要明确参与考核的调查范围,因此辅导员的工作在一线,在学生中间,因此,学生就应当作为辅导员的第一考核人,只有这样,才能使辅导员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中间,提高辅导员对学生工作的热情。
(二)提高职业认可度
引导辅导员走向专业化,职业化不光是学校的责任,更重要的是要全社会尊重辅导员工作,给辅导员岗位提高吸引力和成就感。党和国家要大力弘扬德育教育,引导社会逐渐由重视智力发展向着全面发展方向前进。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人们更看重金钱,而对于过去传统的中华文明中的“德”却忽视。所以加大社会舆论的导向宣传,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法制教育,恢复过去传统的道德是当前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应该提倡的。另外,加强辅导员岗位的吸引力,国家应该出台更多的引导性政策,比如在待遇,政治生活方面给予更多的照顾,让每一个辅导员老师都能感觉到辅导员是一项神圣而光荣的事业,同时也是受到社会尊重和敬仰的职业。
(三)自身调节
要避免职业倦怠,自我的调节作用也非常重要。倦怠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个人调节失败,身体和心理都产生了疲劳和透支。首先辅导员自身要加强体育运动,锻炼是为了有一个强壮的体魄,而好的身体又是革命事业的本钱,不管你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那么事业再好也是徒劳。第二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高校的扩招,要认识到目前高等教育已经发展到大众普及阶段,学生的生源质量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所以要有心理准备,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不再是77级78级的精英学生,他们生于90年代,有着极其活跃的思维,向往自由,不受约束是他们的共性。因此,辅导员要有打硬仗的心理准备和自我调节能力,在遇到环境变化、教育对象变化时,要能及时跟上,及时自我调节。最后就是要树立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要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肯定的评价,不能过褒,也不能过于贬低。
职业倦怠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职业病,它的存在困扰的许多工作者,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了负面影响,而辅导员肩负着培养党和国家接班人重任的工作,因此克服辅导员在工作中产生的职业倦怠感,是保障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唐德斌.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及成因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3.2
[2]邹群,田铁杰.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教育科学,2012.1
[3]倪亚静.大学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成因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7
作者简介:李飞,男,(1983——),四川省自贡市,现任单位:四川理工学院理学院,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