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几十所名牌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一般在11月份就要拉开帷幕。在“如何准备名牌大学自主招生面试”一文里,首先要强调的是,考生在面试时对主考老师要礼貌。尊敬老师总是任何考生必须时刻牢记的,因为这能反映出考生的修养和品质。
同时还提醒三点:第一,当主考老师对考生特别熟悉的回答叫“停”时,考生必须立即停答,不要认为还可正确回答很多而滔滔不绝。因为面试主要是对考生进行综合判断,主考老师已知考生能够回答才会叫停。第二,有些问题或随机提问并没有“绝对”正确答案,尤其是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的分析判断,有的问题本身就是个案,考生不要试图寻找所谓正确答案,只需按个人理性分析问题。如果主考老师中间发表看法,考生不要“开口”就完全否定其观点。这也是尊重。第三,完全不能回答的问题“不要装懂”,更不要试图“忽悠”,要很清醒地知道,面试老师都是教授或某方面专家,考生的路,这些教授、专家早就走过了,他们很了解考生,一般都怀有宽广慈爱胸怀向考生提问,有的甚至并不需要考生所谓正确答案,而主要看考生回答问题所表现出来的素质和态度。
要引起足够注意的是,社会向前发展,在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方面,随着时间往后推移,将来面试会越来越多。自主招生很重视面试,正是适应社会发展的结果。
名牌大学自主招生考试必须面试。通过面试,可以发现学生的知识面是否宽广,可以感觉出学生的应变能力,可以看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把握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可以判断学生对教科书知识点的牢固程度,可以想象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还可以掌握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力、分析力和综合力,甚至可以发觉学生的品德。通过笔试和面试,学校可以对某考生是否是可能的优秀人才,或创新型人才,做些基本判断。
“你是否知道矛盾论?请运用矛盾论解题。”这是一道考过的面试题。这道题的标准答案在教科书中完全可找到。就是说,在知识点面试方面,和自主招生考试笔试相似,有少量试题直接来自教科书,而恰恰一般考生不太注意这部分知识。题目一般出得比较简单,“是什么”、“什么意思”、“如何理解”、“名词解释”等是其基本形式,但其内容一般很难答全。比如,教科书上的重点脚注,一般人不太注意,面试起来反而显难度。有趣的是,有的大学干脆把教科书后面的练习题直接作为面试题,有的也只是改头换面。有的考生由于没有很好准备这些,回答时反而说不清而深感后悔。在主考老师看来,这样的题简直就是“送分”。从一般意义上讲,这些知识不会在高考中出现。之所以这样出题,主要是看考生是否有足够时间或精力去关注“高考一般不考的知识”。主考老师可能认为,把教科书的知识关注到高考不考的点,到了这个程度,说明该考生学习不费劲,只需要一部分时间就可完成高中课程。
有相当一部分考试内容尽管来自教科书,但题目出得非常灵活,或者说,题目出得很复杂,有深度,需要考生有延伸知识,答题可能要转几道弯。这样的题,需要考生对知识点掌握得非常熟悉,而且有延伸知识准备,并能综合灵活运用。这部分知识一般在教材中会出现在比较明显的位置,要求考生必须掌握。比如,在高中语文、历史教科书中,一般都会涉及到鲁迅和巴金,但如果这样出题,考生就得动一番脑筋。“你是怎样理解鲁迅精神的?”“鲁迅笔名是怎么来的?”“你是怎样理解巴金精神的?”“巴金的笔名是怎么来的?”在这四道题中,有两个知识点是客观的,有两个知识点则是主观的。关于客观题的答案,如果教科书上没有提及,那就要看考生的知识是否已经延伸,尤其是巴金的笔名,一般人不知道。完全正确的答案是,由于巴金早期是一位无政府主义者,而无政府主义的创始人是巴枯宁,集大成者是克鲁包特金,为了表示追随他们,取笔名时取这两位人物姓名中文字的“一前一后”,也即取巴枯宁的“巴”,和克鲁包特金的“金”,合起来为“巴金”。国内出版的克鲁包特金的中文译本,全部由巴金翻译,译者用的都是笔名“巴金”。
有些来自教科书的知识,在出题时主要是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主要不是考知识点以及掌握的程度如何。比如,有一道题是这样出的,“从浙江到上海,用光速需要多少时间?”这道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就是“s=υt”这个最普通物理学公式,用中文表达就是“距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由于公式可以转换,那么,时间就等于距离除以速度。考生当然要知道光速是每秒30万公里这个知识点,否则就没法回答。此外,题目已经交代了距离,即浙江到上海。这样,知道了速度,又知道了距离,“需要的时间”就出来了,答这个题就不难了。如果考生没有想到完全用中文表达,就很可能在回答这个题时,由于“一时尴尬”耽误时间而被主考老师“忽略”。在高中阶段,这个公式基本是用来做“计算题”的。如果考生一下子脑筋转不过弯来,加上语言表达能力又差,这题就不一定能做出来!
如何运用教科书知识点,面试题也常出现。在这部分试题里,出题老师一般会列举例子,或展现材料,要求学生根据例子或材料做答。在这方面,考生特别要注意的是,要根據教材知识点作答,不能随心所欲。一般来说,这些题背后都藏着教科书明确的知识点,就是说,答案非常明确,在教科书上就可以找到。正因为如此,理解题意就显得特别重要。如果一位考生能够把出题老师的意图“看出来”,那答题肯定就不成问题。否则,云里雾里说一大堆也没用,可能还有“想蒙考官之嫌”。应该说,这部分题目比前部分题目更重要。“直接问答题”只是反映考生是否关注过那个考点,考生没有关注也可以理解,因为高考一般不会考到那个点上,但这部分题是高考必考重点知识的运用,通过做答就可以看出考生对知识的消化能力,甚至是创新能力,题答得好,考官印象深刻,可能给分会高一些。
面试题也会出现“统一的试题”,当然面试也有没事先准备统一试题,而是现场提问的,主要考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事先试题的,一般会以抽签形式让考生抽题,考生在一边准备几分钟,然后考生对题依次作答,之后考官再随机提问。在面试具体试题中,“关注社会”是一大内容,包括社会热点、难点,有的还把社会问题归纳为一种现象,当然有的就是最简单的社会知识。出题者可能认为,即使高中学习再忙,高中生也应该懂得这些知识。就是说,面试题有一部分是教科书上没有答案的,但考生对题进行简单思考后可以做答。得分的差异在于考生对问题把握的准确度和 展开分析的深度,当然还包括说理时的逻辑性。下面已经考过的这些题,今后出现的频率较低,但考生可以根据这种出题形式和方向进行面试训练,当然没有必要再把下面的题目做一遍。这些题是:你知道国家的“十一五”规划吗?你对上海房屋规划中的房屋间隔问题了解吗?请对近日国内外大事举一例并解读。你对“医保”有什么看法,你认为国家应采取什么措施?假如你知道你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到了社会工作时全都没有用,你作何感想?有一家国有企业和微软同时邀请你,你去哪一家?就社会上的学术造假发表你的看法。网络黑客算不算创新?高校自主招生,我们考察的是什么?分析烟酒奶粉等出现造假现象的原因,并提三条解决意见。谈谈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如果你在政府部门身居要职,有公司因第一次审批不合格,就暗中塞钱给你,你又因结婚、搬家等急用钱,反之,现在不收钱,这个企业也会把质量搞好,但要等个把月,你的选择是?有人觉得探月计划劳民伤财,不适合中国国情,你怎么看?简述三条理由。你对雷锋怎么看?
随机提问主要考学生的应变能力、反应速度,当然也可能从此观察学生品格。比如,所有老师中你最喜欢与最不喜欢的是怎样的老师?不喜欢的老师的课,你会上得好吗?所有的考生面对这样的题都能回答,但不会都得高分!有的题内容比较综合,而有的题就是为了“考察”考生“这个人”!比如,和别的考生相比,你有何优势?给我介绍一个你的朋友。昨天的新闻有些什么内容?你的综合能力体现在哪些方面?你怎么與父母沟通,尤其是在意见分歧的时候?
理科面试也不会让考生做书面题,因为毕竟是面试。与文科考生面试有所不同,理科面试在内容上会加一些科学的知识运用,以及对现时代科学发展实践的科学关注。比如,你最喜欢的一个数学公式,为什么?公理和定理有什么不同?“神六”发射的过程中,哪些现象能用物理原理解释?火箭喷射过程中有什么化学反应?台风过境哪些地区受到的影响最大,为什么?如果你家里连续几天没人,怎么样才能让花盆里的花不被干死?为什么三角形的面积是底乘以高除以27在电视上,新闻节目主持人和远方记者通话,为何有时会出现远方记者“反应迟钝”、“慢一拍”的情形?当然,也有可能询问一些考生个人成长背景问题,比如,你最崇拜的一个科学家是谁,为什么?班级里你最崇拜的一个同学是谁,为什么?父亲和母亲哪一个对你的影响比较大,为什么?
同时还提醒三点:第一,当主考老师对考生特别熟悉的回答叫“停”时,考生必须立即停答,不要认为还可正确回答很多而滔滔不绝。因为面试主要是对考生进行综合判断,主考老师已知考生能够回答才会叫停。第二,有些问题或随机提问并没有“绝对”正确答案,尤其是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的分析判断,有的问题本身就是个案,考生不要试图寻找所谓正确答案,只需按个人理性分析问题。如果主考老师中间发表看法,考生不要“开口”就完全否定其观点。这也是尊重。第三,完全不能回答的问题“不要装懂”,更不要试图“忽悠”,要很清醒地知道,面试老师都是教授或某方面专家,考生的路,这些教授、专家早就走过了,他们很了解考生,一般都怀有宽广慈爱胸怀向考生提问,有的甚至并不需要考生所谓正确答案,而主要看考生回答问题所表现出来的素质和态度。
要引起足够注意的是,社会向前发展,在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方面,随着时间往后推移,将来面试会越来越多。自主招生很重视面试,正是适应社会发展的结果。
名牌大学自主招生考试必须面试。通过面试,可以发现学生的知识面是否宽广,可以感觉出学生的应变能力,可以看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把握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可以判断学生对教科书知识点的牢固程度,可以想象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还可以掌握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力、分析力和综合力,甚至可以发觉学生的品德。通过笔试和面试,学校可以对某考生是否是可能的优秀人才,或创新型人才,做些基本判断。
“你是否知道矛盾论?请运用矛盾论解题。”这是一道考过的面试题。这道题的标准答案在教科书中完全可找到。就是说,在知识点面试方面,和自主招生考试笔试相似,有少量试题直接来自教科书,而恰恰一般考生不太注意这部分知识。题目一般出得比较简单,“是什么”、“什么意思”、“如何理解”、“名词解释”等是其基本形式,但其内容一般很难答全。比如,教科书上的重点脚注,一般人不太注意,面试起来反而显难度。有趣的是,有的大学干脆把教科书后面的练习题直接作为面试题,有的也只是改头换面。有的考生由于没有很好准备这些,回答时反而说不清而深感后悔。在主考老师看来,这样的题简直就是“送分”。从一般意义上讲,这些知识不会在高考中出现。之所以这样出题,主要是看考生是否有足够时间或精力去关注“高考一般不考的知识”。主考老师可能认为,把教科书的知识关注到高考不考的点,到了这个程度,说明该考生学习不费劲,只需要一部分时间就可完成高中课程。
有相当一部分考试内容尽管来自教科书,但题目出得非常灵活,或者说,题目出得很复杂,有深度,需要考生有延伸知识,答题可能要转几道弯。这样的题,需要考生对知识点掌握得非常熟悉,而且有延伸知识准备,并能综合灵活运用。这部分知识一般在教材中会出现在比较明显的位置,要求考生必须掌握。比如,在高中语文、历史教科书中,一般都会涉及到鲁迅和巴金,但如果这样出题,考生就得动一番脑筋。“你是怎样理解鲁迅精神的?”“鲁迅笔名是怎么来的?”“你是怎样理解巴金精神的?”“巴金的笔名是怎么来的?”在这四道题中,有两个知识点是客观的,有两个知识点则是主观的。关于客观题的答案,如果教科书上没有提及,那就要看考生的知识是否已经延伸,尤其是巴金的笔名,一般人不知道。完全正确的答案是,由于巴金早期是一位无政府主义者,而无政府主义的创始人是巴枯宁,集大成者是克鲁包特金,为了表示追随他们,取笔名时取这两位人物姓名中文字的“一前一后”,也即取巴枯宁的“巴”,和克鲁包特金的“金”,合起来为“巴金”。国内出版的克鲁包特金的中文译本,全部由巴金翻译,译者用的都是笔名“巴金”。
有些来自教科书的知识,在出题时主要是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主要不是考知识点以及掌握的程度如何。比如,有一道题是这样出的,“从浙江到上海,用光速需要多少时间?”这道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就是“s=υt”这个最普通物理学公式,用中文表达就是“距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由于公式可以转换,那么,时间就等于距离除以速度。考生当然要知道光速是每秒30万公里这个知识点,否则就没法回答。此外,题目已经交代了距离,即浙江到上海。这样,知道了速度,又知道了距离,“需要的时间”就出来了,答这个题就不难了。如果考生没有想到完全用中文表达,就很可能在回答这个题时,由于“一时尴尬”耽误时间而被主考老师“忽略”。在高中阶段,这个公式基本是用来做“计算题”的。如果考生一下子脑筋转不过弯来,加上语言表达能力又差,这题就不一定能做出来!
如何运用教科书知识点,面试题也常出现。在这部分试题里,出题老师一般会列举例子,或展现材料,要求学生根据例子或材料做答。在这方面,考生特别要注意的是,要根據教材知识点作答,不能随心所欲。一般来说,这些题背后都藏着教科书明确的知识点,就是说,答案非常明确,在教科书上就可以找到。正因为如此,理解题意就显得特别重要。如果一位考生能够把出题老师的意图“看出来”,那答题肯定就不成问题。否则,云里雾里说一大堆也没用,可能还有“想蒙考官之嫌”。应该说,这部分题目比前部分题目更重要。“直接问答题”只是反映考生是否关注过那个考点,考生没有关注也可以理解,因为高考一般不会考到那个点上,但这部分题是高考必考重点知识的运用,通过做答就可以看出考生对知识的消化能力,甚至是创新能力,题答得好,考官印象深刻,可能给分会高一些。
面试题也会出现“统一的试题”,当然面试也有没事先准备统一试题,而是现场提问的,主要考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事先试题的,一般会以抽签形式让考生抽题,考生在一边准备几分钟,然后考生对题依次作答,之后考官再随机提问。在面试具体试题中,“关注社会”是一大内容,包括社会热点、难点,有的还把社会问题归纳为一种现象,当然有的就是最简单的社会知识。出题者可能认为,即使高中学习再忙,高中生也应该懂得这些知识。就是说,面试题有一部分是教科书上没有答案的,但考生对题进行简单思考后可以做答。得分的差异在于考生对问题把握的准确度和 展开分析的深度,当然还包括说理时的逻辑性。下面已经考过的这些题,今后出现的频率较低,但考生可以根据这种出题形式和方向进行面试训练,当然没有必要再把下面的题目做一遍。这些题是:你知道国家的“十一五”规划吗?你对上海房屋规划中的房屋间隔问题了解吗?请对近日国内外大事举一例并解读。你对“医保”有什么看法,你认为国家应采取什么措施?假如你知道你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到了社会工作时全都没有用,你作何感想?有一家国有企业和微软同时邀请你,你去哪一家?就社会上的学术造假发表你的看法。网络黑客算不算创新?高校自主招生,我们考察的是什么?分析烟酒奶粉等出现造假现象的原因,并提三条解决意见。谈谈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如果你在政府部门身居要职,有公司因第一次审批不合格,就暗中塞钱给你,你又因结婚、搬家等急用钱,反之,现在不收钱,这个企业也会把质量搞好,但要等个把月,你的选择是?有人觉得探月计划劳民伤财,不适合中国国情,你怎么看?简述三条理由。你对雷锋怎么看?
随机提问主要考学生的应变能力、反应速度,当然也可能从此观察学生品格。比如,所有老师中你最喜欢与最不喜欢的是怎样的老师?不喜欢的老师的课,你会上得好吗?所有的考生面对这样的题都能回答,但不会都得高分!有的题内容比较综合,而有的题就是为了“考察”考生“这个人”!比如,和别的考生相比,你有何优势?给我介绍一个你的朋友。昨天的新闻有些什么内容?你的综合能力体现在哪些方面?你怎么與父母沟通,尤其是在意见分歧的时候?
理科面试也不会让考生做书面题,因为毕竟是面试。与文科考生面试有所不同,理科面试在内容上会加一些科学的知识运用,以及对现时代科学发展实践的科学关注。比如,你最喜欢的一个数学公式,为什么?公理和定理有什么不同?“神六”发射的过程中,哪些现象能用物理原理解释?火箭喷射过程中有什么化学反应?台风过境哪些地区受到的影响最大,为什么?如果你家里连续几天没人,怎么样才能让花盆里的花不被干死?为什么三角形的面积是底乘以高除以27在电视上,新闻节目主持人和远方记者通话,为何有时会出现远方记者“反应迟钝”、“慢一拍”的情形?当然,也有可能询问一些考生个人成长背景问题,比如,你最崇拜的一个科学家是谁,为什么?班级里你最崇拜的一个同学是谁,为什么?父亲和母亲哪一个对你的影响比较大,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