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中心 的大协同管理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P2814821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协同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发现,严格定义的工作任务和固定的框架将会消失,协同思想将成为工作的重心,人际关系的价值将会最大化。工作革命把工作效率和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带入到一个全新的层面,企业需要在此过程中建立起全新的工作思想和文化
  纵观历史,新兴技术的发现和利用,往往会改变世界经济的格局。近两个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电气革命与信息技术革命先后登上历史舞台,世界经济的中心也相应地先从中国转移到英国,然后再转移到北美。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科技创新步伐加速,云计算、移动互联、社交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令人目不暇接,巨大的机遇再一次摆在了世界各国的面前。
  从PC到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指携带自己的设备办公),从局域网到泛在网,从个人计算到云计算,新兴技术对经济和社会的强力渗透催生出了一个全新的互联经济。
  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正视这样的事实,一个高度互联、广泛协同的时代已经向我们走来,这就是“大协同时代”。其规模已经全面泛在化、社会化;其边界从个人、组织,延伸至整个产业;其价值决定企业未来走向。我们面对的是一场广泛、深刻的变革,它不仅影响到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企业,也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个体。
  美妙的工作新世界
  科技的进步一直深刻影响着工作方式的变革。过去的十年里,我们的工作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书面文字到电脑打印,从电话沟通到网络互联,从纸面文件传达到E-mail的复制转发。然而,当每天面对无数繁杂的E-mail和电话,不清晰的目标和分工,不连贯的流程和沟通,我们需要三大平台来实现真正高效的工作方式。
  沟通平台——不限于团队的通讯或信息的传达,而是实现沟通过程的时效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管理和业务的协作平台——团队协作,实现灵活部署、柔性管理。知识中心和应用运行支持平台——以人为中心,重构数据、信息、知识和应用。
  三大平台帮助企业提高战略及组织执行能力,实现管理行为可视化,过程信息可溯化,时间控制精细化;整合信息与数据资源,与其他异构管理系统整合,打破组织信息孤岛,建立完整而有效的信息数据库;降低组织运营成本,无论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均可进行业务处理并节约通讯、办公、会议、差旅等费用;建立敏捷组织,以个人为节点提高团队整体工作效率,缩短信息对称时间提高决策效率。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办公室,在家里,甚至在旅途中工作。我们的工作地点并不重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着办公设备与方式的升级换代,对其人性化和人本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四通打印机到桌面PC,从手机到BYOD,单一办公设备的更新无法应对网络环境下的工作挑战,只有融入协同管理理念和思想,流程与手段,将前沿ICT产品整合应用在统一的协同平台之上,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才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和趋势,真正实现大协同时代的工作革命。
  在大协同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发现,严格定义的工作任务和固定的框架将会消失,协同思想将成为工作的重心,人际关系的价值将会最大化。工作革命把工作效率和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带入到一个全新的层面,企业需要在此过程中建立起全新的工作思想和文化。我们无路可“逃”,也无须“逃”。这就像每台PC上的操作系统,决定着我们未来工作的方式,即将进入一个“美妙的工作新世界”。
  之前,中国的大多数企业靠机会、靠能人、靠胆子大,取得了成功;如今,企业必须通过组织的制度化、流程化、知识化与再造,依靠练内功、建体系来提升企业竞争力,才能经受住工作革命的洗礼,走得更远。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精髓
  企业需要成长,管理思想更要成长。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本质上是一场“管理的思想革命”,不仅确立了管理要走向科学,更确立了以“人”为核心、以“管理”为客体的管理实质。从Collaborative Software(协同类软件)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人与人、人与组织直接存在某种特殊的行为模式。无论是共同修改文档、分享文件,还是传递信息、履行权利等,都可以归纳为人和组织的某种“协同行为”。
  图1是研究企业管理行为时的一个原型框架,归纳了企业管理行为的两大范畴:以人为中心的组织管理和以事件为驱动的业务管理。这张图与法约尔的组织理论中对于企业活动的分类相契合,以太极图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符号来表现,也是一种“中西合璧,体用融合”的思维方式。长期以来,企业管理的技术与工具(以管理软件为代表),重心放在如何管“事”方面,以至于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有对应的管理软件。随着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发展,特别大协同时代的到来,大家逐渐认识到,与管好“事”相比,管好“人”往往更有效,也更接近企业管理的本质。
  大协同时代的新的管理思想,就是要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实现协同管理。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人们在改造自然、从事生产活动的同时,产生了社会关系;有了社会关系就会出现人与人,人与群体,人与社会之间的协同问题。所以,协同是一门以“人”为核心的理论体系。我们关注员工的工作行为、工作流程等要素并进行解析,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升其工作效率;从个人延伸到各个部门,最后再延伸到整个企业,这就是360度的协同管理。
  事实上,在习惯把人看成是一种资源的传统西方管理文化中,就事论事的思维模式已经把关于业务处理的流程固化在ERP等软件中了,这对缺乏业务管理规则的中国企业管理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人”不仅仅是资源,更是最大的生产资本,通过“以人为中心”的协同管理,理顺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资源的协作关系,充分发挥“人”的价值,是西方组织行为管理学与东方人文管理思想的融合与创新。
  推动工作革命的协同利器
  随着协同管理思想的确立,协同管理软件作为解决企业协同管理需求的落地工具,将会成为主宰当今互联经济下企业工作革命的一大利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非常庆幸,致远软件11年来,一直专注于协同管理领域,终于守得梅花开。广泛学习西方成熟的管理软件,博采众长,十年磨一剑,致远软件将在大协同时代,为协同管理的普及实践提供最佳的途径,在以下几个方面帮助中国企业成就自己的价值。
  效率力 自动整合与协同行为相关的各种数据:当邮件、短信、办公软件、图文音像、网页等都被集成到同一个系统中时,完成工作所需的一个个具体功能就被整合起来,并且彼此之间有了某些自动流转、转换和调用的关系,使得一个功能向另一个功能转移变得顺畅起来,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管理力 在未来的管理模式工作网之中,所有管理行为都被归结为节点及节点之间的联系。借助于协同软件,管理活动被编织为一个涵盖所有人及所有人际关系的复杂网络。它具有强大的预应力,任何一个管理行为都可以引发相关节点的个性化响应,将管理的意愿传递到需要到达的每个人,将管理的效果体现到需要产生的每个动作。管理力此时不仅具有自主性,而且也具有自发性,即它无需由管理者特意划定行动范围。
  文化力 协同管理是一种文化利器,它创造了一种信息时代的工作文化,依托于信息系统,以技术力量来彰显管理理念。一方面,协同管理通过技术手段让相关的人在一种公平的层面上参与进来,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立场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共同对行为的结果负责。这将引发一种广泛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协同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伦理上的价值取向,这种文化对于工作具有道德层面的导引作用。在协同的文化氛围中,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为他人负责。这样,“推己及人”这种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才能更好地贯穿在企业文化中。
  今天,我们已经在帮助两万多家企业的几百万精英,而且,这一数字每天都在快速增长中。它使我们深信协同管理能够为每一家企业提供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也真实地传递出一种趋势的力量,提醒我们必须正视大协同时代工作革命。
其他文献
战略决定结构,还是结构约束战略?尽管战略学派和组织学派尚有争议,但一个基本的共识是:公司战略和组织结构之间只有相互匹配才能保障良好的运营绩效。在本研究中,我们把战略—结构匹配定义为企业多元化战略和多部门组织结构的匹配。尽管从理论上说,多元化战略需要分权型的多部门组织结构相匹配,但现实中我们观察到,新兴市场中有很多企业没有遵循这一原则。因此,我们选取了从1973 年到1998 年我国台湾地区100家
期刊
读《白虎通》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如何批判古人,二是如何看待学术与政治的关系。  任何历史现象,都有当时的情境背景。批评一种思想,如果不是尽可能还原当时情境,仅仅依据逻辑进行演绎推理,很有可能会陷入“理性的自负”而不自知。对《白虎通》的批判,往往会有这种偏颇。常见的说法,是指斥它的谶纬神学和抨击它的三纲五常。这种批判似乎完全在理,有的逻辑还十分严密,但不见得对学术有益。恰恰相反,这种批判往往会阻碍学术
期刊
全球公认的知名世界级IT企业多达150多家,而IBM其涉足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均大幅度超过50%,是真正全球IT界的巨无霸。IBM不但是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者,同时也是各个行业发展和企业转型的积极推动者。IT技术和产品是IBM服务客户的媒介,通过提供高端的咨询服务和业务解决方案,不仅能为客户带来改善业务运营的机会,同时也为公司创造超出常规的商业附加值。IBM通过综合发挥技术实力和人才优势,由众多业务专家和
期刊
IBM公司百年发展历程创造人类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的一个个丰碑,不断引领着IT理念的创新,为人类社会迈向信息时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社会意识。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创新应用,是工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使能器。另一方面,现代工业快速发展也将催生新的信息技术和新的信息化理念,并将带动信息产业向新的高度跃进。  IBM以超前的技术、出色的产品和服务在全球IT业界独树一帜。早期开发360系
期刊
在社会面前,企业所追求的是自身的经济利益,还是社会的利益,还是两者在某种程度上的结合?在这种结合的过程中,企业是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还是被动地承担社会责任?如果没有明确的理论与良好的实践,这些说法充其量只是个传说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有着不少的幻想,希望天是蓝的,水是净的,食物是安全的,社会是稳定的。这一切应该都不是奢望的事物,但却往往引起人们的遗憾。  遗憾之余,人们不由自主地寻找造成遗憾的
期刊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道德契约。作为一种“积极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不宜涵盖“慈善责任”,企业不应该成为“善行、情操和理想”的载体。若如此,企业作为人类的一种创造性制度安排将面临严重的矛盾和困境  一般认为,英国学者欧利文 · 谢尔顿(Oliver Sheldon,1894—1951)在1924年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的概念,把企
期刊
随着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融合的速度不断加快,一些制造业跨国公司纷纷把战略重点从产品制造转向服务,其中IBM堪称是成功实现制造企业向服务企业转型的典范,其一直以来持续转型的理念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成为其他企业竞相追逐和学习的标杆企业,同时也能为面临转型困境的中国制造企业带来重要启示。  贯穿始终的服务主导逻辑  案例中IBM为A&D行业提供的解决方案仅仅是这家百年企业在众多行业开展业务的一个缩影。A&D
期刊
晚清民国史上商人的公益行为以叶澄衷、盛宣怀、朱葆三、荣德生四个人最为典型,他们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展现了不同侧面的时代烙印,其百年后的声名与价值也因此跃然纸上,他们的公益活动历程,从清朝对皇家的效忠和家族的回馈上,转到普众的公益上,尤其在教育上特别突出。  叶澄衷:晚清“首善商人”  叶澄衷(1840-1899)有晚清“首善商人”之称,其所创办的叶氏义庄(后改称中兴小学)、叶记商务学馆、澄衷学堂等
期刊
一个企业,就像一个人一样,一定要有朝气。  ——鲁冠球  人的生命在于运动,而企业的生命在于变革,在于顺应时代、呼应潮流的革故鼎新。2000年,改革开放已经22年。诞生于改革之初的本土企业走过了幼年期,企业领导者也到了退休年龄,如何挑选和培养合适的接班人,如何迎接新世纪的变化与挑战?一系列问题纷至沓来。伴随着这些追问,与千禧年一同到来的,是中国企业界一轮声势浩大的高层变动。  中国企业大换班  三
期刊
作为社会系统成员和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企业必须考虑自身行为不能危害当前以及未来生命形式的生存与发展。可持续发展从资源和市场对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能力建构竞争优势形成新的伦理道德要求,改变了企业原有的价值观和战略导向。“做正确的事”成为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可持续发展理念起源于1987年WECD(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宣言对经济、社会与环境均衡发展的全面阐释:人类当前的发展不影响后代人发展的水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