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生教学必不可少的就是体育的教学。体育不仅能够帮助中学生提高运动技巧和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近年来,我国的中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正随着中职教学文化知识课程的增加而越加减少,各类主科教师对中学生的体育课程持可有可无的态度。而学生的整体发展离不开德智体美劳的共同努力。因此,中职教师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注重加强身体锻炼,养成定时运动的习惯且能长期坚持,全方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体育教学;体育意识;培养方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素质教育的不断重视,学校教师大多只专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过多忽略学生的体育教学。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环境随着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重视,导致许多学生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身体素质急速下降。也因此,许多高校在教学途中,出现不少学生晕厥、休克等现象。所以,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尤为重要。身体健康是中职学生成长和学习的基础,排压减重的同时,更高效的学习。
一、中职体育教学的现状
中职体育教学现状并不理想。首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为孩子准备了各种营养食品,以致于忽略了实质性的身体锻炼,导致学生的身体呈现亚健康的状态。其次,传统的教学理念促使中职教师格外注重主科类课程的教学,甚至有些教师会占用体育课程的时间,让学生补习主科类文化知识。学生压力加重,没有一个较好的派遣方法,因此,许多学校都出现了中学生晕厥的状况。另外,学生自身严重缺乏自主锻炼的意识,只是一味的应付繁重的文化课程,学校安排的运动会或者早操等锻炼都用来做其他的事情。对体育锻炼认识不够全面,缺乏耐力和恒心,只会补充营养食物,一定程度上对身体造成了伤害。中职体育教学应当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通过丰富的体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培养体育意识,增强体质。
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措施
(一)转变中职体育教学理念
要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首先应当改变中职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产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思想,只有明确了思想,体育教学的工作才能得到改善和发展。中职教学传统理念中,关于体育的教学理念存在严重缺陷,肤浅、片面且过于局限,教师和学生都不重视体育锻炼,例如平时的早操锻炼,学生动作不标准,安排的体育课程,学生也不主动参与等等。为提高学生个人的综合能力,促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改变体育教学理念势在必行。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个人身体素质情况,鼓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锻炼目标,适时安排班级运动会,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用体育活动排压减重。
(二)改善中职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
现如今中职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传统且不知变通,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教师应该改变体育教学的方法,拓宽运动面,营造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兴趣。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学生运动的方案,确保在满足学生身心需求的前提下,增加体育运动的活跃性和娱乐性,吸引注意力的同时,愉悦学生的心情且放松文化课的压力。改变教条化,对实际课堂内容尽可能灵活化,体育器材准备充分,引导学生散发运动思维,发挥个人特长。体育教育最重要的是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教师应在关注学生文化课程进展的同时多和学生交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纳学生提出的好的建议,适当放宽学生运动时间,并且不断对体育运动技能做出改善,讓学生真正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从内心开始自主坚持体育锻炼。
(三)提高老师和家长的体育素养
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影响,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上体育运动,对体育教学产生兴趣,只有通过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潜移默化的进行引导。与时俱进,学会摒弃错误观点,即只注重文化课程而忽略体育教学的传统理念,定时督促学生放下课本,参与户外运动。老师和家长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从旁指导,丰富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加强体育精神和品德建设的培养。教师进行体育教学时,可介绍多种体育运动,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运动,辅以相关知识的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加强体育素养。
三、总结
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正是最大的阶段,拥有一个良好的身体是高效学习的基础。家长和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放宽运动时间,确保学生有一个强壮健康的身体。另外,适当的体育运动还能帮助学生放松精神,排压减重,用一个轻松愉悦的心情生活和学习。在教师的指引下,让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等传统美德,并利用运动的机会增进友谊。在文化素质教学中辅以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活跃思维,促进脑部发展,还能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实现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在中职教学中必不可少,有益于学生将来的各项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智伟.中职学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3(2):154-156.
[2]柳春鹏.对中职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教育的思考[J].职业,2015(23):170-170.
[3]王永.浅析中职教育武术教学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中旬-单),2015(6):126-126,127.
(作者单位: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关键词:中职体育教学;体育意识;培养方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素质教育的不断重视,学校教师大多只专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过多忽略学生的体育教学。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环境随着人们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重视,导致许多学生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身体素质急速下降。也因此,许多高校在教学途中,出现不少学生晕厥、休克等现象。所以,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尤为重要。身体健康是中职学生成长和学习的基础,排压减重的同时,更高效的学习。
一、中职体育教学的现状
中职体育教学现状并不理想。首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为孩子准备了各种营养食品,以致于忽略了实质性的身体锻炼,导致学生的身体呈现亚健康的状态。其次,传统的教学理念促使中职教师格外注重主科类课程的教学,甚至有些教师会占用体育课程的时间,让学生补习主科类文化知识。学生压力加重,没有一个较好的派遣方法,因此,许多学校都出现了中学生晕厥的状况。另外,学生自身严重缺乏自主锻炼的意识,只是一味的应付繁重的文化课程,学校安排的运动会或者早操等锻炼都用来做其他的事情。对体育锻炼认识不够全面,缺乏耐力和恒心,只会补充营养食物,一定程度上对身体造成了伤害。中职体育教学应当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通过丰富的体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培养体育意识,增强体质。
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措施
(一)转变中职体育教学理念
要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首先应当改变中职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产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思想,只有明确了思想,体育教学的工作才能得到改善和发展。中职教学传统理念中,关于体育的教学理念存在严重缺陷,肤浅、片面且过于局限,教师和学生都不重视体育锻炼,例如平时的早操锻炼,学生动作不标准,安排的体育课程,学生也不主动参与等等。为提高学生个人的综合能力,促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改变体育教学理念势在必行。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个人身体素质情况,鼓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锻炼目标,适时安排班级运动会,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用体育活动排压减重。
(二)改善中职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
现如今中职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传统且不知变通,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教师应该改变体育教学的方法,拓宽运动面,营造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兴趣。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学生运动的方案,确保在满足学生身心需求的前提下,增加体育运动的活跃性和娱乐性,吸引注意力的同时,愉悦学生的心情且放松文化课的压力。改变教条化,对实际课堂内容尽可能灵活化,体育器材准备充分,引导学生散发运动思维,发挥个人特长。体育教育最重要的是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教师应在关注学生文化课程进展的同时多和学生交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纳学生提出的好的建议,适当放宽学生运动时间,并且不断对体育运动技能做出改善,讓学生真正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从内心开始自主坚持体育锻炼。
(三)提高老师和家长的体育素养
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影响,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上体育运动,对体育教学产生兴趣,只有通过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潜移默化的进行引导。与时俱进,学会摒弃错误观点,即只注重文化课程而忽略体育教学的传统理念,定时督促学生放下课本,参与户外运动。老师和家长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从旁指导,丰富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加强体育精神和品德建设的培养。教师进行体育教学时,可介绍多种体育运动,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运动,辅以相关知识的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加强体育素养。
三、总结
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正是最大的阶段,拥有一个良好的身体是高效学习的基础。家长和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放宽运动时间,确保学生有一个强壮健康的身体。另外,适当的体育运动还能帮助学生放松精神,排压减重,用一个轻松愉悦的心情生活和学习。在教师的指引下,让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等传统美德,并利用运动的机会增进友谊。在文化素质教学中辅以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活跃思维,促进脑部发展,还能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实现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在中职教学中必不可少,有益于学生将来的各项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智伟.中职学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3(2):154-156.
[2]柳春鹏.对中职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教育的思考[J].职业,2015(23):170-170.
[3]王永.浅析中职教育武术教学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中旬-单),2015(6):126-126,127.
(作者单位: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