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发展新形势、新环境对新闻宣传工作和新闻宣传方式方法提出新要求,讲述好大理新闻故事,是当前大理新闻人的战略任务之一,也是提升我州新闻感染力和媒体公信力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故事化新闻;讲好;大理
新闻宣传工作,是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工作,也是社会主义新闻媒体阶级性、党性的集中体现。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这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适应发展变化需要的新闻宣传方式方法显得日益重要。习近平在去年8月召開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要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互联网时代,不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在追求个性化的传播,但谁也无法忽视人们爱听故事的天性。随着媒介的发展、受众需求的不断提高,与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相比,故事化新闻更注重细节的描写、人物的刻画、场景的再现,用讲故事的方式将新闻娓娓道来,使报道显得更有趣味性和人情味,克服了传统新闻报道模式呆板生硬、可读性差的弊病,更易吸引人、打动人,自然就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提高了新闻的传播效果。诚然,讲故事比喊口号更能打动人,讲故事能让道理更生动,也更容易赢得信任与支持。正所谓“讲好故事,事半功倍”。可以说,写好新闻的秘诀就在于讲好故事,故事讲精彩了,新闻就精彩了。找到并完满讲述故事,对于新闻工作者具有特殊意义。大理作为云南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和中国西南最古老的国际通道的重要枢纽,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独特。在苍山洱海间时刻发生着众多个性化的新闻故事,无法拷贝,等待发现。采用文学的表现手法,将新闻以讲故事的方式展现给读者,讲好大理故事,传播好大理声音,展现大理在跨越式发展中的成长历程,无疑已成为大理新闻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我认为这需要:
一、具备找到好故事的能力
好的故事素材不是从天上自己掉下来的,而是要靠发现、寻找和筛选。首先是培养故事敏感力,即探寻故事的“火眼金睛”、“超级嗅觉”。如果感觉麻木,遇到好的故事素材也会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白白错过。具备基本的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的必备素质。这需要于工作生活中处处留心,当个有心人,养成钻政策、爱比较、勤分析的习惯,细微捕捉所看所感,对事情发展趋势洞悉先机,于随意中觅得线索。其次是培养脚下功夫。从事新闻工作于办公室里坐等也属大忌,办公室坐久了就会有惰性。好的记者应迈开腿、低下头、沉下身,多到基层跑跑、多接接地气,许多好的新闻都是在下边跑出来的。大理有12个县市110个乡镇,白、汉、回、彝等25个民族的359万人散居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着这样那样或喜或悲的故事,我想,处在如此丰富素材天地的每一位大理记者只要对人民有深情、对生活有热爱,就会有发现真善美的眼睛和传递故事的冲动。第三是具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本事。不管是主题再宏大、气势再磅礴的题材,都得落实到普通的人与事上。好的记者应于那些能传达人物喜怒哀乐、社会变迁的小事上,哪怕是琐碎末节、只言片语中,通过判断、挑选、梳理,寻得好故事的脉络,将挖到手边的故事“碎片”按照脉络复原完整。
二、具备呈现好故事的能力
讲故事是本职,讲好故事是本事。找到好的故事只是第一步,把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过程就是写作。一篇好的稿件,是记者思想知识、艺术修养、文字功底、实践经验等交融的反映,这需要记者“多读”、“多写”、“多改”之外,还要集“高雅”和“世俗”于一身。“高雅”即艺术修养。优秀的新闻故事一般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这里的艺术性不是华丽辞藻的简单堆砌,而是文学手法紧扣主题的熟练运用,是不限于使受众了解新闻故事的外在价值,是通过自身基于思想修养、审美情感之上的对事件阐释其更深层面的内在价值的独到见解。“世俗”即贴近民生。生活化、口语化是受欢迎故事共性,它们大多通俗易懂、朴实自然、可读性强,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性。故事化新闻通过口语化的语言传递事件,最好是巧用大理百姓生活中方言俚语,使报道更具感染力。
三、故事化新闻的技巧
地方特色。不同于中央或省级新闻媒体,地方媒体更应侧重于对地方文化的关注,于地方文化中寻找自身特色。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不同,民生的具体内容也不同,新闻报道相应地表现出强烈的本土特色。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挖掘具有浓郁大理“味道”的故事并将其放到广阔的社会舞台上加以解读,以富有大理地方色彩却不囿于本土的新闻视角,对其价值加以提炼的报道才会出彩,读者才会“喜闻乐见”,才会产生价值认同。
细节取胜。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也适用于新闻作品。在新闻作品中,细节显得活力十足、现场感强、形象可感。正是这种可感活力使得新闻故事变得立体丰满。这些可感的细节一旦映入眼帘进而直达心灵。美联社记者雷尔迈·莫林认为:“一篇理想的新闻报道应该把读者带到现场,使他看到、感受到,甚至闻到当时所发生的一切。”对细节的准确描述,往往起着“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一篇优秀的报道可以抓住人心,让人久久不能忘却,其主要原因就是那些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与读者心灵产生了共鸣。
聚焦人物。人物历来是新闻要素之一,新闻讲述的故事一定是关于人的故事。一篇新闻报道之所以吸引读者,就在于它写人、影响人。故事中的人物性格越鲜明,新闻报道可读性越强,读者印象就越深。找出人物“特征”是破解新闻报道千篇一律的好办法,因而要尽量挖掘人物性格中的多面,抓住其性格特征,让新闻复现生活的真实。这就需要记者花比一般新闻写作多几倍甚至十几倍的精力,去核对事实、场景、对话、内心感受等,以保证故事的完全真实。
四、总结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是习总书记对媒体人的殷切期待,是记者的光荣职责。从这个角度来看,讲好大理的新闻故事意义重大,不仅要把大理故事讲给自己听,还要讲给所有中国人听,让世人分享大理的精彩。
作者简介:李霞(1979.7-),女,汉,山东莒县,单位:云南省大理州电子政务管理中心,中共云南省委党校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职称:助理工程师。
【关键词】故事化新闻;讲好;大理
新闻宣传工作,是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工作,也是社会主义新闻媒体阶级性、党性的集中体现。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这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适应发展变化需要的新闻宣传方式方法显得日益重要。习近平在去年8月召開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要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互联网时代,不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在追求个性化的传播,但谁也无法忽视人们爱听故事的天性。随着媒介的发展、受众需求的不断提高,与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相比,故事化新闻更注重细节的描写、人物的刻画、场景的再现,用讲故事的方式将新闻娓娓道来,使报道显得更有趣味性和人情味,克服了传统新闻报道模式呆板生硬、可读性差的弊病,更易吸引人、打动人,自然就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提高了新闻的传播效果。诚然,讲故事比喊口号更能打动人,讲故事能让道理更生动,也更容易赢得信任与支持。正所谓“讲好故事,事半功倍”。可以说,写好新闻的秘诀就在于讲好故事,故事讲精彩了,新闻就精彩了。找到并完满讲述故事,对于新闻工作者具有特殊意义。大理作为云南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和中国西南最古老的国际通道的重要枢纽,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独特。在苍山洱海间时刻发生着众多个性化的新闻故事,无法拷贝,等待发现。采用文学的表现手法,将新闻以讲故事的方式展现给读者,讲好大理故事,传播好大理声音,展现大理在跨越式发展中的成长历程,无疑已成为大理新闻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我认为这需要:
一、具备找到好故事的能力
好的故事素材不是从天上自己掉下来的,而是要靠发现、寻找和筛选。首先是培养故事敏感力,即探寻故事的“火眼金睛”、“超级嗅觉”。如果感觉麻木,遇到好的故事素材也会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白白错过。具备基本的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的必备素质。这需要于工作生活中处处留心,当个有心人,养成钻政策、爱比较、勤分析的习惯,细微捕捉所看所感,对事情发展趋势洞悉先机,于随意中觅得线索。其次是培养脚下功夫。从事新闻工作于办公室里坐等也属大忌,办公室坐久了就会有惰性。好的记者应迈开腿、低下头、沉下身,多到基层跑跑、多接接地气,许多好的新闻都是在下边跑出来的。大理有12个县市110个乡镇,白、汉、回、彝等25个民族的359万人散居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着这样那样或喜或悲的故事,我想,处在如此丰富素材天地的每一位大理记者只要对人民有深情、对生活有热爱,就会有发现真善美的眼睛和传递故事的冲动。第三是具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本事。不管是主题再宏大、气势再磅礴的题材,都得落实到普通的人与事上。好的记者应于那些能传达人物喜怒哀乐、社会变迁的小事上,哪怕是琐碎末节、只言片语中,通过判断、挑选、梳理,寻得好故事的脉络,将挖到手边的故事“碎片”按照脉络复原完整。
二、具备呈现好故事的能力
讲故事是本职,讲好故事是本事。找到好的故事只是第一步,把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过程就是写作。一篇好的稿件,是记者思想知识、艺术修养、文字功底、实践经验等交融的反映,这需要记者“多读”、“多写”、“多改”之外,还要集“高雅”和“世俗”于一身。“高雅”即艺术修养。优秀的新闻故事一般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这里的艺术性不是华丽辞藻的简单堆砌,而是文学手法紧扣主题的熟练运用,是不限于使受众了解新闻故事的外在价值,是通过自身基于思想修养、审美情感之上的对事件阐释其更深层面的内在价值的独到见解。“世俗”即贴近民生。生活化、口语化是受欢迎故事共性,它们大多通俗易懂、朴实自然、可读性强,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性。故事化新闻通过口语化的语言传递事件,最好是巧用大理百姓生活中方言俚语,使报道更具感染力。
三、故事化新闻的技巧
地方特色。不同于中央或省级新闻媒体,地方媒体更应侧重于对地方文化的关注,于地方文化中寻找自身特色。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不同,民生的具体内容也不同,新闻报道相应地表现出强烈的本土特色。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挖掘具有浓郁大理“味道”的故事并将其放到广阔的社会舞台上加以解读,以富有大理地方色彩却不囿于本土的新闻视角,对其价值加以提炼的报道才会出彩,读者才会“喜闻乐见”,才会产生价值认同。
细节取胜。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也适用于新闻作品。在新闻作品中,细节显得活力十足、现场感强、形象可感。正是这种可感活力使得新闻故事变得立体丰满。这些可感的细节一旦映入眼帘进而直达心灵。美联社记者雷尔迈·莫林认为:“一篇理想的新闻报道应该把读者带到现场,使他看到、感受到,甚至闻到当时所发生的一切。”对细节的准确描述,往往起着“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一篇优秀的报道可以抓住人心,让人久久不能忘却,其主要原因就是那些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与读者心灵产生了共鸣。
聚焦人物。人物历来是新闻要素之一,新闻讲述的故事一定是关于人的故事。一篇新闻报道之所以吸引读者,就在于它写人、影响人。故事中的人物性格越鲜明,新闻报道可读性越强,读者印象就越深。找出人物“特征”是破解新闻报道千篇一律的好办法,因而要尽量挖掘人物性格中的多面,抓住其性格特征,让新闻复现生活的真实。这就需要记者花比一般新闻写作多几倍甚至十几倍的精力,去核对事实、场景、对话、内心感受等,以保证故事的完全真实。
四、总结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是习总书记对媒体人的殷切期待,是记者的光荣职责。从这个角度来看,讲好大理的新闻故事意义重大,不仅要把大理故事讲给自己听,还要讲给所有中国人听,让世人分享大理的精彩。
作者简介:李霞(1979.7-),女,汉,山东莒县,单位:云南省大理州电子政务管理中心,中共云南省委党校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职称: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