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文化适应性研究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xuan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国经营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文化适应性问题。跨国经营的企业到了不同文化环境的东道国,组织和工作人员都应适应新的文化环境,以保证跨国经营的顺利进行。
  
  一、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文化适应存在的问题
  
  (一)跨国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
  经营管理决策方面,还存在比较严重的长官意志,民主作风不强。在一些注重民主的国家和地区,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尤其重要,否则会严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分权与集权方面,母公司和境外公司在分权和集权方面存在两种极端:一种是集权过多,导致境外公司难于根据东道国社会文化特征展开经营活动;另一种是分权过多,导致境外公司缺乏母公司的支持而难于适应异质文化,使得跨国公司的组织过于松散,难以形成组织文化。经营管理机制不灵活,在不同文化特征的国家和地区,在经营管理上应该“因地制宜”,以适应不同的文化特征。我国跨国经营经验不足,往往在东道国照搬国内做法,没有根据东道国的文化特征来设计经营管理方法,使得文化适应能力不强。
  
  (二)经营规模小,跨国适应能力差
  跨国经营的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否则难于保证所需要的大量投入,进而影响公司的跨国经营文化适应能力。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规模都比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文化适应能力。
  
  (三)跨国经营管理人才缺乏
  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而我国跨国经营企业缺乏这种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在挑选跨国经营管理人员时往往更注重外语水平而忽视了其他能力。跨国经营管理人才除了要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外,还必须有国际视野和眼光,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强,善于学习新的文化,懂得跨国经营管理的技能技巧等。目前,在我国还非常缺乏这种高层次、综合性的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对我国跨国经营的文化适应是一个严重的制约。
  
  (四)跨国经营信息不灵
  我国跨国经营企业在收集处理社会文化信息方面还存在如下问题:第一,缺乏专门的机构或个人负责收集处理社会文化信息;第二,收集处理信息的手段较落后;第三,急于“上马”。有的企业对东道国社会文化一知半解,甚至存在认识的偏差便急于进行跨国经营,结果导致跨国经营文化适应失败。
  
  (五)过于强调“我族文化”或“外族文化”
  文化之间有差异,但无孰优孰劣。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文化适应方面存在两种极端,一种是过分强调“我族文化”,处处按照母国的社会文化标准来行事,缺乏灵活变通;另一种是过分强调“外族文化”,认为要适应异国文化就要全盘接受东道国的文化。进行跨国经营的企业应该根据东道国的社会文化特征坚持母国的一些做法,同时又吸收东道国一些科学合理的做法,做到有所取舍。
  
  二、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文化适应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起步晚
  改革开放前,我国企业几乎没有进行跨国经营。改革后,我们的企业才开始慢慢走向世界,进行跨国经营活动才30年时间,经验不足,经受的考验有限,在文化适应方面能力较差。而外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在16世纪就开始了,到现在已经有长达400年的历史。在跨国经营的历史中,很多企业不断吸取经验和教训,并经历了多次重大经济危机的考验。
  
  (二)企业自身的不足
  国有企业自身的缺陷:第一,尚未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第二,人员流动机制僵化;第三,在利益分配等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大锅饭”现象,难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削弱了企业的活力。民营企业自身的缺陷:第一,家族式经营管理现象严重;第二,经营管理观念落后;第三,有不少民营企业不讲信用,追求眼前利益,导致名声不好。
  
  (三)政府没有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我国政府没有给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影响了跨国经营企业的文化适应能力。一方面,跨国经营的有关政策法规不健全;另一方面,管理体制不健全。此外,海外投资的有关手续过于繁琐;境外投资项目的审批要经过多个部门,时间长;经贸人员出入境手续繁琐、程序复杂,给跨国经营的外派人员造成不便。
  
  (四)社会没有提供足够的支持
  在我国,社会中的教育机构、文化团体、研究机构、宣传媒体等对跨国经营文化适应方面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第一,教育机构在培养跨国经营管理人才方面所做甚少,这使得具备跨国经营管理专业知识的人才缺乏。第二,文化团体对外交流较少。第三,科研机构对文化适应的研究较少。第四,各种宣传媒体缺乏对国外社会文化的宣传报道。
  
  (五)传统观念的影响与束缚
  
  影响跨国经营文化适应的主要传统观念包括:第一,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人们对海外投资和跨国经营都喜欢用传统的计划经济观点来评价。第二,固守“引进来”的观念,还没有很好地树立“走出去”的观念。第三,害怕风险的观念。第四,排斥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
  
  三、解决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文化适应性问题的策略
  
  要提高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文化适应能力,应该通过企业、政府、社会三者共同努力形成合力。要提高企业跨国经营文化适应能力,根本上还是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企业自身越强大,越有利于提高跨国经营文化适应能力。社会的力量是一个重要的外部力量,社会支持的力量越大,也越有利于提高企业跨国经营的文化适应能力。在支持企业跨国经营过程中,政府起到提供平台(支点)的作用,政府提供的平台(支点)越高,越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跨国经营文化适应能力。三者的作用关系犹如“跷跷板”原理。
  
  (一)企业自身的力量
  要提高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文化适应能力,根本上还是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主要应从下面几点着手:
  1、树立跨国经营文化适应的意识。企业首先要树立跨国经营文化适应的意识,没有文化适应的意识,就不可能有文化适应的行动。要求企业高层管理者和员工都要树立跨国经营文化适应的意识。
  2、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的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样才能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步入正常轨道,提高企业的跨国经营文化适应能力。
  3、完善企业信息系统。跨国经营企业要有完备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系统。在信息收集方面,要注重收集东道国社会文化方面的信息;在信息处理方面,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去伪存真,过滤掉没有利用价值的信息。
  4、建立具有较强文化适应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第一,在跨国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上,尽可能引进富有跨国经营管理经验的人才。同时也要考虑从内部培养出一批有潜力的跨国经营管理者。第二,在不同文化背景的 国家,内部的管理风格、激励机制、规章制度、员工问题处理等应有所不同,应尽量适应东道国社会文化。第三,尽量考虑人力资源当地化。母国要尽量减少外派人员,当然,有的人员必须由母国派出的则另当别论。
  5、全员参与构建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构建企业文化要靠企业的每一个员工,不能搞“个人崇拜”。如果过分依赖某个经营管理者或过分强调某个人的作用,只会僵化企业文化,只有全员参与才能真正活跃企业文化。
  
  (二)政府提供的平台
  在提高企业跨国经营的文化适应能力方面,政府起到提供平台(支点)的作用,政府提供的平台(支点)越高,越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跨国经营文化适应能力。政府给跨国企业提供的平台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1、完善跨国经营的有关法律法规。政府应该不断制定完善有关跨国经营的法律法规,改变目前我国海外投资法规体系不健全的局面。让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企业跨国经营的文化适应能力。
  2、制定科学的跨国经营政策措施。首先,政策措施应该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其次,避免朝令夕改或政策之间相互抵触,否则会让企业无所适从。最后,制定出来的政策措施应该落实到位,没有落到实处的政策措施只是一纸空文。
  3、改革政府对海外投资的管理体制。首先,建立一个权威机构统一管理企业的海外投资活动。其次,企业跨国经营的有关审批手续应该简化。最后,简化外派人员出国的审批手续,为企业外派工作提供便利。
  4、提供外国社会文化信息。政府应该为跨国经营企业提供外国社会文化方面信息,以提高跨国企业的文化适应能力。政府凭借其特殊的地位,对大部分国家的社会文化信息都充分掌握,应发挥这种优势。例如,外交部、商务部等对外国的社会文化信息都掌握较多。
  
  (三)社会的力量
  企业总是处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的,社会的力量是提高企业跨国经营文化适应能力的一个重要外部力量,社会支持的力量越大,越有利于提高企业跨国经营的文化适应能力。社会的力量主要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
  1、教育机构应加大培养跨国经营管理人才的力度。教育机构尤其是高校应该加大培养跨国经营管理人才的力度,为企业跨国经营提供智力支持。在培养过程中,高校应该跟跨国企业联合,高校主要负责系统知识和理论的传授,跨国企业提供实践的机会。
  2、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应加强对国外社会文化的研究。我国必将有更多的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所以有关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应更多地研究国外的社会文化,多研究跨国经营的文化适应性问题,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参考。企业也应该给有关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研究提供便利或科研经费的支持。
  3、文化团体应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一方面可以让世界了解中国;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我们对外国的社会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4、宣传媒体应提供更多外国社会文化的信息。很多宣传媒体都有驻外机构或者驻外记者,在收集外国社会文化信息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宣传媒体应通过各种途径让更多的企业经营者了解这些信息。宣传媒体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广为宣传跨国经营的观念以及跨国经营文化适应的观念,让企业树立“走出去”的意识和跨国经营文化适应的意识。
其他文献
在金融开放条件下,由于国内外金融环境的变化,我国金融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金融风险与日俱增,有效金融监管刻不容缓。而保证金融监管有效性的关键是金融监管目标的正确选择和监管重点与难点的把握。  伴随着金融开放和金融全球化市场的日渐形成,不仅导致了许多全新的超国界的金融形式的出现,而且使得各国金融面临着接受外国金融机构渗入和融入到国际金融市场的新形势,这些新的金融形式和条件无疑会使我国在经济发展的
1999-2005年,我们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对我院2002—04-2006—04收治反流性食管炎(RE)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19例分析如下。
目前临床上用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补片类型有聚丙烯、聚四氟乙烯及脱细胞异体组织补片等三大类。为研究脱细胞异体组织补片的临床疗效,现对我院2000-01~2006-01开展的无张力疝
对手术室护士对剖宫产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总结如下。
根据4种户外用聚酯粉末涂料在湿热气候环境中3年的大气暴露试验结果,分析了保光率的变化规律,同时与氙灯老化试验、紫外/冷凝老化试验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着重讨论了在所选择的
本文通过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分析,总结了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对于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的优势,提出一些提升城市商业银行市场竞争能力的观点。
一、人力资本投资的概念与形成途径    最早的人力资本概念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后来经过舒尔茨、贝克尔等人的研究,形成了完整的人力资本理论。在舒尔茨看来,人力资本是指凝集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劳动力,他认为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它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 人力资本具有人身依附性。人力资本的载体是人,是通过人力投资形式的价值在劳动者身上的凝固,
伴随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矛盾和新挑战,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入三大攻坚战之首,体现了最高决策层对我国经济运行
1999-08~2000-09我们采用善宁联合洛赛克治疗门脉高压性胃黏膜病变(PHG).结果比单用善宁治疗效果好,并降低了出血复发率,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