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学结合是提高会计专业教学水平的关键,是打破会计专业教育教学一直走学科教育道路这一瓶颈的突破口。只有加强工学结合,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才能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会计 工学结合 教学模式
在“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引导下,会计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的会计知识、动手能力强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会计人才。教育部在教高(2006) 16号文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一、传统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
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不重视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缺乏对现时经济和企业在投融资、税务政策、企业管理方面的实际需要和变化的把握,忽视了学生甄别、运用、创新会计知识能力的培养。
2.顶岗实习机会少
会计专业的实习岗位,对企业的性质、规模、数量及会计核算形式都有特定要求。中小型企业一般只有一个财务科室,甚至不设财务科室,且会计涉及到商业机密,因此一个实习单位一般不可能接收很多学生顶岗实习。
3.教学模式改革指导思想缺乏示范性
目前处于探索阶段的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包括:模块教学、情境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作过程导向等,但都尚处于试点摸索阶段,尚未产生全面的示范作用。
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设计理念
1.教学目标设计在“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引导下,培养具有一定的会计知识、动手能力强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会计人才。培养学生适合中小企业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和管理职业岗位群。
2.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设计
在分析会计岗位(群)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按照会计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整体设计出的教学内容体系,是按照行动体系的框架形成的串行结构。
3.教学策略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先通过会计工作分析获得会计工作化的“学习任务”,然后通过组建工作任务或项目将工作化的学习任务转换成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课程定位与培养目标,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以“案例教学法”为主体的多元化实训教学。为了加强学生模拟操作的真实性与可行性,课程组与相关企业的财务专家共同开发实践教学内容,撰写实训大纲、实训任务书等,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具体设计
1.构建“三段式”教学模式
把会计专业教学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理论学习阶段,工学交替阶段,顶岗实习阶段。理论学习阶段是工学交替阶段的基础,理论学习阶段知识会在工学交替阶段中得到巩固、应用、拓展和加深,学生的能力不断得到发展与提升。在顶岗实习阶段又对前两阶段进行全面总结和提升,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就是在这种多次反复、螺旋上升的过程中完成。
2.基于工作工程开发课程
通过行业企业调研,召开校企合作会议,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需求,组织会计专家、学者,按照会计岗位或任务驱动或工作过程,精心编写出一套较为系统、完善的高职会计教材、习题、单元实训、岗位实训及综合实训题集等,以满足高职会计教育教学需要。
3.以岗定学,教学做一体
结合会计岗位工作过程,参照会计从业人员国家职业标准及职业发展需要制定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融“教、学、做”于一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
4.课岗证融合
学生不仅要通过校内按照《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标准设置的考题测试和实践考核,还要接受社会上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会计资格等职业资格认证考核,并通过企业、事务所、事业单位等用人单位的第三方评价来综合考核、验证学生的学习成果。
5.深化“厂中校”、“校中厂”实训模式
主动适应行业岗位需求,以会计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深化符合会计职业培养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双线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一步树立“双元制”教育理念,主动适应行业岗位需求,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深化“厂中校”、“校中厂”实训模式建设,打破会计类专业学生“虚拟实习”的瓶颈,真正的实现顶岗实习。
四、结束语
会计学科是应用型学科,会计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会计理论需要会计实践的支持,同时研究理论又指导会计实践,二者只有有机结合,即会计人才培养的"工学结合",才能真正培养出实践能力强、全面胜任会计工作的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冠瑛.工学结合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12).
[2]陈伟珍,罗芬.高职课程项目化改造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11).
[3]邓志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重构人才培养方案[J].中国大学教学.2010(4).
[关键词]会计 工学结合 教学模式
在“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引导下,会计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的会计知识、动手能力强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会计人才。教育部在教高(2006) 16号文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一、传统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
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不重视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缺乏对现时经济和企业在投融资、税务政策、企业管理方面的实际需要和变化的把握,忽视了学生甄别、运用、创新会计知识能力的培养。
2.顶岗实习机会少
会计专业的实习岗位,对企业的性质、规模、数量及会计核算形式都有特定要求。中小型企业一般只有一个财务科室,甚至不设财务科室,且会计涉及到商业机密,因此一个实习单位一般不可能接收很多学生顶岗实习。
3.教学模式改革指导思想缺乏示范性
目前处于探索阶段的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包括:模块教学、情境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作过程导向等,但都尚处于试点摸索阶段,尚未产生全面的示范作用。
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设计理念
1.教学目标设计在“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引导下,培养具有一定的会计知识、动手能力强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会计人才。培养学生适合中小企业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和管理职业岗位群。
2.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设计
在分析会计岗位(群)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按照会计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整体设计出的教学内容体系,是按照行动体系的框架形成的串行结构。
3.教学策略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先通过会计工作分析获得会计工作化的“学习任务”,然后通过组建工作任务或项目将工作化的学习任务转换成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课程定位与培养目标,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以“案例教学法”为主体的多元化实训教学。为了加强学生模拟操作的真实性与可行性,课程组与相关企业的财务专家共同开发实践教学内容,撰写实训大纲、实训任务书等,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具体设计
1.构建“三段式”教学模式
把会计专业教学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理论学习阶段,工学交替阶段,顶岗实习阶段。理论学习阶段是工学交替阶段的基础,理论学习阶段知识会在工学交替阶段中得到巩固、应用、拓展和加深,学生的能力不断得到发展与提升。在顶岗实习阶段又对前两阶段进行全面总结和提升,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就是在这种多次反复、螺旋上升的过程中完成。
2.基于工作工程开发课程
通过行业企业调研,召开校企合作会议,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需求,组织会计专家、学者,按照会计岗位或任务驱动或工作过程,精心编写出一套较为系统、完善的高职会计教材、习题、单元实训、岗位实训及综合实训题集等,以满足高职会计教育教学需要。
3.以岗定学,教学做一体
结合会计岗位工作过程,参照会计从业人员国家职业标准及职业发展需要制定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融“教、学、做”于一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
4.课岗证融合
学生不仅要通过校内按照《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标准设置的考题测试和实践考核,还要接受社会上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会计资格等职业资格认证考核,并通过企业、事务所、事业单位等用人单位的第三方评价来综合考核、验证学生的学习成果。
5.深化“厂中校”、“校中厂”实训模式
主动适应行业岗位需求,以会计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深化符合会计职业培养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双线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一步树立“双元制”教育理念,主动适应行业岗位需求,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深化“厂中校”、“校中厂”实训模式建设,打破会计类专业学生“虚拟实习”的瓶颈,真正的实现顶岗实习。
四、结束语
会计学科是应用型学科,会计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会计理论需要会计实践的支持,同时研究理论又指导会计实践,二者只有有机结合,即会计人才培养的"工学结合",才能真正培养出实践能力强、全面胜任会计工作的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冠瑛.工学结合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12).
[2]陈伟珍,罗芬.高职课程项目化改造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11).
[3]邓志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重构人才培养方案[J].中国大学教学.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