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通过对藏酋猴上颌窦的应用解剖,为上颌窦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对6只藏酋猴的12侧上颌窦进行大体解剖,从整体和局部对上颌窦的位置、形态,窦腔与眶、鼻腔和口
【机 构】
:
成都医学院人体解剖学与组织学胚胎学教研室,发育与再生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500;成都医学院2014~2017级临床医学系,成都610500;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成都61007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藏酋猴上颌窦的应用解剖,为上颌窦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对6只藏酋猴的12侧上颌窦进行大体解剖,从整体和局部对上颌窦的位置、形态,窦腔与眶、鼻腔和口腔的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 藏酋猴的上颌窦位于上颌骨体内,由前、后窦构成.后窦位于前窦的后方,窦腔较小.前窦和人的上颌窦类似,位于第1前臼齿至第2臼齿及相应骨腭的上方,毗邻眶、鼻腔、口腔,窦腔较大且形态无异常;窦腔与眶间骨质较薄,有鼻泪管连通,其管径为(4.31±0.10)mm、长度为(15.89±0.31)mm;窦腔底与鼻腔间有大且恒定的上颌窦裂孔,自然状态下裂孔长度(12.59±0.46)mm、高度(1.01±0.12)mm;向上牵拉海绵状血管球可使裂孔高度增大到(11.14± 1.44) mm;窦腔与口腔间骨质最厚处位于第1前臼齿根尖的上方,厚度为(6.20±0.20) mm,最薄处位于第2臼齿根尖的上方,厚度为(1.57±0.23)mm,窦底最低处位于第1、2臼齿间.同一个体双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藏酋猴上颌窦的形态结构特点,适合于作为动物模型,应用于人类上颌窦病变、上颌窦提升及种植牙的相关研究;其上颌窦裂孔是上颌窦底非开窗手术入路的最佳部位.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内镜经鼻眶内手术的关键解剖标志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 3例(6侧)新鲜尸头,颈总动脉、椎动脉以及颈内静脉硅胶灌注后,采用STORZ内镜系统和内镜手术器械,行内镜经鼻
当今时代,鼻窦与鼻颅底外科手术技术不断发展和更新,这是数百年来解剖学进步带来的成果.随着科技和医学日新月异的进步,鼻窦与鼻颅底手术解剖的理论和技术还在持续发展.我们
目的 通过高分辨率颞骨CT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儿童面神经隐窝的解剖及其与圆窗龛的位置关系,从影像学角度为术中面隐窝的解剖提供参考.方法 对78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154侧耳)的
目的探讨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方法,进行颞骨CT内面神经、迷路及听骨结构的自动化分割的可行性和精确性。方法选择常规颞骨CT检查患者的数据,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训练集(20例),另一组为测试集(5例)。在上述颞骨CT中采用手工分割的方法,分割出迷路、听骨及面神经结构。选择三维卷积神经网络3D U-Net作为深度学习中的神经网络结构部分,通过对训练集的训练,得到该网络的平均精度。用该网络模型对5组测试集中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下经口径路咽旁间隙的解剖结构,了解该径路重要的解剖标志及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及后组颅神经等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为内镜辅助下经口径路切除咽旁间隙肿瘤
目的 通过CT影像探讨筛前动脉(AEA)与颅底的解剖关系及其在鼻窦炎手术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2017年8月共52例鼻窦炎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鼻窦CT扫描及重建,测量AEA
免疫球蛋白G(IgG)分子是由两条轻链和两条重链依靠二硫键和非共价键连接而成。早期研究即已表明IgG是一种糖蛋白,在其Fc片段CH2的天冬酰胺297(Asn297)位置存在保守的糖基化位点,在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 (PPARδ)在成肌细胞分化过程中对肌球蛋白重链(MHC)亚型的影响.方法 分离5只新生小鼠原代成肌细胞,设立对照组、PPARδ激动剂组和P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