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0个人的100种就业方式
从踏入大学的那一天起,我就决定将来在家乡找工作,留在父母身边,毕竟是独生子女,以后好照顾家里。
陆丽程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为了留在省会城市,我从本科一路到研究生的七年,保绩点,当学生干部,参加各类活动,拿奖学金,争取海外经历,没事喜欢写写文章,目标清晰,计划扎实推进,就是为了找工作时能有好看的简历,有过硬的本领。
我喜欢学校的氛围,喜欢和学生打交道,喜欢规律的工作,所以投简历的时候,战线从中小学一直拉到高校。
刚进入毕业季时,一开始我是佛系的,等着好单位和好岗位。一来我觉得自己的条件还不错,总的来说,履历一摆,还算得上是普通人中的优秀。二来家乡还没开始招聘,我们那儿每年招聘会都比较晚。三是我们专业的就业形势一向不错,学校是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又是双一流学科,培养的研究生直接面向中小学学科教学,课程和实习定点、对口,很多省市的教育局、单位、学校、机构会轮番来学校设点招聘。有的人早上投简历,下午笔试、面试,晚上就能达成就业协议,免了很多长时间拉锯的招聘流程。
然而,我很快就不淡定了。“金九银十”的求职黄金期里,身边的同学天天聊单位信息、准备考核、面试过程和结果,然后陆续有同学签了单位。当辅导员第N次询问我的就业消息,我直接被大风刮到求职焦虑大军里去了。
爸妈一直希望我能去高校,工作、环境稳定,有寒暑假,门槛跳一跳能够得着,工作内容和我个人的性格、能力也相符合。怕我病急乱投医,爸妈早中晚各一个电话做思想工作。
和家里反复商量,最后决定选好的高职高专院校岗位,这比应聘大学的门槛稍低一些,而且国家现在正在积极建设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个人的选择要跟随国家的趋势、时代的洪流。
有了精确的目标,既得沉得住气,还要积极行动起来。我赶紧搜索相关岗位的信息,投简历时收缩战线,定点打击。到了11月和12月,我就带着不错的成绩单、简历、奖状、证书,还有这些年发表的一摞文章,拖着行李回家考高职院校的岗位。竞争依然激烈,经过精心准备,过五关斩六将,我通过了某高职院校党委工作部行政岗笔试和面试。
在后续的试岗考核中,这几年的写作和学生干部经历给我了很大帮助。
我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参与某期刊的写稿任务,刚开始是写自己的经历和见闻,逐步到写指定的选题和人物特稿。为了写好稿子,既要坐得住冷板凳做大量阅读,又要广泛参与活动接轨生活。于是我阅读期刊报纸,积极参加学校活动,关注国内外大事件,这样才能有得写,写得出。跟着编辑老师写人物特稿能学会不少东西,比如,怎么设置合理周全的采访提纲,怎么营造愉快友好的采访氛围并拿到重要素材,怎么参與采访对象的学习或工作能使笔下的人物形象更立体化等等。反复改稿是家常便饭,还能从编辑老师的建议里细细品出门道,学着改标题,调框架,选典型事例。毙稿事常有,而不改稿不常有。我从一开始改得生无可恋,到现在的内心毫无波澜,甚至吃着饭的时候还想再改一稿。实习时,我最开始是改网站发布的新闻稿,再到做单位大型活动的新闻图文,这些都还好办,遇上比较难的任务,比如单位领导分配我去写扶贫干部事迹,我这种城市长大的孩子,不知道扶贫是个啥滋味,简直要俩眼一抹黑。前辈们说评判写作能力嘛,“是骡子是马得拉出来溜溜”。幸好利用以前采访写稿时学到的本领和经验,结合各方反馈过来的要求,迅速联系采访对象,磕磕绊绊地先做出了半成品文稿,再与多方不断地进行内容核实,文稿经过反复地打磨、润色和修改,成品最后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不仅报送了出去,还被编入了当地政府部门的扶贫工作简报。
做学生班干部让我时刻记住团队是一个team,该奉献就奉献,“革命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既要能在台上大大方方地发言,也要能在深夜里挑灯做材料。所以在实习时,我服从组织指挥,配合同事的工作,努力做到正确的勤快。
临近考核结束,在完成各类文字材料、与多部门协作后,我确定我喜欢也能胜任这份工作。应聘单位也终于向我抛来橄榄枝,“你的履历所写的每一点,以及在考核中的表现都正好和岗位需求相匹配,欢迎你留下来。”啊,我终于是有着落了,激动!
细细想来,这“匹配”背后,除了年龄、政治面貌、学历等硬性条件,还包括撰写文章的能力、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我在杂志社多年做实习记者、在学校做班干部的收获,在实习中的学习和进步,帮助我成功“匹配”。
实际上,我真的是用了七年的努力换来这份工作。
责任编辑:张蕾磊
从踏入大学的那一天起,我就决定将来在家乡找工作,留在父母身边,毕竟是独生子女,以后好照顾家里。
陆丽程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为了留在省会城市,我从本科一路到研究生的七年,保绩点,当学生干部,参加各类活动,拿奖学金,争取海外经历,没事喜欢写写文章,目标清晰,计划扎实推进,就是为了找工作时能有好看的简历,有过硬的本领。
我喜欢学校的氛围,喜欢和学生打交道,喜欢规律的工作,所以投简历的时候,战线从中小学一直拉到高校。
刚进入毕业季时,一开始我是佛系的,等着好单位和好岗位。一来我觉得自己的条件还不错,总的来说,履历一摆,还算得上是普通人中的优秀。二来家乡还没开始招聘,我们那儿每年招聘会都比较晚。三是我们专业的就业形势一向不错,学校是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又是双一流学科,培养的研究生直接面向中小学学科教学,课程和实习定点、对口,很多省市的教育局、单位、学校、机构会轮番来学校设点招聘。有的人早上投简历,下午笔试、面试,晚上就能达成就业协议,免了很多长时间拉锯的招聘流程。
然而,我很快就不淡定了。“金九银十”的求职黄金期里,身边的同学天天聊单位信息、准备考核、面试过程和结果,然后陆续有同学签了单位。当辅导员第N次询问我的就业消息,我直接被大风刮到求职焦虑大军里去了。
爸妈一直希望我能去高校,工作、环境稳定,有寒暑假,门槛跳一跳能够得着,工作内容和我个人的性格、能力也相符合。怕我病急乱投医,爸妈早中晚各一个电话做思想工作。
和家里反复商量,最后决定选好的高职高专院校岗位,这比应聘大学的门槛稍低一些,而且国家现在正在积极建设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个人的选择要跟随国家的趋势、时代的洪流。
有了精确的目标,既得沉得住气,还要积极行动起来。我赶紧搜索相关岗位的信息,投简历时收缩战线,定点打击。到了11月和12月,我就带着不错的成绩单、简历、奖状、证书,还有这些年发表的一摞文章,拖着行李回家考高职院校的岗位。竞争依然激烈,经过精心准备,过五关斩六将,我通过了某高职院校党委工作部行政岗笔试和面试。
在后续的试岗考核中,这几年的写作和学生干部经历给我了很大帮助。
我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参与某期刊的写稿任务,刚开始是写自己的经历和见闻,逐步到写指定的选题和人物特稿。为了写好稿子,既要坐得住冷板凳做大量阅读,又要广泛参与活动接轨生活。于是我阅读期刊报纸,积极参加学校活动,关注国内外大事件,这样才能有得写,写得出。跟着编辑老师写人物特稿能学会不少东西,比如,怎么设置合理周全的采访提纲,怎么营造愉快友好的采访氛围并拿到重要素材,怎么参與采访对象的学习或工作能使笔下的人物形象更立体化等等。反复改稿是家常便饭,还能从编辑老师的建议里细细品出门道,学着改标题,调框架,选典型事例。毙稿事常有,而不改稿不常有。我从一开始改得生无可恋,到现在的内心毫无波澜,甚至吃着饭的时候还想再改一稿。实习时,我最开始是改网站发布的新闻稿,再到做单位大型活动的新闻图文,这些都还好办,遇上比较难的任务,比如单位领导分配我去写扶贫干部事迹,我这种城市长大的孩子,不知道扶贫是个啥滋味,简直要俩眼一抹黑。前辈们说评判写作能力嘛,“是骡子是马得拉出来溜溜”。幸好利用以前采访写稿时学到的本领和经验,结合各方反馈过来的要求,迅速联系采访对象,磕磕绊绊地先做出了半成品文稿,再与多方不断地进行内容核实,文稿经过反复地打磨、润色和修改,成品最后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不仅报送了出去,还被编入了当地政府部门的扶贫工作简报。
做学生班干部让我时刻记住团队是一个team,该奉献就奉献,“革命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既要能在台上大大方方地发言,也要能在深夜里挑灯做材料。所以在实习时,我服从组织指挥,配合同事的工作,努力做到正确的勤快。
临近考核结束,在完成各类文字材料、与多部门协作后,我确定我喜欢也能胜任这份工作。应聘单位也终于向我抛来橄榄枝,“你的履历所写的每一点,以及在考核中的表现都正好和岗位需求相匹配,欢迎你留下来。”啊,我终于是有着落了,激动!
细细想来,这“匹配”背后,除了年龄、政治面貌、学历等硬性条件,还包括撰写文章的能力、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我在杂志社多年做实习记者、在学校做班干部的收获,在实习中的学习和进步,帮助我成功“匹配”。
实际上,我真的是用了七年的努力换来这份工作。
责任编辑:张蕾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