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玉梅,生于1962年11月,河北唐山市人。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中国法学会体育法研究会理事。同时,任中国民主建国会北京市常务委员会委员,海淀区委主委。历任北京市第十二、十三、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农村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海淀区第六、七、八、九届政协委员、常委、副主席。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法律制度研究》《农民专业化合作社之法理探究和实践》,主编《合同法教学案例》,独著《合同法》,合著《经济法概论》等十余部法学教材。主持“关于专利权滥用的反垄断规制问题”“公司并购中的法律尽职调查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
教师、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建海淀区区委主委等,她有无数个头衔,她主动承担着诸多的社会责任,不知疲惫地奔波在学校、会场、律所和各种调研地点。她一丝不苟,凡事力求完美;她工作务实,细节检验真知。
她是王玉梅,一个用法律人的逻辑思维努力追求真实,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的多重角色扮演者,一个追求完美的实务主义者。
完美是一种追求和行动力
“既然做,就要尽全力做好。”王玉梅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也是这么扎实去实践的。
由于平时工作较多,王玉梅投入到自己教学工作中的时间难免有所“压缩”,但对于本职工作,她从不马虎。“教学是我的本职工作,时间再少也要对教学质量有所保障。”所以哪怕凌晨四五点就起床,她也要准备一两个小时的备课再“自信”地走进课堂。
作为硕士生导师,王玉梅一个月至少要和所有学生见一次面,她力求了解每个人的特点,以更有针对性地给予其最大的帮助。她连续几年被学校评为“先进个人”,但她总谦虚地说:“如果能给我再多一点时间的话,我肯定会把课教得更好。”而且,“在教学岗位上呆的时间越长,越觉得离不开,也发现教学其实是一件并不简单的事情”。在王玉梅的心里,教学也成了一条“学无止境”的道路,只因那颗追求完美的内心。
对于教学工作以外的“兼职”,王玉梅也一直非常用心。她是民主建国会的一员,从一名普通成员到民建海淀区区委主委,王玉梅一步一个脚印靠的正是她那股认真劲儿。“前两天我们一直在开会,但是对于我们的提案我还是发现与预期相差甚远,所以这几天还要着力把提案再进行修改”,正是这股凡事一定要做好的劲儿让王玉梅的行动力十足,也让其成为“香饽饽”。
作为北京市人大代表、海淀区政协委员,王玉梅专门就北京的绿道建设进行提议并实地调研,她认为,只有更多地了解实情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地提出提案。有时,王玉梅也会为了坚持合理的主张不惜和别人“争吵”,“虽然是很好的朋友,但该争论还是争论。人民把我选为代表是基于一种信任,是让我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所以一定不能辜负了人民的期望。”
她有一颗美丽的心,也有一种追求完美的行动力,她是忠于理想和精神的完美主义者。
务实是一种态度和影响力
王玉梅更像是一个实务派,是一名实干家,她的身上少了几分学者的“书生气”,但又不失稳重与感性。
王玉梅一直觉得教书是教师本职,但育人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育人有时变得比教书更重要,因为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下转63页) (上接61页)做人尤其是始终能做一个正直的人却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社会生活的浮躁、选择的多样化,以及独生子女一代的独特个性,让“现在的年轻人保持自我的同时注重社会价值显得尤其不易”。于是,王玉梅始终重视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做人做事的道理,她还特别提到一个曾经教过的女学生怎样从辩论中不懂得聆听和尊重转变成一个谦逊懂事的人的故事,正是学生的成长让王玉梅充满了成就感:“看到孩子们的成长就是做教师最大的满足了。”
王玉梅注重因材施教,她让她的研究生自己选择阅读书目,“因为每个人的基础不同,适合他们的书肯定也是不同的;而且只有给他们选择权,让他们去做他们想做的事,那么不论是收获还是教训肯定比我直接告诉他们效果更好”。同时,她开设了“商法案例研习”,让学生们自己去分析事实形成案例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案例进行直接分析。她希望把案例中的法律问题给学生剖析清楚,同时找出法庭交锋中律师的不足,希望学生以此为鉴。
王玉梅关心社会,并热心地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她会为“如何处理厨房垃圾”的提案专门在半夜去调查各个小饭馆中厨房垃圾的流向和各个环节,然后在立项会上提出最有说服力的意见;她会在行政许可法的执法检查中,当场拨通服务手册上的电话,然后在确认电话并不正确的情况下当场指出相关机关的失误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她也会收集各种社会问题的相关证据,然后提供足够有说服力的提案和意见。
王玉梅总说:“我们不仅要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更要知道自己做什么才最好。社会的问题有很多,但是环境已经变得开放,大家已经愿意接受意见和建议,只要你有足够的证据和说服力。所以,作为代表,要能发现最迫切的问题,从小事入手,才能循序渐进逐步改善。”这是王玉梅的“现实主义”,掺杂着一点随性但又不失严谨。
“父亲是一个乐观主义者,而母亲是一个凡事要求完美的人,所以我特别感谢他们两个让我成为了这样的自己。”王玉梅这样概括着自己。是的,她可以在理想的顶端翱翔,也可以在现实的地平线上舞蹈,正是因为找到了两者之间的平衡,才让她在如此多的工作中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实现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做一个有用的人。
[责任编辑:李艺英]
教师、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建海淀区区委主委等,她有无数个头衔,她主动承担着诸多的社会责任,不知疲惫地奔波在学校、会场、律所和各种调研地点。她一丝不苟,凡事力求完美;她工作务实,细节检验真知。
她是王玉梅,一个用法律人的逻辑思维努力追求真实,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的多重角色扮演者,一个追求完美的实务主义者。
完美是一种追求和行动力
“既然做,就要尽全力做好。”王玉梅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也是这么扎实去实践的。
由于平时工作较多,王玉梅投入到自己教学工作中的时间难免有所“压缩”,但对于本职工作,她从不马虎。“教学是我的本职工作,时间再少也要对教学质量有所保障。”所以哪怕凌晨四五点就起床,她也要准备一两个小时的备课再“自信”地走进课堂。
作为硕士生导师,王玉梅一个月至少要和所有学生见一次面,她力求了解每个人的特点,以更有针对性地给予其最大的帮助。她连续几年被学校评为“先进个人”,但她总谦虚地说:“如果能给我再多一点时间的话,我肯定会把课教得更好。”而且,“在教学岗位上呆的时间越长,越觉得离不开,也发现教学其实是一件并不简单的事情”。在王玉梅的心里,教学也成了一条“学无止境”的道路,只因那颗追求完美的内心。
对于教学工作以外的“兼职”,王玉梅也一直非常用心。她是民主建国会的一员,从一名普通成员到民建海淀区区委主委,王玉梅一步一个脚印靠的正是她那股认真劲儿。“前两天我们一直在开会,但是对于我们的提案我还是发现与预期相差甚远,所以这几天还要着力把提案再进行修改”,正是这股凡事一定要做好的劲儿让王玉梅的行动力十足,也让其成为“香饽饽”。
作为北京市人大代表、海淀区政协委员,王玉梅专门就北京的绿道建设进行提议并实地调研,她认为,只有更多地了解实情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地提出提案。有时,王玉梅也会为了坚持合理的主张不惜和别人“争吵”,“虽然是很好的朋友,但该争论还是争论。人民把我选为代表是基于一种信任,是让我更好地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所以一定不能辜负了人民的期望。”
她有一颗美丽的心,也有一种追求完美的行动力,她是忠于理想和精神的完美主义者。
务实是一种态度和影响力
王玉梅更像是一个实务派,是一名实干家,她的身上少了几分学者的“书生气”,但又不失稳重与感性。
王玉梅一直觉得教书是教师本职,但育人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育人有时变得比教书更重要,因为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下转63页) (上接61页)做人尤其是始终能做一个正直的人却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社会生活的浮躁、选择的多样化,以及独生子女一代的独特个性,让“现在的年轻人保持自我的同时注重社会价值显得尤其不易”。于是,王玉梅始终重视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做人做事的道理,她还特别提到一个曾经教过的女学生怎样从辩论中不懂得聆听和尊重转变成一个谦逊懂事的人的故事,正是学生的成长让王玉梅充满了成就感:“看到孩子们的成长就是做教师最大的满足了。”
王玉梅注重因材施教,她让她的研究生自己选择阅读书目,“因为每个人的基础不同,适合他们的书肯定也是不同的;而且只有给他们选择权,让他们去做他们想做的事,那么不论是收获还是教训肯定比我直接告诉他们效果更好”。同时,她开设了“商法案例研习”,让学生们自己去分析事实形成案例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案例进行直接分析。她希望把案例中的法律问题给学生剖析清楚,同时找出法庭交锋中律师的不足,希望学生以此为鉴。
王玉梅关心社会,并热心地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她会为“如何处理厨房垃圾”的提案专门在半夜去调查各个小饭馆中厨房垃圾的流向和各个环节,然后在立项会上提出最有说服力的意见;她会在行政许可法的执法检查中,当场拨通服务手册上的电话,然后在确认电话并不正确的情况下当场指出相关机关的失误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她也会收集各种社会问题的相关证据,然后提供足够有说服力的提案和意见。
王玉梅总说:“我们不仅要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更要知道自己做什么才最好。社会的问题有很多,但是环境已经变得开放,大家已经愿意接受意见和建议,只要你有足够的证据和说服力。所以,作为代表,要能发现最迫切的问题,从小事入手,才能循序渐进逐步改善。”这是王玉梅的“现实主义”,掺杂着一点随性但又不失严谨。
“父亲是一个乐观主义者,而母亲是一个凡事要求完美的人,所以我特别感谢他们两个让我成为了这样的自己。”王玉梅这样概括着自己。是的,她可以在理想的顶端翱翔,也可以在现实的地平线上舞蹈,正是因为找到了两者之间的平衡,才让她在如此多的工作中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实现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做一个有用的人。
[责任编辑:李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