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问题
1.1学习意志薄弱。 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比较薄弱。表现在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的性。遇到问题不会积極思考,畏难情绪时有发生。另外,家长对学生的关心一般只限于物质满足,对于学生的意志,毅力,情感,耐力等教育都不够。因此,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就不想办法克服,而是等待教师讲解。
1.2学生没有学习数学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如果学生没有数学学习动机,就像汽车没有发动机。家长着急,老师着急没用,他没动力,走不动,更谈不上效率。学生如果有了强烈的数学学习动机,就有了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能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1.3不善于读数学书。 一是读不懂,二是读不全。 学生不善于读数学书,他们读书仅仅对书中的公式、定理死记硬背,不理解公式、定理含义,往往忽视公式、定理的使用条件和范围;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只局限于计算结果,不注意学习思维过程;只注意掌握公式正用,不关注逆用;会做基本的题,但对例题的引导性、规范性、示范性认识不够。
1.4不善于质疑数学问题。 学生质疑的问题比较简单,只是知识和技能层面。他们只能解决现成的数学问题,而对于数学现象提出问题的能力有欠缺。学生关注的问题往往是结果,不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只关注这道题的解题过程,不关注这类问题的思维角度和知识迁移。学生在学习时被动接受,不会质疑、不会思考、不会提出问题,这就难以培养创新精神。
1.5没有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学生课后往往急于完成书面作业,没有先看书和笔记——复习巩固知识——再做作业的习惯。常常出现照例模仿、死套公式解题的现象;有时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作用。
1.6学生运算能力较差。 学生的运算很难达到“喜欢算”的境界,学生对运算的作用认识不够,对数据带来的实际价值、量化关系及分析作用理解不深刻,对中间数据结果可以调整后续思维的作用认识不深刻。学生的运算很难达到“算得对”的境界,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学生是因为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概念模糊,公式、法则遗忘、性质混淆或生搬死套,不注意适用条件,导致了运算不正确。方法不简捷、不合理,造成计算量过大,算不出结果。有的学生由于屡次算错造成心理伤害,认为自己就是算不对,导致计算再次出错。学生的运算很难达到“算得快”的境界。
除了以上问题外,还有像:不会复习数学知识、不会合理地做课堂笔记、不会听课等,也在制约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2采用的调控方法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首先,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其次,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习动机。再次,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用生动的教学方法、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
2.2让学生学会读读、算算、写写、理理读书方法。 我每次下课前都要把下一节课预习要求告诉学生,为学生编好阅读题纲,并指导学生掌握“读读、算算、写写、理理”的预习和读书方法。读读所学内容,算算习题例题,写写不懂问题,理理方法重点。让学生逐步学会思考归纳整理,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读读、算算、写写、理理的方法,基本上学会读数学课本,并主动阅读课外数学资料,学习兴趣和效率大大提高。
2.3加深学生对运算的认识,多用运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通常逻辑推理居多、计算很少的平面几何知识,都用运算去做,会给学生带来重大的影响,学生对运算的认识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深化,使学生能喜欢算。
2.4让学生学会在解题过程中,增强问题意识。 学生在这一组解题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随着问题的深入,思维层次越来越高。从而使学生不断提高解题能力,不断增强问题意识。
2.5让学生学会从检验与反思中创新问题。 数学许多重要问题的发现和提出都与检验与反思密切相关。反思,是自已在认识解决问题中的所作所为是否合理、是否优越。通过反思,将产生高一层次的思维成果。简便算法是数学研究所要追求的目标之一。每当完成一个问题的解答时,我都要求学生思考三个问题:这个结果正确吗?如何检验?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通过反思解题过程,发现不少遗忘的、隐含的条件,运用这些条件又找到更好的解题方法或纠正错误的解答。使学生深深感到检验与反思不再是多此一举。
2.6让学生学会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三思而后做题: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做到(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听老师讲解要思考讲解内容,学习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2)深思,即追根溯源,大胆提出问题,要“打破沙锅问到底”;(3)善思,由善于由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数学概念的本质和方法的要点;会“思”才会“学,遇到问题要三思而后做题。
会记课堂笔记。上课时,我要求学生学会记好笔记:(1)记笔记要服从听课,要掌握记录时机,在跟上或超过教师讲解速度或思维速度时选择记笔记。(2)记要点、疑点、记解题方法和思路。(3)记小结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白记课堂笔记是为了提高听课质量服务的,不要为记笔记而影响听课。
会做作业。指导学生学会做作业:(1)做作业时先阅读理解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2)其次,再独立地完成作业,并按要求书写规范、表述清楚、及时检验反思。(3)最后,对本节课堂内容做知识小结,整理改正错题。
我深感到,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就是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问题就是关注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及时诊断并解决好学生的数学学习问题,是提高数学教育效率的有效途径。教师要付出爱心,关心爱护学生、理解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通过问题、情景激发兴趣,把握学生心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爱学、乐学。
1.1学习意志薄弱。 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比较薄弱。表现在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的性。遇到问题不会积極思考,畏难情绪时有发生。另外,家长对学生的关心一般只限于物质满足,对于学生的意志,毅力,情感,耐力等教育都不够。因此,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就不想办法克服,而是等待教师讲解。
1.2学生没有学习数学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如果学生没有数学学习动机,就像汽车没有发动机。家长着急,老师着急没用,他没动力,走不动,更谈不上效率。学生如果有了强烈的数学学习动机,就有了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能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1.3不善于读数学书。 一是读不懂,二是读不全。 学生不善于读数学书,他们读书仅仅对书中的公式、定理死记硬背,不理解公式、定理含义,往往忽视公式、定理的使用条件和范围;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只局限于计算结果,不注意学习思维过程;只注意掌握公式正用,不关注逆用;会做基本的题,但对例题的引导性、规范性、示范性认识不够。
1.4不善于质疑数学问题。 学生质疑的问题比较简单,只是知识和技能层面。他们只能解决现成的数学问题,而对于数学现象提出问题的能力有欠缺。学生关注的问题往往是结果,不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只关注这道题的解题过程,不关注这类问题的思维角度和知识迁移。学生在学习时被动接受,不会质疑、不会思考、不会提出问题,这就难以培养创新精神。
1.5没有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学生课后往往急于完成书面作业,没有先看书和笔记——复习巩固知识——再做作业的习惯。常常出现照例模仿、死套公式解题的现象;有时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作用。
1.6学生运算能力较差。 学生的运算很难达到“喜欢算”的境界,学生对运算的作用认识不够,对数据带来的实际价值、量化关系及分析作用理解不深刻,对中间数据结果可以调整后续思维的作用认识不深刻。学生的运算很难达到“算得对”的境界,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学生是因为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概念模糊,公式、法则遗忘、性质混淆或生搬死套,不注意适用条件,导致了运算不正确。方法不简捷、不合理,造成计算量过大,算不出结果。有的学生由于屡次算错造成心理伤害,认为自己就是算不对,导致计算再次出错。学生的运算很难达到“算得快”的境界。
除了以上问题外,还有像:不会复习数学知识、不会合理地做课堂笔记、不会听课等,也在制约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2采用的调控方法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首先,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其次,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习动机。再次,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用生动的教学方法、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
2.2让学生学会读读、算算、写写、理理读书方法。 我每次下课前都要把下一节课预习要求告诉学生,为学生编好阅读题纲,并指导学生掌握“读读、算算、写写、理理”的预习和读书方法。读读所学内容,算算习题例题,写写不懂问题,理理方法重点。让学生逐步学会思考归纳整理,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读读、算算、写写、理理的方法,基本上学会读数学课本,并主动阅读课外数学资料,学习兴趣和效率大大提高。
2.3加深学生对运算的认识,多用运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通常逻辑推理居多、计算很少的平面几何知识,都用运算去做,会给学生带来重大的影响,学生对运算的认识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深化,使学生能喜欢算。
2.4让学生学会在解题过程中,增强问题意识。 学生在这一组解题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随着问题的深入,思维层次越来越高。从而使学生不断提高解题能力,不断增强问题意识。
2.5让学生学会从检验与反思中创新问题。 数学许多重要问题的发现和提出都与检验与反思密切相关。反思,是自已在认识解决问题中的所作所为是否合理、是否优越。通过反思,将产生高一层次的思维成果。简便算法是数学研究所要追求的目标之一。每当完成一个问题的解答时,我都要求学生思考三个问题:这个结果正确吗?如何检验?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通过反思解题过程,发现不少遗忘的、隐含的条件,运用这些条件又找到更好的解题方法或纠正错误的解答。使学生深深感到检验与反思不再是多此一举。
2.6让学生学会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三思而后做题: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做到(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听老师讲解要思考讲解内容,学习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2)深思,即追根溯源,大胆提出问题,要“打破沙锅问到底”;(3)善思,由善于由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数学概念的本质和方法的要点;会“思”才会“学,遇到问题要三思而后做题。
会记课堂笔记。上课时,我要求学生学会记好笔记:(1)记笔记要服从听课,要掌握记录时机,在跟上或超过教师讲解速度或思维速度时选择记笔记。(2)记要点、疑点、记解题方法和思路。(3)记小结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白记课堂笔记是为了提高听课质量服务的,不要为记笔记而影响听课。
会做作业。指导学生学会做作业:(1)做作业时先阅读理解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2)其次,再独立地完成作业,并按要求书写规范、表述清楚、及时检验反思。(3)最后,对本节课堂内容做知识小结,整理改正错题。
我深感到,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就是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问题就是关注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及时诊断并解决好学生的数学学习问题,是提高数学教育效率的有效途径。教师要付出爱心,关心爱护学生、理解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通过问题、情景激发兴趣,把握学生心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爱学、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