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口语非常重要,在某些场合,它就是英语演说者的名片。提高英语口语能力,会让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更加自信,也更有优势。他们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来提升英语口语技能。本文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提高进行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
提高口语能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练习、积累的过程,唯有持之以恒,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课堂教学是提高口语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将口语训练与英语教学相结合的实践中,学生是参与者,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起主导作用。教师要及时解决课堂中发生的问题,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他们参与到不同程度的教学活动中来。在课堂上实现“愉快教育”“轻松学习”,如何使学生对口语学习保持热情,是英语教师要不断研究的课题。
1影响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交流的因素分析
1.1心理方面
有些学生面子观念强,简单的不愿说,难的不会说;而有些学生则是性格内向,在课堂上不活跃;还有些学生在说英语之前,总要在脑海里反复核对自己的语序、语音、语调是否规范。其实,越这样思前想后,就越觉得语言有欠标准,在口语表达上的自信心就逐渐丧失,为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有效地克服羞于开口的障碍。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学生才能热情不减,积极表达。
1.2环境方面
长期以来,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环境普遍有限,除了课堂上有机会学习和了解英语之外,大多数学生课后几乎不接触英语,缺乏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从客观原因上来分析,主要是由于许多高校讲英语的氛围不浓,学生接触真实英语交际情景的机会有限,所以即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一些口语,在课外却没有相对的语言环境使他们得以复习和巩固。
1.3母语迁移
对于任何一个学外语的中国学生来说,母语都会对英语的口头表达具有一定的干扰作用。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养成一种汉语思维的习惯。大多数学生习惯把听到的东西译成自己的母语后再储存在记忆里。在用英语表达时,先把语义信息,即他想说的,在脑子里下意识地用母语表达出来,然后再把它译成英语。这种做法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母语的干扰。这样借助于母语表达出来的东西是不可能地道的。学习英语,意味着要改变原有的思维习惯,打破原有的心理定势,克服母语迁移的负向影响,强化英语文化思维模式的练习。
2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的途径
2.1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大学英语传统教学,把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当作教学重点,着力于培养学生读、写、译的能力,而口语一直是外语教学的薄弱环节。学生缺乏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有时甚至缺乏足够而合适的听力和口语材料。改革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主体为前提。教师要用大量生动有趣的题材去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刺激学生的创造思维。为学生提供口语平台,我们可以灵活运用小组讨论,小组竞赛,小游戏,创设情境以及表演性质的活动,如英语演讲、英语节目表演和英语辩论等等方法来使学生热情高涨的参与其中。这些活动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但使他们口语到了锻炼,更提高了他们的思辨能力和交际能力。
2.2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指个体由于预期不能达到目标而使得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是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回答问题和参与课堂活动的自觉性很小。在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口语培训的过程中,心理障碍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可以很大程度地影响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信心,不利于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和语言交际能力,就要帮助他们克服紧张情绪、消除心理负担、重拾学习英语的信心和乐趣,并最终有勇气用英语来进行交流。
2.3提高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只有激发学生对口语表达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教师的教学与训练事半功倍。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可以改变的,也是可以培养的。学生刚接触英语时既好奇又兴奋,带有强烈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奇感慢慢消失,考试的压力让他们对英语爱恨交织。英语口语不可能一听就通,流利说话的能力同樣不可能与生俱来,也很难在教学中立竿见影,它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输入、模仿、分析、记忆等各方面习得之后而自然形成。习得即无意中获得,是口语教学的核心,它不同于自觉的语法学习或认知学习。因此,口语教学中的每项活动、每个话题必须有意义、有兴趣,使学生的注意集中在活动的内容而不是形式上。教学中可采取创设情景、短剧表演、小组对话、讲故事、学唱歌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紧密结合,不断给学生以表达的机会,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培养他们对口语表达的浓厚兴趣。
2.4培养交际策略能力,提高口语流利性。
交际策略是语言学习者对外语掌握有限的情况下,为达到交际目的,弥补其语法或词汇知识的不足而采用的方法。语言学家们把常用的交际策略归纳两大类:成就策略和缩减策略。成就策略包括:外语转述策略(以迂回的方法来表达);非语言策略(运用手势等非语言交际手段传递信息);求助策略(直接或间接向对话者询问某一正确表达法);拖延策略(运用套语、重复等手段赢得思考时间,等待获取合适的语言代码);缩减策略则表示有意放弃信息、简化某一话题或回避某一语言形式。有研究显示,中国大学生在接受交际策略训练过程中,容易采用缩减策略和拖延策略,而这两种策略的运用并不能帮助学生提高语言和交际能力。笔者在教学中也发现确实存在这一问题。在遇到交流障碍时,不少学生选择回避话题或改用母语。例如学生想表达“远足”这一意思,但不知如何确切地表达,于是把想说的“We often have a hike on summer vacation.”改成了“We often have some activities on summer vacation.”。学生在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而出现障碍时,如果采用回避的办法,则可能丢失部分原定要传递的信息。教师应鼓励他们运用成就策略达到交际目的,这样他们必须激活自身的背景知识、目的语知识等相关知识。如上句,换一种说法:We often have a long trip on foot in the countryside on summer vacation.显然,这样更能传达说话者的意思。教授策略能够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已有语言知识对实际交际情景的应变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真正适应交际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今,在我国各大高等院校,英语几乎都是基础课程之一,几乎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得至少学习两年。在这样的背景下,毕业生的英语基本水平都得到很大提高:在英语角,经常可以看到学生用流利的英语和外教交谈;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中央电视台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得冠军也不足为奇,所以,是否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跟专业无关,只跟你自己的努力程度和重视程度有关。
参考文献:
[1]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影响因素分析——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J].侯丽香.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07).
[2]谈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教学问题及对策[J].胡甦生,胡璇.华夏教师.2015(02).
[3]谈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培养[J].李媛.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
提高口语能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练习、积累的过程,唯有持之以恒,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课堂教学是提高口语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将口语训练与英语教学相结合的实践中,学生是参与者,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起主导作用。教师要及时解决课堂中发生的问题,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他们参与到不同程度的教学活动中来。在课堂上实现“愉快教育”“轻松学习”,如何使学生对口语学习保持热情,是英语教师要不断研究的课题。
1影响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交流的因素分析
1.1心理方面
有些学生面子观念强,简单的不愿说,难的不会说;而有些学生则是性格内向,在课堂上不活跃;还有些学生在说英语之前,总要在脑海里反复核对自己的语序、语音、语调是否规范。其实,越这样思前想后,就越觉得语言有欠标准,在口语表达上的自信心就逐渐丧失,为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有效地克服羞于开口的障碍。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学生才能热情不减,积极表达。
1.2环境方面
长期以来,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环境普遍有限,除了课堂上有机会学习和了解英语之外,大多数学生课后几乎不接触英语,缺乏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从客观原因上来分析,主要是由于许多高校讲英语的氛围不浓,学生接触真实英语交际情景的机会有限,所以即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一些口语,在课外却没有相对的语言环境使他们得以复习和巩固。
1.3母语迁移
对于任何一个学外语的中国学生来说,母语都会对英语的口头表达具有一定的干扰作用。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养成一种汉语思维的习惯。大多数学生习惯把听到的东西译成自己的母语后再储存在记忆里。在用英语表达时,先把语义信息,即他想说的,在脑子里下意识地用母语表达出来,然后再把它译成英语。这种做法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母语的干扰。这样借助于母语表达出来的东西是不可能地道的。学习英语,意味着要改变原有的思维习惯,打破原有的心理定势,克服母语迁移的负向影响,强化英语文化思维模式的练习。
2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的途径
2.1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大学英语传统教学,把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当作教学重点,着力于培养学生读、写、译的能力,而口语一直是外语教学的薄弱环节。学生缺乏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有时甚至缺乏足够而合适的听力和口语材料。改革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主体为前提。教师要用大量生动有趣的题材去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刺激学生的创造思维。为学生提供口语平台,我们可以灵活运用小组讨论,小组竞赛,小游戏,创设情境以及表演性质的活动,如英语演讲、英语节目表演和英语辩论等等方法来使学生热情高涨的参与其中。这些活动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但使他们口语到了锻炼,更提高了他们的思辨能力和交际能力。
2.2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指个体由于预期不能达到目标而使得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是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回答问题和参与课堂活动的自觉性很小。在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口语培训的过程中,心理障碍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可以很大程度地影响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信心,不利于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和语言交际能力,就要帮助他们克服紧张情绪、消除心理负担、重拾学习英语的信心和乐趣,并最终有勇气用英语来进行交流。
2.3提高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只有激发学生对口语表达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教师的教学与训练事半功倍。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可以改变的,也是可以培养的。学生刚接触英语时既好奇又兴奋,带有强烈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奇感慢慢消失,考试的压力让他们对英语爱恨交织。英语口语不可能一听就通,流利说话的能力同樣不可能与生俱来,也很难在教学中立竿见影,它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输入、模仿、分析、记忆等各方面习得之后而自然形成。习得即无意中获得,是口语教学的核心,它不同于自觉的语法学习或认知学习。因此,口语教学中的每项活动、每个话题必须有意义、有兴趣,使学生的注意集中在活动的内容而不是形式上。教学中可采取创设情景、短剧表演、小组对话、讲故事、学唱歌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紧密结合,不断给学生以表达的机会,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培养他们对口语表达的浓厚兴趣。
2.4培养交际策略能力,提高口语流利性。
交际策略是语言学习者对外语掌握有限的情况下,为达到交际目的,弥补其语法或词汇知识的不足而采用的方法。语言学家们把常用的交际策略归纳两大类:成就策略和缩减策略。成就策略包括:外语转述策略(以迂回的方法来表达);非语言策略(运用手势等非语言交际手段传递信息);求助策略(直接或间接向对话者询问某一正确表达法);拖延策略(运用套语、重复等手段赢得思考时间,等待获取合适的语言代码);缩减策略则表示有意放弃信息、简化某一话题或回避某一语言形式。有研究显示,中国大学生在接受交际策略训练过程中,容易采用缩减策略和拖延策略,而这两种策略的运用并不能帮助学生提高语言和交际能力。笔者在教学中也发现确实存在这一问题。在遇到交流障碍时,不少学生选择回避话题或改用母语。例如学生想表达“远足”这一意思,但不知如何确切地表达,于是把想说的“We often have a hike on summer vacation.”改成了“We often have some activities on summer vacation.”。学生在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而出现障碍时,如果采用回避的办法,则可能丢失部分原定要传递的信息。教师应鼓励他们运用成就策略达到交际目的,这样他们必须激活自身的背景知识、目的语知识等相关知识。如上句,换一种说法:We often have a long trip on foot in the countryside on summer vacation.显然,这样更能传达说话者的意思。教授策略能够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已有语言知识对实际交际情景的应变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真正适应交际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今,在我国各大高等院校,英语几乎都是基础课程之一,几乎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得至少学习两年。在这样的背景下,毕业生的英语基本水平都得到很大提高:在英语角,经常可以看到学生用流利的英语和外教交谈;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中央电视台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得冠军也不足为奇,所以,是否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跟专业无关,只跟你自己的努力程度和重视程度有关。
参考文献:
[1]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影响因素分析——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J].侯丽香.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07).
[2]谈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教学问题及对策[J].胡甦生,胡璇.华夏教师.2015(02).
[3]谈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培养[J].李媛.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