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农民工边缘化现象和半城镇化现象的出现,进城农民工的现实生存状况及其对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不利影响凸显出来。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也因此而产生,并成为当前我国社会中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本文以张掖市农民工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着重分析其市民化意愿,探讨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并提出若干建议,旨在为张掖如何把握机遇有效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张掖市;农民工;市民化;
中图分类号:C9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2
农民工市民化是指农业人口在城市获得工作岗位,在实现职业转变的基础上,最终获得城镇永久居住身份,平等公平的享受城镇居民各项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全面参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实现经济立足、社会接纳、身份认同和文化交融的过程。目前,张掖全市有农民工24.47万人,如何把握机遇推进张掖市农民工市民化,已成为必须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在张掖市区务工的农民工,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17份。被调查者中,男性占42.65%,女性占57.35%;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50岁,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占80.9%;来自本市的农民工占83%;已婚的占45%;个体工商户占12.7%,打工者占82.5%,在事业单位上班的占4.8%;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占7.69%,初中占50.77%,高中或中专占38.46%,大专及以上占3.08%;在张掖打工1年及以下的占20.7%,1-3年的占31%,3-5年的占17.2%,5-10年的占27.6%,10年以上的3.5%。
二、农民工在张掖市民化的意愿分析
(一)农民工在张掖市民化的意愿比较低
在217位被调查的农民工中,愿意成为张掖市民的只占17.5%,有46%的不愿意在张掖市民化,有36.5%的选择了“看情况”。这组数据一方面说明农民工在张掖市民化的意愿比较低;另一方面说明接近四成的农民工对是否在张掖市民化处于观望状态,如果张掖能推出合理有吸引力的政策,还会吸引部分农民工在张掖市民化。
(二)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民工市民化意愿越强
接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农民工具有更强的市民化意愿。调查数据显示,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愿意成为市民的占比最高,达63.16%。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中愿意成为市民的占50%。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中愿意成为市民的占33.33%。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工中愿意成为市民的占比最低,仅20%。
(三)在张掖务工时间越长市民化意愿越强
调查数据显示,愿意市民化的农民工中有80%在张掖务工3年以上。这说明在城镇务工时间越长在城镇扎根生存的能力就越强,也越能接受城市文明,更能体会到城市生活给自身和家庭带来的诸多方便,也就更愿意成为市民。
(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更强
调查数据显示,在愿意市民化的农民工中有88%是新生代农民工,占新生代农民工的40%,而34-50岁的农民工中愿意市民化的只占23%。究其原因,主要是新生代农民工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更容易适应城市生活,加之较低的农业收益和极少的农业生产实践,使其更倾向于脱离农业生产向往城市生活,从而更愿意市民化。
三、影响农民工在张掖市民化的因素
其愿意市民化的农民工的障碍所占百分比分别为:没有住房57.35%、收入低61.76%、生活成本高51.51%、工作不稳定30.88%、没有社会保障26.47%、子女就学难26.47%、受歧视13.2%;不愿意市民化的农民工的顾虑所占百分比分别为:没钱没房51.5%、收入低45.6%、生活成本高33.82%、难就业36.76%、没有社会保障25%、子女就学难4.4%、受歧视5.88%、怕失去土地4.4%。
从中可以看出,影响农民工在张掖市民化的因素处于前五位的是住房、收入、生活成本、就业、社会保障和子女就学,受歧视、怕失去土地等其它因素只占较低的比例,且排序靠后。具体分析如下:
(一)住房问题突出
近年来全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与火爆”,造成了各地房价的全面上涨。张掖也不例外,不要说新房,二手房2014年每平米均价4009元左右,50平米的楼房每月房租在500元左右,对于绝大部分收入较低的农民工来说不可能具有购买住房的经济能力。此外,张掖市没有把农民工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农民工无资格申请城市的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使得大多数农民工只能居住在单位提供的工棚、集体宿舍或租住条件较差的房子,使住房问题成为农民工市民化的拦路虎。调查数据显示,有7.8%的农民工住在工棚,26.56%的住在单位提供的宿舍,35.94%的自己租房住,6.25%的与他人合租,有6.25%的寄住在亲友家,自己买房的只占12.5%。
(二)就业空间有限收入低
进城农民工只有在城市获得稳定的就业,才能为其后续进一步的市民化奠定基础。但由于农民工在知识水平、职业技能素质方面存在欠缺,只能在制造业、建筑业、传统服务业等对工作技能要求不高的行业就业,而这些行业的劳动力供大于求。再加上,张掖工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就业支撑能力,使得农民工处于不稳定的就业状态,部分甚至在频繁更换工种,不利于其收入增长和职业发展。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农民工中,从事批发零售业、建筑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的分别占18.6%、12.43%、11.84%、9.4%、10.98%,共占农民工总数的63.25%;46.03%的农民工工作不稳定,其中,39.29%的一年更换一次工种,53.57%的一年更换两次工种,7.14%的更换3次工种;更换工作的原因是“工资低”的占31.7%,是“工作太辛苦或条件差”的占24.39%;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3.1%,在2000元以下的占42.16%,在3000以下的占73.41%。 (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缺失
在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下,城市的公共服务,尤其是义务教育、医疗等都以是否具有城市户籍为准入条件,城市户籍的有无成为能否享有城市公共服务的前提。财政紧张的张掖也不例外,如农民工子女在城镇接受义务教育必须要有房产证,否则需交一定的费用。此外,许多企业或雇主违背劳动法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不履行自己的责任,使农民工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调查数据显示,农民工带子女举家在张掖务工的只占被调查对象的30.5%,其子女在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占63.16%,需要交额外费用的占10.52%;农民工与企业或雇主签订劳动合同的占48.28%,其中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占30.77%;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的分别只占1.98%、1.36%、2.28%、8.77%。
(四)生活成本高
近年来,物价一直上涨,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成本也逐年增加,加之公共服务缺失、没有社会保障,农民工以比城镇居民低的多的收入支撑比城镇居民高的多的生活成本,使大部分农民工在城镇只能过低水平的生活,降低了农民工市民化的积极性。调查数据显示,54.24%的农民工大部分收入用于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基本消费,每月支出从大到小依次是房租、吃饭、买衣服、医疗、子女上学、交通电话费、娱乐性支出、购买书报等,且只有8.82%的农民工将购买书报作为一项支出。
四、推进农民工在张掖市民化的建议
(一)尊重意愿、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农民工市民化是必然趋势,也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要在不断提高张掖就业支撑能力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满足农民工意愿,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首先把劳动关系比较稳定、市民化意愿最强的农民工逐步转变成为城镇居民。
(二)构建覆盖农民工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首先,要对城市住房体系进行改革,积极推动覆盖农民工群体的城市保障性住房体系的构建,使公租房、廉租房的申请不再受户籍的限制,使在城市具有稳定工作的农民工可享有租住公租房、廉租房的福利。其次,引导住宅开发商建造面向农民工的低租金住房,向用人单位或农民工个人出租。第三,制定覆盖农民工群体的住房公积金缴存和使用办法,对拥有稳定工作的农民工规定由其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住房公积金。
(三)促进农民工在城镇稳定就业,合理稳定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
首先,要通过健全农民工技能培训体系和督促企业开展农民工岗位技能培训,大幅度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以提升农民工在城市稳定就业和后续发展的能力,为其收入增长、自我发展和融入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通过继续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建立劳动力工资合理增长机制,保证农民工生活水平的改善。第三,要逐步消除城乡劳动者就业的身份差异,实现城乡劳动者同工同酬。
(四)逐步实现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当前,张掖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尚不能为农民工提供全部的基本公共服务,只能优先解决农民工重点关注的基本公共服务市民化待遇,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首先,要将包含农民工子女在内的常住人口全部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根据农民工子女流入的数量、分布和变化趋势,合理规划中小学布局,均衡配置教学资源,同等条件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其次,落实输入地属地化管理责任,按照体现公平、优先照顾的原则,将农民工纳入当地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保障农民工平等享有基本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减轻农民工的医药费用负担。
(五)建立覆盖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
首先,要构建多层次可衔接的城乡一体社会保障制度,将城镇企业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逐步纳入同一体系,使农民工可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性的参加不同水平的社会保障,并在经济条件好转时有顺畅的渠道进入上一层级。其次,要监督企业和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确保其为农民工缴纳“五险一金”,以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作者简介:杜翠泽,女,张掖市委党校科研部副主任、讲师
(注:本文为张掖市委党校2014年度立项课题,课题编号为201403,课题组成员:杜翠泽、翟同宪、许登奎、张兴嘉)
关键词:张掖市;农民工;市民化;
中图分类号:C9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2
农民工市民化是指农业人口在城市获得工作岗位,在实现职业转变的基础上,最终获得城镇永久居住身份,平等公平的享受城镇居民各项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全面参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实现经济立足、社会接纳、身份认同和文化交融的过程。目前,张掖全市有农民工24.47万人,如何把握机遇推进张掖市农民工市民化,已成为必须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在张掖市区务工的农民工,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17份。被调查者中,男性占42.65%,女性占57.35%;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50岁,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占80.9%;来自本市的农民工占83%;已婚的占45%;个体工商户占12.7%,打工者占82.5%,在事业单位上班的占4.8%;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占7.69%,初中占50.77%,高中或中专占38.46%,大专及以上占3.08%;在张掖打工1年及以下的占20.7%,1-3年的占31%,3-5年的占17.2%,5-10年的占27.6%,10年以上的3.5%。
二、农民工在张掖市民化的意愿分析
(一)农民工在张掖市民化的意愿比较低
在217位被调查的农民工中,愿意成为张掖市民的只占17.5%,有46%的不愿意在张掖市民化,有36.5%的选择了“看情况”。这组数据一方面说明农民工在张掖市民化的意愿比较低;另一方面说明接近四成的农民工对是否在张掖市民化处于观望状态,如果张掖能推出合理有吸引力的政策,还会吸引部分农民工在张掖市民化。
(二)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民工市民化意愿越强
接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农民工具有更强的市民化意愿。调查数据显示,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愿意成为市民的占比最高,达63.16%。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中愿意成为市民的占50%。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中愿意成为市民的占33.33%。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工中愿意成为市民的占比最低,仅20%。
(三)在张掖务工时间越长市民化意愿越强
调查数据显示,愿意市民化的农民工中有80%在张掖务工3年以上。这说明在城镇务工时间越长在城镇扎根生存的能力就越强,也越能接受城市文明,更能体会到城市生活给自身和家庭带来的诸多方便,也就更愿意成为市民。
(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更强
调查数据显示,在愿意市民化的农民工中有88%是新生代农民工,占新生代农民工的40%,而34-50岁的农民工中愿意市民化的只占23%。究其原因,主要是新生代农民工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更容易适应城市生活,加之较低的农业收益和极少的农业生产实践,使其更倾向于脱离农业生产向往城市生活,从而更愿意市民化。
三、影响农民工在张掖市民化的因素
其愿意市民化的农民工的障碍所占百分比分别为:没有住房57.35%、收入低61.76%、生活成本高51.51%、工作不稳定30.88%、没有社会保障26.47%、子女就学难26.47%、受歧视13.2%;不愿意市民化的农民工的顾虑所占百分比分别为:没钱没房51.5%、收入低45.6%、生活成本高33.82%、难就业36.76%、没有社会保障25%、子女就学难4.4%、受歧视5.88%、怕失去土地4.4%。
从中可以看出,影响农民工在张掖市民化的因素处于前五位的是住房、收入、生活成本、就业、社会保障和子女就学,受歧视、怕失去土地等其它因素只占较低的比例,且排序靠后。具体分析如下:
(一)住房问题突出
近年来全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与火爆”,造成了各地房价的全面上涨。张掖也不例外,不要说新房,二手房2014年每平米均价4009元左右,50平米的楼房每月房租在500元左右,对于绝大部分收入较低的农民工来说不可能具有购买住房的经济能力。此外,张掖市没有把农民工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农民工无资格申请城市的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使得大多数农民工只能居住在单位提供的工棚、集体宿舍或租住条件较差的房子,使住房问题成为农民工市民化的拦路虎。调查数据显示,有7.8%的农民工住在工棚,26.56%的住在单位提供的宿舍,35.94%的自己租房住,6.25%的与他人合租,有6.25%的寄住在亲友家,自己买房的只占12.5%。
(二)就业空间有限收入低
进城农民工只有在城市获得稳定的就业,才能为其后续进一步的市民化奠定基础。但由于农民工在知识水平、职业技能素质方面存在欠缺,只能在制造业、建筑业、传统服务业等对工作技能要求不高的行业就业,而这些行业的劳动力供大于求。再加上,张掖工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就业支撑能力,使得农民工处于不稳定的就业状态,部分甚至在频繁更换工种,不利于其收入增长和职业发展。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农民工中,从事批发零售业、建筑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的分别占18.6%、12.43%、11.84%、9.4%、10.98%,共占农民工总数的63.25%;46.03%的农民工工作不稳定,其中,39.29%的一年更换一次工种,53.57%的一年更换两次工种,7.14%的更换3次工种;更换工作的原因是“工资低”的占31.7%,是“工作太辛苦或条件差”的占24.39%;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3.1%,在2000元以下的占42.16%,在3000以下的占73.41%。 (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缺失
在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下,城市的公共服务,尤其是义务教育、医疗等都以是否具有城市户籍为准入条件,城市户籍的有无成为能否享有城市公共服务的前提。财政紧张的张掖也不例外,如农民工子女在城镇接受义务教育必须要有房产证,否则需交一定的费用。此外,许多企业或雇主违背劳动法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不履行自己的责任,使农民工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调查数据显示,农民工带子女举家在张掖务工的只占被调查对象的30.5%,其子女在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占63.16%,需要交额外费用的占10.52%;农民工与企业或雇主签订劳动合同的占48.28%,其中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占30.77%;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的分别只占1.98%、1.36%、2.28%、8.77%。
(四)生活成本高
近年来,物价一直上涨,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成本也逐年增加,加之公共服务缺失、没有社会保障,农民工以比城镇居民低的多的收入支撑比城镇居民高的多的生活成本,使大部分农民工在城镇只能过低水平的生活,降低了农民工市民化的积极性。调查数据显示,54.24%的农民工大部分收入用于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基本消费,每月支出从大到小依次是房租、吃饭、买衣服、医疗、子女上学、交通电话费、娱乐性支出、购买书报等,且只有8.82%的农民工将购买书报作为一项支出。
四、推进农民工在张掖市民化的建议
(一)尊重意愿、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农民工市民化是必然趋势,也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要在不断提高张掖就业支撑能力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满足农民工意愿,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首先把劳动关系比较稳定、市民化意愿最强的农民工逐步转变成为城镇居民。
(二)构建覆盖农民工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首先,要对城市住房体系进行改革,积极推动覆盖农民工群体的城市保障性住房体系的构建,使公租房、廉租房的申请不再受户籍的限制,使在城市具有稳定工作的农民工可享有租住公租房、廉租房的福利。其次,引导住宅开发商建造面向农民工的低租金住房,向用人单位或农民工个人出租。第三,制定覆盖农民工群体的住房公积金缴存和使用办法,对拥有稳定工作的农民工规定由其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住房公积金。
(三)促进农民工在城镇稳定就业,合理稳定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
首先,要通过健全农民工技能培训体系和督促企业开展农民工岗位技能培训,大幅度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以提升农民工在城市稳定就业和后续发展的能力,为其收入增长、自我发展和融入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通过继续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建立劳动力工资合理增长机制,保证农民工生活水平的改善。第三,要逐步消除城乡劳动者就业的身份差异,实现城乡劳动者同工同酬。
(四)逐步实现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当前,张掖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尚不能为农民工提供全部的基本公共服务,只能优先解决农民工重点关注的基本公共服务市民化待遇,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首先,要将包含农民工子女在内的常住人口全部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根据农民工子女流入的数量、分布和变化趋势,合理规划中小学布局,均衡配置教学资源,同等条件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其次,落实输入地属地化管理责任,按照体现公平、优先照顾的原则,将农民工纳入当地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保障农民工平等享有基本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减轻农民工的医药费用负担。
(五)建立覆盖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
首先,要构建多层次可衔接的城乡一体社会保障制度,将城镇企业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逐步纳入同一体系,使农民工可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性的参加不同水平的社会保障,并在经济条件好转时有顺畅的渠道进入上一层级。其次,要监督企业和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确保其为农民工缴纳“五险一金”,以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作者简介:杜翠泽,女,张掖市委党校科研部副主任、讲师
(注:本文为张掖市委党校2014年度立项课题,课题编号为201403,课题组成员:杜翠泽、翟同宪、许登奎、张兴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