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50年前,雷纳·韦斯提出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引力理论所预言的无限小的时空涟漪来探测引力波。2015年9月,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1000名物理学家通过路易斯安那州利文斯顿和华盛顿州汉福德的两个巨大的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探测仪,捕捉到10亿光年以外的两个巨大黑洞相互碰撞发出的辐射波。在美国剑桥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家认为,这个发现绝对能
让他们的同事韦斯获得诺贝尔奖。韦斯今年84岁,他承认自己有希望,但也有点担心。他机敏地驾着自己银灰色的大众甲壳虫敞篷车行驶在剑桥的马路上,边行边说:“我估摸这事儿会折腾人一年;约翰·马瑟(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当时就是这样。”他的朋友会告诉你:这话最能代表雷纳,他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说的话就很冲、很无礼、很滑稽,而且不耐烦。
不论怎么说,韦斯的日子都过得不一般。他1932年生于德国柏林,纳粹时期全家逃离。他在纽约市长大,家住曼哈顿的上西城,熟悉当地情况,练得一手焊补,自己制作并出售立体声系统。在麻省理工学院读本科时中途辍学,后来却挣扎着在这所大学获得了终身教职。不但如此,他还成为一位物理学科带头人,在LIGO干了40多年,这是物理学界曾经进行过的最为大胆的实验。他至今仍在天文台工作。麻省理工学院LIGO物理学家大卫·休梅克说:“搞焊接,没人能赛过他。”
休梅克还说,韦斯最重要的素质就是执着。他大学没有读完,但是后来被破格录入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生院。休梅克说:“他想方设法让我充分发挥所长,他走了一条相当曲折的路,我觉得正因为这样,再加上他的天性,他更愿意帮助别人。”
韦斯总能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一点大家都知道。纽约州雪域大学LIGO物理学家彼得·索尔森20世纪80年代曾与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共事,他说:“他无论是在物理学研究中还是在生活上,都绝对是百分之百地诚实。”加州阿拉莫退休物理学家德克·穆尔纳是韦斯早年的一名研究生,他也有同感,他说:“雷纳诚实得不得了,从来不胡扯,不表演。”
一、作为难民的童年时代
然而,要想给韦斯一个定位并不容易。他是个故事迷,当然不是看故事,而是讲故事。显然,他把自己的故事讲了很多遍,这一次修一修边角,下一次添加点枝叶。串讲自己的过去时,那些蛛丝马迹——这里缺几针,那里多点花色——在向人们暗示他不是尽人皆知的那样。实际上,对韦斯来说,讲故事本身似乎有某种更加微妙的目的。
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办公室是一幢砖砌楼房的二楼,不怎么起眼,这栋楼本身也像个仓库。韦斯坐在一张小木桌前,桌面上开着一个洞。那是在还没有液晶显示器的时候,他用锯子锯出来的,为的是让笨重的显示器靠在那里。
他讲自己的故事时操一腔纽约的那种断音。
雷纳·韦斯的父亲弗雷德里克·韦斯是一位神经专家,是富裕的德国犹太人的后代,他和舞台及电台女演员格特鲁德·洛斯纳幽会,结果就有了韦斯。格特鲁德还在怀孕的时候,弗雷德里克因为热心于共产主义而遇到了麻烦。他出庭为某人作证,官司的另一方是一名不称职的纳粹医生。结果纳粹绑架了他,格特鲁德一家不得不找关系把他弄出来。他俩1933年结婚,不久之后逃亡到布拉格。布拉格当时属于捷克斯洛伐克,韦斯的妹妹1937年出生在那里。韦斯说,他是个幸福任性的孩子,“我很可能是一个任性的小杂种”。
没过多久,一家人又得逃亡,因为当时的英国首相尼维尔·张伯伦签署了一份协议,把捷克斯洛伐克的几块地方割让给了德国。他们于1938年9月30日晚上在新闻中听到这条消息。当时他们正在斯洛伐克的塔特拉山里度假,旅馆巨大的收音机里哇啦哇啦地播出张伯伦的讲话。雷纳当时才6岁,还傻乎乎地盯着机柜里闪闪发光的真空管着迷呢。旅馆一夜之间就人去楼空,人们都逃往布拉格。
1939年1月,韦斯全家人移民到纽约,两个月后,希特勒的大批国防军就开进了布拉格。韦斯说:“简直是奇迹。”老韦斯因为语言障碍无法通过医委会考试,他就开业当顾问,最终成为知名的心理分析专家。格特鲁德在百货商店上班,当管家,也干零活。这一家人不幸福。韦斯说:“我父亲是真正德国意义上的独裁者,他压迫我母亲。”老两口在自己的婚姻问题上都埋怨希特勒。
韦斯说,他是在被善良遗忘的角落里长大的,“我父母亲对我尤其不感冒。我父亲极端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的工作,不怎么关心我;我母亲也许更偏心妹妹”。韦斯在久负盛名的哥伦比亚语言预科学校上学,享受奖学金。他说:“我母亲去学校求他们收我。”可是他有时候逃课,教师们把他拉来跟他的一个时常逃学的学长默里·盖尔曼相比,可是这位学长于1969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少年时代,韦斯有了两个爱好:古典音乐和电子学。他从军队驻地捡来多余的零件,在自己宿舍里修理无线电。他甚至与地痞流氓妥协:他们只允许他来往于地铁拖走无线电,他免费修理他们的无线电。他说:“他们偷东西,我还得给他们修理,这是昧心的勾当。”
韦斯的妹妹西比尔·皮尔森后来成为剧作家,她证实哥哥当时能不在家就不在家,家庭不幸福。可是,他又是独子,无论如何也算是家里的王子,比如说,但凡搬家,他总是住最大的屋子,“很受宠”。
让他们的同事韦斯获得诺贝尔奖。韦斯今年84岁,他承认自己有希望,但也有点担心。他机敏地驾着自己银灰色的大众甲壳虫敞篷车行驶在剑桥的马路上,边行边说:“我估摸这事儿会折腾人一年;约翰·马瑟(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当时就是这样。”他的朋友会告诉你:这话最能代表雷纳,他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说的话就很冲、很无礼、很滑稽,而且不耐烦。
不论怎么说,韦斯的日子都过得不一般。他1932年生于德国柏林,纳粹时期全家逃离。他在纽约市长大,家住曼哈顿的上西城,熟悉当地情况,练得一手焊补,自己制作并出售立体声系统。在麻省理工学院读本科时中途辍学,后来却挣扎着在这所大学获得了终身教职。不但如此,他还成为一位物理学科带头人,在LIGO干了40多年,这是物理学界曾经进行过的最为大胆的实验。他至今仍在天文台工作。麻省理工学院LIGO物理学家大卫·休梅克说:“搞焊接,没人能赛过他。”
休梅克还说,韦斯最重要的素质就是执着。他大学没有读完,但是后来被破格录入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生院。休梅克说:“他想方设法让我充分发挥所长,他走了一条相当曲折的路,我觉得正因为这样,再加上他的天性,他更愿意帮助别人。”
韦斯总能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一点大家都知道。纽约州雪域大学LIGO物理学家彼得·索尔森20世纪80年代曾与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共事,他说:“他无论是在物理学研究中还是在生活上,都绝对是百分之百地诚实。”加州阿拉莫退休物理学家德克·穆尔纳是韦斯早年的一名研究生,他也有同感,他说:“雷纳诚实得不得了,从来不胡扯,不表演。”
一、作为难民的童年时代
然而,要想给韦斯一个定位并不容易。他是个故事迷,当然不是看故事,而是讲故事。显然,他把自己的故事讲了很多遍,这一次修一修边角,下一次添加点枝叶。串讲自己的过去时,那些蛛丝马迹——这里缺几针,那里多点花色——在向人们暗示他不是尽人皆知的那样。实际上,对韦斯来说,讲故事本身似乎有某种更加微妙的目的。
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办公室是一幢砖砌楼房的二楼,不怎么起眼,这栋楼本身也像个仓库。韦斯坐在一张小木桌前,桌面上开着一个洞。那是在还没有液晶显示器的时候,他用锯子锯出来的,为的是让笨重的显示器靠在那里。
他讲自己的故事时操一腔纽约的那种断音。
雷纳·韦斯的父亲弗雷德里克·韦斯是一位神经专家,是富裕的德国犹太人的后代,他和舞台及电台女演员格特鲁德·洛斯纳幽会,结果就有了韦斯。格特鲁德还在怀孕的时候,弗雷德里克因为热心于共产主义而遇到了麻烦。他出庭为某人作证,官司的另一方是一名不称职的纳粹医生。结果纳粹绑架了他,格特鲁德一家不得不找关系把他弄出来。他俩1933年结婚,不久之后逃亡到布拉格。布拉格当时属于捷克斯洛伐克,韦斯的妹妹1937年出生在那里。韦斯说,他是个幸福任性的孩子,“我很可能是一个任性的小杂种”。
没过多久,一家人又得逃亡,因为当时的英国首相尼维尔·张伯伦签署了一份协议,把捷克斯洛伐克的几块地方割让给了德国。他们于1938年9月30日晚上在新闻中听到这条消息。当时他们正在斯洛伐克的塔特拉山里度假,旅馆巨大的收音机里哇啦哇啦地播出张伯伦的讲话。雷纳当时才6岁,还傻乎乎地盯着机柜里闪闪发光的真空管着迷呢。旅馆一夜之间就人去楼空,人们都逃往布拉格。
1939年1月,韦斯全家人移民到纽约,两个月后,希特勒的大批国防军就开进了布拉格。韦斯说:“简直是奇迹。”老韦斯因为语言障碍无法通过医委会考试,他就开业当顾问,最终成为知名的心理分析专家。格特鲁德在百货商店上班,当管家,也干零活。这一家人不幸福。韦斯说:“我父亲是真正德国意义上的独裁者,他压迫我母亲。”老两口在自己的婚姻问题上都埋怨希特勒。
韦斯说,他是在被善良遗忘的角落里长大的,“我父母亲对我尤其不感冒。我父亲极端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的工作,不怎么关心我;我母亲也许更偏心妹妹”。韦斯在久负盛名的哥伦比亚语言预科学校上学,享受奖学金。他说:“我母亲去学校求他们收我。”可是他有时候逃课,教师们把他拉来跟他的一个时常逃学的学长默里·盖尔曼相比,可是这位学长于1969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少年时代,韦斯有了两个爱好:古典音乐和电子学。他从军队驻地捡来多余的零件,在自己宿舍里修理无线电。他甚至与地痞流氓妥协:他们只允许他来往于地铁拖走无线电,他免费修理他们的无线电。他说:“他们偷东西,我还得给他们修理,这是昧心的勾当。”
韦斯的妹妹西比尔·皮尔森后来成为剧作家,她证实哥哥当时能不在家就不在家,家庭不幸福。可是,他又是独子,无论如何也算是家里的王子,比如说,但凡搬家,他总是住最大的屋子,“很受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