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的世界有时是成人难以理喻的。太过现实的成人标准对孩子是不合适的。也许。台湾著名的女作家张晓风的《海滩上没有发生的事》这篇短文会带给我们启示。
天热了,学校离海不远,老师把学生带到海边去玩。他们不太敢让学生下水,怕出事。校长却不怕,他自己站在水深处,规定学生以他为界,只准在水浅处玩。
小孩都乐疯了,连极胆小的也下了水,终于,大家都玩得尽兴了,学生纷纷上岸。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把校长吓得目瞪口呆。
原来,那些一二年级的小女孩上得岸来,觉得衣服湿了不舒服。便当众把衣裤脱了,在那里拧起水来。光天化日之下,她们竟然造成了一小圈天体营。
校长第一个冲动便是想冲上前去喝止——但,好在,凭着一个教育家的直觉,他等了几秒钟,这一等,太好了,于是,他发现四下里其实并没有任何人在大惊小怪。高年级的同学也没有人投来异样的眼光,傻傻的小男生更不知道他们的女同学不够淑女,海滩上一片天真欢乐。小女孩做的事不曾骚扰任何人。她们很快拧干了衣服,重新穿上——像船过水无痕,什么麻烦都没有留下。
不能想象,如果当天校长一声吼,会给那个快乐的海滩之旅带来多么尴尬的阴影。许多事,如果没有那些神经质的家伙的叫嚷,原来也可以不成其为问题的。
一次教学研讨活动,郑老师上了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海鲜王国》。课中,各个小组汇报交流在活动中遇到什么问题及如何解决。其中,调查海鲜种类组的同学提出:大街上那些卖海产品的叔叔、阿姨们都不搭理他们,还说,小孩子不要来捣乱!超市的管理人员也这么说。还好林晶同学的阿姨也在街上卖海产,晚上由林晶带到她阿姨家才完成了调查任务……老师问道,你们小组经过采访有什么收获?一个小男孩感叹说,还是有熟人好办事啊!听课的老师一片哗笑。
大家的笑声中有什么含义,不言自明。评议的老师指出,孩子小小年纪竟然如此成熟,如此世故圆滑,叫人忧心忡忡啊!这是社会中庸俗的人际关系学的流毒在污染着纯真的童心。评议的教师认为,此时此刻,上课的教师要对学生作适当的价值引导,孩子小小年纪不应该遭受这样的世俗的教育,否则,他们就会过早地被成人社会异化,失去童真童趣,甚至失去对社会与未来的美好期待。
我在思索,孩子的“还是有熟人好办事啊!”这么一句话是不是蕴含着如上的诸多含义呢?是不是孩子说者无意,而教师听者有心?是不是听课与评课的教师对这句话过于敏感,过度阐释?从四年级的孩子的角度上来分析,这句话也许仅是他们这段时间在综合实践活动学习中的一种体验和感悟,是他们在采访与调查屡遭挫折后明白的一个生活道理:熟人好办事,我们一定要开放自己,走向生活,广交朋友。这也是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人际交往的积极意义与作用的良好契机。如果,我们从成人的角度来看待孩子们的“经验之谈”,对此小题大做、大惊小怪,孩子们一定会感到莫明其妙。
余文森教授讲述这样的一则教学案例让我受益匪浅。北京大兴的一位教师在城区里为孩子们上《尊严》(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一课,学完这篇课文后,孩子众口一词地称,是的,做人就要像哈默那一样,活得有尊严。后来,她给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上同样的一节课。民工的孩子们感触最深的就是,人的一生当中如果能遇到像杰克逊那样的人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人生最重要的是要遇到“重要的他人”。余教授说。城区的孩子与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的体验都是真实的。如果教师没有从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的生活背景、生活体验入手,对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的家庭生活缺少感知,那么,就可能轻易地否决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的真实想法,而一味的去灌输“做人就要像那个人一样,生活要有尊严”的观念。不顾小学生各自的生存状态与心理感受的“外在的说教”是很难在孩子的心底生根发芽的。
善于观察课堂的教师,善于理解孩子,体谅学生课堂生活之外的复杂而广阔的生活世界。唯有如此,教师才不会把“自以为是”的理解一厢情愿地粘贴在学生身上,才不会对学情作不切实际的揣测。
(作者单位:仙游县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邓诗霞)
天热了,学校离海不远,老师把学生带到海边去玩。他们不太敢让学生下水,怕出事。校长却不怕,他自己站在水深处,规定学生以他为界,只准在水浅处玩。
小孩都乐疯了,连极胆小的也下了水,终于,大家都玩得尽兴了,学生纷纷上岸。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把校长吓得目瞪口呆。
原来,那些一二年级的小女孩上得岸来,觉得衣服湿了不舒服。便当众把衣裤脱了,在那里拧起水来。光天化日之下,她们竟然造成了一小圈天体营。
校长第一个冲动便是想冲上前去喝止——但,好在,凭着一个教育家的直觉,他等了几秒钟,这一等,太好了,于是,他发现四下里其实并没有任何人在大惊小怪。高年级的同学也没有人投来异样的眼光,傻傻的小男生更不知道他们的女同学不够淑女,海滩上一片天真欢乐。小女孩做的事不曾骚扰任何人。她们很快拧干了衣服,重新穿上——像船过水无痕,什么麻烦都没有留下。
不能想象,如果当天校长一声吼,会给那个快乐的海滩之旅带来多么尴尬的阴影。许多事,如果没有那些神经质的家伙的叫嚷,原来也可以不成其为问题的。
一次教学研讨活动,郑老师上了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海鲜王国》。课中,各个小组汇报交流在活动中遇到什么问题及如何解决。其中,调查海鲜种类组的同学提出:大街上那些卖海产品的叔叔、阿姨们都不搭理他们,还说,小孩子不要来捣乱!超市的管理人员也这么说。还好林晶同学的阿姨也在街上卖海产,晚上由林晶带到她阿姨家才完成了调查任务……老师问道,你们小组经过采访有什么收获?一个小男孩感叹说,还是有熟人好办事啊!听课的老师一片哗笑。
大家的笑声中有什么含义,不言自明。评议的老师指出,孩子小小年纪竟然如此成熟,如此世故圆滑,叫人忧心忡忡啊!这是社会中庸俗的人际关系学的流毒在污染着纯真的童心。评议的教师认为,此时此刻,上课的教师要对学生作适当的价值引导,孩子小小年纪不应该遭受这样的世俗的教育,否则,他们就会过早地被成人社会异化,失去童真童趣,甚至失去对社会与未来的美好期待。
我在思索,孩子的“还是有熟人好办事啊!”这么一句话是不是蕴含着如上的诸多含义呢?是不是孩子说者无意,而教师听者有心?是不是听课与评课的教师对这句话过于敏感,过度阐释?从四年级的孩子的角度上来分析,这句话也许仅是他们这段时间在综合实践活动学习中的一种体验和感悟,是他们在采访与调查屡遭挫折后明白的一个生活道理:熟人好办事,我们一定要开放自己,走向生活,广交朋友。这也是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人际交往的积极意义与作用的良好契机。如果,我们从成人的角度来看待孩子们的“经验之谈”,对此小题大做、大惊小怪,孩子们一定会感到莫明其妙。
余文森教授讲述这样的一则教学案例让我受益匪浅。北京大兴的一位教师在城区里为孩子们上《尊严》(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一课,学完这篇课文后,孩子众口一词地称,是的,做人就要像哈默那一样,活得有尊严。后来,她给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上同样的一节课。民工的孩子们感触最深的就是,人的一生当中如果能遇到像杰克逊那样的人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人生最重要的是要遇到“重要的他人”。余教授说。城区的孩子与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的体验都是真实的。如果教师没有从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的生活背景、生活体验入手,对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的家庭生活缺少感知,那么,就可能轻易地否决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的真实想法,而一味的去灌输“做人就要像那个人一样,生活要有尊严”的观念。不顾小学生各自的生存状态与心理感受的“外在的说教”是很难在孩子的心底生根发芽的。
善于观察课堂的教师,善于理解孩子,体谅学生课堂生活之外的复杂而广阔的生活世界。唯有如此,教师才不会把“自以为是”的理解一厢情愿地粘贴在学生身上,才不会对学情作不切实际的揣测。
(作者单位:仙游县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邓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