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是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每一位化学教师的职责,文章从实际教学实践出发,就初中化学如何结合生活实际,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 素质教育 中学化学 生活化教学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贴近学生生活,适应社会发展。初中化学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更要特别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让他们了解当今科技发展的动态,关心人类社会发展与化学的关系。如环境保护、资源能源、卫生健康、材料运用等,还要让学生了解当前人类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使化学教学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富有生命力、感染力和时代特征。因此,化学教师要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社会实际生活与化学教学的联系,努力使化学教学内容社会化、生活化。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感受化学的亲切性和真实性,缩短与化学的心理距离,进一步感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利于化学知识的巩固、深化和能力的培养。
一、通过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增强教学活力
学习是为运用服务的,许多事实证明,学生对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到的知识更为感兴趣。因此,教学既要立足课堂,又要面向生活,强调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沟通,要把学习的触角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让学生在大环境、大渠道中学习、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利用和寻找生活的衔接点,放手让学生去探索与研究。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目前化学科学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一切技术领域。它在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能源,品种繁多的材料,治疗疾病的医药,以及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学生是未来的公民,他们学习化学知识,能为今后投身社会和解决社会问题,参与社会决策,提高生活素养做好准备。初中阶段的化学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新学科,化学本身的特点使学生对它有着浓厚兴趣,怎样保持、提高兴趣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生活中的化学离学生最近,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自觉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把课本知识转化为直接经验,有利于知识巩固和能力的培养,又能使学生保持浓厚兴趣,增强教学活力。
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抽象概念,帮助学习新知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运用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初中化学教学中,某些抽象的概念难于理解,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对生活素材进行剖析,提取其中的化学知识元素,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知识深入浅出、变难为易。如在讲分子间的间隔时,老师用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体积小于200ml,证明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间隔,学生虽然看见了事实但难于理解。但老师如果再给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半袋芝麻和一半袋黄豆,只用一个同样大小的袋子能否装下?学生就很容易想到芝麻会落进黄豆间的缝隙里。根据生活中的宏观现象理解摸不到的微观世界,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三、布置生活化作业,巩固教学生活化效果
作业布置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富有创意的作业可以巩固教学生活化的效果,使化学知识能更好地直接应用于生活中。当我们学到不同的化学知识时,都可以与相关的生活相联系,布置合理的家庭作业。在讲授物质的性质时可以布置学生回家观察厨房里的各种调料,再让学生在课上描述每种物质的性质。在讲授物质分类时可以让学生到超市里观察每种商品的标签,还可以让学生观察家中各种铁制品的生锈情况,分析生锈的原因及防锈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走出家门,调查家周围环境的污染情况。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搜集有关各种食物营养成分的相关知识。另外,还可以在讲完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后让学生回家帮家长蒸馒头。类似的作业设置让学生感到不是在完成枯燥的作业而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解决一个个实际的生活问题。学生有了内在动力,心情自然不同,就会产生愉悦的情感,作业完成的效果自然好,达到教师的预期目的。
四、参与生活实践,认识化学问题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知识理解的延伸与升华。任何束缚住学生手脚,只允许他们冥思苦想的教学方法是不科学的。只有让学生充分进行生活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白所学知识的价值。例如,结合空气、水、酸、碱、盐等内容的学习,组织学生对本地区的环境状况(饮用水、空气、土壤等)、空气的污染状况、污水处理厂的流程和原理、周边农村施用化肥和农药的具体情况等进行调查;结合无锡太湖蓝藻事件、白色污染等,组织学生关注新闻并从网上查询分析原因;结合淀粉、油脂、蛋白质等的学习,组织学生参观食品加工厂,了解食品中添加剂是什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山西溯州假酒和安徽阜阳劣质奶粉的原因和危害;结合燃料与燃烧,参观附近火力发电厂所使用的燃料和燃料的利用率,并要求学生在参观后写出报告,提出问题、观点和建议。实践表明,通过这些实验和调查活动,运用化学原理积极展开思维,不仅使学生树立绿色食品、绿色环保、绿色化学的意识;而且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亲自体验,在实践活动中就理解了知识,掌握了知识。
化学教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化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它是以周围常见的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为对象,提供给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材料进行化学探究,并适当地将这样的化学探究延伸到课堂以外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化学知识,让学生自觉地把化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的意识贯穿于教学始终,使学生在“生活”和“化学”的交替、互动中更加热爱化学、热爱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是化学,化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好化学在生活中的用处非常广泛,从而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产生对化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养成学化学、用化学的良好习惯,获得真正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洪明.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体验.科学咨询,2009.10.
[2]姜清.初中化学生活化课堂的创设.中国校外教育,2008.8.
[3]王勇.如何构建生活化的初中化学课堂.学周刊,2012.7.
[4]郭启德,等.浅谈中学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学周刊,2011.3.
关键词: 素质教育 中学化学 生活化教学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贴近学生生活,适应社会发展。初中化学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更要特别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让他们了解当今科技发展的动态,关心人类社会发展与化学的关系。如环境保护、资源能源、卫生健康、材料运用等,还要让学生了解当前人类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使化学教学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富有生命力、感染力和时代特征。因此,化学教师要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社会实际生活与化学教学的联系,努力使化学教学内容社会化、生活化。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感受化学的亲切性和真实性,缩短与化学的心理距离,进一步感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利于化学知识的巩固、深化和能力的培养。
一、通过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增强教学活力
学习是为运用服务的,许多事实证明,学生对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到的知识更为感兴趣。因此,教学既要立足课堂,又要面向生活,强调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沟通,要把学习的触角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让学生在大环境、大渠道中学习、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利用和寻找生活的衔接点,放手让学生去探索与研究。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目前化学科学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一切技术领域。它在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能源,品种繁多的材料,治疗疾病的医药,以及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学生是未来的公民,他们学习化学知识,能为今后投身社会和解决社会问题,参与社会决策,提高生活素养做好准备。初中阶段的化学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新学科,化学本身的特点使学生对它有着浓厚兴趣,怎样保持、提高兴趣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生活中的化学离学生最近,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自觉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把课本知识转化为直接经验,有利于知识巩固和能力的培养,又能使学生保持浓厚兴趣,增强教学活力。
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抽象概念,帮助学习新知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运用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初中化学教学中,某些抽象的概念难于理解,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对生活素材进行剖析,提取其中的化学知识元素,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知识深入浅出、变难为易。如在讲分子间的间隔时,老师用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体积小于200ml,证明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间隔,学生虽然看见了事实但难于理解。但老师如果再给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半袋芝麻和一半袋黄豆,只用一个同样大小的袋子能否装下?学生就很容易想到芝麻会落进黄豆间的缝隙里。根据生活中的宏观现象理解摸不到的微观世界,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三、布置生活化作业,巩固教学生活化效果
作业布置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富有创意的作业可以巩固教学生活化的效果,使化学知识能更好地直接应用于生活中。当我们学到不同的化学知识时,都可以与相关的生活相联系,布置合理的家庭作业。在讲授物质的性质时可以布置学生回家观察厨房里的各种调料,再让学生在课上描述每种物质的性质。在讲授物质分类时可以让学生到超市里观察每种商品的标签,还可以让学生观察家中各种铁制品的生锈情况,分析生锈的原因及防锈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走出家门,调查家周围环境的污染情况。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搜集有关各种食物营养成分的相关知识。另外,还可以在讲完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后让学生回家帮家长蒸馒头。类似的作业设置让学生感到不是在完成枯燥的作业而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解决一个个实际的生活问题。学生有了内在动力,心情自然不同,就会产生愉悦的情感,作业完成的效果自然好,达到教师的预期目的。
四、参与生活实践,认识化学问题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知识理解的延伸与升华。任何束缚住学生手脚,只允许他们冥思苦想的教学方法是不科学的。只有让学生充分进行生活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白所学知识的价值。例如,结合空气、水、酸、碱、盐等内容的学习,组织学生对本地区的环境状况(饮用水、空气、土壤等)、空气的污染状况、污水处理厂的流程和原理、周边农村施用化肥和农药的具体情况等进行调查;结合无锡太湖蓝藻事件、白色污染等,组织学生关注新闻并从网上查询分析原因;结合淀粉、油脂、蛋白质等的学习,组织学生参观食品加工厂,了解食品中添加剂是什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山西溯州假酒和安徽阜阳劣质奶粉的原因和危害;结合燃料与燃烧,参观附近火力发电厂所使用的燃料和燃料的利用率,并要求学生在参观后写出报告,提出问题、观点和建议。实践表明,通过这些实验和调查活动,运用化学原理积极展开思维,不仅使学生树立绿色食品、绿色环保、绿色化学的意识;而且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亲自体验,在实践活动中就理解了知识,掌握了知识。
化学教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化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它是以周围常见的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为对象,提供给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材料进行化学探究,并适当地将这样的化学探究延伸到课堂以外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化学知识,让学生自觉地把化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的意识贯穿于教学始终,使学生在“生活”和“化学”的交替、互动中更加热爱化学、热爱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是化学,化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好化学在生活中的用处非常广泛,从而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产生对化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养成学化学、用化学的良好习惯,获得真正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洪明.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体验.科学咨询,2009.10.
[2]姜清.初中化学生活化课堂的创设.中国校外教育,2008.8.
[3]王勇.如何构建生活化的初中化学课堂.学周刊,2012.7.
[4]郭启德,等.浅谈中学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学周刊,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