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高考政策的不断发展,各学科无论是在教学观念、教学模式还是在教学方案上都作了适宜调整。高考考试不再只注重知识教育,综合能力也成为了考察重点。而高中生物知识很多不仅抽象,知识点还较为琐碎、不系统,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当下教学需求以及学生学习需求,而将模型构建教学法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逐步掌握生物学各种规律,可以为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提供重要帮助。为此,本文主要对高中生物模型构建教学具体实施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生物;模型构建;教学策略
作为自然学科中的一门基础学科,高中生物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但由于传统应试教学理念,部分生物教师灌输式教学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而在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要注重实践,学生学习过程是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师既要让学生参与动手活动,又要让学生积极地融入涉及动脑的环节[1],可以通过构建生物模型,促使高中生物教育教学价值充分发挥,适应高考改革和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需要。在构建模型过程中,提高学生生物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进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合理运用模型构建,导入生物新知识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模型构建教学方法,教师需要以高中生物教材为素材,并结合课堂内容,而后实施模型构建教学,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高中生物教师可以运用模型建构教学导入新知识内容,启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利用以前的知识内容进行实践,感受到模型建构的优势。在此基础上通过模型建构帮助学生解决生物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而培养学生应用生物知识解决问题能力,促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生物知识[2]。
从历年生物高考真题看,其中“关于细胞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这一类题目,主要考察的就是细胞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则需要灵活理解题目,并有效调用过往学习的知识。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为例,当讲到“细胞的基本结构”这部分内容时,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可以进一步全面深入的学习和理解细胞相关知识内容,在模型的作用下可以促使学生更加形象直观掌握生物较为抽象的知识,比如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相关内容,也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到微观细胞。而后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模型制作。通过此种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并借助模型,导入生物学新内容,将抽象的知识以直观形象化方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微观细胞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知识。当完成模型建构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思考还可以利用哪些材料制作模型,培养学生思考能力以及想象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验证自己的想法,从而更好的掌握生物知识。
二、借助模型建构,加深学生理解生物知识
将模型构建运用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模型构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互动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内容。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知识,并能够有效将生物知识形成网络,这样才可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随时调用过往所学知识内容,因此,生物教师应当合理利用模型建构,运用到生物课堂学习中,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内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质量[3]。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中,讲到“DNA分子的结构”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学习DNA分子结构内容,通过直观的画面以及动态的视觉效果,让学生对DNA结构有一个初步了解,然后介绍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故事,激发学生构建DNA模型的强烈兴趣和合作精神,并指导学生亲自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当学生完成DNA结构模型制作后,展示学生制作的DNA模型,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课件DNA的结构,分析比较其结构,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DNA分子是由几条链组成的?两条链的首尾端有何不同?每条链的外侧由什么构成?这些链与链之间有着何种关系等?”通过构建模型,再加上问题的引导,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DNA分子结构知识,同时,以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丰富教学方法,提升模型建构程度
在生物實际教学过程中,对于模型的构建,需要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丰富模型构建形式,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实际教学活动中。以往教师都是利用绳子、纸片、泡沫、植物种子等材料构建模型,而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不断融合,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三维动画模型,通过直观的动画模型将生物知识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不仅降低了知识理解难度,还促使学生加深了对生物知识的印象和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知识理解以及实际应用能力[4]。
例如,讲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一节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的内容时,如果利用课堂时间制作此模型,将会耗费很多时间,对知识讲解不利。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制作微课,将生态瓶制作的完整过程记录下来,而后让学生观看视频,清晰地观看到生态瓶模型包含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制作生态瓶中应注意的事项,并布置学生课后完成生态瓶的制作,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结语:总之,利用模型建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以及质量,模型建构过程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分析、思考以及探究能力,对学生全面深入掌握生物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2]卢泽梅.高中生物教学中模型建构的应用实例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0,56(02):186-189.
[3]魏旭悦.高中生生物模型构建对学习效果影响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9,23(02):100-101.
[4]孙白珍.高中生物教师使用模型建构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实践[D].石河子大学,2019,36(23):145-146.
关键词:高中生物;模型构建;教学策略
作为自然学科中的一门基础学科,高中生物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但由于传统应试教学理念,部分生物教师灌输式教学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而在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要注重实践,学生学习过程是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师既要让学生参与动手活动,又要让学生积极地融入涉及动脑的环节[1],可以通过构建生物模型,促使高中生物教育教学价值充分发挥,适应高考改革和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需要。在构建模型过程中,提高学生生物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生物问题的能力,进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合理运用模型构建,导入生物新知识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模型构建教学方法,教师需要以高中生物教材为素材,并结合课堂内容,而后实施模型构建教学,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高中生物教师可以运用模型建构教学导入新知识内容,启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利用以前的知识内容进行实践,感受到模型建构的优势。在此基础上通过模型建构帮助学生解决生物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而培养学生应用生物知识解决问题能力,促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生物知识[2]。
从历年生物高考真题看,其中“关于细胞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这一类题目,主要考察的就是细胞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则需要灵活理解题目,并有效调用过往学习的知识。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为例,当讲到“细胞的基本结构”这部分内容时,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可以进一步全面深入的学习和理解细胞相关知识内容,在模型的作用下可以促使学生更加形象直观掌握生物较为抽象的知识,比如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相关内容,也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到微观细胞。而后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模型制作。通过此种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并借助模型,导入生物学新内容,将抽象的知识以直观形象化方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微观细胞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知识。当完成模型建构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思考还可以利用哪些材料制作模型,培养学生思考能力以及想象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验证自己的想法,从而更好的掌握生物知识。
二、借助模型建构,加深学生理解生物知识
将模型构建运用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模型构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互动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内容。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知识,并能够有效将生物知识形成网络,这样才可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随时调用过往所学知识内容,因此,生物教师应当合理利用模型建构,运用到生物课堂学习中,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内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质量[3]。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中,讲到“DNA分子的结构”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学习DNA分子结构内容,通过直观的画面以及动态的视觉效果,让学生对DNA结构有一个初步了解,然后介绍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故事,激发学生构建DNA模型的强烈兴趣和合作精神,并指导学生亲自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当学生完成DNA结构模型制作后,展示学生制作的DNA模型,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课件DNA的结构,分析比较其结构,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DNA分子是由几条链组成的?两条链的首尾端有何不同?每条链的外侧由什么构成?这些链与链之间有着何种关系等?”通过构建模型,再加上问题的引导,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DNA分子结构知识,同时,以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丰富教学方法,提升模型建构程度
在生物實际教学过程中,对于模型的构建,需要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丰富模型构建形式,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实际教学活动中。以往教师都是利用绳子、纸片、泡沫、植物种子等材料构建模型,而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不断融合,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三维动画模型,通过直观的动画模型将生物知识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不仅降低了知识理解难度,还促使学生加深了对生物知识的印象和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知识理解以及实际应用能力[4]。
例如,讲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一节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的内容时,如果利用课堂时间制作此模型,将会耗费很多时间,对知识讲解不利。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制作微课,将生态瓶制作的完整过程记录下来,而后让学生观看视频,清晰地观看到生态瓶模型包含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制作生态瓶中应注意的事项,并布置学生课后完成生态瓶的制作,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结语:总之,利用模型建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以及质量,模型建构过程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分析、思考以及探究能力,对学生全面深入掌握生物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2]卢泽梅.高中生物教学中模型建构的应用实例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0,56(02):186-189.
[3]魏旭悦.高中生生物模型构建对学习效果影响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9,23(02):100-101.
[4]孙白珍.高中生物教师使用模型建构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实践[D].石河子大学,2019,36(23):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