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春涛:荷塘韵色

来源 :投资与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秋天的季节里谈荷花,总令人感觉况味萧索。在中国的古典文化艺术中,荷花已经物化为一种东方性的审美理想,荷与水墨的结合也成为一个特定的中国画样式。
  近现代以来,中国人画荷的兴趣丝毫没有减少,最为人们熟知的是八大山人与齐白石,荷花对于他们而言,是最能表达自我精神内核的物象。
  对于陆春涛,也是如此,他在不断地拓展荷花的表达疆域。所以选择荷花,在于它的东方审美的天然性,更在于它对于画家自我表达的最大可能性。
  陆春涛画了多年荷花,“荷塘”对他不只是一个题材,而直接是水墨本身——具象、抽象与表现,自由变化,漫漫铺陈,构成了他以荷塘为意象的水墨王国。
  从瓶花到荷塘
  陆春涛,出生于上海崇明岛,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美术专业。很小的时候,他就对连环画和屋檐、灶头上的风俗画感兴趣,一边看一边涂鸦。读书以后,拜花鸟名家钱行健为师,系统学习了传统中国画。这样的学习经历对他的影响是,传统的中国画技法给他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另一方面,对水墨艺术的理解也被局限在传统的模仿与再现中。
  绘画艺术,同时具有再现性与表现性。对于水墨的表现性的认识,是到了2000年以后,之前他画的多为传统的山水与花鸟。从2003年至今,他的语言形式经过了三个阶段:瓶花系列、“荒谷”系列、“荷塘”系列。
  在此,要交待一下中国水墨画发展的大环境:20世纪80年代之后,特别是“85新潮”之后,受西方艺术观念的全面冲击,一些艺术家转向所谓实验水墨、抽象水墨的尝试,一种将传统中国画与西方艺术元素嫁接在一起的方式流行起来。
  进入到2000年以后,随着当代艺术在中国轰轰烈烈的发展,之前那种对中国画的探索和尝试不免浅薄。于是,大家开始了更深入地思考,在整个当代艺术的语境下,水墨艺术应该如何革新、如何表达。大家开始真正思考什么是水墨的当代性内涵和形式,以及如何建构。
  大概从2003年起,陆春涛开始自觉地寻找绘画的表现性,他把这种尝试性的探索转变为系统性的创作,于是有了“瓶花”系列,在这种中西融合的绘画表达中,他找到了自由感,从那时起他开始了当代水墨艺术的探索。
  在“瓶花”系列中,陆春涛有意地将移植的花卉景物局部放大到正常物体的数倍,表现出一种强有力的冲击视觉的构图特征。在这个过程中,他在努力挣脱传统给他造成的束缚,将他所强调的视觉元素提炼出来为我所用。
  他说,“选择画瓶花,也许是因为潜意识里还认为自己是一个花鸟画家,而在瓶花创作中得到了那种抒情过程的满足的同时,儿时在我心底烙下深深印记的海边,以及秋后的芦草、荒谷等时常浮现于脑海。于是在2008年开始出现了江边系列、荒谷系列”。这个时期,我们看他的画面语言,表达越发自由奔放,他开始大胆地尝试形式、样式的变化,对西方抽象艺术也有所借鉴。
  到了2009年之后的“荷塘”系列,是艺术家对水墨艺术的进一步思考,借荷塘之韵来传递水墨精神的内核。他解释说,荷塘系列与以前作品最大的不同,在于希望探讨真实自然存在与内心意象表达之间的关系。
  荷叶田田无穷意
  评论家李小山曾经给陆春涛写过一篇文章,说他是,“一只脚跨出了传统的门槛,另一只脚在传统的门槛里就是不出来。”这句话用来形容艺术家曾经的一个创作阶段,还是很中肯的。
  水墨的根性,是他一直以来都很敬畏的,他所追求的时代性也是建立在水墨的根性之上的。他认为:水墨画再宽泛,也是中国水墨、中国画,中国画在整个艺术领域里有它的特殊性,其中最重要的核心并不是笔墨,而是一种精神,我个人追求的,是我理解的中国水墨的东方性,即所谓的民族性。
  严格意义上说,陆春涛的荷塘系列属于彩墨,可以明显地看出来是借鉴了西画的色彩,他力求达到一种水墨与色彩之间的融合。在具体的画面上,他特别讲究用笔用墨,有时候因为色彩用得比较重,他会对黑颜色加以强调使画面呈现一种水墨的效果;他还很注重画面里的线条,以及画面是否能传达出一种东方的韵味和感觉,总体上或者从思想上没有背离中国画传统。
  虽然他的“荷塘”是从传统而来,但是在形式上却呈现出完全迥异的样式。他的画面一般处理得比较满,色彩肌理也比较厚,笔下的荷叶、荷花都采用大小不等的墨块、色块和线条组合起来,这种相对独立的墨块、色块又有着内在视觉上的节律,形成一种坚实的、饱满的视觉效果。
  中国画的最高境界还是意境。陆春涛的方法是色彩,水墨中融入色彩,并吸取了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特点。他的水墨艺术语言极具空间感,画面是大块、大块的黑色,但并不觉得压抑,墨块与墨块之间冲撞出一种蓬勃的张力。
  在艺术语言成熟之后,陆春涛也获得了学术界与市场的认可,在各种国内外水墨大展上常常可以看到他的作品。特别是近几年,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如新加坡、意大利、瑞士、美国……都可以见到陆春涛的作品,并且受到了各地艺术同仁的认可。
  今年12月,他又将携新作来京,在北京银泰中心举办个人新作品鉴会。在北京的秋天欣赏海上的“荷塘”,不再是留得枯荷听雨声,他带来了荷花的色彩与活力,更带来了荷花的和光同尘的现代气息。我们拭目以待。
其他文献
最近在拍《少帅》和《金戈铁马》,拍戏之余给大家讲讲我闹过的笑话,多半是跟语言有关。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搬到北京西客站附近住。不过那里有个奇怪的规定:外国人不能住。后来在一个朋友的帮助下,我总算住了下来,但还是有些担心,就问朋友“还是不行吧?”朋友告诉我“没关系,不过有个条件,你出门不许讲中文,尤其是在电梯里的时候!”但因为我住23楼,每天必须告诉管电梯的阿姨我要去23层,所以从住进去那天起,我就
期刊
上个世纪90年代,一部名为《危险之至》的美国电影曾使得无数青年为之疯狂,这是一部以滑板为主题的影片,片中的主人公潇洒的玩着滑板,做出各种惊险刺激的动作,吸引了中国第一批滑板玩家。而当时年仅16岁的夏雨,正是其中一员。  与其他明星与众不同的是,夏雨从来不谈投资,更不谈如何理财,即便偶尔聊起与钱有关的话题,他也总是一副淡然处之的样子。  抛下影帝的光环与《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标签,夏雨依旧是那个快乐单
期刊
11月1日,艺术家张春旸的“马语”个展在今日美术馆成功开幕,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黄专,著名艺术家王广义、王鲁炎、张晓刚,《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舒可文,纷纷到场祝贺并致辞。此次展览,展出了张春旸自2010年起至今以马为母题的水彩、油画装置创作中的代表作品80余件。  2010年起,马开始成为张春旸作品中的一个象征母题,它的出现使张春旸的绘画离开了之前作品中的阴郁情绪,呈现出一种少有的轻松自由。在这些近
期刊
如果用一句老话形容煤炭行业,大概就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当年7000万嫁女儿引的一众网友羡慕妒忌恨的煤老板大概没想到,不过是短短几年间风向就转了,风光与风凉真的只是翻手覆手间。  在网络中曾经流传着一个关于“土豪”的段子,侧面印证了如今煤炭的利润之薄:刚撕开一包酸奶开始舔盖,被一个同事看到了,他说你们做煤炭的怎么这么抠,还舔瓶盖!我说你懂什么,我们做煤炭的喝酸奶只舔瓶盖,
期刊
艺术品真正的价值是什么?所谓“价值”,宽泛的有点儿没边没际,因为是嘴上说出来的话,都有的侃,免不了还有各种话语表演。但是要说艺术品的“价格”,那就比较确定了,买了多少钱就是多少钱,虽然偶然也不乏乱出价的,但绝大多数时候,人们对各自的钱袋子还是格外看顾的。  由此我要说的是,艺术品市场有泡沫吗?一件艺术品十年前卖10万,现在卖1000万,价格变化大、现价高就是泡沫?未必,因为艺术品的价格不是由“成本
期刊
用“雨后春笋”甚至都无法形容美术馆近年来在中国的生长速度。不管是怀抱着地标建筑还是政绩工程,是城市标配还是学术追求,中国美术馆行业发展地迅猛。中国版画博物馆10月26日在深圳观澜的开幕让我们将目光重新聚焦到美术馆建设上来。又一座开设在城市边缘的大型美术馆横空出世。豪华的不锈钢顶棚反射着开幕式射灯的光,照在欢乐的歌舞酒会上。开幕之后,展馆里是谁?  渐行渐远  关注文化艺术的人都应该熟悉天安门旁的中
期刊
文化类非盈利机构,特别是作为公共服务单位的美术馆怎么策划,做出特色,简直是让各位馆长想破了头。打造品牌,以更加优化的方式定向服务特定人群成为美术馆运营的主要方向。但怎么能在艺术圈叫好又在公共服务层面上叫座,其中的平衡难以把握。  与美国上世纪60年代的野蛮生长一样,中国的美术馆也在21世纪初呈现出磅礴之势。据中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介绍,我国各地官方美术馆就有310家,各类民营美术馆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
期刊
“中国当代青年水墨年鉴”第三回展于2014年11月9日在798圣之空间开幕,展览依然由中国现当代美术文献研究中心举办,策展人为赵力、陈琳、宋继瑞,参展艺术家有邓先仙、李军、李婷婷、潘汶汛、彭剑、彭薇、吴雪莲、徐华翎、杨宇、祝铮鸣等10位。  该组艺术家的创作,在画面构成、水墨技法层面均有一定突破,且对技法的研究并非目的,而是作为手段,旨在探寻水墨表达的多种可能性。尽管画面所呈现的气息、意境不尽相同
期刊
艺术家何汶玦的个展“何汶玦”将于2014年11月16日 至12月16日,在北京芳草地画廊举办,本次展览展出何汶玦最新创作《日常影像》系列作品。  此次展出的《日常影像》系列作品中,何汶玦仍然坚持了以《看电影》系列所采用的影像入画的方式,只是这一次生活被当成了一场没有时空限制的电影。所有这些现代都市生活中各种稀松平常的场景,通过何汶玦的画面都让人觉得强烈而真实,然而当我们真的身临其中的时候,却常常什
期刊
邓国源作为中国当代著名的实验艺术家,对斑斓艳丽的色彩的韵律有着敏锐的感觉,而他单凭调节从黑到灰到白的色调值就营造出色彩斑斓的效果。多年来,他一直对抗过于肤浅的现代主义趋势和当代的潮流,创立了一套完全利用中国绘画传统和以自然为中心主题的表达方式。他的作品通常以《在花园》为题,表明艺术家实际上运思于经过栽培的、有边界的、因此是可以考察的花园胜地的主题。在他的笔下,花园成为一种十分独特的hortus c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