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水”部是《说文解字》中收字最多的部,通过梳理发现,这些字体现出水的性质干净纯洁、水的力量宏伟强大、水的状貌灵活多变的三大特点,选取其中部分“水”部字进行具体分析,探究《说文解字》水部字中所蕴含的淡泊名利、公正不阿、坚韧不拔、敢于拼搏、从容不迫、宽广包容的传统修身之道,时至今日依然能够给世人以启迪。
【关键词】 “水”部字;公正;坚韧;从容
【中图分类号】H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5-0061-02
《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与字源的字书,它按部首选编同类之字的体例,显示了汉字衍变的规律和背后的思想文化。作为540部首中的一个大部,“水”部共计收录468字,其中重文22字,新附23字,累计491字。许慎释“水”曰:“凖也。北方之行。象众水并流, 中有微陽之气也,凡水之属皆从水。”[1]纵览《说文解字》“水”部所录字,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有关于河流、江海、流域的名称,例如“江”“浙”“沅”;二是有关水的状态、样貌的字,例如“涓”“汀”“汽”;三是由“水”引申而出与“水”相关的字,例如“泳”“汗”“浴”。通过对“水”部字特点的分析,可以窥探其中渗透的中国传统修身之道。
一、水的性质干净纯洁——淡泊名利、公正不阿的气节
水作为一种液体的存在,它具有无色、无味的物理属性。在感官和视觉上给人以干净之感,因此在文学涵养上也就很自然的给予了它圣洁的意义。在《说文解字》中就有不少字说明了水的这一特性。“潚”,“深清也,謂深而清也。”“瀏”,“清流貌,从水劉聲。”“漻”,“清深也,从水翏聲。”“泚”,“清也,从水此聲。”“洌”,“水清也,《易》清。”“淑”,“清湛也,从水叔聲。”“澂”,“清也。”“清”,“朖,澂水之皃。”“湜”,“水清见底也,从水是聲。”“漥”,“清水也,从水窐聲。”从以上字可以看出水给予人最直观的感受是颜色纯,性质清,所以人们在赋予它圣洁的文学象征特性的同时也就认为水可以洗涤一切的肮脏、浑浊。
在《说文解字》当中“水”部字的归类之中,大约有着10几个水部字的释义与“清”相关,可见水“清洁”的特质是古人一直所追求和重视的。顾况在《赠别崔十三长官》中曾说道“我来宣城郡,饮水仰清洁。”此外,著名的《沧浪歌》中也曾写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有“清”的特性,用“水清”来比喻清廉之世,皆是表达了古人追求高洁伟岸的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美好愿望。古往今来颇多名人贤士,以追求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而广受称赞。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不懼奸佞,也不为权势低头,敢于为政治理想献身;五柳先生陶渊明安贫乐道,不为五斗米折腰;诗仙李白,不事权贵,笑骂孔夫子。
从这些都不难看出,在古人心中水之“干净”“圣洁”的特征所蕴含的是一种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气节,也是一种至高人格魅力的象征。同时,除了“清”的特性以外,“水”还是公正不阿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之中称“水”为“凖也”。这里的“凖”可以把它释为公正之意,古人追求中庸之道,做人做事需做到不偏不倚,公正不阿,方能服人。
二、水的力量宏伟强大——坚韧不拔、敢于拼搏的毅力
水是生命的源泉,尤其是在古代,在农业灌溉以及生产生活各方面都不发达的情况下,傍水而居是人类生存的最佳选择。在《说文解字》当中可以看到,存在很大一部分“水”部的字都是表示水流,河湖的名称。例如“渭”“湟”“洛”“汝”“汾”等。古人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江河湖泊,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人类的生存状态,所以水的力量是强大的。此外,表示力量强大的最直接莫过于“溥”,其在《说文解字》之中最直接的解释就是“大也”。再者,可以看到“滔”,“水漫漫大皃,《堯宝》:浩浩滔天。”“淢”,“急疾之流也,从水或聲,于逼切。”“沆”,“莽沆,大水也,《西京赋》:莽沆洋溢。”则分别表现了水量之沛,水速之快以及水势之汹。事物的发展都有正反两面,水因为它力量宏伟强大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时不时发生的洪涝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在《说文解字》中便有“洪”,“洚水也,《釋詁》曰:洪,大也。”本义有“大”之义,引申指“大水”。由以上都可以得知水的力量是宏伟强大的。
战国《荀子·王制篇》中曾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样的语论。“君”,舟也,“人”,水也,水既能载船也能覆船。其中以水喻人,来表示人民力量的强大,可见水力量大的这一特性也不言而喻。《说文解字》中,“汩”,“治水也,《天問》:不任汩鴻,师何以尚之,王云:汩,治也,鴻,大水也,引申之,凡治皆謂汩。”人生处处充满磨难,布满荆棘,需有“汩”“治”一样的品质,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敢于拼搏的底气,不畏艰难,敢于去征服磨难,战胜挫折。又如“泝”字,则有逆流而上之意。人生漫长,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勇作“遡者”。再看“洚”字有水不遵道而行的意思。《告子》篇中注析:“水逆行謂之洚水。水不遵道,正謂逆行。”这些字皆说明人唯有在历经磨难之时,有着逆水行舟一般的毅力方可成就大事。李时珍身如逆流船,心如铁石坚,著《本草纲目》;司马迁忍身心屈辱,书历史长河,作《史记》。中国古代无数先贤前辈们,在历经世事艰苦之时,选择的修身,修心,以自身的坚强毅力作为前行的动力支撑。水力量的宏伟强大,《说文解字》之中水部字所诠释出的这种坚忍不拔,敢于拼搏的人格精神,滋润涵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三、水的状貌灵活多变——从容不迫,宽广包容的度量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应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2]《新孙子兵法》中将用兵比喻做行水,需灵活多变,因地制宜。水的状貌是灵活多变的,在《说文解字》中也可得到不少参考。在水体的流量上可大可小,如“滂”,“沛也,《小雅》曰:俾滂沱矣。”“涓”,“小流也。”在水体的深浅上亦是可深可浅,如“漼”,“深也。”“淺”,“不深也。”在水体的流淌速度上可急可缓,如“湍”,“疾濑也,疾濑,濑之急者也。”“汀”,“平也,謂之水平也。”水声也是大小不一,“濞”,“水暴至聲。”“灂”,“水之小聲也。”此外在水体的色泽上也是有清有浊,如“漥”,“清水也。”“潢”,“積水池也,《左傅》:潢污行潦之水。”从“漦”,“顺下之流也。”由“漩”,“回泉也,从水旋省聲”;“泝”,“逆流而上曰?洄”可以知道水在流向上也非固定的。不仅如此,“涸”,“渴也,《月令》:仲秋之月,水始涸。”“滿”,“盈溢也。”从“涸”“滿”二字也可以知道水体的满溢和枯竭也是因时而变的。水因它的灵活多变而带有了一层神秘色彩,人们依赖水,崇尚水,更是离不开水。
在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之中,崇尚中庸之道。程颐认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3],可以理解为遇事宠辱不惊,从容不迫。 就以《说文解字》中的“水”部字来说,“沙”,“水散石也。”水遇细石,水中散石作沙。“漠”,“北方流沙也。”“淊”,“从水臽聲,泥水淊淊也。”水不论是遇“泥”抑或是遇“散石”,都能够立即做出反应,调整自己的状态,形成新的物质,以适应新的环境。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世间之事、之物变幻莫测,人在对于宇宙来说只是沧海一粟,不可能做到事事都在自己的预测或者是期望之中。需时刻保持沉稳的心态,做到从容不迫,时刻做好应对变数的准备,睿智地应对这不断变化着的世界。
此外,《道德经》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4]其中水的精神是至善、利万物、不争。水中蕴含着的中庸之道,教人处世要与人为善,不可好胜心过强,低调做人,平衡心态,秉持和谐、宽厚之心。又如“海”,在《说文解字》中释为“天池也,?納百川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为人应常怀一颗包容之心,具有大海的胸怀,不计较细枝末节。这就是水的特性给予世人的处世之道,从容不迫、宽广包容的胸襟着实令人仰羡敬佩,也足以令世人一生受用。
《说文解字》中收录的“水”部字多达400多个,本文仅选取其中30几个予以剖析,探析出“水”部中所体现出的水的性质干净纯洁、力量宏伟强大、水的状貌灵活多变三大特点。从《说文解字》之中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水部字中蕴含着深厚的“水”文化。先哲就是在这种独特的文化特质的熏陶濡染之下,形成自己的文化精神。这是一种淡泊名利、公正不阿的人品气节;坚韧不拔、敢于拼搏的人格毅力;从容不迫,宽广包容的胸襟度量。这种文化精神在经历时间的洗礼和冲刷后依旧给予现代人智慧,其精神力量在21世纪的今天依旧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82-83.
[2]徐文助.新编孙子兵法[M].北京:华泰文化,2000:153.
[3]朱熹.四书集注[M].长沙:岳麓书社,1995:130.
[4]老子.道德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2:9.
【关键词】 “水”部字;公正;坚韧;从容
【中图分类号】H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5-0061-02
《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与字源的字书,它按部首选编同类之字的体例,显示了汉字衍变的规律和背后的思想文化。作为540部首中的一个大部,“水”部共计收录468字,其中重文22字,新附23字,累计491字。许慎释“水”曰:“凖也。北方之行。象众水并流, 中有微陽之气也,凡水之属皆从水。”[1]纵览《说文解字》“水”部所录字,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有关于河流、江海、流域的名称,例如“江”“浙”“沅”;二是有关水的状态、样貌的字,例如“涓”“汀”“汽”;三是由“水”引申而出与“水”相关的字,例如“泳”“汗”“浴”。通过对“水”部字特点的分析,可以窥探其中渗透的中国传统修身之道。
一、水的性质干净纯洁——淡泊名利、公正不阿的气节
水作为一种液体的存在,它具有无色、无味的物理属性。在感官和视觉上给人以干净之感,因此在文学涵养上也就很自然的给予了它圣洁的意义。在《说文解字》中就有不少字说明了水的这一特性。“潚”,“深清也,謂深而清也。”“瀏”,“清流貌,从水劉聲。”“漻”,“清深也,从水翏聲。”“泚”,“清也,从水此聲。”“洌”,“水清也,《易》清。”“淑”,“清湛也,从水叔聲。”“澂”,“清也。”“清”,“朖,澂水之皃。”“湜”,“水清见底也,从水是聲。”“漥”,“清水也,从水窐聲。”从以上字可以看出水给予人最直观的感受是颜色纯,性质清,所以人们在赋予它圣洁的文学象征特性的同时也就认为水可以洗涤一切的肮脏、浑浊。
在《说文解字》当中“水”部字的归类之中,大约有着10几个水部字的释义与“清”相关,可见水“清洁”的特质是古人一直所追求和重视的。顾况在《赠别崔十三长官》中曾说道“我来宣城郡,饮水仰清洁。”此外,著名的《沧浪歌》中也曾写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有“清”的特性,用“水清”来比喻清廉之世,皆是表达了古人追求高洁伟岸的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美好愿望。古往今来颇多名人贤士,以追求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而广受称赞。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不懼奸佞,也不为权势低头,敢于为政治理想献身;五柳先生陶渊明安贫乐道,不为五斗米折腰;诗仙李白,不事权贵,笑骂孔夫子。
从这些都不难看出,在古人心中水之“干净”“圣洁”的特征所蕴含的是一种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气节,也是一种至高人格魅力的象征。同时,除了“清”的特性以外,“水”还是公正不阿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之中称“水”为“凖也”。这里的“凖”可以把它释为公正之意,古人追求中庸之道,做人做事需做到不偏不倚,公正不阿,方能服人。
二、水的力量宏伟强大——坚韧不拔、敢于拼搏的毅力
水是生命的源泉,尤其是在古代,在农业灌溉以及生产生活各方面都不发达的情况下,傍水而居是人类生存的最佳选择。在《说文解字》当中可以看到,存在很大一部分“水”部的字都是表示水流,河湖的名称。例如“渭”“湟”“洛”“汝”“汾”等。古人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江河湖泊,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人类的生存状态,所以水的力量是强大的。此外,表示力量强大的最直接莫过于“溥”,其在《说文解字》之中最直接的解释就是“大也”。再者,可以看到“滔”,“水漫漫大皃,《堯宝》:浩浩滔天。”“淢”,“急疾之流也,从水或聲,于逼切。”“沆”,“莽沆,大水也,《西京赋》:莽沆洋溢。”则分别表现了水量之沛,水速之快以及水势之汹。事物的发展都有正反两面,水因为它力量宏伟强大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时不时发生的洪涝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在《说文解字》中便有“洪”,“洚水也,《釋詁》曰:洪,大也。”本义有“大”之义,引申指“大水”。由以上都可以得知水的力量是宏伟强大的。
战国《荀子·王制篇》中曾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样的语论。“君”,舟也,“人”,水也,水既能载船也能覆船。其中以水喻人,来表示人民力量的强大,可见水力量大的这一特性也不言而喻。《说文解字》中,“汩”,“治水也,《天問》:不任汩鴻,师何以尚之,王云:汩,治也,鴻,大水也,引申之,凡治皆謂汩。”人生处处充满磨难,布满荆棘,需有“汩”“治”一样的品质,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敢于拼搏的底气,不畏艰难,敢于去征服磨难,战胜挫折。又如“泝”字,则有逆流而上之意。人生漫长,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勇作“遡者”。再看“洚”字有水不遵道而行的意思。《告子》篇中注析:“水逆行謂之洚水。水不遵道,正謂逆行。”这些字皆说明人唯有在历经磨难之时,有着逆水行舟一般的毅力方可成就大事。李时珍身如逆流船,心如铁石坚,著《本草纲目》;司马迁忍身心屈辱,书历史长河,作《史记》。中国古代无数先贤前辈们,在历经世事艰苦之时,选择的修身,修心,以自身的坚强毅力作为前行的动力支撑。水力量的宏伟强大,《说文解字》之中水部字所诠释出的这种坚忍不拔,敢于拼搏的人格精神,滋润涵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三、水的状貌灵活多变——从容不迫,宽广包容的度量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应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2]《新孙子兵法》中将用兵比喻做行水,需灵活多变,因地制宜。水的状貌是灵活多变的,在《说文解字》中也可得到不少参考。在水体的流量上可大可小,如“滂”,“沛也,《小雅》曰:俾滂沱矣。”“涓”,“小流也。”在水体的深浅上亦是可深可浅,如“漼”,“深也。”“淺”,“不深也。”在水体的流淌速度上可急可缓,如“湍”,“疾濑也,疾濑,濑之急者也。”“汀”,“平也,謂之水平也。”水声也是大小不一,“濞”,“水暴至聲。”“灂”,“水之小聲也。”此外在水体的色泽上也是有清有浊,如“漥”,“清水也。”“潢”,“積水池也,《左傅》:潢污行潦之水。”从“漦”,“顺下之流也。”由“漩”,“回泉也,从水旋省聲”;“泝”,“逆流而上曰?洄”可以知道水在流向上也非固定的。不仅如此,“涸”,“渴也,《月令》:仲秋之月,水始涸。”“滿”,“盈溢也。”从“涸”“滿”二字也可以知道水体的满溢和枯竭也是因时而变的。水因它的灵活多变而带有了一层神秘色彩,人们依赖水,崇尚水,更是离不开水。
在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之中,崇尚中庸之道。程颐认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3],可以理解为遇事宠辱不惊,从容不迫。 就以《说文解字》中的“水”部字来说,“沙”,“水散石也。”水遇细石,水中散石作沙。“漠”,“北方流沙也。”“淊”,“从水臽聲,泥水淊淊也。”水不论是遇“泥”抑或是遇“散石”,都能够立即做出反应,调整自己的状态,形成新的物质,以适应新的环境。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世间之事、之物变幻莫测,人在对于宇宙来说只是沧海一粟,不可能做到事事都在自己的预测或者是期望之中。需时刻保持沉稳的心态,做到从容不迫,时刻做好应对变数的准备,睿智地应对这不断变化着的世界。
此外,《道德经》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4]其中水的精神是至善、利万物、不争。水中蕴含着的中庸之道,教人处世要与人为善,不可好胜心过强,低调做人,平衡心态,秉持和谐、宽厚之心。又如“海”,在《说文解字》中释为“天池也,?納百川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为人应常怀一颗包容之心,具有大海的胸怀,不计较细枝末节。这就是水的特性给予世人的处世之道,从容不迫、宽广包容的胸襟着实令人仰羡敬佩,也足以令世人一生受用。
《说文解字》中收录的“水”部字多达400多个,本文仅选取其中30几个予以剖析,探析出“水”部中所体现出的水的性质干净纯洁、力量宏伟强大、水的状貌灵活多变三大特点。从《说文解字》之中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水部字中蕴含着深厚的“水”文化。先哲就是在这种独特的文化特质的熏陶濡染之下,形成自己的文化精神。这是一种淡泊名利、公正不阿的人品气节;坚韧不拔、敢于拼搏的人格毅力;从容不迫,宽广包容的胸襟度量。这种文化精神在经历时间的洗礼和冲刷后依旧给予现代人智慧,其精神力量在21世纪的今天依旧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82-83.
[2]徐文助.新编孙子兵法[M].北京:华泰文化,2000:153.
[3]朱熹.四书集注[M].长沙:岳麓书社,1995:130.
[4]老子.道德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