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编的多种体裁课文都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体。它们反映的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合情合理的形式、多样的结构,对少年儿童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从美学的高度去领会、去体验、去感受,使学生受到高尚理想、情操、品德的陶冶。这对培养少儿健康的审美心理、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从课文的意境中发掘美
对课文意境的挖掘是培养少年儿童审美认识的开始。意境,是形象思维派生的奇葩。如何使学生形象地体会文章的写意与环境,伴随作者的思想感情完成这个思维过程,进入文章的意境,是受教育者自觉接受美育教育的重要前提。
为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名句能在学生的心中扎下根?那是因为作者所勾画的登高极目所见的壮阔景象,使人产生了胸臆顿开的意境。那是由于他们受到要想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以最大的努力去攀登更高的境界的這一道理的启示。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正确地区分美和丑,明确:(1)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人类物质文明的奋斗和劳动的境界,是人类力量的美;而不努力追求“欲穷千里目”的懦夫懒汉的鼠目寸光思想,是人类的丑。(2)高尚的友谊,以及诚实、勇敢、胸襟豁达是人类情感的美;而狭隘自私乃至着眼于渺小的个人恩恩怨怨、虚情假意,其丑无比。(3)坚强的意志,高尚的气节,不屈不挠的精神境界是人类气质的美;而懦弱、动摇、沉沦、自暴自弃的颓萎的精神境界,以及那些卑躬屈膝、丧失国格和人格的奴才相,更是丑陋的行为。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对文章意境开掘的深度,决定着所确立的学生审美认识的高度。
二、 从课文的人物形象中发掘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成功地为我们塑造了各式各样使人赏心悦目、充实饱满的人物形象,这些正面的人物形象,都为少年儿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对“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的边疆勇士,对强敌面前临危不惧,不辱使命又顾全大局的蔺相如……都铭刻心中。我在教《一夜的工作》这篇文章时,启发同学们从为全民族的兴旺发达、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呕心沥血的周总理伟大形象,联系到孔繁森等为祖国进步而默默献身的平凡形象,都是将自己的生命同祖国人民的脉搏息息相连。对于这些光辉形象的挖掘,可以使屹立在学生幼小心灵中的英雄们的丰碑,更加辉煌壮丽,使他们萌发崇高情操的胚芽,这是实现审美素质教育作用的直接手段。少年儿童对英雄主义的美、爱国主义的美,对信念、理想的美的追求和向往,势必形成一股重要的、潜在的社会改造力量。
三、 从课文的语言中发掘美
小学语文教材选入的大部分文章在语言的使用上同样遵循这一法则,都具有严谨、含蓄、生动、精辟、明快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从使用语言的角度发掘美是让学生一方面接受语言表意的美感作用,另一方面是使学生了解汉民族语言在表达上的丰富而又严密的性质,同时促进学生提高认识,不但要珍惜爱护本民族语言的纯洁和优美,更要对本民族语言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作出贡献。我们在《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们首先引导学生注意两点:(1)语言的准确使用本身就是美。(2)语言的朴实本身就是美。
四、 从课文的内容结构中发掘美
我们在欣赏一篇精彩的文学作品时,常常为作者巧妙的艺术构思所折服。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分析文章布局谋篇的意义就在于强调文章的内容结构美。对文章内容结构美的追求,是在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基础上,追求文章更加完美的形式。我们通常是从逻辑思维的程序、层次内容结构的布局来挖掘作品完美的结构。
请看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内容结构。文章按照小女孩卖火柴→擦火柴→捏着火柴梗死去这样一个内容顺序,反映小女孩贫困的生活→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悲惨的结局。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内容结构,是从贫困这一原因开始,到悲惨地死去这个结果止。从结构角度反映了这一事件的因果关系,指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贫困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在因果之间所幻现的五幅色彩绚丽的图画,是小女孩面对魍魉世界无能为力的本能呼喊。我们引导学生使感情的发展沿着小女孩根本不高的要求所幻现的五幅画面缓缓平移,最后达到高潮。这就是内容结构显现出的力量美,完美结构带给我们的一定是完美的充分表达。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作文时,着重考虑内容结构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写比较复杂的记叙文时,更要安排好段与段之间的层次和联系,使文章丰富的内容和完美形式达到统一。
综上所述,只有利用好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少年儿童健康的审美心理、审美情趣、审美判断,使其对真正认识人类社会中的真善美、假丑恶,才能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东岗辽核希望小学)
一、 从课文的意境中发掘美
对课文意境的挖掘是培养少年儿童审美认识的开始。意境,是形象思维派生的奇葩。如何使学生形象地体会文章的写意与环境,伴随作者的思想感情完成这个思维过程,进入文章的意境,是受教育者自觉接受美育教育的重要前提。
为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名句能在学生的心中扎下根?那是因为作者所勾画的登高极目所见的壮阔景象,使人产生了胸臆顿开的意境。那是由于他们受到要想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以最大的努力去攀登更高的境界的這一道理的启示。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正确地区分美和丑,明确:(1)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人类物质文明的奋斗和劳动的境界,是人类力量的美;而不努力追求“欲穷千里目”的懦夫懒汉的鼠目寸光思想,是人类的丑。(2)高尚的友谊,以及诚实、勇敢、胸襟豁达是人类情感的美;而狭隘自私乃至着眼于渺小的个人恩恩怨怨、虚情假意,其丑无比。(3)坚强的意志,高尚的气节,不屈不挠的精神境界是人类气质的美;而懦弱、动摇、沉沦、自暴自弃的颓萎的精神境界,以及那些卑躬屈膝、丧失国格和人格的奴才相,更是丑陋的行为。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对文章意境开掘的深度,决定着所确立的学生审美认识的高度。
二、 从课文的人物形象中发掘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成功地为我们塑造了各式各样使人赏心悦目、充实饱满的人物形象,这些正面的人物形象,都为少年儿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对“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的边疆勇士,对强敌面前临危不惧,不辱使命又顾全大局的蔺相如……都铭刻心中。我在教《一夜的工作》这篇文章时,启发同学们从为全民族的兴旺发达、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呕心沥血的周总理伟大形象,联系到孔繁森等为祖国进步而默默献身的平凡形象,都是将自己的生命同祖国人民的脉搏息息相连。对于这些光辉形象的挖掘,可以使屹立在学生幼小心灵中的英雄们的丰碑,更加辉煌壮丽,使他们萌发崇高情操的胚芽,这是实现审美素质教育作用的直接手段。少年儿童对英雄主义的美、爱国主义的美,对信念、理想的美的追求和向往,势必形成一股重要的、潜在的社会改造力量。
三、 从课文的语言中发掘美
小学语文教材选入的大部分文章在语言的使用上同样遵循这一法则,都具有严谨、含蓄、生动、精辟、明快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从使用语言的角度发掘美是让学生一方面接受语言表意的美感作用,另一方面是使学生了解汉民族语言在表达上的丰富而又严密的性质,同时促进学生提高认识,不但要珍惜爱护本民族语言的纯洁和优美,更要对本民族语言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作出贡献。我们在《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们首先引导学生注意两点:(1)语言的准确使用本身就是美。(2)语言的朴实本身就是美。
四、 从课文的内容结构中发掘美
我们在欣赏一篇精彩的文学作品时,常常为作者巧妙的艺术构思所折服。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分析文章布局谋篇的意义就在于强调文章的内容结构美。对文章内容结构美的追求,是在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基础上,追求文章更加完美的形式。我们通常是从逻辑思维的程序、层次内容结构的布局来挖掘作品完美的结构。
请看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内容结构。文章按照小女孩卖火柴→擦火柴→捏着火柴梗死去这样一个内容顺序,反映小女孩贫困的生活→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悲惨的结局。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内容结构,是从贫困这一原因开始,到悲惨地死去这个结果止。从结构角度反映了这一事件的因果关系,指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贫困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在因果之间所幻现的五幅色彩绚丽的图画,是小女孩面对魍魉世界无能为力的本能呼喊。我们引导学生使感情的发展沿着小女孩根本不高的要求所幻现的五幅画面缓缓平移,最后达到高潮。这就是内容结构显现出的力量美,完美结构带给我们的一定是完美的充分表达。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作文时,着重考虑内容结构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写比较复杂的记叙文时,更要安排好段与段之间的层次和联系,使文章丰富的内容和完美形式达到统一。
综上所述,只有利用好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少年儿童健康的审美心理、审美情趣、审美判断,使其对真正认识人类社会中的真善美、假丑恶,才能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东岗辽核希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