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京工商大学良乡校区的学生创业园里,
我们见到了“幸绘”团队的部分成员们,几位大三的学生,
这个创业园是学校专门为学校的创业创新团队们准备的,空间大且安静,“幸绘”团队平常会在这里讨论。
2015年北京国际设计周上,由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产品设计系教师何恩倩和汪泽平、李嘉、黄孙杰、覃富理等学生在北京大栅栏地区发起的“京城手工艺传承与创新”系列成果展出。
“幸绘”团队在大栅栏地区寻找着那些隐于市的手艺与文化,
借由手绘的方式与大栅栏每一位手艺人进行对话,
用民艺手绘向民艺守护者、传递者致敬。
几个月的时间,“幸绘”团队寻访了十几位手工艺人,
画下手工艺人的工作状态和生活细节。
幸绘的诞生
“若一味复制手工技艺的原始面貌,那么手工艺始终是人们心中的‘记忆’,难以走进现代生活。若要创新,就必须保持手工艺的文化基因与生活属性,同时贴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何思倩这样介绍“幸绘计划”。直发、齐刘海、娃娃脸,这是何思倩,她是“幸绘计划”的负责人,也是“幸绘”团队成员们的老师。
何思倩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的毕业生,读大学的时候,她喜欢踩着单车逛北京。有一年在景德镇游玩的时候,通过朋友介绍,何思倩认识了一些当地的手艺人,并且开始用画笔描绘他们的工作状态。
“一直喜欢老手工艺,记录这些濒临消失的老手艺以及找到传承创新的方法也是一直想做的事。”何思倩把她的经历和收集到的信息在设计课上讲给同学们听,她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接受传统手工艺的熏陶,启迪做产品设计时的灵感。
大二的时候,汪泽平、黄孙杰、李嘉、覃富里四个人想做一个关于传统的手工艺的复兴计划,参加北京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他们的立项项目是民间手工艺的复兴与再设计。当时,四个人收集了很多资料,去了景德镇、杭州等地方调研,那次他们找到了何思倩作为他们的指导老师,“幸绘”团队雏形悄然形成。
幸绘团队在北京国际设计周即将开幕的时候,他们为自己取了个名字,叫幸绘。幸绘,每次和手艺人都是一次有幸的相会。
幸绘计划1.0
在展览的时候,有位母亲指着画中的锤子问孩子:“你认识那个东西吗?”“幸绘”团队的成员们看到了这一幕,他们有些难过,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很多已经无法看到榔头锤子锯子之类的东西。大栅栏地区四合院的改造受到社会多方面的关注,但是它的老手艺却没有得到广泛的关注。科普,是“幸绘计划”最大的意义。
“幸绘”团队分工明确,何思倩、汪泽平、黄孙杰负责现场白描速写以及后期组图排版,李嘉负责文字采访和整理,覃富理负责摄像。“幸会手艺人,绘出手艺风”,“幸绘”团队希望通过“幸绘计划”以某种形式创新传统手工艺,以手工艺产品再设计的形式走近年轻人的生活。
北京工商大学新校区在良乡,尽管“幸绘”团队每次去大栅栏都要在路上花费4个小时的时间,但他们还是会去拜访老手艺人很多次。大半个暑假他们几乎每天都泡在大栅栏,从调研到记录下手艺人的工作状态再到一起寻求传承创新手工艺的方法。
“幸绘计划”中的那些老手艺人,一部分是来源于大栅栏跨界中心提供的关于大栅栏现存的老手艺人资料,一部分是“幸绘”团队在大栅栏行走中发现的。“格格酥,戴阿姨的二手书店,都是我们在路上看的过程当中觉得还不错,觉得很有意义的。”汪泽平说。
对老手艺人有了一些了解之后,“幸绘”团队的成员们会分工画下手工艺人的工作状态、工作流程、生活细节和手艺人们使用的工具。之后,他们会将零散的作品集中在一起进行分类设计,打磨和数码排版。
画画的同时,他们以群聊的方式采访手艺人们的生活故事和对老手工艺的看法。“因为有很多手艺人不一样,有些可能是边画边说明目的,有些是先说明目的再画,性格不同。我们很希望把他们的性格特点都表现出来。”做木雕的段大爷讲到兴起还会让自己的小狗表演杂技,“旧书店”的代阿姨会翻起自己的相册给“幸绘”团队讲北京的变化……
“幸绘”团队将访谈的内容分为:品滋味、访艺文、问巧工、寻礼俗,四个栏目,这些内容都在展览上有所体现。
从展览现场来看,将了解到的老手工艺的存在和现状传播出去,“幸绘”团队的目的达到了。不过,这只是“幸绘计划”1.0。
用心改变为更好地传承
在“幸绘”团队的展览里,互动区是最受游客们喜欢的,在这个区域里“幸绘”团队为兔爷做了一个“秘密花园”配色方案的征集墙,他们用简笔画勾勒出兔儿爷的现代化外形,参与的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兔爷儿进行上色。不仅是小朋友,有些老奶奶也会饶有兴趣地参与进来。展览的时候,制作兔爷儿的手艺人张忠强来到现场,不停地对“幸绘”团队说:“我觉得你们这个计划特别好。”
张忠强的兔爷儿店在杨梅竹斜街,店面不大,但是店里喜庆的色调以及玻璃窗后一座巨大的兔儿爷像足够吸引你的眼球。兔儿爷背部插的四旗写着:设计、合作、跨界、广安。寄托着店主——张忠强的愿景。如今,北京城里只有十几个会做兔爷儿的手艺人,兔爷儿的销量小,用这门手艺养家很困难,又有很多人不了解它的文化历史,所以不太有人愿意去学这门手艺。
张忠强曾经和一位设计师合作,制作出兔爷儿骑飞机等具有现代感和童趣的造型,他非常希望有美术知识的学生加入创作,在色彩搭配、造型上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喜爱,让300多年的兔儿爷有一个新的生命力。
和张忠强一样希望用年轻人的方式创新一下自己手艺的老手艺人还有很多,“幸绘”团队印象最深刻的是段大爷,段大爷已经年过7旬,现在他仍在继续做着木工这门手艺。木雕雕刻容易但是打磨难,木裁纸刀、挂画杆、太极棒、手把件儿、挂件儿、笔架、板凳、葫芦茶壶套件等等,花三四天的时间做出一件工艺品是常事儿。
手工做出的东西都是加入创作者感情的,这些老手艺人们也将中国的传统的元素嵌入在他们的作品中。
“对我来说帮助挺大的,我们在课本上学的和社会上的有所接触。”团队中的黄孙杰说。
“幸绘”团队最近纳入了来自其他高校的新人,队伍不断扩大,他们希望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参与进来。
“幸绘计划”从大栅栏开始,接下来他们希望扩展到全北京,通过设计的手段去传承中国传统设计中的“神”,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传统手艺的存在。
“幸绘计划”让“幸绘”团队与传统艺术来了一次美妙相会,与老手艺人们结下一份奇妙的缘份,老手艺人们的支持也使他们更加坚定这份“有幸”相会的深厚和分量。
责任编辑:张蕾磊
我们见到了“幸绘”团队的部分成员们,几位大三的学生,
这个创业园是学校专门为学校的创业创新团队们准备的,空间大且安静,“幸绘”团队平常会在这里讨论。
2015年北京国际设计周上,由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产品设计系教师何恩倩和汪泽平、李嘉、黄孙杰、覃富理等学生在北京大栅栏地区发起的“京城手工艺传承与创新”系列成果展出。
“幸绘”团队在大栅栏地区寻找着那些隐于市的手艺与文化,
借由手绘的方式与大栅栏每一位手艺人进行对话,
用民艺手绘向民艺守护者、传递者致敬。
几个月的时间,“幸绘”团队寻访了十几位手工艺人,
画下手工艺人的工作状态和生活细节。
幸绘的诞生
“若一味复制手工技艺的原始面貌,那么手工艺始终是人们心中的‘记忆’,难以走进现代生活。若要创新,就必须保持手工艺的文化基因与生活属性,同时贴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何思倩这样介绍“幸绘计划”。直发、齐刘海、娃娃脸,这是何思倩,她是“幸绘计划”的负责人,也是“幸绘”团队成员们的老师。
何思倩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的毕业生,读大学的时候,她喜欢踩着单车逛北京。有一年在景德镇游玩的时候,通过朋友介绍,何思倩认识了一些当地的手艺人,并且开始用画笔描绘他们的工作状态。
“一直喜欢老手工艺,记录这些濒临消失的老手艺以及找到传承创新的方法也是一直想做的事。”何思倩把她的经历和收集到的信息在设计课上讲给同学们听,她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接受传统手工艺的熏陶,启迪做产品设计时的灵感。
大二的时候,汪泽平、黄孙杰、李嘉、覃富里四个人想做一个关于传统的手工艺的复兴计划,参加北京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他们的立项项目是民间手工艺的复兴与再设计。当时,四个人收集了很多资料,去了景德镇、杭州等地方调研,那次他们找到了何思倩作为他们的指导老师,“幸绘”团队雏形悄然形成。
幸绘团队在北京国际设计周即将开幕的时候,他们为自己取了个名字,叫幸绘。幸绘,每次和手艺人都是一次有幸的相会。
幸绘计划1.0
在展览的时候,有位母亲指着画中的锤子问孩子:“你认识那个东西吗?”“幸绘”团队的成员们看到了这一幕,他们有些难过,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很多已经无法看到榔头锤子锯子之类的东西。大栅栏地区四合院的改造受到社会多方面的关注,但是它的老手艺却没有得到广泛的关注。科普,是“幸绘计划”最大的意义。
“幸绘”团队分工明确,何思倩、汪泽平、黄孙杰负责现场白描速写以及后期组图排版,李嘉负责文字采访和整理,覃富理负责摄像。“幸会手艺人,绘出手艺风”,“幸绘”团队希望通过“幸绘计划”以某种形式创新传统手工艺,以手工艺产品再设计的形式走近年轻人的生活。
北京工商大学新校区在良乡,尽管“幸绘”团队每次去大栅栏都要在路上花费4个小时的时间,但他们还是会去拜访老手艺人很多次。大半个暑假他们几乎每天都泡在大栅栏,从调研到记录下手艺人的工作状态再到一起寻求传承创新手工艺的方法。
“幸绘计划”中的那些老手艺人,一部分是来源于大栅栏跨界中心提供的关于大栅栏现存的老手艺人资料,一部分是“幸绘”团队在大栅栏行走中发现的。“格格酥,戴阿姨的二手书店,都是我们在路上看的过程当中觉得还不错,觉得很有意义的。”汪泽平说。
对老手艺人有了一些了解之后,“幸绘”团队的成员们会分工画下手工艺人的工作状态、工作流程、生活细节和手艺人们使用的工具。之后,他们会将零散的作品集中在一起进行分类设计,打磨和数码排版。
画画的同时,他们以群聊的方式采访手艺人们的生活故事和对老手工艺的看法。“因为有很多手艺人不一样,有些可能是边画边说明目的,有些是先说明目的再画,性格不同。我们很希望把他们的性格特点都表现出来。”做木雕的段大爷讲到兴起还会让自己的小狗表演杂技,“旧书店”的代阿姨会翻起自己的相册给“幸绘”团队讲北京的变化……
“幸绘”团队将访谈的内容分为:品滋味、访艺文、问巧工、寻礼俗,四个栏目,这些内容都在展览上有所体现。
从展览现场来看,将了解到的老手工艺的存在和现状传播出去,“幸绘”团队的目的达到了。不过,这只是“幸绘计划”1.0。
用心改变为更好地传承
在“幸绘”团队的展览里,互动区是最受游客们喜欢的,在这个区域里“幸绘”团队为兔爷做了一个“秘密花园”配色方案的征集墙,他们用简笔画勾勒出兔儿爷的现代化外形,参与的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兔爷儿进行上色。不仅是小朋友,有些老奶奶也会饶有兴趣地参与进来。展览的时候,制作兔爷儿的手艺人张忠强来到现场,不停地对“幸绘”团队说:“我觉得你们这个计划特别好。”
张忠强的兔爷儿店在杨梅竹斜街,店面不大,但是店里喜庆的色调以及玻璃窗后一座巨大的兔儿爷像足够吸引你的眼球。兔儿爷背部插的四旗写着:设计、合作、跨界、广安。寄托着店主——张忠强的愿景。如今,北京城里只有十几个会做兔爷儿的手艺人,兔爷儿的销量小,用这门手艺养家很困难,又有很多人不了解它的文化历史,所以不太有人愿意去学这门手艺。
张忠强曾经和一位设计师合作,制作出兔爷儿骑飞机等具有现代感和童趣的造型,他非常希望有美术知识的学生加入创作,在色彩搭配、造型上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喜爱,让300多年的兔儿爷有一个新的生命力。
和张忠强一样希望用年轻人的方式创新一下自己手艺的老手艺人还有很多,“幸绘”团队印象最深刻的是段大爷,段大爷已经年过7旬,现在他仍在继续做着木工这门手艺。木雕雕刻容易但是打磨难,木裁纸刀、挂画杆、太极棒、手把件儿、挂件儿、笔架、板凳、葫芦茶壶套件等等,花三四天的时间做出一件工艺品是常事儿。
手工做出的东西都是加入创作者感情的,这些老手艺人们也将中国的传统的元素嵌入在他们的作品中。
“对我来说帮助挺大的,我们在课本上学的和社会上的有所接触。”团队中的黄孙杰说。
“幸绘”团队最近纳入了来自其他高校的新人,队伍不断扩大,他们希望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参与进来。
“幸绘计划”从大栅栏开始,接下来他们希望扩展到全北京,通过设计的手段去传承中国传统设计中的“神”,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传统手艺的存在。
“幸绘计划”让“幸绘”团队与传统艺术来了一次美妙相会,与老手艺人们结下一份奇妙的缘份,老手艺人们的支持也使他们更加坚定这份“有幸”相会的深厚和分量。
责任编辑:张蕾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