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讨怎样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消除潜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以杜绝差错事故发生,确保护理安全,促进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促进护理质量全面提高。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390-02
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就医权意识日渐增强,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医疗护理安全和患者合法权益的要求不断增强[1]。消除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杜绝护理差错事故,保证护理质量,是手术成功与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护理安全成为护理管理的重点,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是整个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2]。因此,加强护理管理是减少安全隐患、提高整体护理水平的重要环节。
1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
1.1接错患者、错放手术间常见于患儿、老年人、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昏迷等不能准确回答问题的患者;术前访视不到位,也易接错患者。因手术需要临时调换手术间,如未严格查对易错放手术间。
1.2手术部位错误:如人体对称器官或肢体部位术前查对不严,致摆错体位,开错手术部位。
1.3手术体位安置不当:此类错误的发生,主要是巡回护士违背手术体位安置原则,对术式不甚了解,缺乏与术者、麻醉者沟通所致,多见于全麻、消瘦、手术时间长、高龄等病人。
1.4清点有误,操作不当:忽略检查校对,导致异物遗留;缝针弹出方向不明,寻找困难,造成医疗事故。
1.5手术标本保留不当:术中切下的小标本容易遗失,如切下的声带息肉标本,未及时装好致遗失而引发纠纷。
1.6皮肤电灼伤和化学烧伤:电极板放置不当或使用不当致皮肤电灼伤,使用化学消毒剂如碘酊消毒时乙醇脱碘不彻底或消毒剂浓度掌握不当致皮肤烧伤。
1.7物品准备不全:如术前对手术程序不了解致物品准备不充足,术中供应不及时,延误手术时间。器械、仪器设备性能不良致术中出现故障,造成手术中断、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1.8用药错误:病人手术中病情变化快,用药品种多,且要求及时,易发生用药错误。
1.9护理人员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有研究表明假如护理人员文化低,素质差,频繁轮换培训不够,不足将会导致更多的院内感染和其它不良反应,不利于病人的预后。
1.10手术患者护送不当:在护送过程中造成患者撞伤、坠床、管道脱出等。
2不安全因素成因
2.1规章制度不健全,制度不更新,操作流程不合理。制度、流程未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而变化,未随新技术的发展、新仪器的使用制定新的制度和流程,易发生差错事故。
2.2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或分工协调不当,工作量超负荷,秩序混乱,使护理人员精神和体力承受巨大的压力,情绪急躁、疲劳过度而发生差错。
2.3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差错事故的危害性缺乏充分的认识,不安心本职工作,粗心大意容易发生各种差错事故,引发护理纠纷。
2.4护士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术中执行口头医嘱,术后未及时补开医嘱;护士越权替代麻醉师的工作;对进修、实习生操作时过于放手放眼;手术护理记录单记录不详细、不严谨。
2.5业务素质差:尤其是年轻护士,缺乏临床护理经验,在手术配合中护士处于被动状态,术中用物准备不全,应急能力差,新业务、新技术不熟悉致配合不主动、不默契,延误手术时间。技术操作不够准确、不熟练致静脉穿刺多次失败等均可发生纠纷。
2.6语言行为欠规范:在患者清醒状态下,术中医务人员不负责地议论手术或谈及与手术无关的话题,给患者心理造成不良刺激;其次,护士在手术间随意谈论患者的个人隐私(如性病、残疾等),侵犯患者隐私权[3]。
2.7法律知识欠缺:,法制观念淡薄,在医疗纠纷、差错事故处理已进入到法制轨道的今天,人们更多地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部分护士仍然不重视法律知识的学习,法制观念淡薄,特别是缺乏与护理有关的法律知识,忽视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自主权等合法权益,有的甚至侵蚀到患者的人格。
3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消除潜在不安全因素
3.1健全制度,严格管理: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关键。根据工作结构、要求、内容、环境的改变,不断修订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
3.2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与法制教育:经常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和法制学习,牢固树立依法执业观念,严格执行护理工作规章制度,强化科学的工作作风,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
3.3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弹性排班:根据护理工作强度及复杂性配置一定数量的护士,护士长每天根据手术量的多少随时调整工作时间,合理搭配不同技术水平的护士,也可根据女性的生理特点及家庭需求适时合理排班,避免超负荷运转,实行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发挥其团队协作精神。
3.4加强业务学习:定期组织学习,提高业务素质,鼓励支持护理人员再学习,外出学习和进修。提高专业技能和应急能力,做到术中主动配合,对新知识、新改进有所领悟。加强护理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
3.5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建立差错事故报告制度:对易发生护理差错事故的环节进行讨论,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对典型的护理差错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对整改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类似差错事故的发生。
3.6消除或减弱噪声源,营造安静、严谨手术环境:手术室工作是一项细致的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工作,思想集中是手术安全的关键,制定并实施消除或减弱噪声源,营造一个安静、严谨的手术环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增强患者的安全感。
总之,手术室的护理缺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认真仔细,不可草率。提供尽可能的整体护理,加强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护理人员旺盛的精力和体力,这些都是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重要措施,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身保护意识,防范护理缺陷,从而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卢金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范护理纠纷[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611-612.
[2]李淑梅,苏丽庄.手术室護理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09,17(3):87-88.
[3]冷晓红,王红红.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探讨与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2002,22(8):34235.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390-02
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就医权意识日渐增强,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医疗护理安全和患者合法权益的要求不断增强[1]。消除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杜绝护理差错事故,保证护理质量,是手术成功与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护理安全成为护理管理的重点,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是整个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2]。因此,加强护理管理是减少安全隐患、提高整体护理水平的重要环节。
1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
1.1接错患者、错放手术间常见于患儿、老年人、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昏迷等不能准确回答问题的患者;术前访视不到位,也易接错患者。因手术需要临时调换手术间,如未严格查对易错放手术间。
1.2手术部位错误:如人体对称器官或肢体部位术前查对不严,致摆错体位,开错手术部位。
1.3手术体位安置不当:此类错误的发生,主要是巡回护士违背手术体位安置原则,对术式不甚了解,缺乏与术者、麻醉者沟通所致,多见于全麻、消瘦、手术时间长、高龄等病人。
1.4清点有误,操作不当:忽略检查校对,导致异物遗留;缝针弹出方向不明,寻找困难,造成医疗事故。
1.5手术标本保留不当:术中切下的小标本容易遗失,如切下的声带息肉标本,未及时装好致遗失而引发纠纷。
1.6皮肤电灼伤和化学烧伤:电极板放置不当或使用不当致皮肤电灼伤,使用化学消毒剂如碘酊消毒时乙醇脱碘不彻底或消毒剂浓度掌握不当致皮肤烧伤。
1.7物品准备不全:如术前对手术程序不了解致物品准备不充足,术中供应不及时,延误手术时间。器械、仪器设备性能不良致术中出现故障,造成手术中断、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1.8用药错误:病人手术中病情变化快,用药品种多,且要求及时,易发生用药错误。
1.9护理人员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有研究表明假如护理人员文化低,素质差,频繁轮换培训不够,不足将会导致更多的院内感染和其它不良反应,不利于病人的预后。
1.10手术患者护送不当:在护送过程中造成患者撞伤、坠床、管道脱出等。
2不安全因素成因
2.1规章制度不健全,制度不更新,操作流程不合理。制度、流程未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而变化,未随新技术的发展、新仪器的使用制定新的制度和流程,易发生差错事故。
2.2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或分工协调不当,工作量超负荷,秩序混乱,使护理人员精神和体力承受巨大的压力,情绪急躁、疲劳过度而发生差错。
2.3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差错事故的危害性缺乏充分的认识,不安心本职工作,粗心大意容易发生各种差错事故,引发护理纠纷。
2.4护士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术中执行口头医嘱,术后未及时补开医嘱;护士越权替代麻醉师的工作;对进修、实习生操作时过于放手放眼;手术护理记录单记录不详细、不严谨。
2.5业务素质差:尤其是年轻护士,缺乏临床护理经验,在手术配合中护士处于被动状态,术中用物准备不全,应急能力差,新业务、新技术不熟悉致配合不主动、不默契,延误手术时间。技术操作不够准确、不熟练致静脉穿刺多次失败等均可发生纠纷。
2.6语言行为欠规范:在患者清醒状态下,术中医务人员不负责地议论手术或谈及与手术无关的话题,给患者心理造成不良刺激;其次,护士在手术间随意谈论患者的个人隐私(如性病、残疾等),侵犯患者隐私权[3]。
2.7法律知识欠缺:,法制观念淡薄,在医疗纠纷、差错事故处理已进入到法制轨道的今天,人们更多地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部分护士仍然不重视法律知识的学习,法制观念淡薄,特别是缺乏与护理有关的法律知识,忽视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自主权等合法权益,有的甚至侵蚀到患者的人格。
3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消除潜在不安全因素
3.1健全制度,严格管理: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关键。根据工作结构、要求、内容、环境的改变,不断修订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
3.2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与法制教育:经常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和法制学习,牢固树立依法执业观念,严格执行护理工作规章制度,强化科学的工作作风,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
3.3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弹性排班:根据护理工作强度及复杂性配置一定数量的护士,护士长每天根据手术量的多少随时调整工作时间,合理搭配不同技术水平的护士,也可根据女性的生理特点及家庭需求适时合理排班,避免超负荷运转,实行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发挥其团队协作精神。
3.4加强业务学习:定期组织学习,提高业务素质,鼓励支持护理人员再学习,外出学习和进修。提高专业技能和应急能力,做到术中主动配合,对新知识、新改进有所领悟。加强护理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
3.5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会,建立差错事故报告制度:对易发生护理差错事故的环节进行讨论,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对典型的护理差错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对整改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类似差错事故的发生。
3.6消除或减弱噪声源,营造安静、严谨手术环境:手术室工作是一项细致的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工作,思想集中是手术安全的关键,制定并实施消除或减弱噪声源,营造一个安静、严谨的手术环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增强患者的安全感。
总之,手术室的护理缺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认真仔细,不可草率。提供尽可能的整体护理,加强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护理人员旺盛的精力和体力,这些都是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重要措施,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身保护意识,防范护理缺陷,从而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卢金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范护理纠纷[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611-612.
[2]李淑梅,苏丽庄.手术室護理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09,17(3):87-88.
[3]冷晓红,王红红.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探讨与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2002,22(8):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