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幼儿园应积极利用本土文化优势,在教育过程中进行渗透,这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既能够让幼儿体会到本土文化的魅力,增强幼儿社会体验和情感体验,同时也会无声的滋润幼儿的心灵,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成长。本文将系统分析幼儿园本土文化渗透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渗透方法及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幼儿园;渗透
本土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此幼儿阶段便开始接触了许多新颖的内容。如幼儿已经开始懂得了英语、会玩手机游戏、喜欢吃汉堡炸鸡,但是对于自己家乡的本土文化却了解甚少。随着学前教育的大力发展,幼儿教育也逐渐意识到本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想将其融入到幼儿一日生活教育之中。但实际的效果并不理想,教师未能使用正确的渗透方法,本土文化教育显得枯燥乏味,因此幼儿非常容易丧失学习兴趣,这也是幼儿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幼儿教育中本土文化的渗透方法分析
利用校园环境渗透本土文化
幼儿阶段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他们个性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管理者应积极挖掘本土文化教育元素,并将其运用在创设校园环境过程中。在创设校园环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本地小故事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卡通画,绘制在校园文化墙或者学生们经常出现的场所,让幼儿通过这些直观的环境感受到本土文化的魅力,之后再加上教师的讲解逐渐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内容。
区域活动中渗透本土文化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开展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主要以幼儿自主活动为主,满足幼儿的个性发展。教师可以在区域内投入相应的材料,满足幼儿动手、动脑的发展需求,但是如何在这些区域内渗透本土文化呢?首先教师要挖掘本土文化中适宜幼儿的内容,或将本土文化进行趣味改编,以幼儿易接受的形式走进幼儿生活。以眉县本土文化为例,在表演区域内,幼儿教师可以将本土特有的表演眉户剧服饰、装扮、故事唱段、旋律等改编为幼儿喜欢的、具有趣味的游戏,让幼儿们在游戏中进行感知、体验眉户剧的艺术魅力。在美工区域内,幼儿通过对当地著名旅游景点太白山文化的了解,可以体验水墨画的乐趣,画太白山、描山中花、走进山中可爱的动物。其次中华传统民间艺术具有着独特的魅力,它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艺术水平,同时还能够运用其中的寓意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例如:在六一儿童节时,可以开展剪纸活动,将本土剪纸非遗传人请入幼儿园,让孩子们了解剪纸历史典故,提高幼儿对剪纸艺术的认知,同时还可以邀请家长一起参加,家校共育渗透本土文化,让幼儿能够深刻体会到家乡人的伟大。
在主题活动中渗透本土文化
幼儿阶段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因此可以与本土人文或精神传承相结合,促进幼儿人格、情感全面发展。首先可以在利用本土历史名人开展主题活动,如眉县历史上名人有大儒张载,他的横渠四句影响深远,幼儿园以此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带幼儿参观张载祠,让幼儿了解身边的张载文化和思想,真正走进家乡文化,激发热爱家乡之情。其次利用传统节日,挖掘地方风俗习惯,了解家乡民俗特点。如在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等等的由来及意义的同时,把节日与地方风俗习惯结合,开展主题活动让幼兒感受当地传统节日所特有的趣味和不同,更加深入的感受生活。最后在这些主题活动中还可以邀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活动,让幼儿学会与他人交流,懂得分享与感恩,进而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主题活动与本土文化的融合不仅仅局限于此,各个幼儿园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将本土文化融入其中,增强幼儿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幼儿园教育中本土文化渗透建议
选择本土文化教育内容是关键
本土文化虽然博大精深,但是对于幼儿而言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某些本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消失,与教育之间的联系也较为薄弱,幼儿难以接受。因此幼儿园需要精心选择本土文化教育内容,以便幼儿心理及认知可以通过本土文化渗透获得更好的发展。
教师的素质是渗透本土文化教育的保障
若想充分释放出本土文化的魅力,让幼儿园教育更受幼儿喜爱,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课程研究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将本土文化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渗透。其次幼儿教师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许多本土文化渗透活动都需要发挥出教师的组织能力,让活动能够更加有序开展,只有这样幼儿才可以通过各种活动逐渐感受到本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本土文化的理解。最后幼儿教师需要积极学习本土文化相关内容,奠定夯实的本土文化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本土文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本土文化需要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积极为幼儿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通过各种活动不断增强幼儿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与认知,加大本土文化的渲染力,让幼儿可以体会到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逐渐将本土文化内化吸收,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莉. 小游戏,大教育——在幼儿园游戏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几点思路[J]. 内蒙古教育, 2018(6):33-34.
[2]赵莉莉. 将传统文化“种”进孩子的心中——浅谈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J]. 内蒙古教育, 2015(14):92-92.
关键词:传统文化;幼儿园;渗透
本土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此幼儿阶段便开始接触了许多新颖的内容。如幼儿已经开始懂得了英语、会玩手机游戏、喜欢吃汉堡炸鸡,但是对于自己家乡的本土文化却了解甚少。随着学前教育的大力发展,幼儿教育也逐渐意识到本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想将其融入到幼儿一日生活教育之中。但实际的效果并不理想,教师未能使用正确的渗透方法,本土文化教育显得枯燥乏味,因此幼儿非常容易丧失学习兴趣,这也是幼儿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幼儿教育中本土文化的渗透方法分析
利用校园环境渗透本土文化
幼儿阶段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他们个性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管理者应积极挖掘本土文化教育元素,并将其运用在创设校园环境过程中。在创设校园环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本地小故事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卡通画,绘制在校园文化墙或者学生们经常出现的场所,让幼儿通过这些直观的环境感受到本土文化的魅力,之后再加上教师的讲解逐渐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内容。
区域活动中渗透本土文化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开展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主要以幼儿自主活动为主,满足幼儿的个性发展。教师可以在区域内投入相应的材料,满足幼儿动手、动脑的发展需求,但是如何在这些区域内渗透本土文化呢?首先教师要挖掘本土文化中适宜幼儿的内容,或将本土文化进行趣味改编,以幼儿易接受的形式走进幼儿生活。以眉县本土文化为例,在表演区域内,幼儿教师可以将本土特有的表演眉户剧服饰、装扮、故事唱段、旋律等改编为幼儿喜欢的、具有趣味的游戏,让幼儿们在游戏中进行感知、体验眉户剧的艺术魅力。在美工区域内,幼儿通过对当地著名旅游景点太白山文化的了解,可以体验水墨画的乐趣,画太白山、描山中花、走进山中可爱的动物。其次中华传统民间艺术具有着独特的魅力,它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艺术水平,同时还能够运用其中的寓意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例如:在六一儿童节时,可以开展剪纸活动,将本土剪纸非遗传人请入幼儿园,让孩子们了解剪纸历史典故,提高幼儿对剪纸艺术的认知,同时还可以邀请家长一起参加,家校共育渗透本土文化,让幼儿能够深刻体会到家乡人的伟大。
在主题活动中渗透本土文化
幼儿阶段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因此可以与本土人文或精神传承相结合,促进幼儿人格、情感全面发展。首先可以在利用本土历史名人开展主题活动,如眉县历史上名人有大儒张载,他的横渠四句影响深远,幼儿园以此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带幼儿参观张载祠,让幼儿了解身边的张载文化和思想,真正走进家乡文化,激发热爱家乡之情。其次利用传统节日,挖掘地方风俗习惯,了解家乡民俗特点。如在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等等的由来及意义的同时,把节日与地方风俗习惯结合,开展主题活动让幼兒感受当地传统节日所特有的趣味和不同,更加深入的感受生活。最后在这些主题活动中还可以邀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活动,让幼儿学会与他人交流,懂得分享与感恩,进而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主题活动与本土文化的融合不仅仅局限于此,各个幼儿园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将本土文化融入其中,增强幼儿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幼儿园教育中本土文化渗透建议
选择本土文化教育内容是关键
本土文化虽然博大精深,但是对于幼儿而言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某些本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消失,与教育之间的联系也较为薄弱,幼儿难以接受。因此幼儿园需要精心选择本土文化教育内容,以便幼儿心理及认知可以通过本土文化渗透获得更好的发展。
教师的素质是渗透本土文化教育的保障
若想充分释放出本土文化的魅力,让幼儿园教育更受幼儿喜爱,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课程研究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将本土文化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渗透。其次幼儿教师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许多本土文化渗透活动都需要发挥出教师的组织能力,让活动能够更加有序开展,只有这样幼儿才可以通过各种活动逐渐感受到本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本土文化的理解。最后幼儿教师需要积极学习本土文化相关内容,奠定夯实的本土文化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本土文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育中渗透本土文化需要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积极为幼儿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通过各种活动不断增强幼儿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与认知,加大本土文化的渲染力,让幼儿可以体会到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逐渐将本土文化内化吸收,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莉. 小游戏,大教育——在幼儿园游戏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几点思路[J]. 内蒙古教育, 2018(6):33-34.
[2]赵莉莉. 将传统文化“种”进孩子的心中——浅谈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J]. 内蒙古教育, 2015(14):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