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协同创新理论框架研究

来源 :教育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d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在现有文献梳理总结的基础上,针对集群整体网络、集群内部主导企业、以及全球网络缺少各自价值主张的差异性研究不足,立足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发展实际,提出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主导企业网络、开放式全球网络之间的协同创新的研究思路,搭建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协同创新研究的基础性框架,并提供现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协同创新
  0 引言
  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是指集中于特定区域内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作为技术密集性产业,是一个国家战略性产业和工业崛起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当前,我国在高端装备制造方面取得了很多辉煌业绩,但一直以来协同创新不足的问题始终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需要着重提升的重要方面。集群网络对高端装备制造业成长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同,虽然中国制造业集群的发展逐渐融入全球价值链,但却存在着大量“协同不足”和“结构离散化”的现象。作为国家重要战略性产业和支柱性产业,努力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的协同创新能力,对于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高水平快速发展,以及提升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呈现明显的区域特点,本文以重大装备成套为特色的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为例,探讨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在集群网络发展过程中的协同创新行为,并提出提升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协同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1 文献回顾和研究思路
  产业集群网络形成机理的研究主要关注集群的形成要素、环境条件及集聚优势等层面,近年来,组织惯性、成员合作、信任和互利等企业行为对集群网络的生成愈发受到关注。从产业集群网络演化的研究范式来看,现有研究主要為实证研究。实证研究多以某一区域(产业)的集群为对象,从复杂网络、生命周期、资源流动等不同视角对其演化历程进行研究。产业集群网络内外交互作用研究多集中在集群内企业网络行为互动作用,或外部环境对集群网络影响的研究,但对集群网络的影响缺乏具体情景的支撑。制造业集群网络始终面临着系统嵌入性和系统独立性的嵌套式角色冲突问题,集群网络既要在开放式全球网络系统的愿景、目标和结构下发展,又需要保持充分的独立性和差异性。同样,企业个体网络作为集群网络的重要主体,在嵌入集群网络的同时,也具有改变乃至重构当前集群网络的能力,这种特性恰恰是集群网络演化的活力之源。
  因此,有必要在扎根“辽宁情境”的基础上,将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置于集群内部企业个体网络和集群外部开放式全球网络的协同创新框架下进行研究,基于其各自发展特性,重点关注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在企业个体网络和全球网络交互作用过程中的协同创新行为和模式。为此,本研究沿着“形成发展→协同创新→政策建议”的逻辑思路,展开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研究,使研究能够“嵌入辽宁情境、体现辽宁情境”。
  2 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形成演化研究框架
  产业集群作为一个复杂的动态网络,其集群内部各个利益主体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基于社会关系和市场连接的各种复杂网络关系形成产业集群特有的网络结构,由此看见,集群网络中各个利益主体间的相互关系成为产业集群形成和演化的内在机制。为此,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形成和演化研究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的生成要素研究主要从关系接近和地理接近两个维度识别集群网络的生成要素。其中,关系接近维度主要考察制度、社会和认知因素;地理接近维度主要对资源环境的相关内容进行识别分析。二是集群网络中主导企业网络构建研究从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维度探析不同类型主导企业网络的构建机制,以及不同类型企业网络间的作用机理。三是基于个体与整体的协同视角,通过对主导企业自我中心型网络构建行为的互动耦合研究,对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的生成要素进行识别,分析其形成机理,并对其形成模式进行提炼和总结。3 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协同创新研究框架
  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政府主管部门、企业、技术支持机构(如大学或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包括金融机构)、用户、相关企业等。其中,政府部门多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提供较多扶持;作为创新产出者、应用者和需求者,企业位于集群协同创新系统的核心位置;高校、科研院所等技术支持者提供关键技术或前瞻性技术的支撑或协作;银行、信贷、财政等金融中介机构主要承担社会服务职能,为创新提供资金和经济支持。在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集群中,价值链、知识链和产业链是创新集群网络协同创新的三大核心纽带。基于集群网络的协同创新理论,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协同创新研究框架应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是针对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协同创新的动因展开研究,在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形成和成长研究的基础上,扎根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发展情境,探索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协同创新的内外部动因。二是针对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协同创新的二元嵌套性开展研究,识别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协同创新的二元嵌套性特征及其表现,探讨其作为异质独立性和系统依赖性的二元性身份在主导企业自我网络和开放式全球网络中对多重目标管理,以及内外部机会识别的影响。三是围绕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协同创新机制研究。一方面,从系统嵌入性和网络独立性维度探析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与集群内部主导企业网络的协同创新机制并析出核心要素;另一方面,从本地網络根植与外部网络嵌入维度探析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与开放式全球网络的协同创新机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个体网-集群网-全球网”整合的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模型,识别出提升和阻碍协同创新的关键要素。   4 促进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协同创新的政策体系研究
  当前,我国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产业集群得到了飞速发展,其产业集群网络已经初步形成,并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相对应,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政府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政策推动产业集群的重要性,因此,一些区域已经制定了相应的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措施。但目前为止,辽宁省虽然出台了部分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但还缺乏一个系统和完善的区域性产业集群政策体系,同时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政策体系要结合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实际情况,把国家产业集群的相关政策和辽宁地方的集群政策有机的结合起来。
  一是系统分析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协同创新的现状。根据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方向,从集群内主导企业、产业结构和布局、产业区位优势、科研和人才等方面对当前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总体现状进行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现实基础。从当前新常态背景下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基本运行情况入手,从集群网络协同创新的系統动力、资源障碍、信任冲突、激励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当前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协同创新总体性问题进行分析。
  二是制定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协同创新的政策需求体系。探寻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协同创新的最新趋势,找出发达国家和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协同创新的政策变化趋势和启示,从“找点”即集群网络中的主导企业网络能力提升;“通线”即集群网络与全球网络的协同创新;“拓面”即政府部门的制度策略三个视角研究推动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协同创新的政策需求。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在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协同创新政策需求研究的基础上,从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集群网络中主导企业自我网络与开放式全球网络的动态适配,以及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发展环境层面,提出促进辽宁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发展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池仁勇.区域中小企业创新网络形成,结构属性与功能提升:浙江省实证考察[J].管理世界,2005(10).
  [2]胡大立.我国产业集群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战略风险及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1).
  [3]吴俊杰,戴勇.企业家社会网络、组织能力与集群企业成长绩效[J].管理学报,2013(10).
  [4]张治河,黄海霞,谢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研究——以中国光谷为例[J].科学学研究,2014(1).
  [5]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2.
  [6]金仲,宋青瑾.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3(4).
  [7]阮建青.危机与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质量升级——基于浙江产业集群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2(2).
  [8]杨张博,高山行.生物技术产业集群技术网络演化研究——以波士顿和圣地亚哥为例[J].科学学研究,2017(4).
其他文献
摘要: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展基础教育学校模式重建运动。所谓学校模式重建就是要对现有学校进行彻底的改革,重新组合和优化学校的各项要素,如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以及校长的作用、教师的角色、学生的地位、家长的影响、教育专家的地位、各级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等,以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新教育结构。文章分析了美国学校模式重建的动因、目标和主要内涵,在此基础上做出了简要评价,最后阐明了美国学校模式重建运动
期刊
摘要:教育在人类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教育过程中有些事物往往难以用精确的概念加以表征。而概念隐喻往往能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加强人们对其意义的理解。因此,教育中难以理解或表征的事物可以借用概念隐喻,一方面使教育者更容易表达,另一方面使受教育者更容易理解。  关键词:教育;概念隐喻;教育隐喻  1、引言  隐喻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会出现在著名的诗句里、一个鼓舞人心的演讲里,或一个品牌
期刊
摘要:学术沙龙的上课方式,最大的收获并非具体的知识传授,而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思想交流发生碰撞的乐趣,让学生们享受到比较丰盛的营养学术餐,让学生了解学术的基本套路;纠正以往课堂教学的教法过于呆板、讲解叙述而外无互动、互动少的现象,改变灌输知识而非启发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课堂系统三要素之间的合理结构,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历史专业选修课;学术沙龙  赤峰学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研究天津高职院校能力测试的具体方案,归纳出天津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能力测试的特色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天津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能力测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自主招生 能力测试  我国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始于2005年上海三所民办高职院校试点[1],天津自2009年在12所高职院校进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至2016年共有26所高职院校获得自主招生资格[2]。对于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而言,自
期刊
摘要:论文是一个人展示科研能力和理论成果的工具,对于学生而言,无论是获得学位,还是以后的学术发展,学习论文写作都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中,笔者主要从自己在撰写学术论文中遇到的问题出发,阐述自己对于学术论文写作的一些看法,并对于一般性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学术论文 毕业论文 学术论文结构 格式 创新 学术不端 时效性与价值性  对于从未写过学术论文的朋友来说,初次进行学术论文写作,很可能会感到力不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有言:“教育之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叶老所言之“不教育”并非放弃教育,而是通过唤起受教育者之教育主动性,使其在头脑中形成自我教育之思维理念,进而在教育形式上从被动教育转变为主动教育。而大学教育是要有一种浓郁的学术氛围来显现,氛围的形成则是由一个个具体的教师和他的学生们为学术共同努力造就的。本文通过对本校研究生院创立的“研究生伯仲学术沙龙”进行概述与研究,并阐述学术沙龙对于提
期刊
我最初知道陈康先生,是年轻时读他的译著《巴门尼德斯篇》,看到序中他关于信达雅的论述,好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对他关于做学问方式的说明似懂非懂,只觉重要。后来每年春节去看望汪子嵩先生,常听汪先生谈起他,加上学习他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思想的研究,思考他对一些术语的解读和讨论,对他的生平和思想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甚至有了似曾相识的感觉。这里我想集中谈一谈他的学术理念,也可以说是他的哲学理念,当然,这只是我所理
期刊
学业评价是指按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成就作出评价。它是对教学效果得出价值判断的手段,也是反馈教学活动信息的途径,具有诊断、调节、强化作用。通过学业评价,人们可以判断教学的质量水平,发现问题并据此采取措施改进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学业进行测量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学校与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怎样的学业评价才是可行的、可信的等直面评价操作性的问题成了教师
期刊
摘要:鉴于当代语篇多模态的特殊性质,传统把读写作为主要目标的单一阅读教学模式的适用性已经不强,我国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心应转移为培训大学生多模态读写能力。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书面语篇通常拥有丰富意义的多模态资源,而培养学生多模态能力应是基于外语教师明确的指导再加上学生本身自主性的实践。针对多模态理论指导下大学英语阅读学习策略研究,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因素。  關键词:多模态理论;英语阅读学习策略
期刊
摘要:提高大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改善其交通安全行为对于降低大学生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率至关重要。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大学生交通安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收集数据验证模型。结果发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个体交通安全意识及行为都有显著影响。但对交通安全意识,主观规范和行为态度的影响作用都较大;对交通安全行为而言,知觉行为控制最重要。研究结果对交通安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者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