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印象:“浪漫韩剧”
作为2010级山东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韩语专业的学生,赴韩交流学习几乎是一进入大学校门就开始做打算的事情。而我恰巧赶上了好时机,在学校开展的第一届和韩国诚信女子大学合作的2+2项目中,有幸到韩国继续学业。
在学习韩语的这两年中,与我们接触最多的词语是“韩剧”。韩剧,常常霸占了我们课后作业的首席位置,甚至充斥满我们各种娱乐休闲时间。也是由于看韩剧较多的原因,在我的印象里,韩国往往与“梦幻、唯美、童话”挂钩。
然而,所有的美好只构建在想象中。2012年8月份,在我踏入韩国土地的第一秒,一切对韩国的真实感受才正式拉开序幕:原来街道两旁的落叶没那么浪漫,原来男女主人公相遇的街角没有那么曲折,原来所有剧情的发生地点都没有那么童话式。而唯一符合想象的是街道上总有那么一些年轻男女,像极了漂亮光鲜的荧屏主角。
不过不管是去韩旅行还是在韩留学,很多人都想过会不会在某条街就遇到某个韩国明星呢?不过街头偶遇韩国明星的几率并不像外界传言的那么大,但因为韩国明星遍地开店,所以邂逅明星开的店就相对比较容易。
韩国的演艺圈事业很发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因为很多韩国明星都喜欢在自己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后开展一些其他副业,比如在首尔市江南区新沙洞就有一家宋承宪开的餐饮店,名为“black's smith”。另外,在国家法定节日,一些大型广场经常会有免费的明星演唱会,即使是一些明星的专场演唱会,门票均价也比中国低很多。
整容之都:
整容像理个发一样普通
提到韩国,人们往往首先想到韩剧里面的俊男靓女,尽管人们也知道那些花样美男和亮眼美女和整容脱不了关系,但“医学整容”已经渐渐成为韩国的一个标签,甚至全球各地都有专门为来韩国整容而设置的旅行专线。
对韩国人而言,整容已经是一个深入民心的“休整”手段,跟老百姓理个发一样普遍和正常。韩国人不把整容当个人隐私,许多人并不隐瞒自己曾经整过容。在韩国,甚至会有许多父母在女儿18岁生日时送整形美容卡作为礼物,因为他们希望女儿能漂漂亮亮地开始人生之路。
整容的确是韩国的一大支柱产业,这也和韩国的社会就业实况有关,韩国人就业竞争非常激烈,他们认为个人的容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人能力。漂亮的外表是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就业竞争的一种资本。
整容让韩国演艺圈事业发达,也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全民的娱乐消费。韩国民众最喜欢的娱乐活动是唱KTV,所以韩国的KTV行业相当发达,以致在外国人眼里,KTV都成了韩国人的代名词。比如在美国纽约或者旧金山,一说起去唱KTV,大家都会相约“KOREAN TOWN”(韩国人聚集的地方,类似中国人聚集的唐人街)——虽说这本来是日本人的发明。韩国人的夜生活一般从晚上八九点开始,吃饭娱乐,到晚上最后阶段基本都会选择唱KTV,而且会持续到第二天凌晨四五点,甚至天亮。
注重生活质量的城市
韩国在公共设施方面做得很突出。在街道上,看得到分门别类的垃圾箱,而厕所一般都要进两次门,第一道门像一个穿衣镜,再进去才是洗手台和厕所。韩国人很注重外在形象,因此,外来人总能在各个方面感受到这个民族对公共设施和基础硬件的高要求。
在文化教育事业方面,因为公共设施方面投资较大,致使韩国大学的学费普遍偏高,这也是促使很多韩国大学生贷款念大学的原因之一。高校当中,夏天空调冬天暖气是不必说的,电梯教学楼、统一的韩式校服、常年免费wifi等一系列设施相当齐全。另外,韩国很多文化类的博物馆对学生都是免费的,在博物馆经常可以看到有老师带着学生参观,而且,对学生的讲解也被列入老师的教学科目。
韩国很注重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也由于社会竞争力太大,城市里的绝大多数人学历都比较高。韩国在教育方面最为注重的是实践,小孩几乎从入校读书开始,就一直在实践当中,比如很多大学里面,连“迎接交换生”也被列为实践项目,最后都记入学分。
当然了,除了公共设施和教育,韩国的服务业也非常发达。韩国服务业的真正体现远不在于眼睛看到的各类商店,而在于进店后的全程服务。
而且,韩国特别擅长以领先又有品味的审美,让一切看起来都更美。韩国姑娘时尚又显瘦的穿衣风格被定义为“韩范儿”,韩国的礼品设计在国际上频频获得大奖,甚至每一家饰品店或咖啡厅,都会有自己的装潢风格。于是,来到韩国,首先嵌入记忆的还有各种独一无二的店面装饰。
语言关:一顿“名不符实”的肯德基
由于本身就是韩语专业的学生,对赴韩学习并没有太大压力,不可置否,在赴韩学习之前,至少在语言关上,我比其他非韩语专业的学生多了一点底气。但是在真正来到韩国以后,我才开始明白,要把理论成功地运用于实践中并不是我想象中那么简单。
记忆最深的是有一次和朋友去首尔一家肯德基点餐。来到肯德基以后,我和朋友说着还不顺溜的韩语,几乎是用纯“汉译韩”的方式完成了点餐。几分钟后,服务员端过来的餐却和我们所点的完全不一样,处于惊讶和疑问之中,却又由于人生地不熟,我和朋友只得端着那些“名不符实”的东西默默回到自己的座位。回到学校后,问过一些关系较近的韩国同学,我们才知道,韩国几乎所有的肯德基、麦当劳的餐名都是音译过来的,即根据英文的发音再用韩语相似音节造词而得。在书本上,我们找到的那些专业名词,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却无处可寻。
也是在那件事情以后,我才知道让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确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独在异国的应变能力
或许因为从初中就开始念寄宿学校,对于自己的独立自理能力我还是有一定自信的。可是当我走在首尔的大街上,一切都不像想象中那般简单。因为在这里,没有人会对你说中文。
我所在的班级总共一百多个人,只有两个中国人,一个是在山东工商学院和我同系但之前并不熟识的校友,另一个就是我。有些老师,上课会比较轻松,比如在提问之前会给我们做一个提示,或者开个小玩笑,调节一下气氛。也有一些老师,就好像班上没有外国人一样,和平时上课完全没有异同。走在大街上,耳边响起的全是自己掌握得并不是很好的外语,即使看上去大家都是一样的轮廓、一样的面孔。
那是一种归属感的缺失,是一种身在异国却难寻亲友的孤单。当然,这种情绪不仅仅是我在体会,也是更多和我一样远在异国他乡的留学生正在体会的,所以,无论别人的建议如何,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排遣孤独的方法很为重要。
而且,不是每一个韩国人素质都那么高。在学校,就有些韩国同学公然地在我们面前讨论比较敏感的国际性问题。在新生接待的时候,也有一些只为了拿学分的接待生,对我们表现出一些不耐烦和敷衍了事。面对这种情况时,寻求自己同伴的帮助一定是最有效的方法,再者,就是始终保持礼貌谦和的态度,小不忍则乱大谋,毕竟,不让自己吃亏才是首要的。
(参考汇率:1元人民币=172.2846韩元)
作为2010级山东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韩语专业的学生,赴韩交流学习几乎是一进入大学校门就开始做打算的事情。而我恰巧赶上了好时机,在学校开展的第一届和韩国诚信女子大学合作的2+2项目中,有幸到韩国继续学业。
在学习韩语的这两年中,与我们接触最多的词语是“韩剧”。韩剧,常常霸占了我们课后作业的首席位置,甚至充斥满我们各种娱乐休闲时间。也是由于看韩剧较多的原因,在我的印象里,韩国往往与“梦幻、唯美、童话”挂钩。
然而,所有的美好只构建在想象中。2012年8月份,在我踏入韩国土地的第一秒,一切对韩国的真实感受才正式拉开序幕:原来街道两旁的落叶没那么浪漫,原来男女主人公相遇的街角没有那么曲折,原来所有剧情的发生地点都没有那么童话式。而唯一符合想象的是街道上总有那么一些年轻男女,像极了漂亮光鲜的荧屏主角。
不过不管是去韩旅行还是在韩留学,很多人都想过会不会在某条街就遇到某个韩国明星呢?不过街头偶遇韩国明星的几率并不像外界传言的那么大,但因为韩国明星遍地开店,所以邂逅明星开的店就相对比较容易。
韩国的演艺圈事业很发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因为很多韩国明星都喜欢在自己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后开展一些其他副业,比如在首尔市江南区新沙洞就有一家宋承宪开的餐饮店,名为“black's smith”。另外,在国家法定节日,一些大型广场经常会有免费的明星演唱会,即使是一些明星的专场演唱会,门票均价也比中国低很多。
整容之都:
整容像理个发一样普通
提到韩国,人们往往首先想到韩剧里面的俊男靓女,尽管人们也知道那些花样美男和亮眼美女和整容脱不了关系,但“医学整容”已经渐渐成为韩国的一个标签,甚至全球各地都有专门为来韩国整容而设置的旅行专线。
对韩国人而言,整容已经是一个深入民心的“休整”手段,跟老百姓理个发一样普遍和正常。韩国人不把整容当个人隐私,许多人并不隐瞒自己曾经整过容。在韩国,甚至会有许多父母在女儿18岁生日时送整形美容卡作为礼物,因为他们希望女儿能漂漂亮亮地开始人生之路。
整容的确是韩国的一大支柱产业,这也和韩国的社会就业实况有关,韩国人就业竞争非常激烈,他们认为个人的容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人能力。漂亮的外表是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就业竞争的一种资本。
整容让韩国演艺圈事业发达,也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全民的娱乐消费。韩国民众最喜欢的娱乐活动是唱KTV,所以韩国的KTV行业相当发达,以致在外国人眼里,KTV都成了韩国人的代名词。比如在美国纽约或者旧金山,一说起去唱KTV,大家都会相约“KOREAN TOWN”(韩国人聚集的地方,类似中国人聚集的唐人街)——虽说这本来是日本人的发明。韩国人的夜生活一般从晚上八九点开始,吃饭娱乐,到晚上最后阶段基本都会选择唱KTV,而且会持续到第二天凌晨四五点,甚至天亮。
注重生活质量的城市
韩国在公共设施方面做得很突出。在街道上,看得到分门别类的垃圾箱,而厕所一般都要进两次门,第一道门像一个穿衣镜,再进去才是洗手台和厕所。韩国人很注重外在形象,因此,外来人总能在各个方面感受到这个民族对公共设施和基础硬件的高要求。
在文化教育事业方面,因为公共设施方面投资较大,致使韩国大学的学费普遍偏高,这也是促使很多韩国大学生贷款念大学的原因之一。高校当中,夏天空调冬天暖气是不必说的,电梯教学楼、统一的韩式校服、常年免费wifi等一系列设施相当齐全。另外,韩国很多文化类的博物馆对学生都是免费的,在博物馆经常可以看到有老师带着学生参观,而且,对学生的讲解也被列入老师的教学科目。
韩国很注重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也由于社会竞争力太大,城市里的绝大多数人学历都比较高。韩国在教育方面最为注重的是实践,小孩几乎从入校读书开始,就一直在实践当中,比如很多大学里面,连“迎接交换生”也被列为实践项目,最后都记入学分。
当然了,除了公共设施和教育,韩国的服务业也非常发达。韩国服务业的真正体现远不在于眼睛看到的各类商店,而在于进店后的全程服务。
而且,韩国特别擅长以领先又有品味的审美,让一切看起来都更美。韩国姑娘时尚又显瘦的穿衣风格被定义为“韩范儿”,韩国的礼品设计在国际上频频获得大奖,甚至每一家饰品店或咖啡厅,都会有自己的装潢风格。于是,来到韩国,首先嵌入记忆的还有各种独一无二的店面装饰。
语言关:一顿“名不符实”的肯德基
由于本身就是韩语专业的学生,对赴韩学习并没有太大压力,不可置否,在赴韩学习之前,至少在语言关上,我比其他非韩语专业的学生多了一点底气。但是在真正来到韩国以后,我才开始明白,要把理论成功地运用于实践中并不是我想象中那么简单。
记忆最深的是有一次和朋友去首尔一家肯德基点餐。来到肯德基以后,我和朋友说着还不顺溜的韩语,几乎是用纯“汉译韩”的方式完成了点餐。几分钟后,服务员端过来的餐却和我们所点的完全不一样,处于惊讶和疑问之中,却又由于人生地不熟,我和朋友只得端着那些“名不符实”的东西默默回到自己的座位。回到学校后,问过一些关系较近的韩国同学,我们才知道,韩国几乎所有的肯德基、麦当劳的餐名都是音译过来的,即根据英文的发音再用韩语相似音节造词而得。在书本上,我们找到的那些专业名词,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却无处可寻。
也是在那件事情以后,我才知道让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确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独在异国的应变能力
或许因为从初中就开始念寄宿学校,对于自己的独立自理能力我还是有一定自信的。可是当我走在首尔的大街上,一切都不像想象中那般简单。因为在这里,没有人会对你说中文。
我所在的班级总共一百多个人,只有两个中国人,一个是在山东工商学院和我同系但之前并不熟识的校友,另一个就是我。有些老师,上课会比较轻松,比如在提问之前会给我们做一个提示,或者开个小玩笑,调节一下气氛。也有一些老师,就好像班上没有外国人一样,和平时上课完全没有异同。走在大街上,耳边响起的全是自己掌握得并不是很好的外语,即使看上去大家都是一样的轮廓、一样的面孔。
那是一种归属感的缺失,是一种身在异国却难寻亲友的孤单。当然,这种情绪不仅仅是我在体会,也是更多和我一样远在异国他乡的留学生正在体会的,所以,无论别人的建议如何,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排遣孤独的方法很为重要。
而且,不是每一个韩国人素质都那么高。在学校,就有些韩国同学公然地在我们面前讨论比较敏感的国际性问题。在新生接待的时候,也有一些只为了拿学分的接待生,对我们表现出一些不耐烦和敷衍了事。面对这种情况时,寻求自己同伴的帮助一定是最有效的方法,再者,就是始终保持礼貌谦和的态度,小不忍则乱大谋,毕竟,不让自己吃亏才是首要的。
(参考汇率:1元人民币=172.2846韩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