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分析目前数据库方向相关课程教学内容上存在着衔接不当、交叉重叠等问题出发,提出整合优化数据库方向的课程,建立课程群。并从课程群的教学目标,群内课程的内联和外延、教学团队建设等几个方面着手阐述建设过程,希望通过该课程群的建设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的目的,培养出能满足社会需要的数据库技术人才。
[关键词]数据库方向课程群整合优化创新
引言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先进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因此数据库相关课程既是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主要基础课,也是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主要课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数据库方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基本理论,并运用理论来研究信息系统中如何组织和存储数据,如何高效地获取和处理数据。目前我校该方向的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形成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框架:
1)现有课程所覆盖的内容与目前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不适应,教学内容划分不合理;
2)课程间相互依赖却又相互脱节;现有课程本身缺少有效的整合,内容上难免存在重复或遗漏,课程特色不明确。
因此,积极分析探索数据库方向课程内容之间的横向关联与纵向,把内容联系紧密、内在逻辑性强的课程进行整合与优化,建立数据库方向的课程群,重新规划、设计课程群中的课程,打破课程内容的归属性,使学生通过这套课程群的教学实践,能理解一门课程对另一门课程的意义,从整体上构建数据库技术知识体系,提高市场中的竞争力和适应力。
一、课程群的课程与教学目标确定
该方向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能运用应用软件工程原则来规范的完成数据库设计与业务系统建模;熟练使用1~2种主流关系数据库系统(如Oracle)管理数据库中的数据,实施数据的维护和优化;掌握1~2种数据库开发工具(如C#和JAVA)开发系统。围绕这一目标组织,首先要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更改,精心挑选出能培养学生数据库系统设计、开发、管理能力起关键作用的课程组成课程群,进行课程群建设;主要有《数据库系统原理》、《oracle基础》、《数据库开发实践》、《软件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并分根据特性分三个阶段来实施:
第一阶段:基础技术。课程为《数据库系统原理》。主要学习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关系模式、关系数据库的标准SQL、数据的安全性控制、关系规范化理论、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初步)、数据库的备份与回复及并发控制基本原理,并根据需要选择性讲授嵌入式SQL、触发器、存储过程等数据库编程技术。同时介绍数库的一些最新研究、应用领域及其发展(自学为主)。这些内容涵盖了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对数据库的设计、应用和开发起着指导作用。
第二阶段:发展提高。课程为《软件工程》、《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学习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软件质量的评价、软件计划、软件需求分析工程与方法、软件系统开发模型、软件编码、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质量及软件配置管理、软件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等,讲授与学生选择实际软件项目按工程化方法实践,在弄清软件开发过程、方法及相关技术基础上,通过具体软件项目的实践,达到工程化软件开发过程的实际训练与培养。
第三个阶段:综合应用。分为两部分:一是数据库系统管理与后台数据库编程。主要学习目前主流关系数据库系统产品(如Oracle、SQL SERVER)的使用(包括数据库恢复、并发控制、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完整性、性能监视等) 以及扩展的SQL语言(如Oracle 的PL/SQL),加强学生数据表达能力和编程能力的培养;二是开发技巧,主要学习目前主流的数据库编程工具,如JAVA、C#,实施数据库系统的开发。
二、课程群的内联与外延的研究
研究课程群各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改革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法,跟踪研究该课程群的教学与软件产业人才市场的需求的关系,这不仅是当前和今后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而且对高校计算机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从按“点-线-面-体”的结构来理清课程群间课程的内涵和外延:
1) 确立改课程群中每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点)及其相互关系,理清知识点的结构;回顾分析本课程历届学生学习特点、学习规律、知识点掌握情况,总结教学过程的经验教训,提出本课程的教学规律、教学特点、教学方法和评价考核机制;
2) 本课程与前导课程及后继课程的关系(线)。分析与前导课程密切相关知识点,教学要求和掌握的程度;分析与后继课程相关的知识点以及教学要求;非程序设计类课程。
3) 分阶段设计课程群课程教学融合方法和策略(面)。各阶段课程群课程相互关系、阶段性教学目标、考核评价指标和方法。
4) 建立和完善软件类课程体系结构(体)。在点、线、面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阶段的软件类课程群的阶段性教学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完善课程群的教学体系。
三、课程群教学团队的建设
教师团队的合理建设是课程群最终达到目标的有效保证。
首先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建立课程群的前提,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如教师教的课程跨越多个群),主要是要进行师资储备,形成教师梯队,除了需要有1~2名教师(管理者)能够整体上把握方向,负责课程群建设过程中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外,还必须关注主讲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团队内教师年龄结构,构建合理的教师梯队,必要时还需对现有教师资源重组。
其次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多实施教研活动,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课程群的建设过程可能比较长,教师之间及时沟通、交流与探讨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这项工作,才能更快更好的选取课程、确立课程知识点、确定课程间知识点的内联和外延以及开展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的改革工作。
四、结束语
建设数据库方向课程群,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加适合社会需要的计算机人才是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进行的改革措施。本文分析了目前该方向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课程群建设的内容和方法,并且提出需要加强教师团队的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建立交流平台等手段来促进课程群的建设。
2010年浙江省高校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专项教学改芈项
[参考文献]
[1]刘晨晨.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9,(20)
[2]丁卫平; 陈建平等.以程序设计课程群实践教学改革为契机,培养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编程创新能力[J].计算机教育,2009,(2)
[3]徐凤生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群建设探析[J].建电脑,2007,(3)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浙江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关键词]数据库方向课程群整合优化创新
引言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先进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因此数据库相关课程既是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主要基础课,也是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主要课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数据库方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基本理论,并运用理论来研究信息系统中如何组织和存储数据,如何高效地获取和处理数据。目前我校该方向的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形成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框架:
1)现有课程所覆盖的内容与目前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不适应,教学内容划分不合理;
2)课程间相互依赖却又相互脱节;现有课程本身缺少有效的整合,内容上难免存在重复或遗漏,课程特色不明确。
因此,积极分析探索数据库方向课程内容之间的横向关联与纵向,把内容联系紧密、内在逻辑性强的课程进行整合与优化,建立数据库方向的课程群,重新规划、设计课程群中的课程,打破课程内容的归属性,使学生通过这套课程群的教学实践,能理解一门课程对另一门课程的意义,从整体上构建数据库技术知识体系,提高市场中的竞争力和适应力。
一、课程群的课程与教学目标确定
该方向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能运用应用软件工程原则来规范的完成数据库设计与业务系统建模;熟练使用1~2种主流关系数据库系统(如Oracle)管理数据库中的数据,实施数据的维护和优化;掌握1~2种数据库开发工具(如C#和JAVA)开发系统。围绕这一目标组织,首先要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更改,精心挑选出能培养学生数据库系统设计、开发、管理能力起关键作用的课程组成课程群,进行课程群建设;主要有《数据库系统原理》、《oracle基础》、《数据库开发实践》、《软件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并分根据特性分三个阶段来实施:
第一阶段:基础技术。课程为《数据库系统原理》。主要学习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关系模式、关系数据库的标准SQL、数据的安全性控制、关系规范化理论、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初步)、数据库的备份与回复及并发控制基本原理,并根据需要选择性讲授嵌入式SQL、触发器、存储过程等数据库编程技术。同时介绍数库的一些最新研究、应用领域及其发展(自学为主)。这些内容涵盖了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对数据库的设计、应用和开发起着指导作用。
第二阶段:发展提高。课程为《软件工程》、《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学习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软件质量的评价、软件计划、软件需求分析工程与方法、软件系统开发模型、软件编码、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质量及软件配置管理、软件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等,讲授与学生选择实际软件项目按工程化方法实践,在弄清软件开发过程、方法及相关技术基础上,通过具体软件项目的实践,达到工程化软件开发过程的实际训练与培养。
第三个阶段:综合应用。分为两部分:一是数据库系统管理与后台数据库编程。主要学习目前主流关系数据库系统产品(如Oracle、SQL SERVER)的使用(包括数据库恢复、并发控制、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完整性、性能监视等) 以及扩展的SQL语言(如Oracle 的PL/SQL),加强学生数据表达能力和编程能力的培养;二是开发技巧,主要学习目前主流的数据库编程工具,如JAVA、C#,实施数据库系统的开发。
二、课程群的内联与外延的研究
研究课程群各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改革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法,跟踪研究该课程群的教学与软件产业人才市场的需求的关系,这不仅是当前和今后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而且对高校计算机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从按“点-线-面-体”的结构来理清课程群间课程的内涵和外延:
1) 确立改课程群中每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点)及其相互关系,理清知识点的结构;回顾分析本课程历届学生学习特点、学习规律、知识点掌握情况,总结教学过程的经验教训,提出本课程的教学规律、教学特点、教学方法和评价考核机制;
2) 本课程与前导课程及后继课程的关系(线)。分析与前导课程密切相关知识点,教学要求和掌握的程度;分析与后继课程相关的知识点以及教学要求;非程序设计类课程。
3) 分阶段设计课程群课程教学融合方法和策略(面)。各阶段课程群课程相互关系、阶段性教学目标、考核评价指标和方法。
4) 建立和完善软件类课程体系结构(体)。在点、线、面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阶段的软件类课程群的阶段性教学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完善课程群的教学体系。
三、课程群教学团队的建设
教师团队的合理建设是课程群最终达到目标的有效保证。
首先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建立课程群的前提,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如教师教的课程跨越多个群),主要是要进行师资储备,形成教师梯队,除了需要有1~2名教师(管理者)能够整体上把握方向,负责课程群建设过程中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外,还必须关注主讲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团队内教师年龄结构,构建合理的教师梯队,必要时还需对现有教师资源重组。
其次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多实施教研活动,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课程群的建设过程可能比较长,教师之间及时沟通、交流与探讨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这项工作,才能更快更好的选取课程、确立课程知识点、确定课程间知识点的内联和外延以及开展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的改革工作。
四、结束语
建设数据库方向课程群,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加适合社会需要的计算机人才是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进行的改革措施。本文分析了目前该方向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课程群建设的内容和方法,并且提出需要加强教师团队的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建立交流平台等手段来促进课程群的建设。
2010年浙江省高校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专项教学改芈项
[参考文献]
[1]刘晨晨.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9,(20)
[2]丁卫平; 陈建平等.以程序设计课程群实践教学改革为契机,培养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编程创新能力[J].计算机教育,2009,(2)
[3]徐凤生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群建设探析[J].建电脑,2007,(3)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浙江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