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都是稀世藏品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h0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收藏界有句行话,叫做“捡漏”,意思是花不多的钱买到物超所值的藏品。关注到我收藏履历的朋友发现,我特能“捡漏”,于是就羡慕:“你运气是不是特别好啊?”
  大多时候,“捡漏”的确是得靠运气。但除了运气,我还有自己的秘诀——我的很多藏品都是在社会热炒它们之前“捡”回来的,也就是说,较大多数人之先,我已经看到了它们的升值空间。
  这就让我想到了孩子。好的收藏家,多把藏品当做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宝贝。实际上,我们又何尝不能把自家的孩子看做是独一无二的藏品,去欣赏这些“藏品”,去发掘他们的“升值空间”?
  根据我自身的经历和观察我儿子成长的经验,我认为青春期是家长们发掘各家“藏品”升值空间的一个关键期。按照教育专家的说法,青春期是少年向成年身心过渡的适应阶段。可是大多数家长都只是抱怨,与青春期的子女相处很头疼、很棘手,原因就是“孩子没有小时候听话了”。
  殊不知,从升值的角度而言,这正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好的藏品首先得有个性,没有个性的藏品就算不是赝品,起码也是庸品。青春期的孩子,几乎没有一个认为自己是庸品的;可问题是,家长们不这么看,很多时候,他们对自家的“藏品”缺乏信心。一方面,孩子自觉已长大,有了审视社会的自我标准;另一方面,家长认为孩子远没有成熟,根本不放心他们的独立所为。认识上有差异,产生分歧就不奇怪了。
  我很想跟这些家长提个醒,藏品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你看得顺眼不顺眼,而在于它自身的存世量与工艺特质。换言之,要想让你家的“藏品”日后升值,就得发掘出他自身的特点与风格。如果孩子喜爱绘画写作,家长大可不必逼着他们去考医科大,而应试着引导孩子把绘画写作的爱好转化为设计或记者等职业;如果孩子的理想是当幼师或海洋馆训练员,家长也无需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劝说他们去当大学教授或动物学家。
  每种事物都有它的价值,就像我们无法比较木器、玉器、瓷器哪种更珍贵一样。只要孩子身心健康,按照自身条件打造人生,那就应该由他去;家长强行扭转,按照自己的思路,甚至按照社会上的高薪标准去设计他,出来的顶多是批量生产的优质商品,绝非“工艺藏品”,虽然也会有升值空间,但绝对不会是“稀世藏品”。
  那么,如何发掘自家“藏品”身上的特质呢?对于中国的大多数家长而言,要做到的其实就是“什么也不做”。我的一个朋友,送孩子入学,连铺床垫絮的活儿都为孩子干了,因为不适应上下铺,铺床时一抬头,被上铺磕得眼冒金星,后脑勺隆起一个鸡蛋状的大包。他坐在床上喘了半天粗气,然后接着铺,由于头疼欲裂,不长记性,再次抬头又被磕了,原来的包上再加了一个小包。回来他对我无奈地诉说此事。我问他,为什么不舍得放手呢?孩子的床怎么铺才睡得舒适,他自己最知道。做家长的什么都做了,此消彼长,孩子自然什么都不做了,而相当多的特质也在缺乏锻炼中泯灭掉了!
  当然,“什么也不做”并不是真的就没家长的事了。你是藏品的主人,你有义务给自家藏品多“抛光”,给孩子多打气、多激励,多往他们“脸上贴金”。相当多的中国家庭秉承了传统价值观中“恃才傲物被人孤立,谦虚谨慎受人欢迎”的理念,中国父母对子女的进步,常常是“默认”,很少有西方式的拥抱相庆和击掌鼓劲,因为担心孩子经不起表扬,会翘尾巴。而每当子女考砸了,做错事了,他们大抵又会谈到自己如何掏心掏肺地付出,人家的孩子如何省心争气云云。
  这种比较很愚蠢。藏品情形各不相同,青春期的孩子也一样,有的如瓷器般脆弱易碎,有的如木器需抛光加工,有的甚至还有不尽如人意的瑕疵……家长应该转过头、静下心,仔细端详自己的孩子,弄清他真正的材质,有哪些闪光点可引导为独到之处,有哪些缺陷可因势利导令其“瑕不掩瑜”,而不该总对自己的孩子“恨瓦不成玉”,羡慕别家孩子是“上等材质”。因为这样,就如同惦念别家的好古董一样可笑。
  没有人不喜欢听到赞美,包括你的孩子。有时一些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听到师长赞美表现得不屑一顾,并不说明孩子不喜欢,多半是他们认为这些赞美假惺惺,并非发自内心。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在学校非常调皮,成绩也糟糕,父母老师软硬兼施,但他不吃这套。可是,当一位实习老师夸他字写得挺好时,他却非常开心,还说:“我也一直这么认为,但没有人发现!”
  孩子的心其实都跟明镜似的,他们一直在观察大人的态度,只不过他们跟藏品一样,不会主动说出来,得靠你自己去揣摩、把玩。如果你能像这位实习老师一样,说中孩子想表達、表现的,就找到了你家“藏品”提色增值的好方法。
  (孟宪忠摘自《家庭》2009年第12期)
其他文献
所谓“类书”,是为适合特定需求而撮取同类知识集合而成,在中国有着长远的历史。在卷帙浩繁、包罗万象的类书之中,日本学者仁井田陞、酒井忠夫新创之“日用百科全书”或“日用类书”的术语,则强调了宋元明时期(尤其是明代中后期)所兴起的一类类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根据王正华的说法,“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日本学者运用晚明福建版日用类书中各式记载,已在法制史、教育史、经济史、医学史及文学史领域有所成就”。而
灯灭,音歇,号子响起——  “一声号子我一身汗,一声号子我一身胆,一根纤绳九丈三,父子代代肩上拴……”  聚光灯下,身着蓝马褂、白短裤,扎着红腰带的号子头握拳振臂,发出沧桑吟唱。聚光灯外,十余名赤膊的“船工”或摇橹、或扳桡,跟着节拍齐声“哟嗬”起来。  千百年来,长江及其支流白帆点点,号子声声不断。  在木船航运的时代,川江号子是船工们与激流险滩搏命的“指南针”,他们高喊着号子溯江而上,在惊涛骇浪
2014年9月19日,时值“国际和平日”来临之际,由中国世界和平基金会和北京国际和平文化基金会主办的“和苑和平节”活动在北京举行。中国世界和平基金会主席李若弘、北京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及外国驻华使团长、马达加斯加大使维克多·希科尼纳等来自中国外交、文化、新闻界知名人士及近70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商社代表、外国留学生代表和中国学生代表等近300名嘉宾出席了和平节集会。  今年
“亲,想来联合国工作吗?联合国青年专业人员考试开始报名啦!只要你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年龄在32岁以下,能讲流利的英语或法语,就有可能参加考试,并成为一名国际公务员!”  近日,联合国官方微博的这条消息引发网友关注。So,如何才能成为联合国公务员?待遇如何?有编制还是临时工?这份看上去“高大上”的工作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联合国“招兵买马”是否会再次引发“机构重叠、臃肿”的质疑?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吧。 
【摘 要】 随着“服务型经济”“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KIBS)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竞争的焦点,并逐渐细化为专业导向型(P-KIBS)和技术导向型(T-KIBS)两大类。作为最具时代特色的組织形态,KIBS的服务创新活动依赖于大量知识资源,而内部社会资本在组织成员间的知识吸收、共享与整合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文章以T-KIBS和P-KIBS企业职员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别探究
近日,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污染的环境会使儿童在9岁时出现与多动症有关的行为问题的概率增加。  研究人员跟踪调查了美国纽约市233名不吸烟的孕妇和他们的儿童。结果发现,母亲在怀孕期暴露在高含量多环芳香烃下的儿童表现出多动症症状的数量和程度的概率高于平均值五倍。  污染的环境中含有较多的多环芳香烃,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已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致癌物。(《新浪网》)
很多学者经过研究,提出了“男孩危机”这一命题,随之引发了社会对于“男孩教育”问题的热烈探讨。研究表明:中国男孩教育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的不足,而家庭教育中父亲教育的缺失尤为突出。为了深入研究“男孩教育”,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从多方面对男孩的父亲进行了相关的教育和培训,一场别开生面的父子赛跑活动,正在珍珠泉拉开帷幕。父亲和儿子作为一个团队参与激烈的斗智斗勇的比赛,精彩纷呈。 
蝗之为西北害久矣,历朝治法不同。予游学江湖,教人种薯,时蝗复起,遍嚼薯叶。后见飞鸟数十下而啄之,视之则鹭鸟也。……鹭性食鱼子,但去来无常,非可驯畜,因想鸭亦陆居而水游,性喜食鱼子与鹭鸟同。窝畜数雏,爰从鹭鸟所在放之,……是年比方遂无蝗害。  (选自《中国农学史》,曾雄生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年)  鉴赏空间  《治蝗笔记》详细地记载了作者发明养鸭治虫的经过。陈经纶在教人种甘薯时,看到天边飞来的
夹山善会禅师和定山神英禅师边走边谈论法义。  定山禅师说:“人在生死流转中,若能时时体会世间一切皆虚妄,连佛性也不执著,就能超越生死。”  夹山不甘示弱,也表示自己的见地:“人在生死流转中,若能当下看见自己的佛性,就不会被生死所迷惑,就能超越生死。”  两人一起上大梅山拜见大梅法常禅师,并陈述各自的见解。夹山问大梅法常禅师:“我们两个人的见解,不知道谁的才对?”  “一亲一疏。”意思是一个说得比较
天狗吃月亮是一个神话传说,郭沫若借天狗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否定旧的社会现实、摆脱旧的思想束缚,张扬个性、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阅读这首诗,我们不禁感受到了青年郭沫若最炽烈的情感。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一直向上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