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加强临床上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效果和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探讨和研究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有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的的必要性和可靠性。方法: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将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儿科就诊的132例手足口病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在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儿科一般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观察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经过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的总有效率方面显著提高,且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手足口病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可以显著增加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减少各种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手足口病;优质护理;疗效
手足口病是目前临场上小儿中传染性比较强的疾病之一,主要以口腔黏膜出血溃疡性疤痕及四肢皮疹作为主要临场表现。临床研究发现主要是由病毒感染为主,好发于2-6岁的儿童,如果给予及时治疗其疗效显著且无后遗症。部分患儿可以因合并急性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而造成死亡率上升。为了进一步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我院儿科对66例手足口病患儿在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将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儿科就诊的132例手足口病患儿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66例,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临床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实行一般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实行优质护理。所有入组的患者中包括79例男患儿和53例女患儿;所有入组的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且临床症状典型;患儿年龄2-6岁,平均年龄(3.2±2.8)岁;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在发病年龄、男女构成比例、患病时间、病情严重程度等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上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儿采取儿科常规护理,如测血压、量体温等。而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具体为:(1)对诊断明确患儿立即实施隔离处理,隔离期间定期为患儿更新室内空气并进行紫外线消毒,经常为患儿更换衣褥。(2)每天为患儿进行口腔护理,进食前协助患儿进行口腔清理,操作过程要求动作轻柔,为患儿制定合理的食谱。(3)每天替患儿进行皮肤清理,及时为患儿更换内衣。严禁替患儿应用任何护肤品及化学性用品。要防止患儿自己抓伤皮肤,对破损的皮肤要及时替患儿更换药物。(4)对患儿家长进行教育和辅导,这样有利于患儿家长能够及时发现患儿病情变化并协助医务人员为患儿进行护理。(5)加强巡查力度,及时发现患儿病情变化并告知其主管医师,预防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6)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儿的沟通,治疗过程中要态度和蔼、动作轻柔,减少患儿的紧张和恐惧心理,这样有利于患儿配合工作。同时护理人家要与家长及时交流,观察患儿病情变化。1.3评价方法
患者的治疗效果共分为三个级别,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显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皮肤破损愈合;有效是指患者临床症状较前好转,皮肤破损较前有好转;无效是指病情无改变甚至加重。
1.4统计学处理
将获得的资料分析整理,运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处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当P<0.05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占优势,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手足口病是近几年2-6岁儿童好发疾病之一,主要在夏季和秋季发病,其传染源主要是病毒感染,目前属于患儿中传染性较强疾病之一,主要以四肢及口腔出现疱疹性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口腔疱疹主要集中在硬腭、舌尖及咽部等部位,少数可位于扁桃体、 软腭及其他部位。部分患儿可因同时合并心肌炎、脑膜炎、肺水肿等急性并发症而导致死亡。一般并发症给予及时治疗均可痊愈且不留后遗症。目前临床上针对手足口病的治疗还是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尚无专门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此次研究设计主要是为了了解护理工作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研究发现,在相同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占优势,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对患儿积极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口腔、心理、皮肤护理、做好防疫工作,并及时与患儿家长急性沟通,及时根据患儿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的减少手足口病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增加临床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手足口病;优质护理;疗效
手足口病是目前临场上小儿中传染性比较强的疾病之一,主要以口腔黏膜出血溃疡性疤痕及四肢皮疹作为主要临场表现。临床研究发现主要是由病毒感染为主,好发于2-6岁的儿童,如果给予及时治疗其疗效显著且无后遗症。部分患儿可以因合并急性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而造成死亡率上升。为了进一步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我院儿科对66例手足口病患儿在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将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儿科就诊的132例手足口病患儿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66例,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临床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实行一般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实行优质护理。所有入组的患者中包括79例男患儿和53例女患儿;所有入组的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且临床症状典型;患儿年龄2-6岁,平均年龄(3.2±2.8)岁;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在发病年龄、男女构成比例、患病时间、病情严重程度等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上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儿采取儿科常规护理,如测血压、量体温等。而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具体为:(1)对诊断明确患儿立即实施隔离处理,隔离期间定期为患儿更新室内空气并进行紫外线消毒,经常为患儿更换衣褥。(2)每天为患儿进行口腔护理,进食前协助患儿进行口腔清理,操作过程要求动作轻柔,为患儿制定合理的食谱。(3)每天替患儿进行皮肤清理,及时为患儿更换内衣。严禁替患儿应用任何护肤品及化学性用品。要防止患儿自己抓伤皮肤,对破损的皮肤要及时替患儿更换药物。(4)对患儿家长进行教育和辅导,这样有利于患儿家长能够及时发现患儿病情变化并协助医务人员为患儿进行护理。(5)加强巡查力度,及时发现患儿病情变化并告知其主管医师,预防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6)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儿的沟通,治疗过程中要态度和蔼、动作轻柔,减少患儿的紧张和恐惧心理,这样有利于患儿配合工作。同时护理人家要与家长及时交流,观察患儿病情变化。1.3评价方法
患者的治疗效果共分为三个级别,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显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皮肤破损愈合;有效是指患者临床症状较前好转,皮肤破损较前有好转;无效是指病情无改变甚至加重。
1.4统计学处理
将获得的资料分析整理,运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处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当P<0.05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占优势,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手足口病是近几年2-6岁儿童好发疾病之一,主要在夏季和秋季发病,其传染源主要是病毒感染,目前属于患儿中传染性较强疾病之一,主要以四肢及口腔出现疱疹性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口腔疱疹主要集中在硬腭、舌尖及咽部等部位,少数可位于扁桃体、 软腭及其他部位。部分患儿可因同时合并心肌炎、脑膜炎、肺水肿等急性并发症而导致死亡。一般并发症给予及时治疗均可痊愈且不留后遗症。目前临床上针对手足口病的治疗还是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尚无专门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此次研究设计主要是为了了解护理工作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研究发现,在相同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占优势,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对患儿积极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口腔、心理、皮肤护理、做好防疫工作,并及时与患儿家长急性沟通,及时根据患儿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的减少手足口病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增加临床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