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是职业教育“五个对接”的重要环节,现状中对接的方式有很多种,而实际应用时却因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受到了局限,无法更好的达到预期效果。本文结合会计专业教学实际,谈谈中职会计专业应怎样的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关键词】会计专业;教学过程;生产过程;对接
1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习惯差,自我约束能力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存在畏难情绪。但是他们思维活跃,对新事物接受较快,喜欢实际动手操作,对于技能型知识有学习的热情,学习效果较好。基于学生特点和学情实际,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和生产实际,加大实践比重,提高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不仅提高学习效率,更使学生在工作中端正态度,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2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方式
从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方式有很多,各有特色,却由于种种原因而不适合会计专业,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包括学生、企业、学校。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工学结合模式在工科、技术类专业非常盛行,是在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启发下发展起来的,包括工读轮换制度和全日劳动、工余上课制度等。但是无论那种制度都不适用会计专业,不符合会计学科体系的学习规律。
2.2 引企入校
引企入校模式也是较好的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方式,企业进入学校,投入资金、设备、技术和师资等,学生实习实训等就在真实的企业中进行工作,达到了职业导向的目的,提了高学生步入社会的职业竞争力。但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涉及到商业机密、企业钱物等,引企入校难度非常大,基本无法成行。
2.3 订单培养
职业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从企业获取人才需求订单,为企业“量身订造”培养专业型人才。订单培养是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共同负责招生、培养和就业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确保供需零距离对接、学生就业与企业用工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可单个企业会计岗位较少,对会计人员的年需求数量有限,只适合少数学生,不适合在会计专业全面应用。
3 会计专业“对接”的局限性
会计具有很强的职业性和专业特殊性,因而局限了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和实训。
3.1 会计资料保密性的局限
企业的会计资料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会计档案不得随意查阅,极大的限制了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零距离对接。学生很难看到实际的企业会计档案,只能通过模拟的凭证、账簿和报表等进行学习,教材中应用的也大多是“A材料”,“甲商品”等作为替代,没有企业实际氛围,很难营造身临其境之感,不利于学生对所学会计专业的深入理解和会计工作人员职业意识的形成。
3.2 会计岗位人员限制企业实习
会计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单个企业会计工作岗位有限,且流动性不强,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都是终身制的,在企业工作时间越长,对企业越了解,越有利于根据企业实际开展财务工作,帮助财务决策。所以单个企业能够提供的会计实习岗位极其有限,不具备提供批量化实习实训岗位的条件。如果分散到多家企业,一是不便于管理,二是各企业财务状况不同,实习内容与进度无法保证,不利于教学同步。
4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实践应用
4.1 微课加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微课的兴起与发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校的课堂教学拓展了新思路,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会计专业教学来说,微课加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有它们独特的功用,成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现的新模式。
首先,微课可以直观的演示会计资料的填制过程和方法。鉴于手工填制录像在单据填制的具体内容上往往模糊不清,建议手工实际填制录像和仿真书写填制相结合,既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企业实际工作场景和氛围,又能够清楚直观的学习各项内容的具体填制方法,不会的可反复观看学习,再配合练习,有利于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知识。
其次,微课制作过程中,可以引入企业实际案例,尽量取消“A、B材料”、“甲、乙商品” 等称呼,用企业实际的材料名称和商品名称,使学生有良好的代入感,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形成职业意识。
第三,翻转课堂应用时,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可分组展示,学生在自主探究处理业务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岗位意识,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4.2 仿真模拟软件的应用
市面上一些仿真模拟软件的推广应用,以另一种形式达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通过相关软件模拟实际工作场景,操作员控制相应人员完成实务操作,适合会计专业学生的模拟实习实训。职业学校的学生热衷于网络交流,接受新事物较快等特点,使他们喜爱采用此种方式进行学习。通过动手操控,形成身临其境之感,也有利于学生职业意识和良好职业习惯的养成。
总之,以上两种形式,最终都会规避会计学习的局限性,让学生学习更贴近企业实际的会计业务处理,为学生营造与企业实际类似的工作氛围,从而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参考文献
[1]陈莉崟.高职会计专业面向岗位的订单培养模式构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5(04).
[2]戴锋.对“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思考[J].江苏教育,2012(11).
[3]罗贵隆,张宇,张晋红.浅談如何实现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1).
作者单位
辽宁省庄河市职业教育中心 辽宁省庄河市 116400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是职业教育“五个对接”的重要环节,现状中对接的方式有很多种,而实际应用时却因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受到了局限,无法更好的达到预期效果。本文结合会计专业教学实际,谈谈中职会计专业应怎样的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关键词】会计专业;教学过程;生产过程;对接
1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习惯差,自我约束能力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存在畏难情绪。但是他们思维活跃,对新事物接受较快,喜欢实际动手操作,对于技能型知识有学习的热情,学习效果较好。基于学生特点和学情实际,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和生产实际,加大实践比重,提高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不仅提高学习效率,更使学生在工作中端正态度,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2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方式
从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方式有很多,各有特色,却由于种种原因而不适合会计专业,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包括学生、企业、学校。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工学结合模式在工科、技术类专业非常盛行,是在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启发下发展起来的,包括工读轮换制度和全日劳动、工余上课制度等。但是无论那种制度都不适用会计专业,不符合会计学科体系的学习规律。
2.2 引企入校
引企入校模式也是较好的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方式,企业进入学校,投入资金、设备、技术和师资等,学生实习实训等就在真实的企业中进行工作,达到了职业导向的目的,提了高学生步入社会的职业竞争力。但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涉及到商业机密、企业钱物等,引企入校难度非常大,基本无法成行。
2.3 订单培养
职业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从企业获取人才需求订单,为企业“量身订造”培养专业型人才。订单培养是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共同负责招生、培养和就业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确保供需零距离对接、学生就业与企业用工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可单个企业会计岗位较少,对会计人员的年需求数量有限,只适合少数学生,不适合在会计专业全面应用。
3 会计专业“对接”的局限性
会计具有很强的职业性和专业特殊性,因而局限了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和实训。
3.1 会计资料保密性的局限
企业的会计资料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会计档案不得随意查阅,极大的限制了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零距离对接。学生很难看到实际的企业会计档案,只能通过模拟的凭证、账簿和报表等进行学习,教材中应用的也大多是“A材料”,“甲商品”等作为替代,没有企业实际氛围,很难营造身临其境之感,不利于学生对所学会计专业的深入理解和会计工作人员职业意识的形成。
3.2 会计岗位人员限制企业实习
会计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单个企业会计工作岗位有限,且流动性不强,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都是终身制的,在企业工作时间越长,对企业越了解,越有利于根据企业实际开展财务工作,帮助财务决策。所以单个企业能够提供的会计实习岗位极其有限,不具备提供批量化实习实训岗位的条件。如果分散到多家企业,一是不便于管理,二是各企业财务状况不同,实习内容与进度无法保证,不利于教学同步。
4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实践应用
4.1 微课加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微课的兴起与发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校的课堂教学拓展了新思路,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会计专业教学来说,微课加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有它们独特的功用,成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现的新模式。
首先,微课可以直观的演示会计资料的填制过程和方法。鉴于手工填制录像在单据填制的具体内容上往往模糊不清,建议手工实际填制录像和仿真书写填制相结合,既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企业实际工作场景和氛围,又能够清楚直观的学习各项内容的具体填制方法,不会的可反复观看学习,再配合练习,有利于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知识。
其次,微课制作过程中,可以引入企业实际案例,尽量取消“A、B材料”、“甲、乙商品” 等称呼,用企业实际的材料名称和商品名称,使学生有良好的代入感,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形成职业意识。
第三,翻转课堂应用时,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可分组展示,学生在自主探究处理业务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岗位意识,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4.2 仿真模拟软件的应用
市面上一些仿真模拟软件的推广应用,以另一种形式达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通过相关软件模拟实际工作场景,操作员控制相应人员完成实务操作,适合会计专业学生的模拟实习实训。职业学校的学生热衷于网络交流,接受新事物较快等特点,使他们喜爱采用此种方式进行学习。通过动手操控,形成身临其境之感,也有利于学生职业意识和良好职业习惯的养成。
总之,以上两种形式,最终都会规避会计学习的局限性,让学生学习更贴近企业实际的会计业务处理,为学生营造与企业实际类似的工作氛围,从而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参考文献
[1]陈莉崟.高职会计专业面向岗位的订单培养模式构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5(04).
[2]戴锋.对“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思考[J].江苏教育,2012(11).
[3]罗贵隆,张宇,张晋红.浅談如何实现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1).
作者单位
辽宁省庄河市职业教育中心 辽宁省庄河市 11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