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字影视中的技术与艺术

来源 :新学术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qing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影视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数字技术在影视艺术的创作中越发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自从数字技术运用到影视中以来,使得影视创作的样式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同事也引出了关于数字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的讨论。本文就数字影视的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做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数字技术;影响;技术决定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自100多年前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开始,影视技术注定要和影视艺术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人们第一次在荧幕上看到迎面呼啸而来的火车、忙碌上下班的工人的画面时,电影就已经开始用具有强烈直观性的画面,改变着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人类的每一次重大技术进步都会带来艺术上的巨大变革。①而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影视数字化过程中,数字技术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到电影、电视的制作领域中,为观众创造了如痴如梦般的视听奇观,以其超凡的想象力丰富了观众的“眼球”。同时,对于数字影视中技术与艺术之间关系的争论也由此开始。
  一、影视的数字化技术
  影视的数字化技术,包括了影视创作的数字化和影视作品的数字化。影视创作的数字化,指的是在整个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全程使用数字设备来完成,如CGI技术、后期合成技术、计算机控制摄像机拍摄的技术等、数字化的后期剪辑技术等。在当今的电影制作领域中,数字技术不只是运用到电影制作的单一环节中,更重要的是它从影片创作的前期准备开始就广泛参与,直到完成节目制作的全过程,数字技术几乎贯穿于电影制作的每一个方面和过程中。例如迪斯尼与皮克斯公司联合摄制的《玩具总动员》及之后的影视作品,开创了数字影视创作的全新形式。而影视作品的数字化则是将以胶片、磁带等为载体记录的影像转换成二进制数字信号在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并在影视作品的发行阶段使用诸如DVD等形式的存储体进行影视作品的发行。
  二、数字技术对影视艺术创作产生的影响
  (一)丰富了影视艺术创作的手段
  从电影诞生以来的百年时间里,每一项新技术的使用,都给影视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方式。电影自诞生那一天起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摄影机是电影获取画面的唯一手段。通常一部电影的声画元素是由摄影机和录音机面对真实的人和环境记录下来的,这种摄制工艺给电影赋予了纪实性的属性,这种纪实性是依托于电影画面的获取手段而产生的艺术表现特性。影视数字技术的出现,宣布了另外一种获得逼真画面手段的诞生。由计算机参与创造的画面不仅能够模拟真实,甚至能够超越真实,实现难以想象的画面效果,极大地拓展了电影艺术的表现空间。例如我们在詹姆斯·卡梅隆的力作《阿凡达》中看到的大部分画面就完全不是由摄影机所拍摄,而是以由计算机产生的二进制数据为基本单元生成的影像。
  数字技术不但影响着电影制作的模式,而且它的科技优势也已转化为一种新的思维方法,影响着现代电影人讲故事的方式。因为从数字技术与电影结合的那一天起,无论是故事的走向、影片的风格、还是影片负载的内容、现实与幻想之间的转换都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出现并充分地扩展了电影题材范围,增加了电影前所未有的表现力。②正如美国著名电影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新出现的工具和思路开放型的创作方式(也)赋予了讲故事的人以实现他们最疯狂想象的手段”。③
  (二)变革了影视创作的生产工艺
  数字化为电影制作创造了全新的前后期制作手段,并已经融入到影视制作的各个领域。数字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电影制作的速度、效率和灵活性。数字高清晰度摄像机正在崭露头角,向主流的摄制手段迈进,从而使电影可以摆脱胶片的制作方式,直接采用以非线性编辑为代表的数字化电影制作系统,利用它强大的处理能力轻松完成任何一部电影的录制、编辑和传输。早期渗透着过多体力劳动的电影制作工作转化成为了在电脑显示器前面靠鼠标和键盘来完成的创作过程,电影制作的涵义发生了变化。计算机成像技术的使用,可以生成许多人眼无法看到的视角,生成人眼无法看到的东西,从而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视觉奇观。
  数字技术拓展了影视制作者的创造性思维空间,实现了用传统制作方式难以实现或无法实现的创意和想象,极大地提高了影视声画模拟、再现与表现的能量。例如《黑客帝国》中,通过计算机成像技术,把魔幻现实和主观感觉与意象展现得愈发淋漓尽致。④
  (三)造就了新的电影时空
  任何一种视觉艺术必须要同时在时空域上展开才能给人以欣赏的快感。在人类文明所创造的所有艺术形态中,惟有电影给人们以直观的时空感受,这也是电影艺术的本质特点之一。当人们坐在电影院里沉浸在动人的情节中时,也体验到了在二维的银幕上通过透视原理和物像的运动来展现出的三维时空。作为与技术手段关系最为密切的艺术形式,数字技术给电影带来了生机,为多维时空的建立提供了强大的手段。而计算机生成的图像不仅能够更加立体化地展示原有的三维空间,同时强化了电影原本所具有的时空效果。在这种画面上所创造的作品给传统的镜头组接原则和剪辑观念提出了挑战。在数字技术的参与下,计算机能够设计拍摄的运行轨迹,并且可以无限制地重复,再由数字技术合成,这样就诞生了一种新的转场方式。在一个长镜头里,一个人可以穿越多重时空,电影的奇观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四)带来了对电影本质的重新探求
  遵循着早期电影理论大师们的理论,电影的本质定位是“物质现实的复原”上。这些本质特征都是建立在电影基本特性“活动照相术”为基础的真实性上。早期的电影特效也只是在原有的画面上进行简单的、低水平的处理,并没有更深层次上的画面再创造。而数字技术所带来的视觉效果,像《阿甘正传》中阿甘跨越时空与三位美国总统握手的历史虚构;《侏罗纪公园》中将亿万年前灭绝的恐龙重现在银幕;《阿凡达》中那令人神驰的外星景色。这些计算机创造出来的影像表明电影不仅可以不再是物质现实的简单复制,它所制造的“视觉谎言”也将对传统意义上电影“真实”概念提出挑战。
  三、对于“技术决定论”的反思
  曾有所谓的“技术决定论”,其观点是对技术的过度追求而把本来为电影艺术创作服务的技术手段游离出来单纯来炫耀制作技术,认为技术决定了影视艺术的创作。不可否认,每一次新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都对艺术的创作产生了新的内涵。技术手段的完备使艺术手段更加丰富,技术手段越先进,艺术手段会越丰富,表现手法会越多样化。特别是现代电影更是经离不开数字技术的运用,没有数字技术很难使现代电影艺术继续前进。艺术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必定需要相应的技术作为艺术创作的支撑,在某些时候技术还起着决定性服务,但我们并不能就此把电影的艺术与技术混为一体。用数字技术实现美学目的既需要创造者具备数字电影制作技术,又需要高超的驾驭电影艺术的能力,其中最具挑战性的恐怕就是创作者们的艺术想象力。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依靠数字特效得了令人震惊的效果,《阿凡达》则为观众创造了视觉的盛宴,这些影视作品都代表了数字技术在影视创作中取得成功。   但是,过度的强调数字技术在影视创作过程中的地位,则会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例如2001年的数字化影片《最终幻想》。作为一部纯粹主要由电脑动画制作的电影,在这部影片中无论是画面上人物的造型,到整个画面的色彩构成,在当时都达到了数字技术的顶峰。但是它枯燥无味的主题,使得数字技术所带来的华丽的视觉感受彻底褪色,使得这部电影成为了一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对技术的过分追求意味着对电影本质的漠视,一味追求感官刺激让电影失去本身的意义。因为电影作品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是否有一个能打动观众的主题”。
  四、数字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自然要给人以视听效果的真实感,但单纯依靠高科技和数字技术给人以视听感官的刺激是不够的。电影自诞生那天起就不断地创造着视觉的奇观。以前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许多题材使人们不敢想。而数字技术打开了思维的闸门,数字技术使得在计算机上创造电的电影画面可以为所欲为。现实中存在的、不存在的、想象中的都可以逼真地呈现在银幕上,变成可见可闻的生动影像;数字高清晰度摄像机的使用展示了电影全数字化制作的美好前景;数字技术可以处理画面和创造画面的能力为电影艺术家的想象空间减少了许多缺憾。
  但是数字技术不只是用来制作视觉奇观,或用来表现惊险、恐怖影片或激烈的动作片的特技效果,终归数字技术只是一种电影创作的手段,数字技术和艺术创作一旦完美的结合,那么它就能贴切地表达人的情感,触及人的心灵。从早期的影片《人鬼情未了》所展现的一对燃情恋人穿越生死阴阳界的相会,到《阿凡达》中通过三维动画技术展现出来发生在遥远的潘多拉星球的战争爱情故事,数字技术的应用表明它可以给电影艺术和电影美学提供一个新的舞台。电影创作者完全可以用数字技术叙述一个逼真的故事,更深入地表现导演的意图,创作出完美绝伦的艺术画面,以更深刻地表达制作者在叙事过程中寄托的关注和影片内在的含义。如影片《阿甘正传》中开头那个在空中不断飘浮着的羽毛的镜头,是由数字合成技术将实际拍摄的素材和计算机动画制作的羽毛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象征着阿甘平凡而完美的一生,留给人许多感叹与思索。电影的每一步发展都是艺术与技术的紧密结合。电影发展至今,艺术与科技的关系密不可分,合适的把握两者之间的分寸,是促进影视艺术发展的关键。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必定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总之,数字技术是制造电影真实感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电影制作的任何技术形式,包括数字技术,都不可能在电影中直接地独立存在,必须作为表现形式或表现内容的有机组成。恰当运用数字技术将大大增强影片的可视性与艺术性。否则,一味偏重于数字技术只会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于占元 于静宜. 数字艺术与技术关系问题的哲学分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11).
  [2]郝冰.理论回归——对电影成像技术的再认识,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3).
  [3]施正宁译. 数字化电影制片,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5).
  [4]朱燕华. 论数字影视的技术与艺术,艺海.2008(04).
其他文献
摘 要:20世纪中国绘画理论研究正处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阶段,期间出现了许多中国绘画史的研究著述和著名的美术史学家,典型代表有郑午昌、俞剑华、滕固。他们对于中国绘画史的研究,构成了中国美术史学研究新的面貌和新的气象。本文将通过三位美术史家的思想模式和特点来初探近现代美术史的书写建构和书写方式。  关键词:学术体制;郑午昌;俞剑华;滕固;建构方式  20世纪是中国整个学术体系转型的重要时期,中国美术史
期刊
基本的QinQ协议(802.1Q in 802.1Q),自从2002年12月通过了第一搞,中间经过了若干Draft修正,2006年5月发展成为正式的国际标准(Amendment to IEEE Std 802.1Q—2005),但是正因为其标准化的时间较短,不同的厂家对此技术有着不同的实现,名称亦不尽相同,Cisco称之为802.1Q Tunneling,HUAWEI称之为VLAN Tunneli
期刊
一、概述  地球是人类及其它生命赖以生存的家园,随着公众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国际社会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由润滑油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目前所用润滑油95%以上是使用矿物油作为基础油,这类基础油不具有生物降解性,在自然泄漏、排放或其它不恰当的方式进入环境后,会在自然环境中长期存留和富集,污染土壤和水资源.对生物造成毒害,产生恶劣和影响深远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在大多数
期刊
摘 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国,其中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思想,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德育、智育和美育三个方面来阐述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并希望能从中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几千年灿烂的文化历史遗产。传统文化中蕴含和积淀的教育理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一直以来都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也影
期刊
摘 要:建设节约型城市,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提高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率是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从规划层面探讨了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特点,探索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主要途径,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地下空间;规划;策略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是迄今为止人类所认识的空间资源的重要部分。对于日益增长的全球人口,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用
期刊
摘 要:女性文学中的性描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文学现象。本文即从女性的身份、男性的身份和性爱叙事三个方面对陈染小说里的性描写进行全面的分析。性,既是女性文学的叙事策略,又是一种丰富文的化想象;既是女性文学向世界撕开的伤口,又是她展示自我的极限。性,把文学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关键词:陈染;身份;性爱叙事;战争  我们走进了一个新时代。我们走进了一 个性时代。性成为当今最活跃最流行的话语生产方式
期刊
摘 要:我国是拥有最全面医疗保障体系的国家之一,但与20多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形成反差,人民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近半数的老百姓却看不起病了。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机构重复、医疗效率低下、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问题、药价虚高、医疗腐败等现象备受舆论批评。本文将针对目前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对医疗体制改革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医疗体制;医药分离;医疗腐败  近年来比例逐渐下降的政府卫生投入,使得中国
期刊
摘 要:在新的历史时期,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工作是否具有原本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对群众婚育观念的重大转变,人口计生宣传工作应该进一步强化,还是应该悄然退出?“十二.五”期间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如何定性、定位?它的实现手段如何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基层计生宣传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在稳定低生育水平中发挥更好更有效的作用,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思索和探讨。  关键词:新时期;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发展方向  在新的历史发
期刊
摘 要:中国英语的概念虽然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公认的定论,但它确实是带有中国特色的客观存在的一种语言形式。其词汇的显著特点是词汇语义重复,具体表现为名词结构、形容词、副词、同义词等的重复;其句法也是以累赘、复杂为其根本特点,具体表现在多用名词结构,句式不够简练、明了等。  关键词:中国英语;概念;词汇;句法;特点  一.概念的界定  中国英语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并没有一个完全确定和公认的定义,有
期刊
摘 要:学员队管理工作是军队院校干部培养中的最基本一环。针对军队院校干部学员存在的现实特点,总结出干部学员管理“五要领”,提出从“五要领”入手创造性地开展干部学员队管理工作,为干部培养过程中的院校培养阶段提供借鉴。  关键词:干部学员;培养;五要领  干部学员作为未来军队建设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建设部队、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重任。干部学员培养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部队未来的发展大势。而作为干部学员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