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国有投资基金1MDB(“一个大马”发展有限公司)累计欠下110亿美元债务且无处追踪资金流向,马来西亚首相、执政联盟“国阵”领袖兼最大执政党“巫统”的党主席纳吉布(Najib Razak)近来在媒体、反对党与前首相的围攻下相位不稳,度日如年。
雪上加霜的是,《华尔街日报》日前援引所谓调查文件称,与1MDB有关联的实体向纳吉布私人账户打入了近7亿美元。该报6月曾披露1MDB在上届大选期间,通过溢价收购的公司向纳吉布主导的慈善机构捐款,以在几个主要州兴建学校、派发优惠券的形式,支持巫统及纳吉布竞选,涉嫌贿选。
眼下,纳吉布没有考虑辞职,还在社交网站上指责《华尔街日报》报道失实,称其所依据的“文件”很可能属于伪造或经过篡改。但此次风波严重影响了纳吉布的形象及其未来的政治取态。在下届大选前的几年里,纳吉布会对内外政策做哪些调整,又将如何影响中国的战略环境,值得我们关注。
1MDB成立于2008年,被认为是主权财富基金和私募投资工具的结合,由兼任财长的纳吉布担任其咨询董事局(advisory board)主席。1MDB涉贪事件被马国媒体《砂捞越报告》率先报道后,《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以及《当今大马》等媒体迅速跟进。到后来,执政22年、素有“强人”之称的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蒂尔连续发难,开始动摇纳吉布在党内与国内的支持基础。
马哈蒂尔对纳吉布的批评,早在2013年10月纳吉布成功连任巫统党主席时就开始了,那时1MDB风波还未发生。前首相批评的焦点在于身兼财长的纳吉布管理国内财政不善、在与新加坡打交道时过于软弱,以及首相夫妇购买私人飞机、衣着服饰过于高调奢华等。
马哈蒂尔对现任首相的抨击被舆论看作是怀有“私心”。诸多分析认为,2013年10月的巫统党选,是马哈蒂尔与纳吉布关系的转折点—此次党选中,马哈蒂尔的儿子、现任吉打州州务大臣的慕克里并没有当选巫统副主席,这被马国政局分析者认为是纳吉布得罪马哈蒂尔的开始。
然而,马哈蒂尔的初衷或许并不那么简单。考虑到这位强人曾参与的历次重大政治斗争,从上世纪70年代选择支持纳吉布的父亲、马来西亚第二任首相敦拉萨,到90年代一手将自己培养的接班人安瓦尔送入监狱,再到2008年向时任首相巴达维发起抨击直至巴达维下台……再看这一次马哈蒂尔对纳吉布的批判,似乎不能简单理解为是在“为子铺路”。
如果比较两位首相的人生轨迹与执政理念,可以看出,马哈蒂尔与纳吉布至少首先存在“代沟”。马哈蒂尔生于1925年,纳吉布的父亲、前首相敦拉萨生于1922年,可以说马哈蒂尔在年龄上是纳吉布的父辈。而马哈蒂尔也从不忌讳自己与纳吉布的父亲之间的密切关系,无论是在回忆录中还是媒体上都曾公开表示,自己早年获敦拉萨首相的提携,因此格外关照纳吉布。
再看从政理念,不同于纳吉布,马哈蒂尔幼年时期曾以英国殖民地居民身份为荣;日据时期的经历以及二战后的殖民地独立浪潮,则让青年马哈蒂尔经历了身份认同与民族观念的巨变。眼见二战后重新统治马来亚的英国提出“马来亚联邦”,华人、印度人可能获得与马来人同样的公民权,马哈蒂尔与他同时期的马来人如梦初醒般投身政治运动,要求保证马来人—半岛的土著—特殊的权利。“马来至上”是马哈蒂尔全部政治生涯的信念。
在此背景下看马哈蒂尔对纳吉布的抨击,就会多少理解这位前首相对现任首相“怒其不争”的奋起反击。马哈蒂尔多次表示,1MDB暴露出的腐败问题将动摇巫统执政根基,而巫统向来是马来人利益的代表,一旦1MDB烈火延烧至2018年大选导致巫统失去执政地位,马来人在马来西亚的特权地位恐将难以为继。
马哈蒂尔的焦虑感不仅来自“马来至上”的理念,还有对巫统下台后被“清算”的担忧。今年以来,马哈蒂尔不止一次向巫统喊话:一旦巫统失去执政地位,难保曾经身居高位的各位政要不被清算。回顾马哈蒂尔的“政绩”,其最为国人诟病的两件事,一是上世纪80年代对马来西亚司法体系的打压,二是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建立的各种垄断行业以及由此衍生的低效率、高腐败等问题,导致马哈蒂尔与其副手安瓦尔不和,安瓦尔入狱,最终酿成马来西亚“烈火莫息”社会运动。因此,不能说马哈蒂尔内心对自己遭到清算的结果不感到恐惧。
对首相纳吉布来说,一个喘息之机是在野的“人民联盟”(以下简称“民联”)所属的三党发生了内讧。
民联三党由行动党、公正党与伊斯兰党组成,其中伊斯兰党的终极目标是把马来西亚建成伊斯兰国家,而这与民联的最大选民基础—城市华人的生活理念相悖。
今年以来,伊斯兰党炮制了在其执政的吉兰丹州实行伊斯兰刑事法的提案,力主将之提交国会,引起马国内非穆斯林群体的警惕。民联三党之一的行动党,由于曾向全国选民保证伊斯兰党不会提交该刑事法草案而遭到指责。在民联内部背叛与外部指责的压力下,行动党单方面宣布“民联”不复存在。
自从民联前领袖安瓦尔入狱后,三党就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反对党的分裂,让执政的国阵可以稍事休整,隔岸观火。然而首相纳吉布并不能因此懈怠,尽管民联的传统支持者对三党分裂感到失望,但也表示下次大选中不会因此而转投国阵,甚至公正党副主席蔡添强表示,民联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国阵执政,至于谁上台并不很重要。看来无论是民联还是民联的支持者,对于民联作为“革命党”的历史使命都有高度认同。
在此前提下,目前看不出纳吉布迫于强大国内舆论压力而主动辞职的可能性—事实上,媒体硝烟往往迷惑真正的政治角力。尽管马国媒体连篇累牍报道1MDB案,巫统内部更多人士是持观望态度,即便是被认为有可能接替纳吉布党主席之位的副首相慕尤丁,屡次表态也都是模棱两可。
在2018年前,对纳吉布来说明智的选择是在内政与外交层面均以求稳为主。内政方面,纳吉布不久前公布的《第11个大马计划》并没有提出战略性的长远改革措施,仍然保障马来人的特殊利益,尽管这项政策被认为是马来西亚提升服务品质与国家竞争力的阻碍;外交方面,在马哈蒂尔等老一代政治人物的压力下,纳吉布将不得不在马新关系、南海问题等敏感议题上选择相较过去更为强势的态度,尽管这种姿态与越南、菲律宾等国比起来仍显温和。事关南海问题,中国也应做好充分心理准备。
但长远来看,真正令马国内非穆斯林族裔与马来裔中的理性人士感到担忧的,是马来西亚作为“世俗国”的前景恐将更加黯淡。历史上,迫于伊斯兰党祭出宗教旗号抢夺选民的压力,马哈蒂尔曾表示马来西亚不是一个世俗国家。随着纳吉布权力不稳、伊斯兰党从民联分裂,出于巩固各自权位的需要,不排除未来双方会“心照不宣”地在宗教议题上合作。一旦马来西亚转型成为事实上的伊斯兰国家,东南亚乃至亚洲的国际关系都将随之发生连锁反应。
雪上加霜的是,《华尔街日报》日前援引所谓调查文件称,与1MDB有关联的实体向纳吉布私人账户打入了近7亿美元。该报6月曾披露1MDB在上届大选期间,通过溢价收购的公司向纳吉布主导的慈善机构捐款,以在几个主要州兴建学校、派发优惠券的形式,支持巫统及纳吉布竞选,涉嫌贿选。
眼下,纳吉布没有考虑辞职,还在社交网站上指责《华尔街日报》报道失实,称其所依据的“文件”很可能属于伪造或经过篡改。但此次风波严重影响了纳吉布的形象及其未来的政治取态。在下届大选前的几年里,纳吉布会对内外政策做哪些调整,又将如何影响中国的战略环境,值得我们关注。
前首相究竟因何“发难”?
1MDB成立于2008年,被认为是主权财富基金和私募投资工具的结合,由兼任财长的纳吉布担任其咨询董事局(advisory board)主席。1MDB涉贪事件被马国媒体《砂捞越报告》率先报道后,《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以及《当今大马》等媒体迅速跟进。到后来,执政22年、素有“强人”之称的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蒂尔连续发难,开始动摇纳吉布在党内与国内的支持基础。
马哈蒂尔对纳吉布的批评,早在2013年10月纳吉布成功连任巫统党主席时就开始了,那时1MDB风波还未发生。前首相批评的焦点在于身兼财长的纳吉布管理国内财政不善、在与新加坡打交道时过于软弱,以及首相夫妇购买私人飞机、衣着服饰过于高调奢华等。
马哈蒂尔对现任首相的抨击被舆论看作是怀有“私心”。诸多分析认为,2013年10月的巫统党选,是马哈蒂尔与纳吉布关系的转折点—此次党选中,马哈蒂尔的儿子、现任吉打州州务大臣的慕克里并没有当选巫统副主席,这被马国政局分析者认为是纳吉布得罪马哈蒂尔的开始。
然而,马哈蒂尔的初衷或许并不那么简单。考虑到这位强人曾参与的历次重大政治斗争,从上世纪70年代选择支持纳吉布的父亲、马来西亚第二任首相敦拉萨,到90年代一手将自己培养的接班人安瓦尔送入监狱,再到2008年向时任首相巴达维发起抨击直至巴达维下台……再看这一次马哈蒂尔对纳吉布的批判,似乎不能简单理解为是在“为子铺路”。
如果比较两位首相的人生轨迹与执政理念,可以看出,马哈蒂尔与纳吉布至少首先存在“代沟”。马哈蒂尔生于1925年,纳吉布的父亲、前首相敦拉萨生于1922年,可以说马哈蒂尔在年龄上是纳吉布的父辈。而马哈蒂尔也从不忌讳自己与纳吉布的父亲之间的密切关系,无论是在回忆录中还是媒体上都曾公开表示,自己早年获敦拉萨首相的提携,因此格外关照纳吉布。
再看从政理念,不同于纳吉布,马哈蒂尔幼年时期曾以英国殖民地居民身份为荣;日据时期的经历以及二战后的殖民地独立浪潮,则让青年马哈蒂尔经历了身份认同与民族观念的巨变。眼见二战后重新统治马来亚的英国提出“马来亚联邦”,华人、印度人可能获得与马来人同样的公民权,马哈蒂尔与他同时期的马来人如梦初醒般投身政治运动,要求保证马来人—半岛的土著—特殊的权利。“马来至上”是马哈蒂尔全部政治生涯的信念。
在此背景下看马哈蒂尔对纳吉布的抨击,就会多少理解这位前首相对现任首相“怒其不争”的奋起反击。马哈蒂尔多次表示,1MDB暴露出的腐败问题将动摇巫统执政根基,而巫统向来是马来人利益的代表,一旦1MDB烈火延烧至2018年大选导致巫统失去执政地位,马来人在马来西亚的特权地位恐将难以为继。
马哈蒂尔的焦虑感不仅来自“马来至上”的理念,还有对巫统下台后被“清算”的担忧。今年以来,马哈蒂尔不止一次向巫统喊话:一旦巫统失去执政地位,难保曾经身居高位的各位政要不被清算。回顾马哈蒂尔的“政绩”,其最为国人诟病的两件事,一是上世纪80年代对马来西亚司法体系的打压,二是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建立的各种垄断行业以及由此衍生的低效率、高腐败等问题,导致马哈蒂尔与其副手安瓦尔不和,安瓦尔入狱,最终酿成马来西亚“烈火莫息”社会运动。因此,不能说马哈蒂尔内心对自己遭到清算的结果不感到恐惧。
“维稳”思维将统治未来3年
对首相纳吉布来说,一个喘息之机是在野的“人民联盟”(以下简称“民联”)所属的三党发生了内讧。
民联三党由行动党、公正党与伊斯兰党组成,其中伊斯兰党的终极目标是把马来西亚建成伊斯兰国家,而这与民联的最大选民基础—城市华人的生活理念相悖。
今年以来,伊斯兰党炮制了在其执政的吉兰丹州实行伊斯兰刑事法的提案,力主将之提交国会,引起马国内非穆斯林群体的警惕。民联三党之一的行动党,由于曾向全国选民保证伊斯兰党不会提交该刑事法草案而遭到指责。在民联内部背叛与外部指责的压力下,行动党单方面宣布“民联”不复存在。
自从民联前领袖安瓦尔入狱后,三党就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反对党的分裂,让执政的国阵可以稍事休整,隔岸观火。然而首相纳吉布并不能因此懈怠,尽管民联的传统支持者对三党分裂感到失望,但也表示下次大选中不会因此而转投国阵,甚至公正党副主席蔡添强表示,民联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国阵执政,至于谁上台并不很重要。看来无论是民联还是民联的支持者,对于民联作为“革命党”的历史使命都有高度认同。
在此前提下,目前看不出纳吉布迫于强大国内舆论压力而主动辞职的可能性—事实上,媒体硝烟往往迷惑真正的政治角力。尽管马国媒体连篇累牍报道1MDB案,巫统内部更多人士是持观望态度,即便是被认为有可能接替纳吉布党主席之位的副首相慕尤丁,屡次表态也都是模棱两可。
在2018年前,对纳吉布来说明智的选择是在内政与外交层面均以求稳为主。内政方面,纳吉布不久前公布的《第11个大马计划》并没有提出战略性的长远改革措施,仍然保障马来人的特殊利益,尽管这项政策被认为是马来西亚提升服务品质与国家竞争力的阻碍;外交方面,在马哈蒂尔等老一代政治人物的压力下,纳吉布将不得不在马新关系、南海问题等敏感议题上选择相较过去更为强势的态度,尽管这种姿态与越南、菲律宾等国比起来仍显温和。事关南海问题,中国也应做好充分心理准备。
但长远来看,真正令马国内非穆斯林族裔与马来裔中的理性人士感到担忧的,是马来西亚作为“世俗国”的前景恐将更加黯淡。历史上,迫于伊斯兰党祭出宗教旗号抢夺选民的压力,马哈蒂尔曾表示马来西亚不是一个世俗国家。随着纳吉布权力不稳、伊斯兰党从民联分裂,出于巩固各自权位的需要,不排除未来双方会“心照不宣”地在宗教议题上合作。一旦马来西亚转型成为事实上的伊斯兰国家,东南亚乃至亚洲的国际关系都将随之发生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