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对慢性胃炎患者胃泌素影响分析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s352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到我院治疗慢性胃炎患者视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38例患者分为两个小组,第一小组命名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第二小组命名为实验组,加用益生菌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胃泌素、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均比对照组低,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根除(四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慢性胃炎效果较佳,可有效降低胃泌素,利于疾病康复,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慢性胃炎;胃泌素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6-097-02
  引起慢性胃炎的因素比较多,在胃病中因不同病因导致的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症发病率最高,并以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等形式展示出来[1]。慢性胃炎疾病临床表现有腹部胀痛、食欲不振等,引起慢性胃炎主要原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最佳治疗方案为抗幽门螺杆菌。此次研究主要分析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下文为详情报告。
  1研究信息与方法
  1.1研究信息
  抽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到我院治疗慢性胃炎患者视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38例患者分为两个小组,第一小组命名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第二小组命名为实验组。对照组中,男10例、女9例,年龄范围在24岁到65岁间,年龄均值(44.5±5.3)岁;实验组中,男11例、女8例,年龄范围在24岁到63岁间,年龄均值(43.5±5.1)岁。对两组患者各项数据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对象在一般资料上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该组患者使用常规抗幽门螺杆菌药物进行治疗:口服阿莫西林,每次口服量为1g,每天服用量为2次;口服雷贝拉唑,每次口服量为20ma,每天服用2次;口服克拉霉素,每次服用量为500mg,每天服用2次;口服胶体酒石酸铋胶囊,每次服用量为165mg,每天服用4次。共用药治疗两个星期。
  1.2.2实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益生菌选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每次口服量为840mg,每天服用2次。共用药治疗两个星期。
  1.3观察指标
  结束两个星期的治疗后比较不同小组患者胃泌素与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在空腹状态下采集5ml静脉血作为检测标本,并通过2000r/min转速进行离心处理,取100uL分离的血清且将其置于-20℃冰箱中存放,检测胃泌素、细胞因子水平。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中所得到的关于两组患者胃泌素与细胞因子水平相关数据,使用t与检验计量资料,若结果为P<0.05,则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皆经由SPSS19.0软件统计。
  2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胃泌素、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水平降低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如下表。
  3讨论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物质共同发挥出作用所引起的一种疾病,目前医学对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明确,普遍认为与病毒细菌感染、不良生活方式、缺乏营养等有着密切关系[2]。幽门螺杆菌是微厌氧菌,在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产生作用,是唯一一个可以在人体胃里生存的微生物。一旦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引起消化道溃疡,甚至引起胃癌,所以幽门螺杆菌也是
  第1类致癌因子。
  通过临床不断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病之间有着很大关系,但这也并不代表所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人群会发生胃病。临床治疗因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病通常采用四联疗法,通过四联疗法的治疗可阻断H+-K+-ATP酶作用,可抑制胃酸的分泌。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均是抗生素类药物,可将幽门螺杆菌杀死,然而因抗生素用药不当,导致幽门螺杆菌耐药性也不断提升,细菌的大量繁殖破坏了腸道微生态平衡,降低了肠道抗病能力。益生菌最大功效是改善胃肠道菌群平衡,可抑制幽门螺杆菌。在四联疗法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可加强对幽门螺杆菌在胃黏膜上皮定植与生长的抑制效果,消化道有益菌活性剂数量明显提升。胃泌素则是消化道G细胞分泌出的胃肠肽类激素,慢性胃炎患者胃底腺与幽门腺的壁细胞量减少,胃泌素通过产生组胺促进细胞分泌出胃酸,从而加重病情。该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抗幽门螺杆菌药物基础上加用益生菌可减少胃泌素、细胞因子水平,可见治疗效果较好。
  总之,幽门螺杆菌根除(四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慢性胃炎效果较佳,可有效降低胃泌素,利于疾病康复,具有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玉川.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对慢性胃炎患者胃泌素及细胞因子的影响[J].特别健康,2019,(22):15.
  [2]陈君.探讨幽门螺杆菌根除性治疗对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和对胃泌素水平的影响[J].健康大视野,2019,(21):2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析连续性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入组条件:基底节区脑出血量在30-50ml之间,丘脑出血15-25ml之间或丘脑出血破入脑室至脑室铸型,随机分成两组,各35例。两组均进行开颅去骨瓣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对症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传统方式应用甘露醇,而研究组在手术过程中置入颅内压监
期刊
摘要:目的:对诊断不孕症患者宫腔内病变中经阴道三维超声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收治不孕症患者95例,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为其开展经阴道二维超声、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并进行病理学诊断。结果:三维阴道超声检查准确率49.5%,显著高于二维阴道超声84.2%(P<0.05)。结论:相对于二维超声,阴道三维超声诊断不孕患者宫腔患者病
期刊
摘要:目的 讨论中医正骨推拿联合蛇行功锻炼治疗中老年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体筛查我院中医骨科中老年慢性腰肌劳损患者68例,给予患者中医正骨推拿联合蛇行功锻炼治疗法,对比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临床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几率。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活动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后(P<0.05),本组患者治疗后有1例患者病症复发(复发率:1.47%),治疗期间患者的机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6-070-01  1、临床资料  患者何某,女,38岁,2014年7月在解放军昆明总医院确诊“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原发病不详,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至今。患者开始透析半年后闭经,于2018年9月5日转入我院血透中心繼续透析。入院时一般情况较差,纳差、睡眠差,大便正常,24小时尿量约100ml,体重40kg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深度烧伤患者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对相关指标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诊治的深度烧伤患者80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创面保护,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生素的应用,营养支持等。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0.9%的生理盐水1ml,治疗组则给予皮下注射rhGH0.3IU/kg(1次/日)。比较两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银杏达莫注射液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某地区2015年至2019年涉及银杏达莫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女性稍高于男性;临床表现以胃肠损害为主;给予停药或相应处理后,绝大多数患者能得到好转或痊愈。结论 对银杏达莫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表分析可初步为评价其安全性提供参考,临床应用
期刊
摘要:目的:对照评价经伤椎固定和跨伤椎固定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择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骨科诊治的6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病人为对象,按照病情状况,分别施予经伤椎固定术(实验组30例)和跨伤椎固定术(常规组30例)治疗,评比两种手术方案对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较为接近,实验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常规组,且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常用各项评分对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患者预后的评价,构建模型验证能力。 方法 选择78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完善各项评分,观察1月内预后情况,应用各项评分判定患者预后,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结果 本研究78例患者死亡率15.38%;GCS、APACHE-II、MHIPS和CRMAS是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1月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GCS增加1分死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宫腔镜、腹腔镜联合在女性不孕症诊治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104例女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患者。对实验组患者行宫腔镜、腹腔镜联合诊治,对照组行宫腔镜诊治,对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8.85%,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一年内的宫内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宫外孕率、未受孕情况显
期刊
摘要:目的:觀察对失眠症患者实施梅花针叩刺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予以中药失眠方和梅花针叩刺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日间功能、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睡眠时间(2.62±0.59)显著长于对照组(1.71±0.46),治疗组症状评分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有对比差异P<0.0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