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wenr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学的也是作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平,将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高考分数。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一、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教师要引导学生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观察的习惯。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写作的愿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常常感到困惑:为什么有的学生面对作文题目竟无从写起。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起学生的感情。”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全景式地扫描生活,让他们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悟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东西,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应该让生活成为学生真正的创作源泉。教师还必须积极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起学生的写作愿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鼓励学生多写片段,多记日记,练写随笔
  学生的课外时间很有限,过分要求学生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师可要求学生平时多练笔,多记日记。茅盾说:“应该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薄,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学生平时能多记日记,多写片段,淋淋尽致表达自己的情感,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强调每个学生每天至少有一次练笔,内容可以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小至遣词造句均可。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写作难度自然就降低了。随笔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学生可以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也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这样不自觉地就能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学生起初练笔时,写的内容可能比较简单,但渐渐地观察视野会不断扩大,内容会越来越丰富。班级的生活与风波、家庭的欢乐与忧愁、社会见闻等,真是大到宇宙,小到自我,尽入笔端。
  三、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训练,教会学生选择、吸收素材
  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斗以期提高分数,有些学生甚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进行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教给他们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言简意赅地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阅读是“吸收”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阅读架起了由模仿到创作的桥梁”,教师仔细讲解文本的目的,不仅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以及表达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例如,在《伊芙找海龟》中,有一段对伊芙寻找小海龟的描写:“听了妈妈的话,伊芙双膝跪下,翻起厚厚的落叶,拔开密密的草丛”,最后发现了小海龟。这段描写中的“翻起”“拔开”“发现”等词用得十分精妙,学生通过阅读就可以了解到文章用词的准确性。当学生对这些看似平常的词语有了深入的认识之后,作文时遣词造句自然就有方法可用、有规律可循了。
  四、引导学生模仿范文,培养创作个性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学生通过模仿范文,既能降低学习难度,又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应积极提倡他们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他们的创作个性。即使学生刚模仿时比较机械,教师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曾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对庚信的“落花雨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仿写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转》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于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但却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在鼓励学生模仿时,还要引导他们创新。
  五、多点肯定,少点批评
  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作文的优点,用委婉的语言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这样才不会打击他们的信心。要给学生信心,多鼓励他们,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但缺点是贪财。鲍叔牙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如果当时鲍叔牙只看中管仲的缺点而不重用他,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他们可能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值得他人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教师应多对他们给予赞美。否则,若是教师把学生的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样不仅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而且还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六、鼓励学生积极创作,推荐发表优秀学生作品
  俗话说,“乐此不疲”。要学好一样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兴趣,而推荐发表学生的优秀作品,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方法。
  总之,只有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让学生写他们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写他们所了解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才能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学写作文,不能有急于求成、立竿见影的想法,要让学生明白写好作文是一个循序渐进、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过程。
其他文献
今年湖北省语文高考卷将改用全国卷。题型有了较大的变化,但对文言文的考察依然是重点,从高考文言文的出题角度来看,21分的分值中,考核学生对字、词、句理解的题目就占了15分,足见掌握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的重要性,我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际,总结了一些文言文的教学方式。  1.巧妙的导语激发兴趣  本来一篇难懂的文言文,如果教师的导语够精彩,会一下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会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在讲《赤壁赋》
期刊
新课标在适应学生差异性方面很有特色,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同时拓宽了知识面,选入了能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内容,并分A、B层次编排,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得以充分发展。  学生的品格、智力与体能状态是有差异的,所以,应围绕“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让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来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在施教过程中,应贯彻两项原
期刊
教师能力,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这里所说的主要为两种能力。一种是教师独立阅读文本的能力,一种是基于此种能力的课程开发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进一步普及,全国所有语文教师共用“一套教材+一套教师参考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时代特点,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突出的也是语文教师亟待提高的能力,就是教师独立阅读文本的能力和基于此种能力的课程开发能力。  现在有不少高中语文教
期刊
讨论话题:学语文的喜与忧。  主持人:班长 王德明  班级:2010级7班(高一)  【目标确立】  当大家议论一个学生学习的优劣时,常爱归结为聪明或用功。其实影响学习效果的原因绝不可能这么简单,还有这样一些因素在起作用:学习的动机、目的、意志品质、情绪状态、注意力、兴趣、学习方法、学习基础、学习的客观环境、身体条件、教师和家长的德才水平等等。可以说,学习效果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而在众多的
期刊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下册,对中国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散文的学习,让我们领略到古代士人的思想。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那股生生不息,传承至今的精神力量——士文化。  一、“士”的起源  士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士作为介于贵族统治阶层和广大庶民阶层,掌握着文化资源,而且具有一定人身自由的一个特殊阶层,在我国先秦时期就已经产生。士原来也指原始社会末期与氏族部落首领和显贵同族的武士,进入阶级社会
期刊
当你能飞的时候,千万不要放弃飞;当你有理想的时候,千万不要放弃理想。给理想一次开花的机会,终有一天你会收获理想的芬芳。  ——题记  初中,这个学习的黄金时期,这个可塑性最强的时期,语文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语文可以陶冶你的情操,丰富你的生活,可以让你热爱生活,爱上文学,可以让你缓解压力,平衡各科,等等。那么,初中语文应该如何学习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要想学好初中语文,就要多读
期刊
校运会体育委员组织同学进行入场式彩排,好不容易指挥大家排好队,训练时有几位同学一直窃窃私语,练习原地踏步走,一位同学干脆站着不动,口号声也是七零八落。体委不时向我投来求助的目光。我先询问那位站着不动的同学是否病了,安排他在旁边休息;同时主动提出,由我带大家喊口号。也许是受我激昂高亢的口号声影响,先前的不良状况很快有了好转。  当晚,那位同学主动找我,坦言并非身体不好,而是当天的测验不够理想,心情不
期刊
新课程,新教材,要求新课堂。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教师的教学活动充满了新意与生气。但同时,我们注意到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浪费”现象仍然比比皆是,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现象一:媚俗的语言  语言是教学的主要中介,但教学中常常充斥着这样的语言:“你太聪明了,答得太好了,真了不起”等。这种毫无启发性的语言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心智、浪费了教学时间,而且还有损素质教育的严肃性,更容易造成相互吹捧的教学炒作。  
期刊
春雷滚滚,落下点点春雨,于是大地上的油菜花竞相盛开:春天来了。某一天下课,同事们在办公室里聊天,大致是讨论这个四月初该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我们要去乡下看油菜花吗?我没有参加他们的讨论,因为在我心中,总有油菜花的大致构造,我熟得不能再熟。就当这个纷纷下雨的清明时节,我回老家的时候,沿着乡村的公路,盛开着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闪亮了我的整个眼球,那种充满生命力的金黄摇曳在整个田埂上的情景尽是美得如此动人心魄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第一学段对写话没有统一的要求,但强调了对写话有兴趣。”“从兴趣入手,首先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为第二学段的自由表达奠定基础。”尤其是对于初学写话的孩子,更应如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结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巧用各种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产生轻松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强烈的写话兴趣和自信,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