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学的也是作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平,将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高考分数。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一、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教师要引导学生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观察的习惯。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写作的愿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常常感到困惑:为什么有的学生面对作文题目竟无从写起。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起学生的感情。”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全景式地扫描生活,让他们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悟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东西,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应该让生活成为学生真正的创作源泉。教师还必须积极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起学生的写作愿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鼓励学生多写片段,多记日记,练写随笔
学生的课外时间很有限,过分要求学生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师可要求学生平时多练笔,多记日记。茅盾说:“应该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薄,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学生平时能多记日记,多写片段,淋淋尽致表达自己的情感,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强调每个学生每天至少有一次练笔,内容可以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小至遣词造句均可。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写作难度自然就降低了。随笔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学生可以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也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这样不自觉地就能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学生起初练笔时,写的内容可能比较简单,但渐渐地观察视野会不断扩大,内容会越来越丰富。班级的生活与风波、家庭的欢乐与忧愁、社会见闻等,真是大到宇宙,小到自我,尽入笔端。
三、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训练,教会学生选择、吸收素材
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斗以期提高分数,有些学生甚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进行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教给他们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言简意赅地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阅读是“吸收”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阅读架起了由模仿到创作的桥梁”,教师仔细讲解文本的目的,不仅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以及表达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例如,在《伊芙找海龟》中,有一段对伊芙寻找小海龟的描写:“听了妈妈的话,伊芙双膝跪下,翻起厚厚的落叶,拔开密密的草丛”,最后发现了小海龟。这段描写中的“翻起”“拔开”“发现”等词用得十分精妙,学生通过阅读就可以了解到文章用词的准确性。当学生对这些看似平常的词语有了深入的认识之后,作文时遣词造句自然就有方法可用、有规律可循了。
四、引导学生模仿范文,培养创作个性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学生通过模仿范文,既能降低学习难度,又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应积极提倡他们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他们的创作个性。即使学生刚模仿时比较机械,教师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曾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对庚信的“落花雨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仿写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转》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于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但却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在鼓励学生模仿时,还要引导他们创新。
五、多点肯定,少点批评
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作文的优点,用委婉的语言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这样才不会打击他们的信心。要给学生信心,多鼓励他们,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但缺点是贪财。鲍叔牙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如果当时鲍叔牙只看中管仲的缺点而不重用他,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他们可能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值得他人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教师应多对他们给予赞美。否则,若是教师把学生的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样不仅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而且还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六、鼓励学生积极创作,推荐发表优秀学生作品
俗话说,“乐此不疲”。要学好一样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兴趣,而推荐发表学生的优秀作品,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方法。
总之,只有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让学生写他们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写他们所了解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才能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学写作文,不能有急于求成、立竿见影的想法,要让学生明白写好作文是一个循序渐进、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过程。
一、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教师要引导学生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观察的习惯。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写作的愿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常常感到困惑:为什么有的学生面对作文题目竟无从写起。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起学生的感情。”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全景式地扫描生活,让他们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悟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东西,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应该让生活成为学生真正的创作源泉。教师还必须积极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起学生的写作愿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鼓励学生多写片段,多记日记,练写随笔
学生的课外时间很有限,过分要求学生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师可要求学生平时多练笔,多记日记。茅盾说:“应该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薄,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学生平时能多记日记,多写片段,淋淋尽致表达自己的情感,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强调每个学生每天至少有一次练笔,内容可以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小至遣词造句均可。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写作难度自然就降低了。随笔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学生可以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也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这样不自觉地就能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学生起初练笔时,写的内容可能比较简单,但渐渐地观察视野会不断扩大,内容会越来越丰富。班级的生活与风波、家庭的欢乐与忧愁、社会见闻等,真是大到宇宙,小到自我,尽入笔端。
三、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训练,教会学生选择、吸收素材
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斗以期提高分数,有些学生甚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进行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教给他们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言简意赅地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阅读是“吸收”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阅读架起了由模仿到创作的桥梁”,教师仔细讲解文本的目的,不仅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以及表达的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例如,在《伊芙找海龟》中,有一段对伊芙寻找小海龟的描写:“听了妈妈的话,伊芙双膝跪下,翻起厚厚的落叶,拔开密密的草丛”,最后发现了小海龟。这段描写中的“翻起”“拔开”“发现”等词用得十分精妙,学生通过阅读就可以了解到文章用词的准确性。当学生对这些看似平常的词语有了深入的认识之后,作文时遣词造句自然就有方法可用、有规律可循了。
四、引导学生模仿范文,培养创作个性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学生通过模仿范文,既能降低学习难度,又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应积极提倡他们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他们的创作个性。即使学生刚模仿时比较机械,教师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曾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对庚信的“落花雨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仿写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转》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于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但却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在鼓励学生模仿时,还要引导他们创新。
五、多点肯定,少点批评
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作文的优点,用委婉的语言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这样才不会打击他们的信心。要给学生信心,多鼓励他们,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但缺点是贪财。鲍叔牙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如果当时鲍叔牙只看中管仲的缺点而不重用他,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他们可能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值得他人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教师应多对他们给予赞美。否则,若是教师把学生的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样不仅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而且还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六、鼓励学生积极创作,推荐发表优秀学生作品
俗话说,“乐此不疲”。要学好一样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兴趣,而推荐发表学生的优秀作品,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方法。
总之,只有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让学生写他们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写他们所了解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才能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学写作文,不能有急于求成、立竿见影的想法,要让学生明白写好作文是一个循序渐进、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