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米问答秀
【摘 要】
:
【出 处】
:
天天爱科学
【发表日期】
:
2020年2期
其他文献
公元8年,几名罗马士兵偷偷地溜出营垒,溜进了莱茵河畔的一片幽暗森林之中。他们全都小心翼翼的,每走几步就会停下来观察一下四周,唯恐遇到日耳曼人,在这种情况下,遭遇他们可是非常危险的。 这几个罗马士兵之所以冒着生命危险来到这片森林中,是因为不久前他们从巡逻队的口中得知附近有原牛出没。原牛是生活在高卢和日耳曼地区的一种巨牛,如果能够生擒一头原牛,肯定能卖个好价钱。正是在金钱的诱惑之下,这几个罗马士兵才
期刊
正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霍铁从人群里走了出来,小声对吕警官说道:“叔叔,想要外出的人,只要经过搜身,确定没携带赃物,就可以放他们离开了吧?” “那怎么行?”丁老板表示反对,“鱼那么小,万一搜身的时候漏掉了怎么办?” “不会的,丁叔叔。鱼虽小,但却是活的。要带出去,怎么着也得放在几百毫升水中,否则鱼就死了。现在是阳春,大家穿的衣服又不厚,不可能漏掉的。” 丁老板听了,也觉得自己有些多虑了,沉着
期刊
·2016年5月3日 ·晴17-26℃ 隔壁办公室飞来一只小鹦鹉,大约只有我的手掌那么大,羽色艳丽。同事说,这叫棕头牡丹鹦鹉。 女王“驾到” 要说“皇亲贵族”有多难伺候,恐怕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有体会。这只不知从谁家逃出来的小鹦鹉,原本是飞到隔壁办公室的,哪里想到,同事根本服侍不了。于是,它来到了我家。女王“驾到” 当时,清明节刚过不久,艾草青团的滋味还在嘴里回味,看到这个浑圆青翠的小家
期刊
奇特的印章 假期里,我和爱人永林到云南省抚仙湖畔小住。几日前,初到湖边,我和永林便被满滩的黑石头所吸引。要说这黑石滩,粗心的游客绝领略不到它的妙处,兴许还会嫌弃它黑乎乎的颜色,可对我们来说,这儿简直就是“觅宝”的好去处。 这不,盼得雨后初晴,我们就赶紧回到湖畔,再次开启新的“觅宝”之旅。 这黑乎乎的“宝贝”到底有什么奇特之处?的确,黑乎乎的石头并不以色彩取胜,但只要留意一下它们身上的独特花纹
期刊
日本是世界上垃圾分类的样板国家。最早,日本公共场所的垃圾箱只是一个单桶,人们什么垃圾都往里扔。后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垃圾分类回收制度逐渐推行开来。《废弃物处理法》等一系列有关垃圾回收的法律,让垃圾的处理上升到法律层面,乱扔垃圾的现象也得到了有效遏制。 最开始,日本政府只将垃圾分为两类: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后来,日本提倡“节能降耗”,要求重新利用废舊物品以提取金属等资
期刊
你知道谁是动物界的睡眠高手吗?不是会冬眠的大熊,也不是常在树上打盹的树懒,而是不起眼的小蜗牛。 不管是冬季还是夏季,蜗牛都可以休眠。当外界温度不适宜活动的时候,蜗牛就会倒头大睡。天气冷了,它就躲进自己背着的“小房子”里避寒;干旱炎热的夏季来了,它就回到“小房子”里避暑。 每次休眠的时候,蜗牛都会分泌一种黏液,把“门口”封起来,以抵御外界的恶劣天气。而且,有的蜗牛可以一觉睡三年之久,恐怕没有什么
期刊
国花可以反映出一国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在提升国家形象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从本期开始,我们将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领略这些国家的国花文化。 国花是代表国家文化形象的花卉,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气质和人民的品格,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深厚的民族感情,象征着民族精神。 今天,我们从“一带一路”的起点——中国出发,一起来看看人们心中的“中国国花”吧! 我国还没有确立国花,不过,去年的一场“国花评选”
期刊
短面熊化石的发现 19世纪中叶,随着美国“西进运动”的推进,许多化石被发现于美国西部那片广阔的土地上,然后被送往位于东海岸的学者手中。 美国著名古生物学家约瑟夫·雷迪在众多化石中分辨出一种史前熊类,这种熊的头骨与今天我们熟悉的熊类动物完全不同,它们的面部较短。根据这一特征,雷迪于1854年将这种史前熊类命名为“短面熊”。 1879年,雷迪的学生爱德华·德林克·科普发现了一种更高、更大的短面熊
期刊
梅花:报春的使者 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国本土植物,梅花已经融入我们日常生活和文化精神的每个角落,几千年来活跃于人们的餐桌、庭院,以及诗词、绘画、小说、影视、漫画作品中。 在江淮地区,梅花是每年第一批开花的园林木本花卉,也是最早开放的蔷薇科花卉。它从2月初就开始绽放,比1月初开放的蜡梅和迎春晚一个月,又比2月中旬开放的皱皮木瓜稍早些。如果有幸碰上2月份下雪,人们便可观赏到红梅傲雪的美景。 3月
期刊
在呼伦贝尔广阔的大草原上,扎赉(lài)诺尔像一块沉睡在地下的璞(pú)玉,被时代文明唤醒。人们从尘封万年的历史足迹中挖掘远古历史文化,传承祖先留给后代的人类文明。 踏上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走近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参观巨型古兽猛犸象和披毛犀的化石,仿佛穿越了时空,融进了远古时代的原始部落。 (一)古老文化历经万年 扎赉诺尔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 3万年前,古人类就在这里打制石器、追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