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严歌苓的中篇小说《白蛇》以“官方版本”、“民间版本”、“不为人知的版本”三种并置交错的叙事方式,讲述了著名舞蹈家孙丽坤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一系列人生遭遇,及与徐群珊之间的感情联系。从小说的叙事聚焦方式、叙事聚焦的改变及叙事干预,透析作品揭示出文革对主体人格的戕害及文革时期人性的复杂、人生的无奈、时代的荒谬。
关键词:《白蛇》;叙事聚焦;文革创伤
当代文坛中,表现“文革”时期的作品不计其数,很多都是通过直接描写和回忆来揭露那段历史时期的黑暗与荒诞。而旅美华裔女作家严歌苓的中篇小说《白蛇》由四个“官方版本”,三个“民间版本”和七个“不为人知的版本”穿插交织而成,讲述了著名舞蹈家孙丽坤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一系列人生遭遇。文本中不同版本的叙述为文本提供了多种叙事视角,也就是聚焦。严歌苓在叙述过程中打破了传统的、无所不知的视角类型,而是采用了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三者相结合的叙事策略。三个交错组合的版本从不同的视角来展现主人公和她的有关事件,体现了当时混乱、压抑、真理缺失的时代背景。复杂的多种聚焦即是文本对特殊时代背景的呼应,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周围发生的事件的疑虑、困惑、思索和探寻,也体现了主人公真实的个体情感被宏大的历史背景和民间巷议所掩盖的悲哀境遇。
一、《白蛇》多种叙事聚焦方式
(一)“官方版本”:内聚焦与外聚焦相结合
“官方版本”的叙事角度采用的是工作汇报和新闻报道的语言形式,由革委会宣教部、省歌舞剧院革命领导小祖、市公安局等国家单位的几份正式公文构成。从整体上看,官方版本从官方的角度展开调查,表明了官方对孙丽坤事件的态度,属于内聚焦型视角。而从调查和报道的内容方面来看,叙述者只是严格地从外部呈现事件,只提供了人物的行动和客观环境,而没有告诉读者人物的动机、目的、思维和情感,属于外聚焦型视角。
内聚焦与外聚焦相结合,体现了官方版本中语言的情感隐蔽性。官方版本中充斥着当时千篇一律的颂词:“希望总理为全国人民和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多多保重!为中国和世界革命多多保重!”“此致崇高的革命敬礼!”甚至是和现实完全相反的谎话:“并没有对孙进行任何粗暴行为……其生活待遇并不十分苛刻”等等,而对当事人的思维和情感、尊严和权力则给予理所当然的漠视。这种聚焦形式还体现了在大的政治背景下,个体的渺小、无助、失语,主人公无法站起来为自己申辩,即使申辩也得不到他人的理解和社会的认同,他们的个体体验和真实情感被忽略掩盖。
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说,作者的匠心独运又使得这类令人厌恶的唱高调版本成为整个故事另一种角度、另一类声音的绝好阐释:官方版本之一中轻描淡写孙丽坤生活待遇的回报文件反衬出当事人所遭遇的非人迫害;官方版本之二中暴力强制孙俪坤进行妇科检查的调查方式说明了领导小组干部们的虚伪和无能;官方版本之三中搜查诈骗犯“徐群山”户籍资料的文件指示反而向读者透露了更多真实的信息。这种“欲盖弥彰”的效果更明确地引导读者去找寻动荡年代被压抑的真相和个人无法释放的真情实感。孙丽坤的经历,在那个年代或许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但作者通过她的经历影射了那个时代的黑暗与荒谬。不同时期的“官方版本”的话语呈现给读者的不仅是历史的演变,而且暗含一种荒诞,这种荒诞,来自人物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真实的悲剧命运。
(二)“民间版本”:内聚焦和外聚焦的结合
与“官方版本”的聚焦方式相同,“民间版本”的叙事视角也属于内聚焦和外聚焦的结合体。作者通过运用民众内聚焦的视角和民众对孙丽坤事件描述内容的外聚焦视角相结合,使“民间版本”充满了更多的传奇色彩。
这一版本以内聚焦的视角描述了民众对孙丽坤的种种猜测,但它固定在民众视野之内,无法深入地剖析主人公的思想。在民间的混乱视野中,孙丽坤成了“国际大破鞋”、“作风很乱的人”、“一六零床的老女人”。在不正常的政治压力下和当时民众庸俗的思维笼罩下,人们对孙丽坤事件的真相添油加醋,如描述野史一般地绘声绘色,乐此不疲。但是最终民众的视角还是不能揭开事件的真相,主人公的身份和遭遇仍然是未解之谜。严歌苓充分发挥内聚焦的这种限定性功能,在作品中有意造成死角或空白以获得某种意蕴,从而引发读者的好奇心。而民众对孙丽坤事件的外聚焦型视角的描述则排除了提供主人公内心活动的可能,这种聚焦方式限制了叙述者也就是民众对事件的实质和真相的把握。这种外聚焦型视角使叙述者与故事情节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更能体现特殊年代里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和隔阂。
(三)“不为人知的版本”: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的结合
在“不为人知的版本”中,作者采用了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三种视角的结合。作者时而站在孙丽坤和徐群珊的角度描述她们个人的心理世界,时而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从外部呈现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时而以无所不知的视角窥探人物隐秘的意识活动,从容地把握人物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
在“官方”和“民间”两个版本中,孙丽坤的真实经历,徐群珊的真实身份始终都是个谜,而这个谜在“不为人知的版本”中被完全解开,一切隐秘在这里都被明朗化了,可以说这个版本是对整个故事的完备注解。这部分主要是从徐群珊的口记和孙丽坤的心路历程以及二人情感的交流出发,参与故事的构成。每个场景都是按照两个主人公的感受和意识来呈现的。完全凭借她们的感官去看、去听,转述她们从外部接受的信息和可能产生的内心活动。“不为人知的版本”的叙述聚焦与人物重合,使孙丽坤和徐群珊能够在读者面前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拉进了读者与人物之间的空间距离。这种聚焦与不同人物重合的视角及部分全知视角相交替的叙事策略,使视角从聚焦人物的内外相互转换,使读者产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人物的聚焦虽然有限,但却提供了官方版本和民间版本所缺失的必要信息。只有在这里,真实的自我才冲破了宏大的政治视角和民众狭隘的视野的遮蔽,孙丽坤和徐群珊才是真实的,是作为独立的个体人而存在的。她不再是曾经令人望尘莫及的著名舞蹈家,也不再是传闻中作风混乱的美女蛇,只是一个需要爱和理解的普通女子;她也不再是儒雅猖狂的中央特派员,也不再是私刻公章、盗用军用车辆的诈骗犯,只是一个天性中对美有着偏执爱好的假小子。也只有在这里,二人细腻敏感的感情才能得到充分体现。而在感情洋溢的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无奈与悲凉的情绪。 二、《白蛇》叙事干预
叙事学理论认为,在叙事作品中,叙述者可以对他所讲述的故事以及文本本身进行干预。叙事干预一般通过叙述者对人物、事件甚至文本本身进行评论的方式来进行。这种干预超越了对文本中的行为者与环境的界定与事件的描述。在评论中,叙述者解释叙事成分的意义,进行价值判断,它涉及超越于人物活动范围的领域以及评论他或她自身的叙述。
在“不为人知的版本”中,采用与不同人物重合的视角及部分全知视角相交替的叙事策略,使视角从聚焦人物的内外相互转换,内知角度作用于外知角度,使读者产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人物的聚焦(视角)虽然有限,但却提供了官方文本所缺失的必要信息。
这种对权威的质疑由于外知视角的干涉,使其在文本的反映中更为突出。外知角度中的受众即读者要早于作品中聚焦人物的所知,从受众所知角度出发,可以得知读者早已明白,而作品中的人物(孙丽坤、徐群珊、官方、民间)却仍不为所知的信息。可以想象,阅读该故事的读者在时间上虽远离文革时代,但对其混乱与荒谬也已有所感知。各种版本的视角的存在使他们逐渐领悟到在那种时代背景下实际所发生的事,这种外知视角反作用于内知视角,造就了文本的讽刺性与荒谬性。在文革这一异化的生存环境的背景中,民间版本与不为人知版本中的聚焦人物及其它叙述者的叙事与所有官方文本中的所称的事实有出入,使阅读者对一整套的官方政治说法产生抵触情绪,对那个时代的异质感受更为明显。官方版本一称“孙被关押在省歌舞剧院的一间布景仓库,生活待遇并不十分苛刻”,但实际上在民间版本中“著名舞蹈家孙丽坤在笼子般的特栅栏内成了一只马戏团的猴子”。
不为人知的版本五中,聚焦人物孙丽坤得知她真心爱恋的男青年实为女扮男装的女子,“她的手停在他英武的鬓角上,她全明白了”……“泪水在她心里飞涨”。处于外知视角的读者已明白了真相:男青年徐群山即为徐群珊,而且是女性。相反,从故事开端就作为孙事件的主要调查者,有如侦破小说中侦探的官方版本却在接下来断言:“徐群珊与诈骗者徐群山无关,因为徐群珊是女性”,并宣称“我们一定要继续加强革命警惕性,……深入调查,早日把诈骗犯‘徐群山’捉拿归案。”这对已知道故事真相的读者来说,这种调查与承诺具有反讽性质的双层意义。它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并推动他们怀疑、判断以官方版本为代表的权威。
综上所述,小说《白蛇》的不同版本的叙述为文本提供了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三者相结合的叙事策略。多种版本并行的多次叙事结构从多重视角出发,引导读者对故事进行重新的构建,同时凸现了时代背景,打破全知的叙述,隐含着对权威的怀疑:故事发生的文革时期,以往的权威被结构颠覆,在混乱和无序中人们需要辨别方向,需要重新解释周围发生的一切。这种多重聚焦即是文本与特殊时代背景的呼应,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周围发生的事情的疑虑、困惑、思索和探寻,也体现了主人公真实的个体情感被宏大的历史背景和民间巷议所掩盖的悲哀境遇。三个交错组合的版本从不同的视角来展现主人公和她的有关事件,体现了当时混乱、压抑、真理缺失的时代背景。
参考文献:
注:引文本均出自严歌苓.谁家有女初长成[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1.
[1]谭君强.叙事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
[2]严歌苓.白蛇橙血[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
[3]何璐.拼贴与交错下的历史人生——《白蛇》的文本结构解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
关键词:《白蛇》;叙事聚焦;文革创伤
当代文坛中,表现“文革”时期的作品不计其数,很多都是通过直接描写和回忆来揭露那段历史时期的黑暗与荒诞。而旅美华裔女作家严歌苓的中篇小说《白蛇》由四个“官方版本”,三个“民间版本”和七个“不为人知的版本”穿插交织而成,讲述了著名舞蹈家孙丽坤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一系列人生遭遇。文本中不同版本的叙述为文本提供了多种叙事视角,也就是聚焦。严歌苓在叙述过程中打破了传统的、无所不知的视角类型,而是采用了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三者相结合的叙事策略。三个交错组合的版本从不同的视角来展现主人公和她的有关事件,体现了当时混乱、压抑、真理缺失的时代背景。复杂的多种聚焦即是文本对特殊时代背景的呼应,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周围发生的事件的疑虑、困惑、思索和探寻,也体现了主人公真实的个体情感被宏大的历史背景和民间巷议所掩盖的悲哀境遇。
一、《白蛇》多种叙事聚焦方式
(一)“官方版本”:内聚焦与外聚焦相结合
“官方版本”的叙事角度采用的是工作汇报和新闻报道的语言形式,由革委会宣教部、省歌舞剧院革命领导小祖、市公安局等国家单位的几份正式公文构成。从整体上看,官方版本从官方的角度展开调查,表明了官方对孙丽坤事件的态度,属于内聚焦型视角。而从调查和报道的内容方面来看,叙述者只是严格地从外部呈现事件,只提供了人物的行动和客观环境,而没有告诉读者人物的动机、目的、思维和情感,属于外聚焦型视角。
内聚焦与外聚焦相结合,体现了官方版本中语言的情感隐蔽性。官方版本中充斥着当时千篇一律的颂词:“希望总理为全国人民和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多多保重!为中国和世界革命多多保重!”“此致崇高的革命敬礼!”甚至是和现实完全相反的谎话:“并没有对孙进行任何粗暴行为……其生活待遇并不十分苛刻”等等,而对当事人的思维和情感、尊严和权力则给予理所当然的漠视。这种聚焦形式还体现了在大的政治背景下,个体的渺小、无助、失语,主人公无法站起来为自己申辩,即使申辩也得不到他人的理解和社会的认同,他们的个体体验和真实情感被忽略掩盖。
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说,作者的匠心独运又使得这类令人厌恶的唱高调版本成为整个故事另一种角度、另一类声音的绝好阐释:官方版本之一中轻描淡写孙丽坤生活待遇的回报文件反衬出当事人所遭遇的非人迫害;官方版本之二中暴力强制孙俪坤进行妇科检查的调查方式说明了领导小组干部们的虚伪和无能;官方版本之三中搜查诈骗犯“徐群山”户籍资料的文件指示反而向读者透露了更多真实的信息。这种“欲盖弥彰”的效果更明确地引导读者去找寻动荡年代被压抑的真相和个人无法释放的真情实感。孙丽坤的经历,在那个年代或许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但作者通过她的经历影射了那个时代的黑暗与荒谬。不同时期的“官方版本”的话语呈现给读者的不仅是历史的演变,而且暗含一种荒诞,这种荒诞,来自人物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真实的悲剧命运。
(二)“民间版本”:内聚焦和外聚焦的结合
与“官方版本”的聚焦方式相同,“民间版本”的叙事视角也属于内聚焦和外聚焦的结合体。作者通过运用民众内聚焦的视角和民众对孙丽坤事件描述内容的外聚焦视角相结合,使“民间版本”充满了更多的传奇色彩。
这一版本以内聚焦的视角描述了民众对孙丽坤的种种猜测,但它固定在民众视野之内,无法深入地剖析主人公的思想。在民间的混乱视野中,孙丽坤成了“国际大破鞋”、“作风很乱的人”、“一六零床的老女人”。在不正常的政治压力下和当时民众庸俗的思维笼罩下,人们对孙丽坤事件的真相添油加醋,如描述野史一般地绘声绘色,乐此不疲。但是最终民众的视角还是不能揭开事件的真相,主人公的身份和遭遇仍然是未解之谜。严歌苓充分发挥内聚焦的这种限定性功能,在作品中有意造成死角或空白以获得某种意蕴,从而引发读者的好奇心。而民众对孙丽坤事件的外聚焦型视角的描述则排除了提供主人公内心活动的可能,这种聚焦方式限制了叙述者也就是民众对事件的实质和真相的把握。这种外聚焦型视角使叙述者与故事情节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更能体现特殊年代里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和隔阂。
(三)“不为人知的版本”: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的结合
在“不为人知的版本”中,作者采用了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三种视角的结合。作者时而站在孙丽坤和徐群珊的角度描述她们个人的心理世界,时而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从外部呈现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时而以无所不知的视角窥探人物隐秘的意识活动,从容地把握人物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
在“官方”和“民间”两个版本中,孙丽坤的真实经历,徐群珊的真实身份始终都是个谜,而这个谜在“不为人知的版本”中被完全解开,一切隐秘在这里都被明朗化了,可以说这个版本是对整个故事的完备注解。这部分主要是从徐群珊的口记和孙丽坤的心路历程以及二人情感的交流出发,参与故事的构成。每个场景都是按照两个主人公的感受和意识来呈现的。完全凭借她们的感官去看、去听,转述她们从外部接受的信息和可能产生的内心活动。“不为人知的版本”的叙述聚焦与人物重合,使孙丽坤和徐群珊能够在读者面前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拉进了读者与人物之间的空间距离。这种聚焦与不同人物重合的视角及部分全知视角相交替的叙事策略,使视角从聚焦人物的内外相互转换,使读者产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人物的聚焦虽然有限,但却提供了官方版本和民间版本所缺失的必要信息。只有在这里,真实的自我才冲破了宏大的政治视角和民众狭隘的视野的遮蔽,孙丽坤和徐群珊才是真实的,是作为独立的个体人而存在的。她不再是曾经令人望尘莫及的著名舞蹈家,也不再是传闻中作风混乱的美女蛇,只是一个需要爱和理解的普通女子;她也不再是儒雅猖狂的中央特派员,也不再是私刻公章、盗用军用车辆的诈骗犯,只是一个天性中对美有着偏执爱好的假小子。也只有在这里,二人细腻敏感的感情才能得到充分体现。而在感情洋溢的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无奈与悲凉的情绪。 二、《白蛇》叙事干预
叙事学理论认为,在叙事作品中,叙述者可以对他所讲述的故事以及文本本身进行干预。叙事干预一般通过叙述者对人物、事件甚至文本本身进行评论的方式来进行。这种干预超越了对文本中的行为者与环境的界定与事件的描述。在评论中,叙述者解释叙事成分的意义,进行价值判断,它涉及超越于人物活动范围的领域以及评论他或她自身的叙述。
在“不为人知的版本”中,采用与不同人物重合的视角及部分全知视角相交替的叙事策略,使视角从聚焦人物的内外相互转换,内知角度作用于外知角度,使读者产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人物的聚焦(视角)虽然有限,但却提供了官方文本所缺失的必要信息。
这种对权威的质疑由于外知视角的干涉,使其在文本的反映中更为突出。外知角度中的受众即读者要早于作品中聚焦人物的所知,从受众所知角度出发,可以得知读者早已明白,而作品中的人物(孙丽坤、徐群珊、官方、民间)却仍不为所知的信息。可以想象,阅读该故事的读者在时间上虽远离文革时代,但对其混乱与荒谬也已有所感知。各种版本的视角的存在使他们逐渐领悟到在那种时代背景下实际所发生的事,这种外知视角反作用于内知视角,造就了文本的讽刺性与荒谬性。在文革这一异化的生存环境的背景中,民间版本与不为人知版本中的聚焦人物及其它叙述者的叙事与所有官方文本中的所称的事实有出入,使阅读者对一整套的官方政治说法产生抵触情绪,对那个时代的异质感受更为明显。官方版本一称“孙被关押在省歌舞剧院的一间布景仓库,生活待遇并不十分苛刻”,但实际上在民间版本中“著名舞蹈家孙丽坤在笼子般的特栅栏内成了一只马戏团的猴子”。
不为人知的版本五中,聚焦人物孙丽坤得知她真心爱恋的男青年实为女扮男装的女子,“她的手停在他英武的鬓角上,她全明白了”……“泪水在她心里飞涨”。处于外知视角的读者已明白了真相:男青年徐群山即为徐群珊,而且是女性。相反,从故事开端就作为孙事件的主要调查者,有如侦破小说中侦探的官方版本却在接下来断言:“徐群珊与诈骗者徐群山无关,因为徐群珊是女性”,并宣称“我们一定要继续加强革命警惕性,……深入调查,早日把诈骗犯‘徐群山’捉拿归案。”这对已知道故事真相的读者来说,这种调查与承诺具有反讽性质的双层意义。它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并推动他们怀疑、判断以官方版本为代表的权威。
综上所述,小说《白蛇》的不同版本的叙述为文本提供了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三者相结合的叙事策略。多种版本并行的多次叙事结构从多重视角出发,引导读者对故事进行重新的构建,同时凸现了时代背景,打破全知的叙述,隐含着对权威的怀疑:故事发生的文革时期,以往的权威被结构颠覆,在混乱和无序中人们需要辨别方向,需要重新解释周围发生的一切。这种多重聚焦即是文本与特殊时代背景的呼应,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周围发生的事情的疑虑、困惑、思索和探寻,也体现了主人公真实的个体情感被宏大的历史背景和民间巷议所掩盖的悲哀境遇。三个交错组合的版本从不同的视角来展现主人公和她的有关事件,体现了当时混乱、压抑、真理缺失的时代背景。
参考文献:
注:引文本均出自严歌苓.谁家有女初长成[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1.
[1]谭君强.叙事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
[2]严歌苓.白蛇橙血[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
[3]何璐.拼贴与交错下的历史人生——《白蛇》的文本结构解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